博耶教育思想论文-龚放

博耶教育思想论文-龚放

导读:本文包含了博耶教育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欧内斯特·,博耶高等教育思想,本科教育

博耶教育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龚放[1](2018)在《守护大学教育之魂:欧内斯特·博耶高等教育思想的最新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既有各国的特点和个性,又有一些共性的问题和共同的趋势。其中,在大学越来越多地承担科研重任、社会越来越倚重大学的大背景下,如何看待大学的核心使命,如何让学生投身学习、教授献身教学,以确保人才培养的品位与特色,既是西方发达国家昨天碰到的挑战,也是今日中国大学无法回避的难题。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任主席欧内斯特·博耶的高等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捍卫和守护作为大学教育之魂的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教育。潘金林新着对博耶高等教育思想的解读之所以不落俗套、新见迭出,在于他不仅收集了相当全面的文献资料,而且在博耶中心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等进行了广泛调查和深度访谈,获得了不同于既有文本的鲜活素材,其中不乏思想的闪光和观点的碰撞。(本文来源于《复旦教育论坛》期刊2018年02期)

周淦峰[2](2013)在《博耶学术思想视域下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促使我国对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也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长期存在实践教学薄弱和工程性缺失的问题,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不足,严重阻碍了我国工业企业转型和经济的发展。国家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重大改革项目。该计划旨在培养一批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素质的各类型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博耶学术思想是当代美国杰出教育家欧内斯特·博耶(Ernest·L·Boyer)提出的一系列教育思想,在20世纪后期对美国甚至全世界的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反对传统的学术科研观,提出了一种新的学术范式,将学术分为各不相同又互相联系的四个方面:探究学术、应用学术、综合学术、教学学术,并认为各所大学应有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从自身的合理定位出发,反对单一的高等教育“向上漂移”。博耶学术教育思想为我国更好地实施“卓越计划”提供了理论基础,能够有效指导我国实施“卓越计划”的实践。吸取博耶学术思想的精华,将之用于我国的工程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确保培养人才的水平和质量。本文在分析博耶学术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涵以及对美国高等教育影响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实际,对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改革战略——“卓越计划”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博耶学术思想为美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博耶学术思想视域出发,探索更好地实施“卓越计划”的途径和方法,必定会提高高校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和能力,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质量。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内容以及研究的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博耶学术思想及其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从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涵两方面介绍了博耶学术思想,并分析了其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第叁部分介绍了“卓越计划”的启动背景、理论内涵,阐述了该计划的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施进展情况。第四部分阐述了基于博耶学术思想探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的必要性和原则。第五部分总结了博耶学术思想对于建设“卓越计划”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3-05-01)

张学良,李化树[3](2013)在《博耶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及其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欧内斯特.L.博耶是美国着名的高等教育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促进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思想,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高等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其丰富的教育思想体系中,高等教育方面的思想尤其突出,甚至影响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而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博耶则提出了集体参与的独具特色的观点,对我国高校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寻找既结合我国国情实际,又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特色道路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文史博览(理论)》期刊2013年04期)

曾卫东,张才乔,米玉玲,蒋振东,贺斌[4](2012)在《以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为例论博耶的高等教育思想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大学,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而课程教学作为人才培养计划的最基础部分,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欧内斯特.L.博耶(Ernest L.Boyer)是20世纪美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高等教育思想源于美国高等教育实践,他对很多教育问题的看法都是从教育实践需要出发,辩证地分析问题。(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2年S1期)

曾卫东,张才乔,米玉玲,蒋振东,贺斌[5](2012)在《以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为例论博耶的高等教育思想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大学,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而课程教学作为人才培养计划的最基础部分,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欧内斯特.L.博耶(Ernest L.Boyer)是20世纪美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高等教育思想源于美国高等教育实践,他对很多教育问题的看法都是从教育实践需要出发,辩证地分析问题。(本文来源于《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2-08-01)

潘金林[6](2012)在《大学本科教育的守护神》一文中研究指出欧内斯特·博耶是二十世纪后半叶美国着名的教育理论家、实践家和教育演说家,被誉为“教育家中的领袖,领导者中的教育家”。本论文采用纵向与横向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思路,运用文献研究、人物访谈、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博耶的高等教育管理经历进行了追溯,揭示了影响其思想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对其高等教育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在此基础上重构了其高等教育思想体系并给予了系统化的表达;对其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经验进行了梳理,探究了其高等教育思想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以及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启示。论文第一章追溯了博耶的学术背景和不平凡的高等教育管理经历。博耶在执掌纽约州立大学期间,克服财政困难,努力开展大学教育改革,“杰出教学教授职位”、叁年制文科学士学位项目、校长五年任期考评制、帝国大学等都是其致力创新的力作。在担任联邦教育署长期间,博耶努力促进国会、教育署和全国大中小学之间建立新型的互信的关系,为全国各级各类公立学校的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更加平等的机会。在担任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期间,博耶拓展了基金会的职能,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大、中、小学改革的报告,推动和影响了美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发展,积极推进国际教育合作,其中最有影响的项目之一是其主持的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与中国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近10年的高等教育合作项目。第二章对博耶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提炼、梳理和分析并对其思想产生的渊源进行了探究,对其思想的局限性进行了评价。博耶的大学理念包括大学本质观、大学职能观、大学教育目标观、大学质量观、大学课程观和大学学术观。而将其大学理念连贯为一体的内核就是对大学本科教育的灵魂的坚定守护。第叁章和第四章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考察了博耶的教育思想对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影响。在宏观层面,博耶的教育思想影响和促进了当代美国大学教与学的学术文化的形成,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重构,大学教师评价与激励制度的变革,本科生科研与创新活动的兴盛,学者共同体的重建,跨学科学习联系的建立,博士生教育内涵的拓展,以及高等院校多样化生态系统的建立。在微观层面,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博耶的学术思想影响了《卡尔·皮斯特报告》的导向,引发了加州大学系统对教师评价与奖励政策的大讨论;博耶对本科教育改革的建议为《马斯拉奇报告》和《本科教育委员会最终报告》等报告提供了重要启示。伯克利分校在通识课程改革、追求并保持卓越的本科教学、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第五章揭示了博耶的高等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经验对我国高等院校定位、大学教师评价以及本科教育改革的启示意义。论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以详尽的文献为基础,对博耶的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经历进行了细致的追溯;对博耶的大学理念进行了提炼、分析和解读,对其思想的渊源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析;对博耶的思想在美国高等教育实践中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给予了实事求是的评价;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实,系统地探讨了博耶的思想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启示。(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2-05-31)

李新月[7](2010)在《个体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统一——欧内斯特·博耶的大学公民教育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博耶以"形成联系"作为研究和解决教育问题的逻辑起点,在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各种联系的基础上,针对美国大学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个体需求与社会需求相统一的大学培养目标定位原则,并提出通过开设增进公民素养的核心课程、把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在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中增进公民责任感和提升公民参与能力、提倡教师的言传身教等途径来培养"受过教育的公民"。(本文来源于《教育探索》期刊2010年11期)

陈平[8](2009)在《试论博耶的通识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欧内斯特.L.博耶是美国当代着名的教育家。20世纪80年代,他针对美国本科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将实施通识教育作为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的手段之一。他所提出的通识教育课程方案,整合语言、艺术、遗产、机构、自然、工作、身份等7个领域的核心知识,构成贯穿整个本科教育过程的学术框架,从而消除职业主义的影响,实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培养将追求个人利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结合、有教养的公民。(本文来源于《黑龙江高教研究》期刊2009年08期)

詹春燕[9](2008)在《联系与共性——欧内斯特·博耶高等教育思想述评及其启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欧内斯特.博耶是20世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远见卓识和高等教育思想深深地影响了美国的高等教育,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高等教育在育人方面的目标具有双重性:高校既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又要培养学生的共性,能对社会负责;既要开展普通教育又要进行专业教育。他还拓展了学术的概念,他认为学术不仅包括探究的学术还应包括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这种拓展非常有利于高校的正确定位,避免"向上漂移"的现象。在谈到学术评价时,他提出了四条非常有思想的原则:学者品质、学术工作的标准、学术过程和学术的可靠性。他的高等教育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高教研究》期刊2008年03期)

杨桂梅[10](2005)在《博耶本科教育思想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欧内斯特·L.博耶(Ernest L. Boyer, 1928-1995)是美国当代着名的教育家和教育演说家。他一生一直活动在教育界,对美国教育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无论是对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抑或他晚年所致力于的早期教育,博耶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见解。在他庞大而丰富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其本科教育思想的影响尤为巨大,也更为世人所关注。 本论文试图以博耶的本科教育思想为着眼点,在阐述其个性与共性和谐发展的本科教育价值观的基础上,对博耶的本科教育思想进行归纳整理,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确保新生质量观;本科教育课程观;论教师的学术职能;本科教育管理思想;校园文化建设观等五个方面。 选取博耶的本科教育思想这一视角进行研究是本论文较具新意之处。本论文力求在着力分析博耶原着的基础上,结合博耶所处历史时期的特点及现实情况对其本科教育思想进行归纳、整理,并将之系统化,以丰富博耶教育思想的研究,为以后对博耶教育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基础。本论文在研究博耶本科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博耶本科教育思想的影响,还对博耶的本科教育思想进行了一定历史评价,并提出对我国本科教育发展的一些有益借鉴,其中一些建议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5-06-01)

博耶教育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促使我国对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也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长期存在实践教学薄弱和工程性缺失的问题,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不足,严重阻碍了我国工业企业转型和经济的发展。国家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重大改革项目。该计划旨在培养一批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素质的各类型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博耶学术思想是当代美国杰出教育家欧内斯特·博耶(Ernest·L·Boyer)提出的一系列教育思想,在20世纪后期对美国甚至全世界的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反对传统的学术科研观,提出了一种新的学术范式,将学术分为各不相同又互相联系的四个方面:探究学术、应用学术、综合学术、教学学术,并认为各所大学应有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从自身的合理定位出发,反对单一的高等教育“向上漂移”。博耶学术教育思想为我国更好地实施“卓越计划”提供了理论基础,能够有效指导我国实施“卓越计划”的实践。吸取博耶学术思想的精华,将之用于我国的工程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确保培养人才的水平和质量。本文在分析博耶学术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涵以及对美国高等教育影响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实际,对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改革战略——“卓越计划”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博耶学术思想为美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博耶学术思想视域出发,探索更好地实施“卓越计划”的途径和方法,必定会提高高校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和能力,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质量。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内容以及研究的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博耶学术思想及其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从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涵两方面介绍了博耶学术思想,并分析了其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第叁部分介绍了“卓越计划”的启动背景、理论内涵,阐述了该计划的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施进展情况。第四部分阐述了基于博耶学术思想探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的必要性和原则。第五部分总结了博耶学术思想对于建设“卓越计划”的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博耶教育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龚放.守护大学教育之魂:欧内斯特·博耶高等教育思想的最新解读[J].复旦教育论坛.2018

[2].周淦峰.博耶学术思想视域下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张学良,李化树.博耶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及其借鉴[J].文史博览(理论).2013

[4].曾卫东,张才乔,米玉玲,蒋振东,贺斌.以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为例论博耶的高等教育思想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畜牧与兽医.2012

[5].曾卫东,张才乔,米玉玲,蒋振东,贺斌.以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为例论博耶的高等教育思想与创新人才的培养[C].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2012

[6].潘金林.大学本科教育的守护神[D].南京大学.2012

[7].李新月.个体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统一——欧内斯特·博耶的大学公民教育思想探析[J].教育探索.2010

[8].陈平.试论博耶的通识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

[9].詹春燕.联系与共性——欧内斯特·博耶高等教育思想述评及其启示意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

[10].杨桂梅.博耶本科教育思想初探[D].河北大学.2005

标签:;  ;  ;  

博耶教育思想论文-龚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