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皮病中西医研究进展及导师治疗硬皮病经验总结

硬皮病中西医研究进展及导师治疗硬皮病经验总结

陈会茹[1]2003年在《硬皮病中西医研究进展及导师治疗硬皮病经验总结》文中研究指明硬皮病属于结缔组织疾病,具有谱性表现特征,一些严重的病例可引起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本病病因不明,在治疗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目前尚无任何药物能治愈本病。但随着研究的进展,中西医在病因认识和治疗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本文收集了近年来中西医对本病病因病机和治疗的有关文献,希望本篇综述为临床研究硬皮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最新的参考资料,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第一部分着重论述中西医在病因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论述导师在治疗实践中的独到见解及临床经验。

刘翔[2]2011年在《欧阳恒论治硬皮病经验总结及“以皮治皮”法治疗硬皮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跟师目的:通过跟师临证及精读古典医籍和医案的学习与总结,拓展继承人的知识领域,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临床运用,培育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提高中医理论水平,提高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的水平,提升继承、整理和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能力。配合叁年紧密的临床跟师学习及独立临床实践工作,全面、系统地承秉指导老师的崇高的医德和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提高继承人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及诊疗技术、为传承和发展中医做出努力。科研目的:总结欧阳恒教授从事中医外科领域五十余年来对硬皮病的治疗体会和临床有效方药,建立相对完善的系统性硬皮病辨证论治体系,更好为临床和科研服务。同时,采用分层随机对照的方法,客观评价欧阳恒教授“以皮治皮法”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疗效,同时观察以皮治皮法对皮肤硬度积分、最大齿距、最大指距、TGF-β1、β2、 IgG、IgA、IgM、 C3、C4等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为以皮治皮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临床及实验室依据,为临床治疗系统性硬皮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跟师方法:首先采用以自学为主、集中授课,个别辅导为辅的学习方式,包括网上学习四大经典课程。在欧阳恒、刘庆思教授指导下,深入学习钻研,领悟和发掘古典文献精华,做好读书笔记,写出学习体会。在3年临床跟师学习及独立临床实践工作中,做好跟师笔记、随诊医案、操作记录,撰写心得体会,细心揣摩、仔细领会,尽可能全面总结和继承老师的学术思想,从而提高自己的临床诊疗技术水平。科研方法:(一)临床研究:遴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系统性硬皮病患者78例,分为软皮汤治疗组和积雪甙对照组,观察结束后对皮肤受累严重程度的评估、关节功能积分以及其他症状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二)实验研究:治疗后,检测患者血清中治疗前后转化生长因子β和免疫学指标。结果:跟师成果:理论学习考核成绩优秀,并按质按量地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完成了跟师学习和独立临床实践工作。已提交较高质量的学习经典的心得体会11篇,详尽记录跟师笔记180余篇,撰写心得体会36篇,整理临床医案60余份。跟师期间在国内高质量的期刊上发表了2篇继承、总结欧阳恒教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科研结果:1、“以皮治皮法”治疗SSc,能有效减少皮肤硬度积分、增加最大齿距、最大指距值,治疗前后比较,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疗程后,各类积分比较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以皮治皮法”治疗组疗效优于积雪甙对照组。2.两组治疗前,TGF-β1、β2水平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疗程前后比较,两组组内TGF-β1、β2水平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两组之间TGF-β1、β2水平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以皮治皮法”治疗组在改善TGF-β表达方面优于积雪甙对照组。。3.两组治疗前,IgG、IgA、IgM、C3、C4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两疗程前后比较,治疗组IgG、IgM、C3水平前后变化组内比较,及对照组IgG、C4水平前后变化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两组之间IgG、 C3水平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以皮治皮法”治疗组在改善IgG、 IgM、C3等免疫学指标有显着意义,且治疗后IgG、C3的改善明显优于积雪甙对照组;两组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均有升高。结论:跟师结论:叁年的师承学习任务已顺利完成,通过叁年的努力,全面学习并总结了欧阳恒教授的祟高医德和其中心的学术思想:①应以明病为先;②病证取舍以实用为原则;③病证并论,注意发挥中医特色;④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提高疗效为出发点。在具体治法上,运用取象比类法,倡导以色治色法、以形治形法、以皮治皮法、寓搔意治瘙法、以毒攻毒、参用“红升白降外科家当”说等理论观点,并在自己独立的临床实践中加以运用与推广,效果是满意的。叁年的跟师学习,获益颇丰,受益匪浅、感受颇多,老师的敬业精神,勤奋学习,严谨的治学态度,令我感动,他成为我终身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叁年的师承学习即将结束,但中医发展之路坎坷途遥、仍需要我们同仁继续传承下去,所以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任务仍十分繁重。我们应责无旁贷地把握机遇,扛起重任,坚定信念,走中医之路,为弘扬祖国医学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科研结论:“以皮治皮法”治疗SSc,能有效减少皮肤硬度积分、增加最大齿距、最大指距值,在改善症状体征方面明显优于积雪甙对照组。实验室指标说明“以皮治皮法”治疗组在改善TGF-β表达方面优于积雪甙对照组,在改善IgG、IgM、C3等免疫学指标有显着意义,且治疗后IgG、C3的改善明显优于积雪甙对照组。

苏海方[3]2014年在《张鸣鹤教授治疗硬皮病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名老中医张鸣鹤教授从事风湿免疫性疾病研究多年,在治疗硬皮病方面具有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本研究拟对张教授治疗硬皮病的机理、治法、方药及用药特点进行系统总结。方法:整理既往临床病历资料,体会张老用药思路及特点,收集文献。结论:张鸣鹤教授指出硬皮病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故临证施治以“补”、“通”为治疗大法,治以健脾益肾、祛邪通络,活血化瘀。健脾益肾以治病之本,祛邪通络以治其标。验之临床,疗效显着。

钱先[4]2007年在《从肺论治—补肺清瘀法促进硬皮病皮肤软化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中医学对硬皮病发病机理的认识,按照“肺气亏虚为本,痰瘀互结是标”的病变机理,制定“从肺论治”的治疗大法,选用古方“补肺汤”进行加减化裁,在金实导师的指导下拟定补肺清瘀颗粒进行临床观察,同时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探讨补肺清瘀颗粒对硬皮病的作用机制,为治疗硬皮病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1理论方法检索古今中外文献,分析比较。2实验方法①采用给小鼠背部皮肤连续皮内注射BLM(A255-70%)3周复制硬皮病模型成功后,灌服中药一段时间,处死小鼠,将其皮肤作病理检查,观察补肺清瘀颗粒对BLM致近交系BALB/C小鼠实验性硬皮病治疗效果。②采用给大鼠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BLM-A6)复制肺纤维化模型,灌服中药一段时间后,处死大鼠,对大鼠肺作病理检查和其他实验检查,以观察补肺清瘀颗粒对大鼠实验性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③通过主要药效学试验验证与临床功能主治有关的作用。3临床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观察病例数40例,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疗程8周。试验组给予补肺清瘀颗粒,每次一袋,每日叁次。对照组给予青霉胺0.125,2次/日,逐渐加量至0.75-1.25/日。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皮肤硬化积分、症状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的差异,以及不良反应。结果1理论研究结果在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导师金实教授的学术思想,我们认为硬皮病的基本病机是:肺气亏虚为本,痰瘀互结是标。治疗以补益和祛邪共进,从肺论治-补益肺气治其本,活血通络、清除痰瘀治其标。2实验研究结果(1)对血瘀小鼠的血液流变性实验提示:补肺清瘀颗粒可扩张小鼠血管,改善微循环,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2)对小鼠DNCB诱导的DTH反应的影响实验提示:补肺清瘀颗粒对异常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3)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的影响实验提示:补肺清瘀颗粒具有增强体液免疫的作用。(4)对昆明种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实验提示:补肺清瘀颗粒具有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5)补肺清瘀颗粒对肺纤维化模型鼠血清中MDA含量和MAO活力的实验提示:补肺清瘀颗粒有降低肺纤维化模型鼠血清中MDA含量和MAO活力的作用。(6)补肺清瘀颗粒对肺纤维化模型鼠组织中MDA含量和羟脯氨酸含量的作用实验提示:补肺清瘀颗粒可降低组织中MDA含量和羟脯氨酸含量。(7)补肺清瘀颗粒抗博来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病理学的结果提示:补肺清瘀颗粒对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中低剂量组疗效较好。(8)补肺清瘀颗粒对博来霉致近交系BALB/C硬皮病模型小鼠的作用结果提示:①补肺清瘀颗粒具有防止胸腺萎缩的作用,且能防止硬皮病的脾肿大。②补肺清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均有改善博来霉素所致小鼠硬皮病真皮增厚的趋势。③补肺清瘀颗粒中、高剂量组能减轻真皮小血管周围炎,缓解附属结构毛囊、汗腺的减少或缺失。说明补肺清瘀颗粒对博来霉素所致硬皮病模型小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临床研究结果硬皮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补肺清瘀颗粒组中医证候疗效95%,优于青霉胺组41.7%,秩和检验T=7.02,P=0.008,有显着差异;两组的皮肤积分、齿距、指距、平均握力、关节压痛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血沉、球蛋白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安全性分析发现:治疗组无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指标的异常,而对照组有5例因味觉异常、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异常而退出试验,提示:治疗组补肺清瘀颗粒更安全。结论补肺清瘀颗粒能改善硬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更安全。实验研究证实:补肺清瘀颗粒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功能,抗纤维化,促进皮肤软化等作用,说明补肺清瘀颗粒从多个环节、多条途径对硬皮病起到了一定的治疗作用。

潘厚儒[5]2016年在《活血除痹汤干预硬皮病硬化期模型小鼠皮损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硬皮病(Scleroderma)作为一种累及皮肤和内脏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纤维化是其病理改变的核心环节,TGF-p是目前被公认最强的致纤维化因子之一,它能促进体内组织活性氧(ROS)异常合成,形成的氧化应激反应,此反与胶原合成增加密切相关。PDGFA作为纤维化进程的上游因子,在硬皮病患者的血清高度表达,其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可诱使成纤维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增殖,造成胶原组织沉积及纤维化,同时ROS通过抑制硬皮病患者体内磷酸酶活性,促使PDGF与其受体持续结合,加强纤维化增生。此外,PDGFA与TGF-β诱导的纤维化过程存在交互作用,两者通过协同作用可诱导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高表达从而促进纤维化的发生。因此对硬皮病纤维化的治疗成为硬皮病硬化期治疗的关键,现代医学对硬皮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段师段行武教授自拟活血除痹汤,以养血活血、通络除痹之法治疗硬皮病硬化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研究活血除痹汤治疗硬皮病硬化期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我们以模拟硬皮病硬化期皮损的小鼠为实验对象,观察活血除痹汤对其纤维化的抑制效果,以及对致纤维化相关性因子的调控作用。以期为活血除痹汤治疗硬皮病纤维化的具体作用机制提供实验室理论的基础。本研究由文献综述、段师治疗经验介绍及实验研究叁部分构成。其中文献综述叁篇,综述一主要论述了西医对硬皮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及硬皮病临床诊断标准的演化,综述二主要论述了西医对硬皮病的治疗及相关研究,综述叁主要论述了中医对硬皮病病因病机的理解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实验目的:观察活血除痹汤对硬皮病硬化期皮损的干预效果,通过数据比较证明:①异常氧化应激反应存在于硬皮病硬化期皮损中②活血除痹汤能有效缓解皮肤增厚,降低胶原指数,抑制氧化应激反应③活血除痹汤能有效抑制致纤维化相关性因子TGF-β/PDGFA及对纤维化的发生。方法:(1)实验一将18只BALB/c小鼠小鼠随机分组为①空白组②模型低剂量组③模型高剂量组(每组6只)后以PBS 0.1ml/日对①进行皮下注射;分别以浓度400μg/0.1ml、800μg/0.1ml的博来霉素溶液0.1ml/日对②③组进行皮下注射4周后处死小鼠采取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比较皮肤增厚程度及皮肤胶原指数以掌握最合适模拟硬皮病硬化期皮损的博来霉素造模浓度。(2)实验二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①空白组②模型组③中药高剂量组④中药中剂量组⑤中药低剂量组(每组6只);以PBS 0.1ml/日对①进行皮下注射;以400μg/0.1ml的博来霉素溶液0.1m1/日对②至⑤组进行为期4周的造模,于5-8周分别以不同浓度的活血除痹汤药液(按成人体重换算浓度为:44.8、22.4、11.2g/(kg·d)) 2ml/日对③④⑤灌喂;①②以同比体积的蒸馏水进行灌胃。于第8周末处死小鼠采取皮肤组织进行观察皮肤厚度、胶原指数以及皮损中ROS含量的变化。(3)实验叁对硬皮病硬化期小鼠进行造模及不同浓度的中药干预后,对各组的硬皮病纤维增生相关因子TGF-β/PDGFA以及它们的下游产物COL-Ⅰ及COL-Ⅲ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后测量其变化。结果:(1)实验一:结果显示②造模低剂量组与③造模高剂量组与①空白组比较,皮肤厚度及胶原指数均增加明显,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②与③相比,②的皮肤厚度及胶原指数均高于③,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小鼠皮肤外观表现为硬化增厚、披毛脱失、毛囊萎缩消失;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变化可见真皮层明显增厚,胶原纤维束数量增加、增粗膨大,纤维间隙变窄,毛囊萎缩,真皮血管周围和间质内有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壁明显增厚,脂肪层减少甚则消失,皮肤附属器减少明显等符合硬皮病临床皮肤病理变化的表现。(2)实验二:结果显示②模型组①空白组比较,皮肤厚度、胶原指数以及皮损ROS含量均明显升高,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③中药高剂量组④中药中剂量组⑤中药低剂量组与②模型组比较,皮肤厚度、胶原指数均明显降低,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③的皮肤厚度与胶原指数明显低于④⑤(P<0.01)。皮损ROS含量方面③与④⑤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P<0.01),④与⑤ROS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相关性分析表示:皮损ROS含量与皮损厚度呈正相关(r=0.891,P<0.01)、皮损ROS含量与皮肤胶原指数呈正相关(r=0.866,P<0.01)、皮肤厚度与胶原指数呈正相关(r=0.942,P<0.01)。(3)实验叁:结果显示②模型组①空白组比较,致纤维化相关因子TGF-β/PDGFA含量及COL-Ⅰ/Ⅲ生成均明显升高,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③中药高剂量组④中药中剂量组⑤中药低剂量组与②模型组比较,致纤维化相关因子TGF- β/PDGFA含量及COL-Ⅰ/Ⅲ生成均明显降低,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③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④⑤,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④在各项指标之间明显低于⑤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相关性分析表示TGF-β含量与皮损ROS浓度呈强相关性(r=0.87,P<0.01)、PDGFA含量与ROS浓度呈强正相关性(r=0.88,P<0.01)、TGF-β含量与COL-Ⅰ/Ⅲ含量呈强相关(r=0.96,P<0.01, r=0.95,P<0.01).PDGFA含量与COL-Ⅰ/Ⅲ含量呈强相关(r= 0.96,P<0.01,,r=0.97,P<0.01)结论:(1)博来霉素皮下注射诱发硬皮病硬化期小鼠模型的最佳浓度为400μg/0.1ml,为期4周;模型小鼠的皮肤外观及显微镜下的病理变化皆符合硬皮病硬化期的皮肤损害。(2)硬皮病硬化期模型小鼠的皮损中有大量的ROS生成,且ROS浓度与皮损的厚度及胶原指数呈正相关,说明氧化应激反应与皮肤纤维增生有较强的关系;随着活血除痹汤干预的浓度增加,ROS含量、皮肤厚度及胶原指数呈同比下降,说明活血除痹汤抑制皮肤纤维增生可能通过减少ROS的生成产生作用。(3)硬皮病硬化期模型小鼠的皮损中致纤维化因子TGF-β、PDGFA与皮损中COL-Ⅰ/Ⅲ的表达呈正相关,随着活血除痹汤干预的浓度增加,TGF-β、PDGFA与COL-Ⅰ/Ⅲ呈同比下降,说明活血除痹汤能抑制模型小鼠皮肤中TGF-β、PDGFA的含量达到抑制纤维化的目的,且对COL-Ⅰ/Ⅲ的生成可能有直接或(与)间接抑制的作用。(4)模型小鼠皮肤中的ROS含量与与TGF-β及PDGFA含量呈强相关性,说明在纤维化的过程中,ROS、TGF-β、PDGFA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5)活血除痹汤在干预硬皮病硬化期模型小鼠皮损效果确切,且在高浓度下效果最佳。

田永贞[6]2016年在《基于补肾益精法复方的黄芪甲苷对硬皮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基于补肾益精法中药复方的黄芪甲苷对系统性硬皮病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并通过测量成纤维细胞Collagen I, Fibronectin、Smad3、Flil及其mRNA的变化来进一步阐明硬皮病的发病机理,探索硬皮病治疗新的干预靶点,为现代硬皮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方法体外层面,分离、培养来自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损和健康人对应部位的皮肤原代成纤维细胞,用补肾益精法复方含药血清、黄芪甲苷、PBS溶液分别处理两组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细胞Collagen I, Fibronectin, Smad3与Flil蛋白表达水平, RT-PCR检测Collagen I, Fibronectin, Smad3与Flil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mad3的活性与定位的调节。体内层面,用博莱霉素诱导的硬皮病小鼠模型采用同样方法进行体内实验,并进行病理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小鼠皮肤病理变化,评价效果。结果1.成功建立硬皮病小鼠模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硬皮病模型组中CollagenI、 Fibronectin的mRNA均增加(ρ<0.05);与硬皮病模型组相比,补肾益精法中药复方、黄芪甲苷干预的硬皮病小鼠的CollagenI、Fibronectin的mRNA均降低(ρ<0.05)。2.成功构建硬皮病成纤维细胞系:和NF相比,SScF中CollagenI、Fibronectin的mRNA均增加(ρ<0.05);和SScF相比,不同浓度干预的SScF的CollagenI、 Fibronectin的mRNA均降低(ρ<0.05)。3.和NF相比,SScF中Flil的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ρ<0.05);和SScF相比,经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干预的SScF的Flil的mRNA上调(ρ<0.05)。4.与NF相比,Smad3在硬皮病成纤维细胞中经补肾益精法中药复方及黄芪甲苷干预前后变化不明显(ρ>0.05);P-Smad3显着增加,黄芪甲苷干预的硬皮病成纤维细胞,P-Smad3的水平下降,一定程度上抑制Smad3转入胞核与辅助因子结合激活TGF-β转录基因。结论基于补肾益精法中药复方的黄芪甲苷可改善硬皮病皮肤纤维化程度,抑制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生成,下调P-Smad3的水平,上调Flil的水平,对硬皮病成纤维细胞表型的影响可能与二者能够调节TGF-β/Smad3/Flil通路有关。

参考文献:

[1]. 硬皮病中西医研究进展及导师治疗硬皮病经验总结[D]. 陈会茹.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3

[2]. 欧阳恒论治硬皮病经验总结及“以皮治皮”法治疗硬皮病的临床研究[D]. 刘翔.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3]. 张鸣鹤教授治疗硬皮病经验总结[D]. 苏海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

[4]. 从肺论治—补肺清瘀法促进硬皮病皮肤软化的研究[D]. 钱先.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5]. 活血除痹汤干预硬皮病硬化期模型小鼠皮损的作用研究[D]. 潘厚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6]. 基于补肾益精法复方的黄芪甲苷对硬皮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田永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硬皮病中西医研究进展及导师治疗硬皮病经验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