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营单位水平论文_刘凯,李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森林经营单位水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可持续,森林,单位,中亚,水平,指标体系,福建。

森林经营单位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刘凯,李婷[1](2017)在《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研究——指标库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评价尺度、区域差异性、指标权重及评价模型、评价结果判定、经营管理的角度分析了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指标体系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建立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库的概念。指标体系库是一个开放、动态、持续更新的体系库,由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管理和定期更新,能避免重复收集和构建指标体系繁琐性,推动指标权重和评价模型方法的统一,有助于实现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的统一和发展。(本文来源于《四川省森林可持续经营学术研讨会2017论文集》期刊2017-04-28)

赵艳萍[2](2006)在《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系统的研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地球生命系统的支柱,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它具有特有的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十几年以来,森林可持续经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设定以福建中亚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福建中亚热带是福建省主要的商品用材林基地,也是我国南方典型的集体林区,国有林场和国有林业采育场是该区内最主要森林经营单位,但经营单位的现状如何,能否实现可持续经营的研究目前见报道的不多。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是建立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系统的基础,目前在福建尚缺乏对中亚热带经营单位内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方面的系统研究。 本文通过森林可持续经营概念的描述和对国内外有关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的总结与归纳分析,结合福建中亚热带森林经营的实际,构建了经营单位内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森林生态环境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森林投入与技术、保障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法规、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实施情况的5个准则,27个指标。根据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结合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特点和福建中亚热带现有调查统计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法作为评价模型。 本文严格遵照软件工程的方法和把评价工作视为一个系统工程的思想,在对福建中亚热带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系统的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了基于Visual basic语言的微机软件系统。系统结构分为3个层次:用户界面操作层、分析应用层和事物处理层;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评价类型选取模块、评价模块、评价结果分析模块、数据保存和恢复模块4个功能模块。该系统以福建中亚热带国有林场—龙岩市连城县邱家山林场为测试对象,经测试该系统能实现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基本功能。该微机软件系统可以应用于福建中亚热带经营单位内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中,解决了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信息化的问题,以期改变了目前人们对此问题的解决模式。(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06-04-01)

宋新章,赵清峰,张成林[3](2004)在《黑龙江省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黑龙江省经营单位水平上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体系,并与相关的标准与指标体系进行了比较。指标体系由总目标层、目标层、类目指标层和项目指标层4个层次构成,包括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等4个目标、9个标准和31个单项指标。(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期刊2004年05期)

郭建宏[4](2003)在《福建中亚热带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随着人类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在创造和积累着巨大的财富的同时,生态环境受到巨大的破坏。因此,积极探索一条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需求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中国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成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之一。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自然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森林可持续经营受到了越来越大的重视。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的指导下,原林业部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提出了中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林业发展的框架目标,并提出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与指标的要求。 制定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是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系统的基础,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基于这种共识,目前,全球共有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正在加紧研制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有30多个国家积极开展了森林可持续经营试验示范区的建设工作。 在我国,制定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工作也在加紧进行,并且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从1995年开始,在原林业部的领导下,中国林科院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我国区域水平的标准与指标体系的覆盖范围,是以地理生态区域为单元进行规划的,目前已分别在江西分宜、甘肃张掖和黑龙江伊春设立了试验基地,以制定和验证中国区域水平的标准和指标;森林经营单位水平的标准与指标体系的研究目前见诸报道的不多。 福建中亚热带林区是福建省主要的商品用材基地,也是我国南方典型的集体林区,区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经营方式多样,在福建省以及全国的林业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国有林场和国有林业采育场是该区内最主要森林经营基层单位,但经营单位的现状如何,能否实现可持续经营呢?迄今为止,尚缺乏福建中亚热带森林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方面的系统研究。 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的总结与归纳分析,结合福建中亚热带森林经营单位水平森林经营实际,提出了构建福建中亚热带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基本原则和理论方法。然后依据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本原理,以温带和北方森林及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体系为基本框架,遵循福建中亚热带森林经营单位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建立原则,构建了福建中亚热带森林经营单位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和活力、保持水土资源、保持森林对全球碳循环贡献、保持和加强满足社会需求的长期多种社会经济效益、保障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法规、政策和经济体制实施情况7个标准,30个指标。 根据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结合研究区域内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条件等特点,特别是考虑到研究区域现有调查统计数据的可得性,确定了各指标所需监测的因子和测算福建农林大学2003届硕士研究生论文方法以及相应的参照值。 研究了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其中包括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无量纲化方法,定性指标的定量转换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各评价指标的赋权方法,综合评价指标的算法,森林可持续经营状况的评估方法等。最后根据区间估计的思想,提出福建中亚热带森林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综合评判标准:当K〔0.3时,为完全不可持续;当住3<K簇0.5时,为基本不可持续;当 0.5<K(07时,为弱可持续;当O.7<K簇0.8时,为基本可持续;当0.8<K赓0.9时,为可持续;当0,9<K毛1时,为完全可持续或强可持续。 根据所建立的指标体系选取顺昌县埔上林场进行了指标的验证评价,结果表明顺昌县埔上林场可持续经营综合评价指数为0.8舫,总体趋势是可持续的。比较而言,在7个准则层指标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水土资源的保护两个指标的实现率相对较低,分别为74.5%和766%,低于80%,处于基本可持续状态;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和活力的维持、森林长期多种社会经济效益的保持和加强、保障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法规、政策和经济体制实施情况叁个指标的实现率相对较高,分别为%.6%、93 .5%和92.6%,处于强可持续状态,说明埔上林场的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生产能力、保持森林对全球碳循环贡献两个指标实现率中等,分别为89.6%和84.1%,处于可持续状态。 从评价过程看,目前影响埔上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键因素在于;树种组成简单,天然林面积比例偏低,林分质量不高,人工混交林面积偏少等方面。具体表现在;森林类型均匀性、人工林与天然林面积比例、林分质量指数、用材林成过熟林面积蓄积比例、水土保持能力、人工林中混交林面积比例、平均生物量、地方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落实情况等指标的实现率偏低。该测度结果(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03-05-01)

森林经营单位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地球生命系统的支柱,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它具有特有的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十几年以来,森林可持续经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设定以福建中亚热带森林为研究对象,福建中亚热带是福建省主要的商品用材林基地,也是我国南方典型的集体林区,国有林场和国有林业采育场是该区内最主要森林经营单位,但经营单位的现状如何,能否实现可持续经营的研究目前见报道的不多。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是建立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系统的基础,目前在福建尚缺乏对中亚热带经营单位内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方面的系统研究。 本文通过森林可持续经营概念的描述和对国内外有关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的总结与归纳分析,结合福建中亚热带森林经营的实际,构建了经营单位内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森林生态环境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森林投入与技术、保障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法规、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实施情况的5个准则,27个指标。根据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结合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特点和福建中亚热带现有调查统计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法作为评价模型。 本文严格遵照软件工程的方法和把评价工作视为一个系统工程的思想,在对福建中亚热带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系统的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了基于Visual basic语言的微机软件系统。系统结构分为3个层次:用户界面操作层、分析应用层和事物处理层;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评价类型选取模块、评价模块、评价结果分析模块、数据保存和恢复模块4个功能模块。该系统以福建中亚热带国有林场—龙岩市连城县邱家山林场为测试对象,经测试该系统能实现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基本功能。该微机软件系统可以应用于福建中亚热带经营单位内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中,解决了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信息化的问题,以期改变了目前人们对此问题的解决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森林经营单位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1].刘凯,李婷.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研究——指标库的建立[C].四川省森林可持续经营学术研讨会2017论文集.2017

[2].赵艳萍.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系统的研建[D].福建农林大学.2006

[3].宋新章,赵清峰,张成林.黑龙江省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的研究[J].林业科技.2004

[4].郭建宏.福建中亚热带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索引索引主题索引主题索引广州市都市型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农业科学研究成果附:1991年获部级科技进步...森林经营单位的系统构成中国森林认证森林经营认证(FM)标准框架

标签:;  ;  ;  ;  ;  ;  ;  

森林经营单位水平论文_刘凯,李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