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他人》教学设计

《心中有他人》教学设计

吴保坤云南省易门县教育科学研究所65110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08-038-02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心中有他人》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人民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的第一框题。主要内容是心中有他人的表现、重要意义以及生活中如何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他人是人际交往中的美德,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对“心中有他人”已有一些粗浅的体会,通过本框题的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心中有他人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在学习生活中自觉做到心中有他人。从教材结构上看,它是本课的第一框,有激发学生情感的作用,为学习下一框题《别人的感受你知道吗?》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主体性得到弘扬。但在自我意识觉醒的同时,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在部分人的心中蔓延开来,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再者,现在的中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处在家庭的中心地位,容易养成唯我独尊的意识,在与人交往时不会为他人考虑。培养心中有他人的意识,在今天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中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具有针对性的任务。

二、教学目标

(一)设定依据。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中“在集体中成长”的相关部分:“2.2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心中有他人的意识,增强为他人着想的自觉性。

2.知识目标:充分认识到心中有他人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利人利己。

3.能力目标:学会在学习、生活中为他人着想,心中有他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及突破设想

1.重点:理解心中有他人的人必定有一颗善良之心,有高尚的品格。

2.难点:让学生在情感上做到心中有他人,行动上做到为他人着想。

突破设想:通过组织“畅所欲言”“社会风景”“自我反思”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在赏析视频、行为比较过程中理解与人为善是一种高尚的品格;通过组织“火眼金睛”“明镜台”教学活动,在生生、师生互动中启发学生理解心中有他人能利人利己的重要意义;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一只手套”的故事、教师精讲点拨帮助学生走出认知误区,明白心中有他人有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通过活动“心中有他人”指导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践行与人为善的高尚品格。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互动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

搜集图文音像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安排学生课前收集为他人着想,反过来也方便了自己的事例,反思自身出现或遇到的损人不利己行为,思考如何与人为善。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传递》:天空突然下起雨来。雨中,一把白色的雨伞在陌生人的手中不断传递——用好的及时交给没带雨伞的。设问:从雨伞的传递中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观看视频,悟道理、谈看法。

设计意图:创设体现教学主题的生活情景,力求简洁、明快地揭示课题,激发学习兴趣。符合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原则。

(二)互动学习

【互动一】活动导学

活动一:畅所欲言。教师请学生根据自身体验,谈谈对心中有他人的理解。(教师及时鼓励,但不作点评)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理解。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架起知识与生活的桥梁。

活动二:社会风景:教师播放取材于生活的8张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判断哪些图片体现了心中有他人。并请学生思考:心中有他人的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高尚品质?

学生仔细观察,辨析图片,结合教材归纳心中有他人的人应该具有的高尚品质并与同学分享。

教师适时引导并归纳:具有为他人着想、尊重、理解、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等高尚品质。其实质是善良。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场景的再现,正反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心中有他人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活动三:自我反思。教师请学生找一找自己为他人着想的行为,思考这些行为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学生说自己为他人着想的做法及其收获。

设计意图:回归学生生活,实现自我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互动二】心灵导航

活动四:火眼金睛。教师播放“盲人点灯”的视频,并请学生谈谈看视频后的感悟并说一说生活中为他人着想,反过来也方便了自己的行为。

学生看视频、谈感悟,并例举生活中利人利己的行为。

教师出示一组体现校园生活中为他人着想,反过来也方便了自己行为的图片并分析点拨:文明的言行就能利人利己。

设计意图:回归生活,强化认知效果。帮助学生理解为他人开一朵花的重要意义,体会到心中有他人,利人利己,引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做一个文明人,突出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活动五:明镜台。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到礼堂听报告,如果你先到,会选择坐在一排座位的中间还是靠近走道的位置?为什么?

学生做出选择并谈理由。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内化知识,指导学生自觉践行心中有他人。

活动六:故事赏析(一只手套)。教师展示图组,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评价女老板的言行。

学生观看图片,对女老板的言行进行分组讨论、评价。

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心中有他人,有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走出认知误区,防止绝对化、庸俗化地理解心中有他人,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活动七:诗朗诵——我多帮别人想。教师组织全体学生起立朗诵:如果我和世界同成长,我的天空一定充满阳光;不要让伪装挡在关心朋友的前方;包容别人,用我的好心肠;如果我用心帮别人想,每个明天都会充满希望;把所有封闭和冷漠的心摆在一旁,和大家一起欢唱。

设计意图:通过诗朗诵,帮助学生理解:尽管心中有他人有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终究利人利己。学生在活动中领悟所学,情感得以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得以落实,提升了学生素养,传递了正能量。

【互动三】明理导行

活动八:心中有他人。教师设问:在学校里、在家庭中、在社会上,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心中有他人?

学生思考,互相交流后汇报心中有他人的具体做法。

设计意图:回归生活,明理导行。将心中有他人内化为学生的实践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拓展延伸——播放短片:“心系鲁甸”: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余震1335次。截止8月8日15时,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8.09万间房屋倒塌。中央财政下拨救灾资金22亿元;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近万兵力抗震救灾;各行业人员纷纷对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设问:你能为灾区的同龄人做些什么?

学生观看短片,思考并相互交流后汇报。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热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教师请学生根据“爱心”形的板书谈收获后,在《明天会更好》的背景音乐中,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活动:伸出右手,把它放在心口,轻轻闭上你的双眼,把亲人、同学、朋友、老师、陌生人、国家、世界放进心里。(停顿片刻)把手放下来,慢慢睁开眼睛。最后,师生齐读:心中有善念,人间就有温暖;心中有感恩,社会就有和谐;心中有他人,世界就会更美好!

设计意图: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领悟所学,升华情感。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科素养。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教师说教,突出主体思想;淡化理论灌输,引导主体发现;淡化知识记忆,指导主体运用。虽然学生在课前对本课内容有一定体会,但不够深刻。上课时将大量的社会生活情景引入课堂,运用典型案例作为论据,加之教师富有情感的精讲点拨,使得知识在体验中感悟,教学重难点在互动中得以突破,结论水到渠成。学生体验充分,学得轻松,课堂气氛很活跃,讨论也很热烈,师生、生生互动效果显著。

标签:;  ;  ;  

《心中有他人》教学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