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创新过程论文-沈波,吴甜

组织创新过程论文-沈波,吴甜

导读:本文包含了组织创新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知识创新,组织记忆系统,Logistic模型,演化仿真

组织创新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沈波,吴甜[1](2019)在《知识创新机制:基于组织记忆动态过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记忆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而组织记忆系统知识量的变化主要来源于组织学习与组织忘记过程,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尚未系统地探究组织记忆过程中的组织学习与组织忘记行为对知识创新机制的影响。本文从组织记忆动态视角,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知识创新的动态机制,并构建了知识创新的动态演进机理模型,最后通过演化仿真分析得出了组织记忆系统中组织学习与组织忘记行为对知识创新的内部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组织学习和组织忘记都会对知识创新产生影响。企业只有充分利用组织记忆系统的内部机制,自发地进行组织学习与组织忘记行为,才能打破知识创新的边界以更大地提升组织知识创新能力。本文从组织记忆动态过程中组织学习与组织忘记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了知识创新机制,丰富并拓展了组织记忆与知识创新研究的理论视角,给出了企业管理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9年09期)

隋硕[2](2019)在《企业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过程及其创新绩效提升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新团队是企业解决关键问题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的重要组织类型,然而,由于创新团队的工作所具有的新颖性、独特性、风险性等特性,致使对它的管理不适合采用标准化的、作业式的模式。因此,揭示高绩效目标下企业创新团队的工作机理,探究其实现路径,提炼与其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对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突破技术封锁、确保实现其战略目标具有明显的重要的支持作用,对推动我国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学术界对于创新团队的相关研究主要针对高校的科研活动,对企业创新团队却缺乏较为全面的研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呈现扁平化趋势,组织成为一个由复杂关系网络构成的系统。近年来,自组织理论因其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以及灵活的创新性,而引起企业管理者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许多学者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对团队的演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团队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其自组织程度和状态也决定着团队整体的运行效率和能力。因此,一个高度自组织化的企业创新团队比其他团队的运行更容易达到最佳的状态,提升创新能力,实现创新目标。因此,本文在企业创新团队的特点和胜任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在少量规则作用下的企业创新团队的自组织演化机理进行研究,并引入Logistic方程,在对Logistic方程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企业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模拟。采用自组织理论对企业创新团队进行研究,不仅能保证创新团队健康、有序的发展,而且丰富了创新团队问题的研究视角,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企业创新团队的工作效率,最终提高团队科技创新能力。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对企业创新团队的绩效提升路径进行设计,其研究结果为企业更好的管理企业创新团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刘艳,邹希,舒心[3](2019)在《组织认同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促进和抑制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员工对组织的高认同感。员工创新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石。然而关于组织认同对创新行为影响的研究发现并不一致。规范冲突模型为深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视角。根据此模型,员工组织认同通过不满现状和遵守现状两个相反的路径对创新行为产生促进和抑制的双重影响;员工规范冲突感知是引发不满现状和遵守现状产生的重要条件;领导创新期待与创新支持在组织认同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促进和抑制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7期)

段金柱,卞军凯[4](2018)在《“福州模式”:跨越2000公里的温暖帮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在老家,天一变冷,只能闲着。现在在福州做工,一个月有叁四千元收入。”回想生活状态的变化,从甘肃定西市渭源县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位于福州仓山区的福建腾龙鞋业公司务工的侯访民很感慨。这得益于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2017年初,根据中央部署,福(本文来源于《福建日报》期刊2018-12-07)

姜涛[5](2018)在《组织惯例复制过程中的知识漂移与创新研究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既有组织惯例复制等相关研究梳理、归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惯例的复制过程是惯例接受单位参照惯例发送单位中的标杆惯例模版,根据具体的组织内外环境构建(再构建)一个类似惯例的过程,该过程既是惯例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一个双向知识流动过程,同时也是两者之间的一个双向政治过程,而惯例施动者的能动性是导致惯例复制过程中知识漂移与创新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期刊2018年17期)

董健,李兆友[6](2018)在《政府创新过程的自组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程研究与自组织理论是破解政府创新黑箱的重要理论工具。过程研究能够破解政府创新黑箱的内部构成阶段与要素,而自组织理则阐明了政府创新内部构成阶段与要素的运行方式。通过对政府创新过程自组织运行方式的研究可以发现,政府创新过程具有自创生、自生长、自适应与突变性四个自组织运行特征,而建立开放的政府创新网络、有效的创新整体目标引导机制、创新反馈机制与创新评价选择机制,对于实现政府创新过程朝着新的、更高层次的自组织有序运行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姚飞[7](2017)在《农业组织创新过程及演化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组织创新一直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如何改善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失、“无人种地”的问题?如何加快推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如何应对外部市场带来的冲击?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从农业组织创新中寻找答案。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农户收入、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集群、新型城镇化等方面,这些研究大多将农业组织作为一个现成的单位分析其作用,并没有打开黑箱深入的去分析其形成演变过程。因此,本文以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和兰考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为例,通过对两个不同的农业产业集群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剖析农业组织的创新演变过程,并分析其演化机理。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通过分析发现两集群农业组织创新过程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有:都经历了由传统农户阶段到规模经营阶段再到组织创新阶段的发展过程;都出现了创新、扩散、衍生的发展过程;企业家精神是农业组织创新的源动力;契约关系是影响农业组织创新的重要因素。不同点有:○1组织发展的产业基础不同。鄢陵县花木产业已经形成为成熟的农业产业集群,而兰考县产业集群处于成长阶段。○2农业组织创新的形式不同。鄢陵县的经营主体以种植大户、准企业、农业企业居多,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很少,而兰考县则是多元化的农业组织形式,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居多,农业企业较少。○3政府作用不同。鄢陵县政府对花木产业的发展起到的是促进、推波助澜的作用;兰考县政府对新型农业组织起到的是培育、孵化、帮扶的作用。○4集群网络发育程度不同。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的网络规模、网络密度要大于兰考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育较为成熟,节点之间联系性强,农业技术和信息的流通速度快,降低了农业组织创新的成本。○5邻近性的作用不同。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的农业组织呈现出明显的地理集聚;在农业组织演化初期和衍生时期,社会关系邻近表现突出。兰考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农业组织演化过程中,关系邻近作用大于地理邻近作用。(2)农业组织演化机理方面,企业家精神是农业组织创新的源动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农户是最先感知外界环境变化的群体,会根据自身的条件、外界的环境、区位条件等因素打破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实现组织创新。在农户阶段,企业家精神是农业组织早期发展的初始因素。适度规模经营阶段,内生能力的增强是农业组织发展的重要动力。农业组织创新阶段,在网络中的地位成为农业组织创新的主导因素。(3)影响农业组织创新的因素可以分为内生能力、外部网络关系、政府作用和市场四大类。通过计量建模分析发现,农业组织的内生能力包括农业组织核心组织者的学历、行业的感知度、是否引进新技术、是否进行技术改良等,对农业组织创新的概率具有显着的正向关系。农业组织的内生能力每提高一个等级的,农业组织创新的概率就提升0.964个单位。在外部网络关系上,与高校的联系、努力与对方保持合作、农业组织的网络中心度与农业组织创新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此类因素每提高一个等级,农业组织创新的概率就会提升0.401、0.321和0.204个单位。在市场作用方面,靠近交易市场对农业组织创新具有正相关关系,与交易市场的距离每提高一个级别,农业组织创新的概率就会提升0.077个单位。在政府作用方面,政府政策作用对农业组织创新具有正相关关系,每提高一个单位,农业组织创新的概率就增加0.144个单位。(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7-06-01)

杨君,张健[8](2016)在《钻井提速提效 效益逆势上扬》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以来,冀东市场钻井工作量一度锐减。中原石油工程钻井二公司冀东项目部将提速提效作为获得市场份额、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根本保障。与去年同期相比,生产时效提高11%,多打进尺1.68万米,多创产值3300多万元,在寒冬期实现效益逆势上扬。减少停等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国石化报》期刊2016-10-24)

谭海波,赵雪娇[9](2016)在《“回应式创新”:多重制度逻辑下的政府组织变迁——以广东省J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创建过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广东省J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创建过程为例,讨论多重制度逻辑下的政府组织变迁问题。研究发现,行政服务中心是我国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共同催生的产物,反映了市场、政治和科层叁种不同制度逻辑在特定时空场域中的交织和互动。作为有别于传统科层等级结构的组织形式变迁,J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创建经历了"制度冲突-利益表达-民意吸纳-组织回应"的运作过程,体现了企业家代表、地方政府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叁类行动者之间的策略互动,它带有体制未变、形式改进、有限授权、松散关联等基本特点,是地方政府为应对复杂制度环境而进行的"回应式创新"。本文可以为制度与组织关系研究提供经验事实并为类似组织现象的理论解释提供一种可能的分析思路。(本文来源于《公共管理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霍明连,李知渊,王新澄[10](2016)在《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弥补现有基于动态演化视角对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研究的不足,深入探究了其自组织表征,并引入Logistic改进模型,对其自组织演化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是一个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叁维价值为目标的复杂适应系统,其演化经历了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更新期)4个时期,各演化时期伴随低碳创新模式、主体职能以及系统文化等的改变,系统各主体应"因时制宜"地调整策略,适应低碳经济发展。(本文来源于《科技与管理》期刊2016年04期)

组织创新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创新团队是企业解决关键问题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的重要组织类型,然而,由于创新团队的工作所具有的新颖性、独特性、风险性等特性,致使对它的管理不适合采用标准化的、作业式的模式。因此,揭示高绩效目标下企业创新团队的工作机理,探究其实现路径,提炼与其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对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突破技术封锁、确保实现其战略目标具有明显的重要的支持作用,对推动我国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学术界对于创新团队的相关研究主要针对高校的科研活动,对企业创新团队却缺乏较为全面的研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呈现扁平化趋势,组织成为一个由复杂关系网络构成的系统。近年来,自组织理论因其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以及灵活的创新性,而引起企业管理者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许多学者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对团队的演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团队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其自组织程度和状态也决定着团队整体的运行效率和能力。因此,一个高度自组织化的企业创新团队比其他团队的运行更容易达到最佳的状态,提升创新能力,实现创新目标。因此,本文在企业创新团队的特点和胜任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在少量规则作用下的企业创新团队的自组织演化机理进行研究,并引入Logistic方程,在对Logistic方程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企业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仿真模拟。采用自组织理论对企业创新团队进行研究,不仅能保证创新团队健康、有序的发展,而且丰富了创新团队问题的研究视角,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企业创新团队的工作效率,最终提高团队科技创新能力。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对企业创新团队的绩效提升路径进行设计,其研究结果为企业更好的管理企业创新团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织创新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沈波,吴甜.知识创新机制:基于组织记忆动态过程的分析[J].管理评论.2019

[2].隋硕.企业创新团队自组织演化过程及其创新绩效提升路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3].刘艳,邹希,舒心.组织认同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促进和抑制过程[J].心理科学进展.2019

[4].段金柱,卞军凯.“福州模式”:跨越2000公里的温暖帮扶[N].福建日报.2018

[5].姜涛.组织惯例复制过程中的知识漂移与创新研究评述[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8

[6].董健,李兆友.政府创新过程的自组织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7].姚飞.农业组织创新过程及演化机理分析[D].河南大学.2017

[8].杨君,张健.钻井提速提效效益逆势上扬[N].中国石化报.2016

[9].谭海波,赵雪娇.“回应式创新”:多重制度逻辑下的政府组织变迁——以广东省J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创建过程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6

[10].霍明连,李知渊,王新澄.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6

标签:;  ;  ;  ;  

组织创新过程论文-沈波,吴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