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教学与规范相结合的几点体会

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教学与规范相结合的几点体会

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教学与规范相结合的几点体会

李运来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淮南洞山232001)

摘要:由于本科教学学时有限,所以钢筋混凝土教材与规范不同,教材介绍内容有局限性,但比较深入,而规范的内容要比教材的内容多,但更精炼。如何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重点,拓宽知识面,这是钢筋混凝土教学的关键,特别是年青教师,对规范的理解不够深入,对规范的背景材料不够了解,更需要注意教材与规范的结合。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37(2009)1-0002-02

1熟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尤其是新规范的调整

(1)按修订后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修改组合规则,并摈弃“遇风组合”的旧概念;对荷载基本组合增加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中,对短期效应组合分别给出标准和频遇两种组合,同时增加了可变荷载的频遇值系数;对所有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给出各自的组合值系数。

(2)对楼面活荷载作部分的调整和增项。

(3)对屋面均布活荷载中不上人的屋面荷载作了调整,并增加屋顶花园、直升机停机坪荷载的规定。

(4)吊车工作制改为吊车工作级别。

(5)根据新的观测资料重新对全国各气象台站统计了风压和雪压,并将风雪荷载的基本值的重现期由30年一遇改为50年一遇;规范附录中给出全国主要台站的10年、50年和100年一遇的雪压和风压值。

(6)地面粗糙度增加一种类别。

(7)对山区建筑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给出考虑地形条件的修正系数。

(8)对围护结构构件的风荷载给出专门规定。

(9)提出对建筑群体要考虑建筑物相互干扰的影响。

(10)对柔性结构增加横风向风振的验算要求。

2混凝土教学应与规范结合,突出重点

钢筋混凝土教学与规范结合,突出重点,就是要突出基本概念,使同学建立一个正确的基本概念,并能举一反三的应用基本概念。

2.1为什么材料强度有标准值、设计值,而弹性模量仅有一个对应于的值

规范中为什么材料强度有标准强度和设计强度,而弹性模量只有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相对应的弹性模量。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

从应用上讲,弹性模量仅应用于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内力、温度应力以及构件在使用阶段的截面应力,这时为了方便,近似地把混凝土看成是弹性材料进行分析,所以仅需要计算混凝土的初始弹性模量。虽然为了计算弹模,有不同的方法,但归根结底都是原点处的切向模量。

另一方面,由于它的试验比较简单、标准,可作为在统一试验方法下衡量混凝土刚度的相对指标,而在实际应用中,考虑混凝土即将开裂和开裂后的刚度降低,而乘以一个系数。

从这一角度来看,Ec类似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仅是一个原点处的初始模量。对于σ~ε全曲线的变形模量、切线模量和割线模量,它仅是一个相对指标,如在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挠度时,由于考虑开裂前塑性变形,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未出现裂缝的构件取Bs=0.85EcI0,开裂后按规范公式计算,在这些公式中均有Ec,作为一个相对指标。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刚度计算也同样应用公式,而把Es,Ec作为一个相对指标。另外在计算Ec时,一定用fcu,k,即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标准值。这是因为在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挠度时,这属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这时荷载采用标准值,材料强度也采用标准值,并采用标准组合,频遇组合和准永久组合进行验算,所以采用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值进行计算。而有些教材,这里表示的不明确,如公式中用fcu,不知道这是平均值,还是标准值,容易引起误解,应明确计算是用fcu,k,是标准值。而材料强度是针对两种极限状态,分别给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用的设计值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用的标准值,所以,规范和教材中均给出两个值。

2.2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关系

一定要使同学建立起混凝土材料主要力学性能的正确关系,如:

立方体抗压强度fcu大于单轴抗压强度fc,fc=0.76fcu;抗剪强度fv大于抗拉强度ft,ft=0.5fv,有些教科书认为ft=fv,这是不对的。如“混凝土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南京工学院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7)认为混凝土的剪切强度较抗拉强度大,有人认为剪切强度较抗拉强度大20%~30%,但也有人认为剪切强度为抗拉强度的几倍,而常为抗压强度的50%~90%。

混凝土许可应力(㎏/cm2)如下表1

表1混凝土许可应力(㎏/cm2)

混凝土标号100150200250300

直剪应力5.57.59.51213.5

拉应力3.03.54.55.56.0

从上表可见,ft≈0.5fv

Ferguson教授在“ReinforcedConcreteFundamentals”中指出:混凝土的抗剪强度是大的,一般为抗压强度的35%~80%,而不是10%。他并指出:把斜拉应力叫做剪应力这实际上是一个误称。

为什么会得出ft=fv这一概念,其关键是对试验方法的选取和理解,如采用薄壁圆筒受扭试验和采用等双轴拉压应力试验,这时虽然应力状态为σzl=τ,属于纯剪状态,但并未达到纯剪破坏前,达到了受拉破坏,是主拉应力达到了极限强度而破坏,不是纯剪破坏,纯剪破坏的应力要大于σzl。从试验的破坏形态也看出是试件拉断成两半,属于受拉破坏,还没有达到纯剪破坏,虽然这时的剪应力等于主拉应力。

另外,混凝土等双轴拉-压强度低于混凝土单轴抗拉强度,这是大家都公认的。按p167式(12-30)计算,取ft/fc=0.1,得σ1f=σ-3f=τ=0.946ft,不是ft。如果按ft=fv,那么以往设计的大坝抗剪取fv=2ft将是不安全的,但结果并非如此。

另外从试验方法的比较也看出,水工中采用的纯剪试验方法的结果是采用薄壁圆筒受扭试验和采用双轴拉压应力试验方法结果的两倍,这表明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相差一倍,肯定不是试验误差,而是试验原理的不同。

还有的同学试验结果为:立方体抗压强度小于单轴抗压强度,这也是不对的。这肯定是试验中存在问题,应自己找出原因,不能把这样的结果交出去。

另外一些随混凝土强度等级变化不大的量应该让学生记住,这对实际工作很有用。如峰值压应力对应的压应变为0.002,极限压应变为0.003~0.0035,极限拉应变为0.0001~0.00015左右,线膨胀系数为1×10-5℃,HPB235钢筋极限抗拉强度对应的应变为0.25,使用时,取强化后的应变为0.1,不用取0.25。同学试验时,有时混凝土拉应变达到抗压应变的数量级别,这主要是测量不准确造成的,应仔细检查试验过程。

2.3构件的基本概念

如平截面假定一定是平均应变保持平截面假定,一般取20cm范围内的平均应变,而不是开裂截面。还应区分清楚相对受压区高度和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等等。

2.4规范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较

一定要让同学建立起规范公式的计算值具有很大的安全储备,从材料强度取值,公式的计算式均反映了这一点。而有较多同学将试验结果直接与规范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然后就下结论,规范过于保守。这是错误的概念,反映了对规范公式的理解不够深入。

2.5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破坏

有的同学不清楚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破坏到底是混凝土拉坏还是压坏,这要根据构件的种类、配筋情况、受力特点区分,我们主要介绍了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受扭构件和局部受压构件。如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根据配筋情况,分为适筋破坏、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少筋破坏为受拉破坏,超筋破坏为受压破坏,适筋破坏为钢筋屈服与混凝土压碎几乎同时发生。所以一定要具体分析。按照延性设计的要求一般应是首先钢筋受拉破坏。

3筋混凝土教学应与规范结合,扩大知识面

前面已经提到过,由于学时限制,钢筋混凝土教材内容有限,但规范的内容较多,且精炼,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利用最短的时间介绍一些教材没有,而规范中有,并且工程中又经常遇见的内容,如多轴强度、疲劳、叠合梁、深受弯构件等等,扩大同学的知识面。因为同学毕业后进入设计、施工单位,很可能遇到这些问题,所以老师要有意识的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如有的同学在做疲劳问题时,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的取值不是取一点的最大应力和最小应力,而是取一个截面的上、下边的应力,结果完全不对,说明没有疲劳的概念。再如有的同学计算疲劳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知道就是200万次循环对应的最大裂缝宽度,还要将疲劳循环次数引入到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中。

要简单地通过几句话介绍清楚一些基本概念,具体计算公式可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即可,如叠合梁就是预制构件加叠合层形成的梁,施工阶段分为不加支撑的叠合式梁和设有可靠支撑的叠合式梁,两者计算不同,见规范10.6即可,仅用十分钟就让同学建立起一个概念。

再如深受弯构件为l0/h<5.0的钢筋混凝土单跨简支梁或多跨连续梁。l0/h≤2.0的钢筋混凝土单跨简支梁和l0/h≤2.5的钢筋混凝土多跨连续梁称为深梁,h为梁截面高度,l0为梁的计算跨度。截面设计则按规范10.7节

另外,要求同学掌握PKPM、autocad、tssd或天正结构等软件的使用也是钢筋混凝土教学的重要内容,使同学毕业后就能适应设计的要求。

4结合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B/T50001—2001),适应今后的工作

钢筋混凝土教材基本采用的是传统的制图方法,尤其在配筋图的标注明显与现行的制图方法脱节。我国在2000年就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布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其中00G101,俗称101图集,包括101-1、101-2、101-3、101-4)。然而,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无法接触到本图集,而现行的结构施工图大多采用此规则标注。所以学生在参加工作初期,很难看懂图纸,影响用人单位多毕业生的看法。故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如加开几个讲座的形式让学生熟悉平标法。或通过该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来讲授,以期学生在校阶段就能基本掌握平标法。

5结论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专业课,以上仅为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目的是供大家讨论,促进钢筋混凝土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准确地掌握好基本概念和对该课程的应用,达到举一反三,重点突出,为学生在实际工作的设计中和今后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锦根,余志武主编.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02.

[2]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下册),水利电力出版社,1975.10.

[3]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03.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04.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6.07.

作者简介:李运来,男(1971-),硕士研究生毕业.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主要从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标签:;  ;  ;  

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教学与规范相结合的几点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