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52例临床分析

中暑52例临床分析

一、中暑52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组[1](2021)在《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 前言热射病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 是热环境下体育竞技和军事训练中常见的疾病, 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在热射病的实际防治过程中经常存在误诊漏诊、对其严重程度估计不足、治疗方案实施不正确等情况, 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急诊是热射病救治的重要关口, 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提高热射病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急诊医护人员对热射病及其救治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热射病患者的抢救成功

李福[2](2021)在《兰茂辨治虚证的方药运用规律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全面收集整理兰茂《医门揽要》《滇南本草》中的补益方药,充分利用中医辨证补虚的思想,深入挖掘兰茂辨治虚证的方药药性规律、配伍规律、类方运用等内在规律以及融合药食两用补虚的思想,结合社会补益思想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对兰茂辨治虚证的学术思想进行整理研究,探究虚证治疗的新思路,为临床诊治虚证提供更好的指导,也丰富“滇南医学”的内涵,对于进一步挖掘整理云南民族医药资源具有重要价值。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和数据挖掘研究方法相结合,梳理虚证论治的学术源流,及现代学者对于兰茂补益学术思想的研究,将《医门揽要》中的补益方药及《滇南本草》中的补益药物、药食两用补益药物录入Microsoft Excel表格进行整理和统计,《医门揽要》统计数据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1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并运用数据挖掘功能对用药频次、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等统计分析;《滇南本草》统计数据需运用Excel表格进行归类分析,进而全面总结兰茂辨治虚证的用药特点。结果:统计《医门揽要》中辨治虚证的方药(又称为补益方药)纳入研究范围补益方剂共165首,其中出现频次最多的为肾气丸类方49次(肾气丸35次,济生肾气丸14次),位居第一,都具有补肾助阳的功效;对165首方剂共1545味药物四气频次统计,性温的药物出现784次(50.74%),位居第一;对补益药物五味频次统计,味甘的药物出现962次(62.26%),位居第一;对补益药物的功效频次的统计,发现具有健脾功效的药物频次为126次(8.15%),位居第一;对补益药物配伍频次统计,人参、白术同现频次58次(置信度0.87.支持度0.39),位居第一。通过对《滇南本草》补益药物进行统计分析,在《滇南本草》506味药物中明确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多达235味,占全书的46.44%。补益药物主要分为补益气血阴阳、补益五脏药、补益养生药、补脾胃药、补五劳六极七伤药、妇人病补益药等。按四气五味划分,补益药物四气频次依次为温性药物84次(35.74%),位居第一;补益药物五味中甘味药物147次(62.55%);出现频次最多;《滇南本草》中纳入药食两用补益药物研究范围共128味;其中药食两用补益药物四气频次中平性药物出现49次(38.28%),位居第一,温性药物出现46次(35.94%),位居第二,平性药物与温性药物出现频次接近;补益药物五味中甘味药物出现的频次为104次(81.25%),位居第一。结论:1.兰茂在虚证的病因病机上,认为饮食失调、酒色房劳、邪正斗争、失治误治、五劳六极七伤均可致虚,注重阐述脾肾、气血阴阳亏虚在虚证发病中的影响;诊断上重视望色切脉辨治虚证。2.兰茂在虚证的治疗上注重“三因制宜”补虚;辨证补虚:针对邪盛为主兼正虚,主张祛邪为主,兼以扶正;针对正气亏虚为主兼感邪,主张扶正为主,兼以祛邪的不同治则。以气血为本,强调“见血休治血,气足血自安”,重视“调补”;以阴阳为纲,重视脾肾,平调五脏;补益脾胃重在合治。3.兰茂补虚药物药性以甘、温为首,功效多以健脾为特色,组方用药以培补正气为重点,重视药食两用补虚,提倡补益养生。通过对兰茂辨治虚证的经验及用药特点的总结,丰富兰茂学术思想体系,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虚证的认识,并将兰茂辨治虚证的经验运用于临床,提高临床疗效。

吴明[3](2021)在《重症中暑横纹肌溶解介导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劳力型重症中暑因合并横纹肌溶解(RM)、急性肾损伤(AKI)等,其致残率及死亡率明显增加。因此,深入了解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细胞损伤机制,将为患者救治提供临床参考及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1、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南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以90天结局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RM、AKI及RM&AKI进行队列研究,利用多因素Logistics及Cox回归模型确定导致AKI及患者90天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曲线拟合和分段回归确定危险因素的临床截点及与器官功能的关系,并探讨肌红蛋白≥1000ng/ml对重症中暑患者各器官功能及预后的影响;2、构建人肌红蛋白(MB)与热打击联合作用的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热打击模型,模拟重症中暑横纹肌溶解急性肾损伤,首先检测细胞生存率、铁死亡相关蛋白(P53、SLC7A11、GPX4)及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的表达、铁离子含量和ROS含量的表达;其次先后利用4-PBA(ERS特异性抑制剂)及黄芩素处理模型,检测上述指标的变化,明确MB的损伤机制及黄芩素的保护作用。结果:1、重症中暑导致的器官损伤依次为急性肝损伤(AHI)72.8%、RM48.0%,AKI43.9%、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34.5%,患者90天病死率12.2%,其中RM、AKI、RM&AKI患者90天病死率分别为16.5%、26.8%、34.1%;入院时SOFA评分是重症中暑、RM、AKI患者90天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临床截点均为7.5分。2、在RM患者中,AKI发生率48.8%,与non-RM相比,RM的PCT/CRP升高、RM与DIC及AHI成正相关。在AKI患者中,RM发生率52.6%,与non-AKI相比,AKI的PCT水平升高,DIC及AHI发生率均增高。与non-RM&AKI相比,RM&AKI患者DIC发生率升高。MB≥1000ng/ml、炎症及凝血是重症中暑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是RM导致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临床截点0.4mg/L。生存分析示AKI及RM&AKI患者90天生存时间均明显缩短(P<0.001)。3、MB≥1000ng/ml 患者的 AHI、AKI、DIC 发生率分别为 94.0%、73.1%、54.8%,其90天病死率28.8%;MB≥1000ng/ml、DIC及AKI均与90天病死率增加相关;生存分析示MB≥1000ng/ml患者90天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0.001)。4、在热打击下,MB导致HK-2细胞生存率降低,P53蛋白表达升高,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下降,铁离子含量增多,ROS累积。siRNA干扰P53后,逆转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量下降,并激活ERS相关通路。给予4-PBA处理后,可以提高细胞生存率,降低P53蛋白表达,提高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减少铁离子和ROS含量。5、黄芩素处理模型后,提高了细胞生存率,降低了 ERS相关蛋白及P53蛋白表达,增加了 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减少了铁离子和ROS含量。结论1、重症中暑容易合并RM、AKI、DIC等器官功能不全。肌红蛋白参与重症中暑AKI的发生发展。以MB≥1000ng/ml作为RM血清学诊断标准,更能准确预测重症中暑AKI的发生及90天预后。基于改善入院SOFA评分治疗策略可能是改善重症中暑(含RM、AKI)预后的第二“关键点”。2、在热打击下,肌红蛋白直接导致HK-2细胞铁死亡,其机制可能与ERS相关。黄芩素通过抑制ERS减轻细胞铁死亡。提示黄芩素可作为临床治疗重症中暑横纹肌溶解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潜在药物。

侯学文,李广益,孙晓晨,姜程[4](2020)在《淄博市2018年高温中暑发病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描述淄博市2018年高温中暑患者发病特征,分析中暑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制定高温中暑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8年6月1日—9月30日淄博市高温中暑病例报告以及同期淄博市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湿度等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淄博市2018年共报告高温中暑178例,其中重症中暑104例(占58.4%),死亡5例,病死率为2.8%;男性126例(占70.8%),女性52例(占29.2%);男性平均年龄(59.3±19.5)岁,低于女性的(68.4±19.8)岁(P <0.01)。60岁以上年龄组高温中暑病例占50.6%。30~59岁年龄组中,男性在重症中暑中占比更高(P <0. 05)。淄博市2018年高温中暑发病率为4.1/10万。患者以临淄区最多,占31.5%。患者以农民和工人较多,分别占38.8%和36.5%。农民在重症患者中占比高(P <0.05)。104例重症中暑患者中,中暑时身处户外的有86例(占82.7%),室内中暑的有18例(占17.3%),户外发病的患者以农田劳作和户外工作较多。户外重症中暑病例分布的工作场所主要包括石化生产、建筑工地、物流企业等。男性在户外中暑的比例高于女性(P <0.01)。轻症中暑、重症中暑病例数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均呈正相关(P <0.05)。结论淄博市2018年高温中暑病例多发于7—8月,重症中暑病例较多且主要分布在临淄区,户外工作人群以及老年群体是重点防控人群。建议改善工作环境,减少高温接触时间,加强对气温、气湿等气象数据的监测,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刘喆滢[5](2020)在《重症中暑患者90天预后相关早期危险因素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Itensive care unit,ICU)近5年收治的重症中暑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入院早期影响90天死亡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对存活患者神经系统后遗症的相关亚组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南部战区总医院ICU 2014年4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24小时内的各器官功能参数及治疗措施等资料,分析影响患者发病后90天死亡危险因素,根据是否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在存活组中分痊愈组与后遗症组进行亚组分析。计数资料比较使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两组计量资料比较使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计量资料比较如呈正态分布则使用单因素方差的LSD分析比较均数,如呈偏态分布则使用Kruskal-Wallis H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采用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将P<0.1的指标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采用向前条件(forward LR)逐步剔除,分析各指标对预后的影响程度,筛选预后危险因素。以非参数法构建各指标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AUC),并确定最佳诊断临界点。结果:共纳入117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9-69岁,中位年龄21.0(19.0,27.0)岁,ICU住院时间为1-49天,其中生存组为8.1 ±7.1天,中位住院时间5天,死亡组为11.8±10.6天,中位生存时间9天。23例(19.7%)出现低血压(MAP<65mmHg);31 例(26.5%)意识障碍持续时间>24h;14 例(12%)出现DIC;其中2例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死亡,1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余10例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存活与死亡组相比,低血压和意识障碍持续时间>24h发生率、核心体温降至低于38.5℃时间、心率、CT/MRI异常率、脏器功能指标均较好、DIC发生率均较低(p<0.05);亚组分析显示在年龄、持续昏迷时间、核心体温降至低于38.5℃时间、降钙素原等方面痊愈组小于后遗症组,GCS则高于后者(p<0.05);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显示降温时间(HR4.87;95%CI:2.2-15.3;p<0.001)、心率(HR 1.04;95%CI:1.01-1.09;p=0.02)、序贯器官衰竭评分(HR 1.41;95%CI:1.31-2.02;p<0.001)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K-M曲线显示降温时间≤2h,心率≤120次/分,SOFA≤2分的患者生存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降温时间、心率、APACHE II联合预测重症中暑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98.1%(95%CI 0.957-1.000,p=0.000),敏感度为96.2%,特异度为92.3%。结论:相对单独指标,联合指标预测重症中暑发病后90天死亡预后时敏感度和特异度最佳。采取早期综合针对脏器支持保护措施,缩短降温时间及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减慢心率可能减少重症中暑发病后90天后的死亡率。在ICU治疗期间,中暑脑损伤涉及中枢多个部位,但患者早期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CT/MRI)影像学异常表现不能反映其90天后的脑损伤程度。

刘喆滢,吉晶晶,洪欣欣,苏磊,刘志锋[6](2019)在《重症中暑临床救治方法现状与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中暑是一种严重威胁健康的危重疾病,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而导致高病死率,即使存活者也有近30%存在神经等系统后遗症。传统上重症中暑的治疗以积极降温为核心,被称为中暑救治"第一关键点"。但近来研究发现,除了降温,积极治疗早期脏器损害,防止单一脏器损害向MODS发展,是改善重症中暑预后的关键,并由此提出"第二关键点假说"。基于以上认识,近十年来逐渐发展出了一系列新的治疗手段,但目前重症中暑整体临床治疗仍缺乏规范、统一的方案,其中某些治疗的疗效也尚未明确。本文主要从降温及全身脏器支持保护的角度,围绕"第一和第二关键点"救治理论,总结近年来临床上重症中暑救治措施的现状与研究进展,为规范临床救治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高翠婷[7](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原穴的古代文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整理先秦至清末有关原穴的古代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出原穴的应用规律,为临床及科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第5版《中华医典》所收录的1156部中医古籍为检索范围,以十二原穴的标准名称及别称为关键词逐一检索,整理古籍中有关原穴的主治应用、腧穴配伍应用、刺灸法及禁忌症等内容,并建立数据库,运用Python编写程序进行数据分析,用Gephi画关联规则图。结果:经整理纳入与太冲穴相关的条文565条,其中太冲穴主治相关条文288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277条,涵盖了 38本古籍。纳入与丘墟穴相关的条文232条,其中丘墟穴主治相关条文132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100条,涵盖了 28本古籍。纳入与大陵穴相关的条文497条,其中大陵穴主治相关条文294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203条,涵盖了 44本古籍。纳入与冲阳穴相关的条文198条,其中冲阳穴主治相关条文132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66条,涵盖了 28本古籍。纳入与太渊穴相关的条文407条,其中太渊穴主治相关条文235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172条,涵盖了 30本古籍。纳入与太溪穴相关的条文467条,其中太溪穴主治相关条文268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199条,涵盖了 44本古籍。纳入与京骨穴相关的条文197条,其中京骨穴主治相关条文128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69条,涵盖了 22本古籍。纳入与神门相关的条文411条,其中神门穴主治相关条文201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210条,涵盖了 30本古籍。纳入与太白穴相关的条文270条,其中太白穴主治相关条文143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127条,涵盖了 25本古籍。纳入与合谷穴相关的条文787条,其中合谷穴主治相关条文205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582条,涵盖了 80本古籍。纳入与腕骨穴相关的条文268条,其中腕骨穴主治相关条文135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133条,涵盖了 33本古籍。纳入与阳池穴相关的条文102条,其中阳池穴主治相关条文62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40条,涵盖了 26本古籍。一、原穴单穴的应用规律太冲穴能够治疗87种病症,总频次达288次,太冲穴善治脾胃、肾系及肝胆等病症。丘墟穴能够治疗48种病症,总频次达132次,善治疗肢体经络、肝胆等病症。大陵穴能够治疗78种病症,总频次达294次,善治心系、头面五官、肢体经络等病症。冲阳穴能够治疗31种病症,总频次达132次,善治肢体经络类病症,其次是外感类病症。太渊穴能够治疗49种病症,总频次达235次,善治肺系、心系及肢体经络等病症。太溪穴能够治疗66种病症,总频次达268次,善治脾胃、头面五官、肺系、心系、肢体经络、肾系等病症。京骨穴能够治疗46种病症,总频次达128次,善治肢体经络等病症。神门穴能够治疗47种病症,总频次达201次,善治善治心系、脾胃、肺系等病症。太白穴能够治疗37种病症,总频次为143次,善治脾胃病、肢体经络病、外感病等。合谷穴能够治疗89种病症,总频次达205次,善治头面五官类病症、肢体经络类病症、肝胆病等。腕骨穴能够治疗43种病症,总频次为135次,善治肢体经络等病症。阳池穴能够治疗27种病症,总频次为62次,善治肢体经络类病症、肝胆病症等。二、原穴与其他腧穴的配伍应用古代文献中与太冲穴配伍的腧穴共有211个,使用频次1206次,与太冲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照海、昆仑等。太冲穴与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的腧穴使用频次依次排前5位。与丘墟穴配伍的腧穴共有89个,使用频次313次,与丘墟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昆仑、足三里、解溪、蠡沟、行间等。丘墟穴与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使用频次最高。与大陵穴配伍的腧穴共有177个,使用频次883次,与大陵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足三里、神门、中脘、间使、膻中等。大陵穴与任脉腧穴配伍较多,其次是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的腧穴。与冲阳穴配伍的腧穴共有113个,使用频次286次,与冲阳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公孙、足三里、厉兑、曲池、合谷等。冲阳穴与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使用频次最高。与太渊穴配伍的腧穴共有149个,使用频次706次,与太渊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列缺、足三里、偏历、合谷、尺泽等。太渊与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腧穴配伍使用的频次最高。与太溪穴配伍的腧穴共有192个,使用频次879次,与太溪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三阴交、足三里、合谷、飞扬、照海等。太溪穴与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使用频次最高。与京骨穴配伍的腧穴共有90个,使用频次246次,与京骨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大钟、昆仑、足通谷、悬钟、照海等。京骨穴与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经使用频次最高。古代文献中与神门穴配伍的腧穴共有147个,使用频次840次,与神门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内关、合谷、足三里、心俞、大陵等。神门穴与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的腧穴配伍使用频次最高。与太白穴配伍的腧穴共有127个,使用频次507次,与太白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足三里、章门、丰隆、公孙、大都等。大白穴与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使用频次最高。与合谷穴配伍的腧穴共有303个,使用频次2758次,与合谷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曲池、足三里、百会、列缺、水沟等。合谷穴与手足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督脉使用频次最高。与腕骨穴配伍的腧穴共有154个,使用频次709次,与腕骨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合谷、阳谷、曲池、中渚、足三里等。腕骨穴与手足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使用频次最高。与阳池穴配伍的腧穴共有76个,使用频次172次,与阳池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内关、合谷、曲池、中渚、腕骨等。阳池穴与手足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使用频次最高。三、原穴的关联规则分析通过对原穴的频繁项集做关联分析得到以下蕴含式:太冲、足三里→间使;太冲、照海→足三里;太冲、三阴交→足三里;太冲、足三里→神门;太冲、足三里→照海。丘墟、昆仑→足三里;丘墟、行间→太冲;丘墟、风市→足三里;丘墟、足三里→风市;丘墟、足临泣→昆仑。大陵、足三里→劳宫;大陵、劳宫→膻中;大陵、间使→足三里;大陵、膻中→足三里;大陵、合谷→间使。冲阳、内庭→厉兑;冲阳、厉兑→解溪;冲阳、厉兑→内庭;冲阳、章门、百会→长强;冲阳、曲池→天府。太渊、鱼际→足三里;太渊、足三里→鱼际;太渊、列缺→足三里;太渊、列缺→颊车、合谷;太渊、颊车、列缺→合谷。太溪、太白→足三里;太溪、足三里→太白;太溪、行间→大都;太溪、大都→行间;太溪、足三里→中脘。京骨、足三里、委中→照海、昆仑;京骨、完骨→足通谷;京骨、三阴交、委中→照海;京骨、委中→足三里、照海、昆仑;京骨、照海→足三里、昆仑、三阴交。神门、鱼际→太冲;神门、太冲→心俞;神门、心俞→太冲;神门、太冲→鱼际;神门、隐白→大陵。太白、肺俞→足三里;太白、膈俞→足三里;太白、足三里→支沟;太白、复溜→足三里;太白、足三里→气海。合谷、曲池→肩髃、足三里;合谷、肩髃、足三里→曲池;合谷、肩髃→曲池、足三里;合谷、曲池、足三里→肩髃;合谷、悬钟、足三里→曲池。腕骨、中渚→合谷;腕骨、中渚→曲池;腕骨、合谷→阳谷;腕骨、风池→合谷;腕骨、尺泽→曲池。阳池、腕骨、合谷→前谷;阳池、腕骨、阳谷→合谷;阳池、曲池→尺泽、肩髃;阳池、前谷、合谷、阳谷→腕骨;阳池、前谷、阳谷→腕骨。上述规则“→”前的为前项,“→”后的为后项。根据关联规则分析的结果,不同配穴组合间是有联系的,可以在使用前项配穴组合时考虑将后项中的配穴组合一起使用。四、原穴的配伍应用太冲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133种病症,总频次达277次,太冲穴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肢体经络、脾胃、头面五官类、肾系、心系等病症。丘墟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63种病症,总频次达100次,丘墟穴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肢体经络、肝胆类病症。大陵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109种病症,总频次达203次,大陵穴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心系、脾胃、肝胆类病症。冲阳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43种病症,总频次达66次,擅长治疗肢体经络类病症、心系及肝胆病症。太渊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89种病症,总频次达172次。太渊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肺系、肢体经络、头面五官、脾胃等病症。太溪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92种病症,总频次达199次。太溪穴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头面五官、脾胃、肢体经络、心系、肝胆、肾系等病症。京骨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54种病症,总频次达69次。京骨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肢体经络、头面五官、脾胃、肝胆、外科等病症。神门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101种病症,总频次达210次。神门穴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心系、头面五官、脾胃、肢体经络、肺系等病症。太白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56种病症,总频次达127次。太白穴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脾胃病、心系病、外感病等。合谷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213种病症,总频次达582次。合谷穴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头面五官、肝胆、肢体经络等病症。腕骨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79种病症,总频次达133次。腕骨穴配伍其他腧穴善治肢体经络类疾病、肝胆类病症等。阳池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29种病症,总频次为40次。阳池穴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肢体经络、头面五官类、气血津液、肝胆等病症。五、原穴的频繁项集配伍应用太冲配足三里能够治疗脚气、行步艰难、痫病、中风-中经络、膝风肿痛等病症;太冲配合谷能够治疗难产、鼻衄、喉喑、关格、中风-中经络、厥证、惊风等症;太冲配三阴交能够治疗疝气、难产、崩漏、脚气、阴头痛、水肿、行步艰难、遗精等症;太冲配照海能够治疗脚气、阴挺等症;太冲配昆仑能够治疗脚气、行步艰难、痉证等症。丘墟配足三里能够治疗半身不遂、脚气、胸胁痛等症;丘墟配昆仑能够治疗草鞋风、脚背红肿、半身不遂、足腕痛等症;丘墟配解溪能够治疗转筋、草鞋风、脚背痛等症;丘墟配蠡沟能够治疗胸胁痛、髀膝外踝诸节痛等症;丘墟配足临泣能够治疗脚背红肿、腋下肿、草鞋风、绕踝风、足指拘挛等症。大陵配足三里能够治疗咳嗽、心痛、疥疮、黄疸、胸胁痛等症;大陵配神门能够治疗心痛、吐血、喜笑、癫狂等症;大陵配中脘能够治疗呕吐、心痛、黄疸、五噎、吐血、反胃等症;大陵配间使能够治疗癫狂、呕吐、心痛、吐血等症;大陵配膻中能够治疗肺痈、反胃、五噎、咳嗽等症。冲阳配公孙能够治疗脚气、癫狂、心痛及脾疼等症;冲阳配足三里能够治疗足痿、脚气、癫狂等症;冲阳配厉兑能够治疗龋齿、癫狂、面浮肿、水肿等症;冲阳配合谷能治疗热病汗不出、头痛等症;冲阳配曲池能够治疗瘿病、肘中痛、癫狂等症。太渊配列缺能够治疗牙痛、头痛、手掌热、咳嗽等症;太渊配偏历能够治疗胸满、喘证、咳嗽、咽干等症;太渊配足三里能够治疗牙痛、吐血、喘证、呕吐、腹痛等症;太渊配合谷能够治疗牙痛、肺痈、喘证、口僻等症;太渊配尺泽能够治疗肺痈、肩背痛等症。太溪配三阴交能够治疗阴茎痛、疝气、癃闭、阴肿、积聚、少阴病等症;太溪配足三里能够治疗牙痛、痃癖、黄疸、咳嗽等症;太溪配合谷能够治疗牙痛、耳鸣、疟疾等症;太溪配照海能够治疗嗜卧、消渴、疝气等症;太溪配飞扬能够治疗嗜卧、疟疾、腰痛等症。京骨配大钟能够治疗背弓、脐突、颈病、癫狂等症;京骨配昆仑能够治疗红肿生疮、脚气、肾心痛等症;京骨配照海能够治疗红肿生疮、脚气、癫狂等症;京骨配悬钟能够治疗身体不仁、手足偏小、痿厥等症;京骨配足通谷能够治疗寒热、汗出不恶寒、?疝等症。神门配内关能够治疗心痛、怔忡、健忘、不寐、痫病、癫狂等症;神门配合谷能够治疗喉痹、癫狂等症:神门配心俞能够治疗痫病、癫狂、痴呆等症;神门配足三里能够治疗癫狂、痫病等症。太白配足三里能够治疗腹痛、便秘、五噎、腹胀、便血等症;太白配章门能够治疗便秘、噫气、腹痛等症;太白配丰隆能够治疗体重、呕吐、舌强、股膝内肿等症;太白配公孙能够治疗鼓胀、肠鸣、腹胀、霍乱等症;太白配大都能够治疗心痛、泄泻、便秘等症。合谷配曲池能够治疗中风-中经络、水肿、疥疮、瘾疹、疟疾、麻风、喉痹、伤寒余热不尽等症;合谷配足三里能够治疗中风-中经络、水肿、头痛、赤眼、疥疮、喉痹、翳障等症;合谷配百会能够治疗头痛、中风-中经络、急惊风、中暑、中风-中脏腑等症;合谷配列缺能够治疗牙痛、头痛、中风-中经络等症;合谷配水沟能够治疗口僻、中风-中脏腑、口噤等症。腕骨配合谷能够治疗热病汗不出、癫狂、头痛、手指节痛、肩膊酸疼等症;腕骨配阳谷能够治疗汗不出、耳鸣、五指掣、胁痛等症;腕骨配曲池能够治疗癫狂、手足拘挛、肩膊酸疼、四肢麻木等症;腕骨配中渚能够治疗汗不出、肩背痛、手足拘挛等症;腕骨配足三里能够治疗黄疸、水肿、腰连腿疼等症。阳池配内关能够治疗耳后肿痛、喉痹、自汗、肩臑内外侧疼等症;阳池配合谷能够治疗疟疾、热病汗不出、五指疼痛等症;阳池配中渚能够治疗肩膊酸疼、手臂拘挛等症;阳池配腕骨能够治疗肩膊酸疼、手臂痛、手指拘挛等症;阳池配腕骨、合谷能够治疗肩膊酸疼、手臂痛、手指拘挛、.疟疾等症。结论:通过整理原穴的单穴应用规律发现阴经的原穴多用于治疗与本脏相关的脏病,阳经的原穴主治外经疾病。特定穴的配伍上,有原原配穴、原合配穴、俞原配穴、原络配穴、原募配穴等。足经的原穴多与足经的腧穴相配,手经的原穴除与部分足经腧穴配伍外,多与手经腧穴配伍。原穴配伍其他腧穴治疗疾病能够扩大治疗范围,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优先研究关联性较强的组合,这可以缩小研究范围,对其他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马衍海,侯鹏程,谢亚榧,张涛[8](2019)在《中暑65例的临床救治效果体会》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共收治65例不同程度的中暑病例,通过回顾性研究65例中暑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65例中暑病例救治过程进行梳理总结观察,总结出救治中暑的原则和方法,提示救治过程中要把握的关键环节和步骤,为临床医师救治中暑病例提供救治方法和预防措施。

梁栋[9](2019)在《健康人群无症状ALT升高病因分析与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健康体检、新兵复检及剧烈运动后无症状ALT升高的发病率调查和病因分析,围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和应激性肝损伤(hepatic stress injury,HSI)两大主因,探讨ALT升高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为无症状ALT升高的临床深入诊疗路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通过对我院健康管理中心4年体检过的123290例健康人群中ALT异常率及NAFLD的患病率调查,以及二者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健康人群无症状ALT升高与NAFLD的关系。2.通过对连续10年来共收集的286例初筛合格入伍的河南籍新兵二次复检后ALT升高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转氨酶升高的机理。3.通过对45例军校学员参加剧烈运动后(5km越野训练)致重度中暑合并ALT大幅升高的原因分析,进一步阐明剧烈运动后ALT升高与应激性肝损伤的关系。结果1.健康体检人群中ALT异常率为11.19%,NAFLD的检出率为26.7%,无症状ALT升高与NAFLD的发生高度相关(χ2=8523.585,P<0.001)。2.新兵无症状ALT升高的病因主要为NAFLD(44.4%)、一过性肝损伤(38.5%),且逐年有上升趋势。3.5km越野训练等剧烈运动致重度中暑合并急性肝损伤的发生率高达60%,说明剧烈运动后ALT大幅升高与应激性肝损伤密切关系,应引起重视并加以防范。结论1.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应激性肝损伤是无症状ALT升高的两大主要原因,其中NAFLD作为无症状ALT升高的首要原因,权重更大也更为普遍。2.环境压力和剧烈运动导致的应激性肝损伤作为无症状ALT升高的第二位原因,仅在新兵入伍或军事训练等剧烈运动时作为特殊人群对特殊环境做出的应激性反应有关。因此,在军人健康体检和体能训练中要重点关注HSI引起的ALT升高。

高铁婴[10](2018)在《不同程度降温对热应激疾病蛋白C系统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首先探讨重度中暑早期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其次,研究不同程度降温毯降温能否改善热应激模型大鼠凝血、蛋白C系统功能,从而改善凝血-抗凝血系统平衡及预后。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临床研究:87例重症中暑患者根据28天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在入院早期的生理指标及各脏器功能指标、凝血指标、ISTHDIC评分及MODS评分,并计算ISTH DIC评分及MODS评分的相关性;第二部分-动物模型研究:45只SPF级雄性SD大鼠麻醉后接受加热灯照射直至肛温(rectal temperatures Tr)升至42℃后分为3组:热应激组(HS组)n=15;热应激+冰水降温毯组(HS+I组)n=15;热应激+冷水降温毯组(HS+C组)n=15;HS组置于室温环境(温度22±2℃,湿度42.75%)中,HS+I 组及HS+C 组大鼠分别置于(4±0.5℃)或(20±0.5℃)降温毯上降温15分钟后置于室温环境中,在热应激结束后180分钟及480分钟两个时间截点观察大鼠生存情况;第三部分-动物模型研究:64只SPF级雄性S D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15分钟组(NC 15min)n=8;正常对照 180 分钟组(NC 180min)n=8;HS 15min 组 n=8;HS 180min 组 n=8;HS+I 15min 组 n=8;HS+I 180min 组 n=8;HS+C 15min 组 n=8;HS+C 180min组n=8。在造模成功后分别于15分钟及18 0分钟时间截点采血处死大鼠并检测P T、血浆sTM及PC、APC水平;组织学检查:于上述两个时间截点对各组大鼠肝组织行HE染色光镜检查;结果:第一部分-临床研究:入院早期死亡组与存活组组间凝血系统指标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ISTH DIC评分与MODS评分具有相关性r=0.745;第二部分-动物模型研究:接受降温毯降温后热应激大鼠的降温速度以HS+I组最快,HS+C组次之(P<0.05);降温毯降温可以改善热应激大鼠的生存率。第三部分-动物模型研究:在热应激结束后两个时间截点HS+I组PT值低于HS组及HS+C组(p<0.05);在两个时间截点上,HS组血浆sTM水平最高(p>0.05),热应激后大鼠血浆PC、APC水平均有升高(p<0.05),在HS+I组及HS+C组,血浆APC水平及APC/PC值在两个时间截点上均增高(p<0.05),但并未随着时间的进展而增加;HS组APC/PC值并未增加;组织病理学改变:热应激模型大鼠肝组织出现病理性损伤,HS组肝组织损伤程度重于HS+I组及HS+C组。结论:第一部分-临床研究:同生存组相比,重度中暑死亡组患者入院早期即表现出更加严重的凝血指标异常;凝血功能障碍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相关;第二部分-动物模型研究:降温毯降温可以改善热应激模型大鼠的生存率,H S+I组实验大鼠死亡率最低;第三部分-动物模型研究:物理降温可以改善PC转化为APC的效率从而改善机体凝血系统,冰水降温毯的效果更好;

二、中暑52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暑5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兰茂辨治虚证的方药运用规律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兰茂辨治虚证的学术思想概况
    一、兰茂生平及其医药学着作概况
        (一)兰茂简介
        (二)《医门揽要》内容简介
        (三)《滇南本草》内容简介
    二、兰茂辨治虚证的文献分析
        (一)对补益方药的文献分析
        1.脾胃病补益方药的文献分析
        2.妇人病补益方药的文献分析
        3.儿科病补益方药的文献分析
        4.男科病补益方药的文献分析
        5.补益养生思想的文献分析
        (二)对补益相关药物的文献分析
        (三)对兰茂诊治疾病理论的文献分析
第二部分 兰茂辨治虚证的方药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学分析
        (二)数据挖掘分析
    二、研究思路
        (一)研究版本的选择
        1.版本简介
        2.版本选择标准
        (二)补益方药选择标准
        1.补益方药选择标准分析
        2.纳入标准
        3.剔除标准
        (三)补益方药的分类
        (四)创建补益方药数据库
        1.《医门揽要》补益方药的名称规范
        2.《滇南本草》中药物名称收录及处理的原则
        3.中药药性的收录及处理原则
        4.“一药多性”“一药多味”的处理原则
第三部分 兰茂辨治虚证的理法方药分析
    一、兰茂对虚证的理论认识
        (一)虚证的病因病机
        1.情志所伤致虚
        2.饮食失调致虚
        3.酒色、房劳致虚
        4.邪正斗争致虚
        5.失治、误治致虚
        6.“五劳”、“六极”致虚
        (二)虚证的治则治法
        1.“三因制宜”补虚
        2.扶正与祛邪
        3.补益五脏虚损,调整气血阴阳
        4.补脾胃重在合治
    二、《医门揽要》辨治虚证及补益方药的分析
        (一)以虚证统病
        1.头痛
        2.中暑
        3.遗精、滑精
        4.吞酸
        5.便秘
        6.惊证、颤证
        7.伤风
        (二)《医门揽要》补益方药的数据分析
        1.补益方药的来源说明
        2.补益方中重复方分析
        3.补益方味数分析
        4.补益方的剂型分析
        5.补益方的类方分析
        6.补益方药的药性与疗效关系分析
        7.具体药物频次统计分析
    三、《滇南本草》补益药物的统计分析
        (一)补益药物的功效、主治
        (二)补益药物的药性分析
        1.中药四气频次统计分析
        2.中药五味频次统计分析
        3.补益药物归类分析
第四部分 兰茂药食两用补益药物统计分析
    一、药食两用研究背景
        (一)时代背景
        (二)社会背景及研究必要性
        1.人民健康需求
        2.经济发展驱使
        3.宣传推广云南中医药文化
        (三)地域气候背景
    二、兰茂药食两用特色研究思路
        (一)兰茂药食两用研究标准
        1.纳入标准
        2.剔除标准
        (二)药食两用补益药物的研究方法
        (三)药食两用补益药物研究内容
        1.药食两用补益药物性味频次统计分析
        2.药食两用补益药物归类统计分析
第五部分 研究结果及讨论
    一、研究结果
        (一)《医门揽要》补益方药研究结果
        (二)《滇南本草》补益药物研究结果
        (三)《滇南本草》药食两用补益药物研究结果
        1.以甘温、甘平补虚为主
        2.食疗补虚
    二、讨论分析
        (一)望色切脉辨虚证
        (二)基于“三因制宜”理论补虚
        1.“因人制宜”补虚
        2.“因时制宜”补虚
        3.“因地制宜”补虚
        (三)强调甘温补虚
        (四)注重培补正气以补虚
        (五)以气血为本,阴阳为纲,重视脾肾,平调五脏
        (六)药食两用补虚
        (七)《滇南本草》《医门揽要》辨治虚证的异同
    三、问题与展望
        (一)存在问题
        1.中药性味归经的差异
        2.中药功效、主治的差异
        3.中药、方剂名称及分类的差异
        (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虚证辨治的古代文献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致谢

(3)重症中暑横纹肌溶解介导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重症中暑横纹肌溶解介导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征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本部分小结
    讨论
    本部分创新点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热打击肌红蛋白诱导肾小管细胞损伤机制及黄芩素的干预效应
    前言
    第一节、铁死亡参与了热打击下肌红蛋白诱导的肾小管损伤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本章节小结
    第二节 黄芩素调控铁死亡减轻热打击Mb诱导肾小管损伤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本章节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成果·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4)淄博市2018年高温中暑发病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1.2.2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高温中暑基本情况
    2.2 中暑病例的基本特征
        2.2.1 各型中暑的性别分布
        2.2.2 轻、重症中暑病例的年龄分布
        2.2.3 轻、重症中暑病例的地区分布
        2.2.4 中暑病例职业分布及中暑原因分析
        2.2.5 中暑病例不同时间和温湿度下分布
        2.2.6 中暑病例临床转归
    2.3 中暑日均人数与气温、相对湿度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5)重症中暑患者90天预后相关早期危险因素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流行病学
    1.2 重症中暑救治关键点理论及可疑预后影响因素
    1.3 重症中暑神经系统后遗症及脑损害临床表现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记录起病后一般情况及合并重要脏器损害情况
        2.2.2 重症中暑患者死亡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2.3 记录存活患发病90天后神经系统后遗症情况
    2.3 统计学处理
    2.4 相关定义
第三章 结果
    3.1 流行病学资料
    3.2 临床资料描述
    3.3 分组差异比较
        3.3.1 存活组与死亡组临床资料差异比较
        3.3.2 存活组中痊愈组与后遗症组临床资料差异比较(亚组分析)
        3.3.3 脑部影像学检查结果
        3.3.4 单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与重症中暑患者发病90天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
        3.3.5 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与重症中暑患者发病90天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3.3.6 以重症中暑患者发病90天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分组作生存分析
        3.3.7 重症中暑患者发病90天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后评估的准确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6)重症中暑临床救治方法现状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暑救治关键点理论
二、降温治疗
    (一) 中心体温测量技术
    (二) 无创降温技术
    (三) 有创降温技术
三、抗炎治疗
四、脏器支持 (保护) 治疗
    (一)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保护
    (二) 凝血功能障碍治疗
    (三) 血液净化治疗 (肾脏支持治疗)
    (四) 横纹肌溶解
    (五) 肝功能损害治疗
    (六) 抗休克治疗和心功能保护
    (七) 急性肺损伤的治疗及呼吸功能支持
五、结语

(7)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原穴的古代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概述
    第一节 原穴概述
        一、原穴的源流
        二、原穴的意义
        三、原穴的分布
        四、原穴的应用
    第二节 原穴总体研究进展
        一、文献研究
        二、临床研究
        三、实验研究
    第三节 单个原穴适宜证研究综述
        一、太冲
        二、丘墟
        三、大陵
        四、冲阳
        五、太渊
        六、太溪
        七、京骨
        八、神门
        九、太白
        十、合谷
        十一、腕骨
        十二、阳池
第二章 研究目的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的数据准备
        二、文献的预处理
        三、研究工具及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太冲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一、太冲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二、太冲穴配伍应用分析
    第二节 丘墟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一、丘墟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二、丘墟穴配伍应用分析
    第三节 大陵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一、大陵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二、大陵穴配伍应用分析
    第四节 冲阳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一、冲阳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二、冲阳穴配伍应用分析
    第五节 太渊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一、太渊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二、太渊穴配伍应用分析
    第六节 太溪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一、太溪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二、太溪穴配伍应用分析
    第七节 京骨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一、京骨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二、京骨穴配伍应用分析
    第八节 神门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一、神门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二、神门穴配伍应用分析
    第九节 太白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一、太白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二、太白穴配伍应用分析
    第十节 合谷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一、合谷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二、合谷穴配伍应用分析
    第十一节 腕骨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一、腕骨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二、腕骨穴配伍应用分析
    第十二节 阳池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一、阳池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二、阳池穴配伍应用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详细摘要

(8)中暑65例的临床救治效果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2.1 降温治疗
    2.2 补充血容量, 纠正电解质紊乱
    2.3 并发症治疗
3 治疗结果
4 讨论

(9)健康人群无症状ALT升高病因分析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健康体检人群中无症状ALT异常率及与NAFLD的相关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初筛合格的入伍新兵二次复检时无症状转氨酶升高原因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剧烈运动后ALT大幅升高的可能机理——应激性肝损伤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健康人群无症状ALT升高病因分析与机理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不同程度降温对热应激疾病蛋白C系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重症中暑患者入院早期凝血功能指标改变与预后的关系
    1 研究背景
    2 材料与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5 讨论
第二部分 降温毯降温对热应激大鼠早期生存率的影响
    1 研究背景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5 讨论
第三部分 不同程度降温毯降温对热应激大鼠凝血及蛋白C系统的影响
    1 研究背景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 监测指标及标本采集、检测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
    6 讨论
课题总结
课题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中暑伴随的凝血功能紊乱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中暑52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J]. 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组.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11)
  • [2]兰茂辨治虚证的方药运用规律初步研究[D]. 李福.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重症中暑横纹肌溶解介导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分子机制研究[D]. 吴明.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4]淄博市2018年高温中暑发病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J]. 侯学文,李广益,孙晓晨,姜程.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0(06)
  • [5]重症中暑患者90天预后相关早期危险因素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D]. 刘喆滢.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6]重症中暑临床救治方法现状与研究进展[J]. 刘喆滢,吉晶晶,洪欣欣,苏磊,刘志锋.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 2019(02)
  • [7]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原穴的古代文献研究[D]. 高翠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中暑65例的临床救治效果体会[J]. 马衍海,侯鹏程,谢亚榧,张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22)
  • [9]健康人群无症状ALT升高病因分析与机理研究[D]. 梁栋.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10]不同程度降温对热应激疾病蛋白C系统的影响[D]. 高铁婴.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8(02)

标签:;  ;  ;  ;  ;  

中暑52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