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公共行政论文-艾军,刘俊生

后现代公共行政论文-艾军,刘俊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后现代公共行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中国语境,公共政策

后现代公共行政论文文献综述

艾军,刘俊生[1](2019)在《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与我国公共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话语"为主题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产生于西方后工业文明社会,不能不加筛选地将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放在中国语境下进行分析和谈论,但对于正处于当代工业文明社会的中国,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对我国公共政策分析还是具有较强的可借鉴意义。从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所强调的参与者的真诚、切合情境的意向性、自主参与和具有实质意义的参与四个正当性依据出发,结合其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公共政策发展,提升我国公共政策民主化水平,以及推动公共政策对公共利益诉求的满足进行理论评析。(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张娜[2](2019)在《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价值传统是效率至上的,围绕这个价值核心,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发展了实现高效率的手段和途径。无论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还是20世纪后期批判传统理论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核心都是提高效率。当然,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发展史上技术和价值理性的斗争一刻也没停止过,对效率至上的反思和改革推动了行政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该文对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发展做具体阐述,试图发现基本特征及规律,为我国公共行政理论发展提供启示。(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9年15期)

王海峰[3](2018)在《后现代视角下公共行政中的性别困境及其突破——评卡米拉·斯蒂福斯的《公共行政中的性别形象——合法性与行政国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公共行政中的性别困境已成为后现代主义公共行政学家(特别是女性学者)对行政国家合法性批判的一条主要路径,卡米拉·斯蒂福斯的《公共行政中的性别形象——合法性与行政国家》一书是众多批判理论中的代表。该书围绕专业知识、领导、美德叁个方面批判了行政国家中的性别困境,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文围绕该书中的主体思路,结合该书引发的诸多争论,对该书做一介绍和述评,对其相关论点提出疑惑,并结合社会性别理论和话语理论,在后现代视角下探讨公共行政中性别困境得以消解和突破的可能。(本文来源于《政府治理评论》期刊2018年02期)

周军[4](2019)在《后现代公共行政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行政理论是对社会现实条件进行批判与建构的反映,具有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因而在不同时期呈现为不同的理论发展阶段。当前,我们正身处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社会现实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并日益呈现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总体特征。面对这一社会现实条件,我们需要在批判(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1-16)

刘文[5](2018)在《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公共行政语言的转向——评法默尔《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行政作为理论与实践,都是在一种语言空间中来展开的。法默尔用反思性阐释的方法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方言进行透视,力图实现一种语言的转向,从而为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打开一个新的时空。因为是在语言转向的张力中展开思考,所以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方言的理解与阐释都具有过于清晰的线索,这可能是权宜的做法,但也对我们理解和想象两条线索下公共行政的存在世界大有助益。公共行政的后现代转向是颠覆性的,作者更致力于公共行政涉身其中的世界的考察,对于公共行政的未来成长着墨不多。(本文来源于《学习论坛》期刊2018年11期)

颜昌武[6](2018)在《公共行政学中的后现代主义:一个理论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现代主义本质上是对现代性的纠偏与颠覆,在公共行政日益凸显为现代国家建设的生力军的今天,行政学研究不得不直面后现代主义的这种挑战。后现代公共行政学主要是PAT-Net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温和的后现代主义,它对主流公共行政学的理性主义哲学基础、理性官僚制组织形式和实证主义研究路径都提出了严峻挑战。后现代主义有助于突破公共行政领域盛行的本质主义思维模式,打破理性中心主义迷思,唤醒公共行政学的想象力。(本文来源于《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王嘉丽,秦龙[7](2018)在《试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中的“他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行政者如何去行动,主要看其如何定位其自身的位置。现代性下的理性以"自我"为出发点,其内在暗示了一种不可通约的绝对的"自我"行政权力。它把可变的事物当作永恒的东西,忽视了"道德他者"的存在。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主张行政人员与公民之间的"主体间性",认为"自我"与"他者"是主体与主体而非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它试图以"他者的文本"来言说"他者",并在此基础上对行政活动本身进行解构,将"他者"从"自我"中解放出来。由此,在"自我"与"他者"的共识与冲突中达到平衡。(本文来源于《党政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陈永章[8](2018)在《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在中国的命运:一种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起源于美国,并于20世纪90年代引起美国学界的重视与讨论,21世纪前十年,后现代公共行政学又出现了重大的理论转向。在中国,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引介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而真正引起热议,则在21世纪初。如今,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中国行政学界所认知,已是一个确定的现实。但是,在中国的视界,公共行政的后现代"叙事"风格和命运又是如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在中国的"命运"经历了从无到有到逐渐形成热点的过程,形成了中国式的"叙事",但仍为学界留有较多的讨论空间。(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陈永章,娄成武[9](2018)在《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缘起及其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是公共行政学"身份危机"的产物,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彻底背叛和拒绝。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工业社会语境下的公共行政学的自我反思――如何自证自身?人类的生存状况发生巨大变化,公共行政学无法置身其外。经过艰难的初创期,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集体发声,无论从解构还是建构意义上,明确表达了公共行政理论的后现代立场,宣告传统治理的死亡,并继续朝着后行政、宗教价值、价值多元、女权主义等方向延伸和拓展。综而论之,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样态是多元的,手段是话语的,目标是解放的。(本文来源于《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杨玲,汤书昆[10](2018)在《后现代公共行政视角下的微博话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3亿多微博用户群在虚拟世界里制造出一个庞大的公共空间,这里每天被各种话语和信息充斥,并日益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微博是中国进入自媒体时代衍生出的一个重要的民主参与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方式。"微话题"、"微谣言"、"微公益"、"微广告"等纷繁复杂的内容都通过微博独特的话语形式传播。微博的话语现状很多角度都折射出福克斯和米勒的话语理论的影子,但远未实现其所希望的公民参与和话语的正当性等设想。文章从后现代话语理论视角来分析微博的话语现状,试图从中寻觅"长善救失"之策。(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后现代公共行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价值传统是效率至上的,围绕这个价值核心,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发展了实现高效率的手段和途径。无论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还是20世纪后期批判传统理论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核心都是提高效率。当然,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发展史上技术和价值理性的斗争一刻也没停止过,对效率至上的反思和改革推动了行政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该文对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发展做具体阐述,试图发现基本特征及规律,为我国公共行政理论发展提供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现代公共行政论文参考文献

[1].艾军,刘俊生.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与我国公共政策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张娜.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资讯.2019

[3].王海峰.后现代视角下公共行政中的性别困境及其突破——评卡米拉·斯蒂福斯的《公共行政中的性别形象——合法性与行政国家》[J].政府治理评论.2018

[4].周军.后现代公共行政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5].刘文.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公共行政语言的转向——评法默尔《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J].学习论坛.2018

[6].颜昌武.公共行政学中的后现代主义:一个理论述评[J].南京社会科学.2018

[7].王嘉丽,秦龙.试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中的“他在性”[J].党政研究.2018

[8].陈永章.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在中国的命运:一种研究述评[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9].陈永章,娄成武.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缘起及其流变[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

[10].杨玲,汤书昆.后现代公共行政视角下的微博话语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标签:;  ;  ;  ;  

后现代公共行政论文-艾军,刘俊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