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群桩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数值,桩基础,效应,间距,层状,盾构,承载力。
群桩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政伟,夏齐勇,尹栋佳,邹黎琼[1](2019)在《高桩承台群桩基础水平位移计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平位移是基础设计的一项重要参数。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高桩承台群桩基础进行简化和理论推导,提出了符合实际且简单的理论计算公式,作为高桩承台群桩基础初步设计方案拟定阶段依据。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龙山大桥主墩高桩承台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桩基自由长度和桩径对于高桩承台桩顶水平位移影响非常明显,根据双排桩推导的理论公式对于多排桩基同样适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9年05期)
席爱斌,王腾,崔春义,孟坤,梁志孟[2](2019)在《堆煤荷载下软土-群桩-承台体系叁维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软土场地中堆煤荷载作用下邻近群桩承台体系受力变形特性,以马来西亚某大型储煤场为具体工程背景,基于大型有限元数值计算平台ABAQUS建立可考虑空间刚度效应的堆煤荷载作用下软土-群桩-承台体系叁维非线性数值模型,对既定场地群桩承台基础方案进行受力变形分析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堆煤荷载作用下,靠近堆煤侧桩体侧向位移最大,在软弱夹层深度范围内桩体内力变化存在突变现象;在边承台桩身中部和底部,以及中承台桩顶与承台连接处存在拉应力集中区.(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镜培,张凌翔,肖建庄,李林[3](2019)在《黏土地基中新旧混合群桩承载和变形的非线性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受沉桩效应的影响,天然饱和黏土地层中新设静压桩与场地既有旧桩的承载特性存在显着差异,导致新旧混合群桩基础与传统新建群桩基础呈现不同的承载特性。针对新桩和旧桩桩周土体的力学特性,分别研究了饱和黏土地层中新桩与旧桩的单桩沉降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土体的成层性、桩土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和群桩沉降中的遮拦效应,提出了饱和黏土地层中新旧混合群桩基础的荷载-沉降关系非线性分析方法。通过工程实例验证分析,对不同布置形式的群桩基础的承载特性与荷载-沉降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够合理反映饱和黏土地层中新旧混合群桩基础的承载特性,并预测其荷载-沉降关系,可为实际工程中新旧混合群桩基础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许成顺,豆鹏飞,杜修力,陈苏,李霞[4](2019)在《液化场地–群桩基础–结构体系动力响应分析——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了液化场地–结构体系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试验,对土体和桩基的加速度反应、饱和砂土层的孔压反应等进行了测试。重点阐述了土体和群桩基础的加速度地震响应特征和饱和土体的孔压发展规律,并对土体侧向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05g拍波输入时,土体和桩基对加速度反应有着明显放大作用,土体各处孔压比增长幅度不大,土体侧向位移较小;0.3g汶川地震卧龙台地震记录输入时,桩基加速度反应规律与土体反应基本一致,土体孔压比增长明显,上部土体完全液化;土体水平侧向变形较大。本文成果可为液化场地–群桩基础动力相互作用研究做对比分析和验证数值模拟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刘建磊,贺相林,张勇,马蒙,王凯[5](2019)在《桥墩高度对群桩承台系统动刚度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服役桥梁,测试群桩承台桥墩系统的动刚度可以了解其健康状态,并可以作为推算静刚度及承载性能的依据。而当采用动刚度作为评估指标时,激振点和拾振点的选取应具备合理性,且不应忽视桥墩高度对动刚度值的影响。为分析上述问题,本文建立了叁维动力有限元模型,施加瞬态激励以分析系统的竖向动刚度值,并考虑了激振点位于承台上和桥墩顶部2种情况。计算结果表明:2种激振点位情况下,在2.5 Hz频率下系统动刚度受桥墩高度变化影响小,计算结果稳定;当激振点位于承台上时,由于激振点和拾振点均不在结构对称中心上,因此当频率较高时(20 Hz左右),系统动刚度会受到自身模态的影响而发生阶跃式突变;当激振点位于墩顶中心时,随着桥墩高度的增加,在20 Hz频率下的系统动刚度降低。(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9年07期)
王盼伟[6](2019)在《铁路高架桥群桩基础地面振动衰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铁出行的日益普及提升了铁路出行的平均速度,而高铁的建设大多采取直线式的区段连接方式。因而在一些山区地段必须采取隧道和高架桥等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在完成高速铁路轨道建设的基本配套时,用于铺设高速铁路的高架桥在结构强度和基础稳定性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为了有效保证相关施工过程的质量和后续交付使用后的行车安全,需对高架桥的基础构件结构进行科学全面的研究和分析。针对铁路高架桥群桩基础施工建设的方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高速提列车行驶时产生的基础地面震动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结合数据分析及相关参数指标的计算,对震动衰减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进而促进高速铁路桥梁建设技术的改良和革新。(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17期)
王阿丹[7](2019)在《考虑遮拦-加筋效应的刚性承台群桩非线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竖向受荷单桩非线性分析方法,双桩分析时,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推导了分层土中被动桩遮拦-加筋效应的矩阵表达式,并结合迭加算法建立考虑遮拦-加筋效应的群桩非线性分析方法,对群桩刚度及桩身附加轴力进行分析,较好地解决了线弹性分析方法高估群桩相互作用的问题。最后通过已发表的刚性承台群桩算例验证文章方法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王栓[8](2019)在《盾构施工顺序对邻近群桩基础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佛山地铁2号线近接魁奇二路人行天桥桩基础不同工况,建立叁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盾构施工顺序对邻近桥梁群桩基础的影响.结果表明:盾构施工会引起桩基础偏向开挖侧的水平位移,且水平位移最大值不超过2 mm,盾构施工对桩基础变形和弯矩的影响较小,桩基础处于安全状态;当左、右线相继掘进时,桩基础的水平位移小于单侧施工;为了减小盾构施工对桩基础变形的影响,施工时建议先掘进右线后掘进左线.(本文来源于《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赵晓光[9](2019)在《群桩水平承载力的设计应用及工程实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行有关建筑桩基的设计规范[1]中规定,在进行群桩基础水平承载力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群桩效应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此问题,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群桩水平承载力的设计应用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16期)
李志斌[10](2019)在《DX桩群桩沉降机理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节旋挖挤扩灌注桩在提供抗压力和控制沉降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目前对多节旋挖挤扩灌注桩沉降位移的研究和分析依然相对较少,由于DX桩的特殊性,计算直孔灌注桩沉降位移的公式并不适用于DX桩沉降的计算,规范中关于旋挖灌注桩的沉降计算取值比较模糊,并没有考虑影响DX桩沉降的各个因素,故严重影响了此种桩型在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不同规范及不同理论进行讨论,并应用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思想来分析研究多节旋挖挤扩灌注桩的沉降机理、受力特性和沉降位移计算。为提出合理的桩基沉降位移计算提供依据,也为此桩型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本文通过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相同荷载条件下,DX桩与同等条件下的直孔桩沉降的比值随着外部竖向荷载的增加先逐渐减小最后并趋于稳定,其变化曲线大致分为叁个阶段。首先是沉降比随着外部荷载的增加急剧减小,此时的外部荷载主要位于直孔桩沉降曲线的比例极限和DX桩沉降曲线的比例极限之间;随后沉降比随着外部荷载的增加缓慢减小,此时外部荷载位于DX桩沉降曲线的比例极限之后且在弯曲下沉段之前;最后沉降比随着外部荷载的增加而逐渐趋于平缓,此时外部荷载位于DX桩沉降曲线的弯曲下沉段之后,此阶段旋挖挤扩灌注桩的沉降速率基本保持定值。(2)总的来说,各个因素对沉降比的影响均比较大,沉降比与桩间距、盘间距、盘位、盘径比的变化成负相关;沉降比与长径比、桩数变化成正相关。(3)荷载达到直孔桩沉降的比例极限时,盘位、盘径比、盘间距等因素影响下的沉降比随着DX桩桩端阻力占比的增加而增加,且同等荷载条件下的沉降比小于桩端阻力之比,主要是DX桩由于承力盘的存在使得桩周土的附加应力向周围扩散,从而减小了轴向应力的扩散,可见DX桩控制沉降能力强。当荷载达到直孔桩沉降的比例极限时,长径比、桩间距影响下的沉降比随着桩端阻力之比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此时承力盘对轴力的消减能力减弱,即DX桩控制沉降的能力减弱。(4)通过对不同因素影响下的沉降比进行分析研究,当DX桩承力盘能够较好的发挥作用时,此时的沉降比变化范围为0.3~0.5。(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群桩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讨软土场地中堆煤荷载作用下邻近群桩承台体系受力变形特性,以马来西亚某大型储煤场为具体工程背景,基于大型有限元数值计算平台ABAQUS建立可考虑空间刚度效应的堆煤荷载作用下软土-群桩-承台体系叁维非线性数值模型,对既定场地群桩承台基础方案进行受力变形分析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在堆煤荷载作用下,靠近堆煤侧桩体侧向位移最大,在软弱夹层深度范围内桩体内力变化存在突变现象;在边承台桩身中部和底部,以及中承台桩顶与承台连接处存在拉应力集中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群桩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刘政伟,夏齐勇,尹栋佳,邹黎琼.高桩承台群桩基础水平位移计算与分析[J].中外公路.2019
[2].席爱斌,王腾,崔春义,孟坤,梁志孟.堆煤荷载下软土-群桩-承台体系叁维数值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9
[3].李镜培,张凌翔,肖建庄,李林.黏土地基中新旧混合群桩承载和变形的非线性分析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2019
[4].许成顺,豆鹏飞,杜修力,陈苏,李霞.液化场地–群桩基础–结构体系动力响应分析——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9
[5].刘建磊,贺相林,张勇,马蒙,王凯.桥墩高度对群桩承台系统动刚度的影响分析[J].铁道建筑.2019
[6].王盼伟.铁路高架桥群桩基础地面振动衰减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
[7].王阿丹.考虑遮拦-加筋效应的刚性承台群桩非线性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9
[8].王栓.盾构施工顺序对邻近群桩基础的影响分析[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赵晓光.群桩水平承载力的设计应用及工程实例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
[10].李志斌.DX桩群桩沉降机理分析与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