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产沙模型论文_李朝月,方海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域产沙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域,模型,因子,汉江,能力,神经网络,库区。

流域产沙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朝月,方海燕[1](2019)在《基于SWAT模型的寿昌江流域产沙模拟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山地丘陵地带侵蚀产沙的变化及驱动机制,应用SWAT模型对浙江省建德市寿昌江流域进行了产流产沙模拟,并基于Fragstats 4.2对不同年份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景观指数计算,进而分析流域内侵蚀产沙状况,探讨了坡度、坡长、海拔高程、流域面积、降雨以及景观格局对侵蚀产沙的影响,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构建的SWAT模型在寿昌江流域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在产流模拟中,校准期和验证期的R~2分别为0.95和0.88,NSE分别为0.93和0.87,PBIAS分别为+4.96%和+5.36%;在产沙模拟中,校准期和验证期的R~2分别为0.73和0.72,NSE分别为0.69和0.64,PBIAS分别为-4.3%和-20%,均满足模拟要求,保证了模拟结果的精度。(2)整个寿昌江流域1980—2010年最大侵蚀产沙负荷均小于500 t/(km~2·a),土壤侵蚀强度属于微度,土壤保持能力良好。(3)地形因子、景观多样性因子、景观形状因子、雨强因子4个主成分对产沙模数的贡献率分别为51.48%,18.51%,10.70%,6.94%,地形因子是影响流域侵蚀产沙的主要因素。(4)景观指数与产沙模数间存在显着相关性且对产沙影响显着,在今后的土地利用规划中应考虑景观特征,达到改善流域土壤侵蚀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颖[2](2011)在《叁峡库区流域产沙数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江叁峡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叁峡水库淹没涉及19个县(市),总面积5.4万km2。库区地形复杂,农业资源丰富,宜林面积大,但森林覆盖率低。且库区大部分属于山区贫困县,生产力水平较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合理,经营比较单一。由于多年来为解决粮食问题,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加之移民迁建,毁林造地,致使土地侵蚀、贫瘠化加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生态环境循环不良,成为库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加之其他地区(如黄河)的流域产沙模式不能完全移植于叁峡库区这一特定的环境内,因此,开展叁峡库区产沙机理及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结合国务院叁峡办科研项目“叁峡库区主要环境因子对流域产沙的影响和对策研究”,利用水力学、河流动力学、水文学、泥沙运动力学及土壤侵蚀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为基础,通过收集资料、试验数据分析、理论研究、数模计算等综合手段,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前期现场试验资料进行理论分析;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叁峡库区主要环境因子对流域产沙的影响;并对已建立的产沙预报数学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修正。选取叁峡库区具有代表性的17个小流域,对所建数学模型进行应用验证,参数修正后较修正前模型的计算结果精度更高。改进后的模型模拟结果更为合理,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此外,对叁峡库区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进行了研究。根据丰都县铁炉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有关资料,进行了水土保持效益初步分析。本论文研究成果可为叁峡库区移民搬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及叁峡水库运行管理等提供科学的、定量的、可靠的技术决策手段。(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1-12-01)

王国重,梅亚东,双瑞,屈建钢,贾爱卿[3](2010)在《豫西山区淤地坝泥沙淤积过程及流域产沙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所选淤地坝剖面分层采集土样,测定其中的137Cs含量并计算各层泥沙淤积量,根据当地降雨资料,按照大雨对大沙的原则,将各淤积层与次侵蚀性降雨相对应.而后运用数理统计理论将各层的泥沙淤积量与次降雨特性中的4个指标(次降雨侵蚀力R、最大30min雨强I30、降雨量P、平均雨强I)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次降雨侵蚀力R、最大30min雨强I30、次降雨量P是流域产沙的主要因素,其中次降雨侵蚀力R是关键因素.最后根据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进行模拟,预测值与计算值拟合较好,说明所建的模型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张天菊[4](2008)在《流域产沙模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域产沙模型是研究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主要方法,是解决流域生态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产沙模型的分类及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阐述,指出分布式流域产沙模型是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期刊2008年09期)

王林,陈兴伟[5](2008)在《基于SWAT模型的晋江西溪流域产沙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东南沿海晋江流域1972-1979年的年、月产沙进行模拟,选取相对误差RE,绝对误差MD,效率系数Ens,决定系数R2等4个指标用于模型适用性评价,并利用模型输出结果进行流域水土流失空间差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东南沿海流域的产沙模拟,且精度较高;模型在降水量大的情况下,模拟的精度较高;西溪流域在模拟期内轻度侵蚀面积和中度侵蚀面积广布,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6.0%和45.4%.(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罗蔚,张翔,陈晓丹[6](2007)在《SWAT模型在汉江流域产沙模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汉江流域为研究区,在GIS技术支持下,应用分布式模型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qment Tool)进行了流域产沙过程的空间模拟,获得了汉江上游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图,分析了产沙量与植被/土壤类型、地表径流量以及地形的关系。通过收集汉江实测泥沙过程资料,结合有关历史文献资料,验证了产沙量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SWAT模型在研究区对流域长期连续泥沙负荷模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本文来源于《环境变化与水安全——第五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期刊2007-11-10)

张进伟[7](2007)在《王家山水库流域产沙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北黄土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严重不足,洪水危害也比较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大量被侵蚀产生的泥沙,在水流的作用下汇集到河网水库中后,会产生严重的淤积问题,这不仅直接影响着水库兴利效益的发挥,而且还给社会环境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要解决西北干旱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深入研究西北干旱地区的水土流失机理和产沙问题是非常必要的。而作为研究区域中最基本单元的坡面水文模型的研究是研发坡面侵蚀模型的前期工作。准确模拟坡面产汇流及降雨洪水过程是产沙计算的基础。因此有必要系统地对该区降雨水文过程模型及产沙模型进行研究,以准确有效地模拟预测洪水和减少土壤侵蚀。本论文首先对目前国内外在坡面产流、产沙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了总结,然后基于非饱和带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将水文学与土壤水动力学相结合对黄土区坡面产流模型进行了研究,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了天然变雨强条件下的西北黄土区坡面的产流模型。坡面汇流采用传统的运动波模型,用有限差分法解运动波方程,离散格式为一阶显式迎风格式。论文选取黄河流域陕北岔巴沟的子洲地区作为模型研究论证的典型地区,选取团山沟二、叁、四号实验场1963年到1967年间的实测水文资料进行模型的研究论证工作。结果表明,本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实际情况,适用于西北黄土地区坡面的水文计算。在此基础上,用本文模型对团山沟五号实验场1963年和1966年的8场降雨径流情况进行了模拟。在该水文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前人研究的产沙计算方法,对甘肃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山矿区集水库淤积过程作了研究,对王家山水库运行使用期间的来水来沙情况作了预测分析,从而为水库的有效运行提供依据。模型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应用。最后,对本文所作的工作和成果作了总结说明,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发展的方向。(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07-03-01)

张先起,刘慧卿,梁川[8](2005)在《流域产沙量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域产沙量演变规律的研究对于工程设计、水土流失规划与治理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其影响因素多、演变过程复杂,目前,对流域产沙量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定性分析,这就造成了缺乏理论基础及精度不高的缺陷。人工神经网络能以非显式表示产沙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复杂关系,将其应用到流域产沙量的拟合与预测中,在改进BP网络不足及优化确定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云南楚雄州龙川江流域产沙量预测模型,通过对预测样本的检验,表明其具有比较高的精度,基本能够反映龙川江流域产沙量的演变规律。(本文来源于《云南水力发电》期刊2005年06期)

彭清娥[9](2001)在《坡面产流产沙神经网络模型与流域产沙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土流失是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的主要危机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西部又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确保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需要对水土流失有更深刻的认识。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水利部联合资助的重大项目“江河泥沙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治研究”(59890200),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及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坡面产流产沙及流域产沙机理进行研究,取得了富有创新性和实际意义的结果。与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相比,本项研究在诸多方面都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在已有流域产沙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神经网络理论和系统动力学理论研究流域产沙的必要性。 对人工神经网络BP网络算法中固定学习率η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改进方案,使BP算法中网络误差函数能够达到局部极小点,提高了算法的拟合精度。并运用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流域产沙及坡面产流产沙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流域年均含沙量的BP网络模型、不同坡度顺耕及横耕次降雨产流产沙BP网络模型和荒坡六种不同利用方式的次降雨产流产沙BP网络模型。 首次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对流域产沙系统进行建模。采用系统动力学有关系统的、整体的观点,全面分析流域产沙系统的动态行为,建立了流域产沙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一小流域产沙的模型仿真实验研究。 对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参数的调试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一是 四J!D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将神经网络模型与系统动力学相结合。二是将流域产沙的物理成因模型与系统动力学相结合。这不仅解决了系统动力学模型调试参数时存在盲目性的问题,而且提高了系统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精度,加强了模型的科学基础。 以上研究成果为流域产沙模型研究注入了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人类对流域产沙机理的认识,并为流域减沙治沙策略的制定提供实验平台和科学依据。丸(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1-04-06)

汤立群[10](1996)在《流域产沙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坡面泥沙颗粒的动力平衡条件,推导出坡面上细颗粒泥沙的起动切应力,由坡面径流的剩余输沙能力,导得坡面径流的侵蚀量计算公式,与文献[4]的雨滴溅蚀量计算公式一起,构成了概念清楚、过程明确、结构完整的流域产沙模型。产沙量取决于水流挟沙能力与可供沙量的对比关系,若水流挟沙能力小于供沙量,则产沙量等于水流挟沙能力;反之,水流将进一步冲刷表土,形成径流侵蚀,产沙量就等于供沙量与径流侵蚀量之和。据此,可计算出坡面和流域产沙量。模型在岔巴沟流域上应用,结果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1996年01期)

流域产沙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长江叁峡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叁峡水库淹没涉及19个县(市),总面积5.4万km2。库区地形复杂,农业资源丰富,宜林面积大,但森林覆盖率低。且库区大部分属于山区贫困县,生产力水平较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合理,经营比较单一。由于多年来为解决粮食问题,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加之移民迁建,毁林造地,致使土地侵蚀、贫瘠化加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生态环境循环不良,成为库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加之其他地区(如黄河)的流域产沙模式不能完全移植于叁峡库区这一特定的环境内,因此,开展叁峡库区产沙机理及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结合国务院叁峡办科研项目“叁峡库区主要环境因子对流域产沙的影响和对策研究”,利用水力学、河流动力学、水文学、泥沙运动力学及土壤侵蚀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为基础,通过收集资料、试验数据分析、理论研究、数模计算等综合手段,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前期现场试验资料进行理论分析;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叁峡库区主要环境因子对流域产沙的影响;并对已建立的产沙预报数学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修正。选取叁峡库区具有代表性的17个小流域,对所建数学模型进行应用验证,参数修正后较修正前模型的计算结果精度更高。改进后的模型模拟结果更为合理,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此外,对叁峡库区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进行了研究。根据丰都县铁炉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有关资料,进行了水土保持效益初步分析。本论文研究成果可为叁峡库区移民搬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及叁峡水库运行管理等提供科学的、定量的、可靠的技术决策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域产沙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李朝月,方海燕.基于SWAT模型的寿昌江流域产沙模拟及影响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19

[2].李颖.叁峡库区流域产沙数学模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

[3].王国重,梅亚东,双瑞,屈建钢,贾爱卿.豫西山区淤地坝泥沙淤积过程及流域产沙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

[4].张天菊.流域产沙模型研究进展[J].太原科技.2008

[5].王林,陈兴伟.基于SWAT模型的晋江西溪流域产沙模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6].罗蔚,张翔,陈晓丹.SWAT模型在汉江流域产沙模拟中的应用研究[C].环境变化与水安全——第五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2007

[7].张进伟.王家山水库流域产沙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

[8].张先起,刘慧卿,梁川.流域产沙量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J].云南水力发电.2005

[9].彭清娥.坡面产流产沙神经网络模型与流域产沙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D].四川大学.2001

[10].汤立群.流域产沙模型的研究[J].水科学进展.1996

论文知识图

-6裴家峁沟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SVR实验...-1裴家峁沟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实测值-2小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SVR模拟的相对...-5裴家峁沟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实测值-4裴家峁沟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SVR检测...-3裴家峁沟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实测值

标签:;  ;  ;  ;  ;  ;  ;  

流域产沙模型论文_李朝月,方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