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模量纤维论文_檀江涛,秦志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模量纤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纤维,复合材料,强力,电子束,聚乙烯醇,机织,碳纤维。

高模量纤维论文文献综述

檀江涛,秦志刚[1](2018)在《高模量纤维复丝编织过程中折角耐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模量纤维复丝在电脑横机织造过程中易受折角磨损断裂的情况,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及自制的纱线折角磨损测试仪,对碳纤维、玻璃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复丝进行折角磨损试验研究,探讨机速、纱线与导纱瓷眼折角和纱线张力对纱线磨损程度的影响,并通过计算纱线强力损伤率对比分析3种纱线的折角耐磨性能。结果表明,纱线张力对高模量纤维复丝折角磨损的影响最显着,其次为折角,机速的影响最小。随着纱线张力增大、折角增大和机速增加,纱线磨损程度越来越严重。相同折角磨损条件下,碳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复丝的耐磨性能较差,玻璃纤维复丝的耐磨性较好。(本文来源于《针织工业》期刊2018年01期)

罗鹏[2](2015)在《高模量纤维机织过程中运行参数对织物结构影响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模量纤维具有模量强度大,重量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而由于其摩擦系数小,对纱线的应变较为敏感,因此织造控制相对困难。在机织过程中,人们总是期望能够得到结构稳定、均匀的织物,而由于实际中织机参数的波动或者设置的不恰当,特别是特殊的材料的织造,织物结构容易出现不稳定的状态,从而导致织物的性能出现不均匀如渗透性不均匀、拉伸强度不均匀等。由于高模量纤维的织造难以控制,更容易出现织物的瑕疵。本文基于有限元数值仿真理论,考虑机织过程中织机的开口运动,着重对纱线的之间的交织过程-接触摩擦进行分析,讨论了摩擦系数、纱线张力、经纱间距对经纱的卷曲高度的影响规律,并搭建了张力测量试验台,对仿真与理论分析进行了部分的验证。文章首先从机织过程角度分析了经纱卷曲高度的形成过程、卷曲高度分布不匀的机理,并结合纱线在织造过程的中受力变形过程,初步讨论了各参数对经纱卷曲高度的大小以及沿幅宽方向上分布的影响规律;其次基于显式动力学方法以及接触摩擦理论,并结合前人的研究,建立了纱线的有限元材料模型,使用ANSYS/LS-DYNA软件对织机开口运动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纱线在接触过程中截面、弯曲以及拉伸变形,并结合tecplot、matlab软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数据处理,获得了不同参数条件下的经纱高度,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织机参数对经纱卷曲高度的影响规律;最后搭建了经纱张力测量实验台,该实验台以24位-△高精度AD为核心,搭载上位机软件实时显示和保存纱线张力数据,利用该实验台对一织机综平时的沿幅宽方向上的张力大小进行了测量,获得了经纱张力沿幅宽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对理论与仿真分析进行了部分的验证。因此研究中获得的机织参数对经纱卷曲高度的影响规律对于改善机织过程中的张力不匀,提高织物产品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5-12-24)

李珊珊[3](2015)在《国产高模量纤维M40/Al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体积分数为50%的国产高模量M40/Al复合材料,基体合金分别为1199Al、6061Al和5A06Al。通过材料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分析了基体中Mg含量对国产M40/Al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组织观察表明国产M40的表面粗糙度较高,整体石墨化度较东丽M40小,但是表面石墨片层较为完整,缺陷少。随铝合金基体中Mg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界面处Al4C3的生成量减少,尺寸减小,当基体中的Mg元素含量达到一定值时,Al4C3的生成受到抑制,界面出现Al3Mg2。复合材料性能测试表明叁种国产M40/Al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相差不大,认为界面结合强度对复合材料弹性模量没有明显影响。复合材料的纵向抗拉强度随着基体中Mg含量的增加逐渐提高,最高达1010.9GPa。但是相应的横向抗拉强度却逐渐降低,分别为纵向抗拉强度的1/6、1/10和1/20。同时Mg元素的增加导致国产M40/Al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变弱,层间剪切强度降低。叁种国产M40/Al复合材料的平均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升高,均呈现先增大,然后减小,最后又增大的规律。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随Mg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对比国产M40/Al与东丽M40/Al复合材料,其抗拉强度分别提升了189.9GPa,132.6GPa和104.9GPa。是因为国产M40本身的抗拉强度高,同时界面处生成的Al4C3相应减少,相应的层间结合强度小于相应的东丽M40/Al复合材料。(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孙宇[4](2014)在《影响高模量纤维单纤维模量测试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模量是纤维力学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反映纤维材料抵抗形变的物理量。对纤维的模量进行准确的测试和计算,是评价纤维力学性能的基本要求。高模量纤维如碳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芳纶等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同时伸长率非常小。此类具有高强低伸特点的纤维,在测试过程中,实际测试得出的伸长量中很大一部分可能是由于各种误差因素而产生的伸长量,这严重影响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测试系统在测试过程中产生的形变包括上下夹头的滑移和变形、辅助材料如纸片和黏结剂的变形等被当作试样的形变而计入试样的总伸长。因此,研究整个测试系统的误差对测试高模量纤维的单纤维模量和断裂伸长的影响,并提出消除不良影响的方法,对准确测定试样的伸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单纤维材料拉伸强力仪,通过对高模量纤维(碳纤维)进行强伸测试强度、伸长率和模量实验,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如拉伸速度、固定纤维的制卡种类、黏着胶水的类型进行单因子分析和独立研究。构建影响因子的线性回归数学模型,对比得到这些影响因素对系统误差的具体影响大小,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修正。最后将其与纤维标称参数进行对比,以此验证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对测试结果的修正是有积极意义的,得出修正后比修正前的测试结果更接近纤维标称参数的结论。本课题的研究基于系统形变和纤维形变都属于弹性形变,且总体形变和隔距成正比这两个假设前提条件,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的分析,系统地阐述了实验过程中的拉伸速度、黏着胶水、纸板断裂强度等因素对测试结果产生的影响,最终总结得出一套较为完整的高模量纤维单纤维模量的测试方法,为今后的此类测试减少误差总结了经验。(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4-05-01)

C.Wilms,M.Warnecke,G.Seide,T.Gries,H.Yilmaz[5](2011)在《汽车工业中的高模量纤维及其技术经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模量纤维,特别是碳纤维和玻璃纤维,已用于各种汽车用产品中。纤维增强结构便是典型的例子,如减震器和无负荷轴承部件等。汽车行业对高模量纤维的需求极可能会继续增加。科技文献分析了这类纤维对运输行业特别是汽车业的作用,但经济观点较为鲜见。通过常用的经济分析方法,说明这类材料的潜力,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除了当前的应用外,预计高模量纤维今后将成为汽车工业通用的材料,以降低成本。(本文来源于《国际纺织导报》期刊2011年11期)

[6](2008)在《高强力、高模量纤维信息》一文中研究指出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碳纤维和芳纶纤维并称当代叁大高性能纤维,具有高强力、高模量、耐磨、耐切割等特性,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储备物资,目前除中国外,只有荷兰和美国能生产这种纤维。北京同益中特种纤维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其自主设计的生产(本文来源于《纺织器材》期刊2008年04期)

朱梅[7](2003)在《高模量纤维纱线针织可编织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材料的刚度和强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增强纤维的性质决定的,通常采用高模量纤维作为增强结构。针织物由于结构设计灵活,抗冲击,易于成型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要使针织结构在复合材料领域中得到进一步的广泛应用,必须解决高模量纤维纱线的针织可编织性问题。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对高性能纤维的可编织性开展了一些研究,但系统地对高模量纤维可编织性能进行研究的文献资料仍然很少,深度也不够。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对高模量纤维尤其是玻璃纤维编织性能的了解,在纬编工艺方面做出新的尝试。 本课题对玻璃纤维及纱线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包括拉伸强度、摩擦系数等,以掌握玻璃纤维纱线的特殊性质。通过纱线的拉伸断裂强度和在织针上的圈状拉伸强度,选择适于编织的手摇横机的机号,并采用不同规格的玻璃纤维纱线试织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单面和双面组织结构,考察不同的工艺参数对编织过程和织物外观与质量的影响。 通过对已经编织好的玻璃纤维针织物进行各项尺寸参数的测试,分析各种组织结构的玻璃纤维针织物的尺寸性能,包括织物密度参数与线圈长度的关系,织物的尺寸稳定性等,力图实现织前对织物尺寸的预测。同时仔细观察了织物中线圈的独特形态,并讨论了玻璃纤维纱线的性质对线圈几何结构的影响。 提出了玻璃纤维损伤程度的定量评价方法,分析讨论了在不同规格的玻璃纤维纱线和不同组织结构的情况下,纤维损伤率(或纱线损伤率)随线圈长度的变化趋势。通过研究发现,不管纱线和组织结构如何,编织玻璃纤维纱线时都有一个最佳工艺点,在该点纤维的损伤最小,这为选择合理的玻璃纤维纱线编织工艺提供了依据,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在对编织时线圈成形过程分析的基础上,理论估算出玻璃纤维纱线可编织的最小线圈长度和最大线圈长度范围,以便在上机编织之前对线圈长度的编织范围进行预测分析。另外,对成圈机件,摘要主要是织针和成圈叁角的磨损进行了观察,以此来帮助评价玻璃纤维纱线可编织性。结果发现编织玻璃纤维纱线更易造成编织机件如织针和成圈叁角的磨损,从而说明编织玻璃纤维纱线比较困难。 使用电脑横机试织了单面纬平针组织,利用在手摇横机上已得到的编织经验,对电脑横机的各项具体编织工艺参数进行更为精确的设置,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编织方法和工艺。(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03-12-01)

包建文,徐松华,李晔,陈祥宝[8](2003)在《电子束固化高模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湿法缠绕工艺制备了M4 0 /EB99— 1预浸料 ,研究了电子束固化高模量石墨化碳纤维M4 0增强EB99— 1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耐热疲劳性能和热物理性能 ,并与M4 0 / 5 2 2 8、M4 0 / 4 2 11等热固化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实验研究表明 ,除了剪切强度稍逊于热固化M4 0 / 5 2 2 8复合材料外 ,其它常规力学性能都优于热固化M4 0 / 5 2 2 8、M4 0 / 4 2 11复合材料 ,表现了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电子束固化M4 0 /EB99— 1复合材料经冷热交变循环后的性能明显优于热固化M4 0 / 5 2 2 8、M4 0 / 4 2 11复合材料 ,表现了较好的耐热疲劳性能(本文来源于《宇航材料工艺》期刊2003年04期)

叶春葆[9](1996)在《国外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于国外近期内所开发的工业用聚酯、聚酰胺、聚乙烯醇、聚乙烯等类,以高强度高模量为主的高性能纤维所用原料、制法、特性、用途和发展趋势作一简介。 随着汽车、航空、航天、微电子和特种服装等工业的发展,对于高强度、高模量为主的高性能纤维的开发和应用已为各工业发达国家合成纤维行业的热点之一,且已取得很大的成果,本文对此作一扼要介绍。(本文来源于《天津橡胶》期刊1996年03期)

[10](1993)在《高强度高模量纤维复合材料电机护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项目旨在研制轻质、高强度、高模量、无磁、减震和长期使用的新型碳纤、玻纤混杂复合材料,作为受强力构件,瞄准的目标是大型火电机组护环。研究中采用叁节点单元ALGOL程序,有关参数输入计算机,将材料的结构模型分割成72单元、52个节点,计算出最大受力点应力,然后进行材料的强度计算。研制成功1:6.75的护环缩比件。(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1993年04期)

高模量纤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模量纤维具有模量强度大,重量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而由于其摩擦系数小,对纱线的应变较为敏感,因此织造控制相对困难。在机织过程中,人们总是期望能够得到结构稳定、均匀的织物,而由于实际中织机参数的波动或者设置的不恰当,特别是特殊的材料的织造,织物结构容易出现不稳定的状态,从而导致织物的性能出现不均匀如渗透性不均匀、拉伸强度不均匀等。由于高模量纤维的织造难以控制,更容易出现织物的瑕疵。本文基于有限元数值仿真理论,考虑机织过程中织机的开口运动,着重对纱线的之间的交织过程-接触摩擦进行分析,讨论了摩擦系数、纱线张力、经纱间距对经纱的卷曲高度的影响规律,并搭建了张力测量试验台,对仿真与理论分析进行了部分的验证。文章首先从机织过程角度分析了经纱卷曲高度的形成过程、卷曲高度分布不匀的机理,并结合纱线在织造过程的中受力变形过程,初步讨论了各参数对经纱卷曲高度的大小以及沿幅宽方向上分布的影响规律;其次基于显式动力学方法以及接触摩擦理论,并结合前人的研究,建立了纱线的有限元材料模型,使用ANSYS/LS-DYNA软件对织机开口运动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纱线在接触过程中截面、弯曲以及拉伸变形,并结合tecplot、matlab软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数据处理,获得了不同参数条件下的经纱高度,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织机参数对经纱卷曲高度的影响规律;最后搭建了经纱张力测量实验台,该实验台以24位-△高精度AD为核心,搭载上位机软件实时显示和保存纱线张力数据,利用该实验台对一织机综平时的沿幅宽方向上的张力大小进行了测量,获得了经纱张力沿幅宽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对理论与仿真分析进行了部分的验证。因此研究中获得的机织参数对经纱卷曲高度的影响规律对于改善机织过程中的张力不匀,提高织物产品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模量纤维论文参考文献

[1].檀江涛,秦志刚.高模量纤维复丝编织过程中折角耐磨性能研究[J].针织工业.2018

[2].罗鹏.高模量纤维机织过程中运行参数对织物结构影响规律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

[3].李珊珊.国产高模量纤维M40/Al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4].孙宇.影响高模量纤维单纤维模量测试因素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4

[5].C.Wilms,M.Warnecke,G.Seide,T.Gries,H.Yilmaz.汽车工业中的高模量纤维及其技术经济展望[J].国际纺织导报.2011

[6]..高强力、高模量纤维信息[J].纺织器材.2008

[7].朱梅.高模量纤维纱线针织可编织性能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3

[8].包建文,徐松华,李晔,陈祥宝.电子束固化高模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J].宇航材料工艺.2003

[9].叶春葆.国外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进展[J].天津橡胶.1996

[10]..高强度高模量纤维复合材料电机护环研究[J].机械工程材料.1993

论文知识图

在PANi/PEO/MWNT复合纳米纤维中...快门叶片叁维模型图(a)变形前和(b)施加剪切力后中间...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的典型截面组织3-19悬浮打印的的纯树脂十字形Men...

标签:;  ;  ;  ;  ;  ;  ;  

高模量纤维论文_檀江涛,秦志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