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成因

探究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成因

(鸡东县兴农镇卫生院黑龙江鸡西158200)

【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方法:以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血液后开展血常规检验,并将结果与患者病情相结合加以分析。结果:有30例患者血常规检查出现误差,占15%;引起误差的原因包括采血部位、血液放置时间、环境温度。结论: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应了解可能造成误差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降低失误率。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误差成因;采血方法;放置时间

引言:

血常规检验是指利用专业医疗仪器对患者血液样本进行分析,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从而诊断患者是否患有疾病。因此对检验的精确性要求较高,如今医疗水平进步,仪器质量提升,但依然会出现误差。在此主要对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原因进行总结,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所收治200例患者,男110例,女90例,年龄4—76岁。经患者知情同意后,采取3ml血常规样本进行检验分析。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得出结果后,计入病例,与患者实际病情相结合,对其中出现的误差原因加以总结。所有患者均采用EDTA-K3抗凝剂,血液样本用SYSMEX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观察不同采血部位、放置时间、温度下的各项指标情况。

1.2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以(±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验结果

200例患者中共有30例在血液常规检查中出现明显误差,引起误差的原因主要有采血部位、血液样本放置时间和环境温度影响。

2.2采血部位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经对比,静脉血的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末梢血,但血小板计数高于末梢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医生诊断病情的一种常用辅助手段,对其进行准确地检验,可了解患者健康状况,即便出现血液系统疾病,或全身性疾病,也能提前发现发病迹象,并尽早予以治疗。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血常规检验中引起误差的因素,结果显示200例患者中有30例出现误差,原因主要有以下3方面:①采血部位。与末梢血相比,静脉血的血小板计数较高,但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较低。其原因在于末梢血管较为狭窄,温度低,不如静脉血管血液循环通畅。而且采集末梢血时,可能因为针刺深度不足,或者过度挤压,致使组织液进入血液标本,导致血小板在局部凝聚,也会出现以上结果,所以采血时尽量选择静脉抽血;②血液样本放置时间。与抽血后放置2h、4h相比,抽血后立即检验的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较高,而白细胞明显较低。可能是因为放置时间一长,血小板会发生沉积、凝聚、粘结,以至于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建议在抽血后立即送去检验,以免放置过久发生变化;③温度。研究显示,室温下保存和冰箱保存时,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均无明显差异,可能是加入溶血剂的原因,导致白细胞溶解,大部分胞质溢出,只剩下核和部分颗粒,只要这些颗粒没有明显的变化,一般都可以忽略不计。

参考文献:

[1]史晶晶.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原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5(3):420-422.

[2]徐春梅.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1):207-208.

[3]王巧丽.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原因分析[J].大家健康,2015,25(3):153-155.

标签:;  ;  ;  

探究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成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