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区划论文_吴量,向清才,陆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综合区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区划,评价,地质灾害,水稻,干热风,盐津县,模型。

综合区划论文文献综述

吴量,向清才,陆庆[1](2019)在《基于综合评价法的河池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方法,细化河池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分辨率为1 km×1 km),为雷电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利用河池市2010—2015年闪电资料、2000年地理数据和2015年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相关法,选取与闪电密度、强度分布相关的海拔高度、坡度等8个指标,结合闪电密度、强度,利用熵值法、复相关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组合建立了雷电风险计算模型,并利用历史雷灾频次对区划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金城江、南丹和凤山为雷灾极高风险区,天峨、巴马、东兰和大化大部分区域为雷灾风险高值区,其他县为雷灾风险低值区(局部区域为高值区)。雷电区划风险值和历史雷灾数据呈现较好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陕西气象》期刊2019年06期)

李文洲[2](2019)在《探究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各种生产活动的干预,人们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与影响,导致各种地质灾害问题。这些地质灾害问题严重的威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了我国在经济环境的发展。加强对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探究合理的防治对策与手段,可以降低各种地质灾害问题的不良影响。(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27期)

孔繁鹏,吕祥熙,刘洪博,李国旗,刘博文[3](2019)在《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及预报预警系统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灾害是我们不可避免的,我们能够去做的就是对自然灾害有科学的认识并采取正确的防灾方法。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重要作用,如果人类过度开发会导致不好的情况发生。自然灾害的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是会对人类构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另一方面是会一些资源的生产和创造出有利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通报》期刊2019年08期)

高磊,邵立瑛,申双和,陈超,陈进[4](2019)在《安徽省一季稻的综合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安徽省1980—2011年一季稻的逐年产量资料,利用5年直线滑动平均法,分析安徽省各县市的一季稻气象产量和趋势产量,得到研究区的水稻气象产量平均减产率,统计各县市灾害的发生频次,采用小波分析法分析其周期规律;采用灾年平均减产率、变异系数、风险指数和抗灾性能构建水稻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对安徽省地区一季稻生产的农业气象灾害进行风险区划;对安徽省地区一季稻生产的农业气象灾害进行风险区划,并对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安徽省地区一季稻产量的年代变化主要在1990年以前和2003年左右;(2)1980—2011年水稻受灾频次以11a和18a时间尺度上的峰值最大,是安徽省水稻受灾频次的第一主周期,Morlet小波方差值在7a、11a、18a、30a内出现峰值;(3)水稻综合风险度基本呈"北高南低"的趋势。该研究通过综合评估水稻农业气象灾害,对保障安徽地区粮食生产安全、水稻生产者的积极性和收益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4期)

郑晓丹[5](2019)在《铅山县地质灾害调查及区划综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铅山县是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之一,以铅山县为研究区,进行区域地质灾害研究,对有针对性的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本文通过采用SPOT-5遥感数据及google earth影像遥感数据,充分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和遥感“3S”技术方法,对研究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的地质背景条件、地质灾害现状等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法相结合,利用基于GIS的信息量法,划定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的地质背景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包括对研究区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和岩浆岩,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类型与补、径、排特征,人类工程活动等进行了研究分析。(2)对研究区内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危害及危险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其中以滑坡和不稳定斜坡为主,主要分布于人口集中、工程活动强烈的鹅湖镇、永平镇、葛仙山乡、稼轩乡、虹桥乡、汪二镇、湖坊镇、陈坊乡、天柱山乡等13个乡(镇)。(3)对研究区内的地质灾害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地质灾害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坡麓地带的人口密集区域和变质岩、一般碎屑岩分布区。在时间分布上主要发育在每年3到6月份降雨集中阶段。(4)对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发育诱发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在研究区的褶皱、构造部位一般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较为发育;尤其在碳酸盐岩类地区更易于崩塌、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此外碎屑岩类地区主要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为主的地质灾害形式出现,在松散土体地区易形成滑坡等地质灾害。该区地质灾害主要与人类工程活动切坡削坡有关,占总地质灾害点的94.9%。(5)对研究区内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地质环境条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利用基于GIS的信息量分析模型,对区内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分区划定,划定结果:高易发区5个,面积901.89km~2,占全县面积的41.4%;中易发区1个,总面积为797.16km~2,占全县面积的36.6%;低易发区有1个,总面积为247.30km~2,占全县面积的11.72%;不易发区2个。(6)对研究区地质灾害防治办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主要包括监测、群测群防、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等防灾减灾办法,其中对工程治理措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4)

任义方,赵艳霞,张旭晖,王平,何浪[6](2019)在《江苏水稻高温热害气象指数保险风险综合区划》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苏省为例,利用1980-2015年气象资料和水稻观测数据,基于Logistic曲线方程构建高温热害保险气象指数,并分别采用正态分布、正态对数分布和Weibull分布叁种参数模型,以及基于信息扩散方法的非参数模型对水稻高温热害发生概率进行拟合。通过拟合优度检验发现,非参数模型可以较好地估算江苏各县水稻孕穗-抽穗扬花阶段高温热害发生概率,进而结合最优拟合模型,考虑农业保险的经营需求,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四个方面出发,确定相应评估指数并构建综合指数,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县级水平的水稻高温热害保险风险综合区划。评估分析表明,江苏水稻高温热害保险风险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特征,中高风险区是需要依靠农业保险转移风险的重点关注区域。(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气象》期刊2019年06期)

朱秀红[7](2019)在《基于GIS的鲁东南山区小麦精细化综合农业区划分析与编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编制鲁东南山区小麦种植区划图,科学安排农业生产,提高小麦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笔者对影响鲁东南山区小麦种植的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土壤因子等分别进行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给各影响小麦种植的因子赋予不同权重,同时考虑河流、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利用GIS技术详细编制了五莲县小麦种植的精细化综合区划图。区划图表明:五莲县冬小麦种植适宜性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体上适宜性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中部、东南部及南部乡镇,西北部适宜性稍差。鲁东南山区小麦精细化综合农业区划可作为指导鲁东南山区小麦种植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农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成林,张志红,方文松[8](2019)在《基于产量灾损的冬小麦干热风综合风险区划》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河南省118个县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作物耕地面积和灌溉面积等资料,3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产量、产量结构及作物发育期资料,通过分解气象产量和假设千粒重期望值的方法,提取出了灌浆期气象产量,考虑减产风险概率、千粒重变异系数等指标,构建了干热风产量灾损风险指数。将产量灾损风险与灾害气候风险区划结果相结合,制定了干热风灾害综合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提取的灌浆期气象产量呈正态分布,各代表站干热风发生年份的平均减产率为7.4%;干热风产量灾损的低风险区占全区域的43.3%,中度风险区占36.7%,高风险区占20%。襄城、方城、西平和驻马店等地干热风灾害综合风险指数均在0.5以上,是产量灾损高风险与气候高风险的重迭区,低风险区位于伊川、南阳、郑州、太康和淮河以南大部。(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武晓玉,程贵文,周新华,杨杰,孙建军[9](2018)在《江西抚河源生态功能区综合区划及其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生态功能分区原理和原则,对江西抚河源区的生态系统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根据功能区定位和发展方向把研究区划分为抚河源东南部生态保护区、抚河源中西部生态恢复区、抚河源北部生态经济区3个生态功能区,并对各生态功能区的产业发展进行了规划。(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8年23期)

邓亚东,罗书文,史文强,孟庆鑫[10](2018)在《基于乡镇区划的地质遗迹资源综合价值评价——以盐津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南省盐津县地质遗迹资源为研究对象、乡镇区划为单元,在分析盐津县地质遗迹资源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中地质遗迹质量等级划分标准,运用特尔菲法划分出盐津县乡镇地质遗迹点质量等级,其划分结果能正确认识盐津县各乡镇地质遗迹资源的质量状况。同时,利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盐津乡镇地质遗迹资源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对盐津乡镇地质遗迹资源综合价值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盐津县乡镇地质遗迹资源综合价值大小为:柿子镇>豆沙镇>庙坝镇>牛寨乡>普洱镇>中和乡>盐井镇>滩头乡>落雁乡>兴隆乡。(本文来源于《中国岩溶》期刊2018年06期)

综合区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人类各种生产活动的干预,人们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与影响,导致各种地质灾害问题。这些地质灾害问题严重的威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了我国在经济环境的发展。加强对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探究合理的防治对策与手段,可以降低各种地质灾害问题的不良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综合区划论文参考文献

[1].吴量,向清才,陆庆.基于综合评价法的河池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J].陕西气象.2019

[2].李文洲.探究地质灾害风险区划与综合防治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

[3].孔繁鹏,吕祥熙,刘洪博,李国旗,刘博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及预报预警系统建设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19

[4].高磊,邵立瑛,申双和,陈超,陈进.安徽省一季稻的综合气象灾害风险区划[J].安徽农学通报.2019

[5].郑晓丹.铅山县地质灾害调查及区划综合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9

[6].任义方,赵艳霞,张旭晖,王平,何浪.江苏水稻高温热害气象指数保险风险综合区划[J].中国农业气象.2019

[7].朱秀红.基于GIS的鲁东南山区小麦精细化综合农业区划分析与编制[J].农学学报.2019

[8].成林,张志红,方文松.基于产量灾损的冬小麦干热风综合风险区划[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9

[9].武晓玉,程贵文,周新华,杨杰,孙建军.江西抚河源生态功能区综合区划及其评价[J].农业与技术.2018

[10].邓亚东,罗书文,史文强,孟庆鑫.基于乡镇区划的地质遗迹资源综合价值评价——以盐津县为例[J].中国岩溶.2018

论文知识图

罗汉果种植区划迭加图易发坡体识别图迭加QuickBird遥感...衢州市胡柚种植综合区划示意图国道沿线样带区农业综合区划方...1 浙江省山核桃栽植综合区划图行政区域地质灾害综合区划图

标签:;  ;  ;  ;  ;  ;  ;  

综合区划论文_吴量,向清才,陆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