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病人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的重要性浅析

住院病人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的重要性浅析

陈佳(铜仁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贵州铜仁554300)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5-0265-02

【摘要】目的确定病人是否在入院前有病毒性疾病的感染,一是为了防止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二是为临床输血病人和手术病人第提供一手资料,尤其是为了防止医疗纠纷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方法对我院住院病人2009年1-12月3762例住院病人传染性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2009年1-12月3762例住院病人中,总感染人数433人次,其中乙型肝炎病毒309例,丙型肝炎病毒48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3例(待复检),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抗HAV-IgM)9例、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诊断试验(TRUST)54例。结论在住院病人中存在着不少血液性传播疾病,提醒广大医务人员要加强自我防护,在各种操作过程中,做到规范操作,是避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对输血病人和手术病人,在输血或手术前进行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是预防血液传染性疾病传播的必要手段,对防止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HIVTRUST抗HAV-IgM血清流行病学检测

对住院病人进行必要的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确定病人是否在入院前有病毒性疾病的感染,一是为了防止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二是为临床输血病人和手术病人提供第一手资料,尤其是为了防止医疗纠纷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对我院部分住院病人进行了HBsAg、抗-HcV(丙型肝炎病毒)、抗-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TRUST抗HAV-IgM血清流行病学检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病例取自本院2009年1-12月住院病人共3762例,(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妇产科)年龄最大93岁,最小8月,男1846人,女1916人,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4mL,分离血清,分别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HAV-IgM、TRUST筛查及梅毒微粒凝集试验(TPPA)。

1.2检测方法

1.2.1HBsAg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试剂厂家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按说明书严格操作,试剂均在使用期内。北京普郎新技术有限公司DNX-9620电脑洗板机,北京普郎新技术有限公司DNM9606酶标分析仪。

1.2.2抗-HCV、抗HAV-IgM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试剂厂家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按说明书严格操作,试剂均在使用期内。北京普郎新技术有限公司DNX-9620电脑洗板机,北京普郎新技术有限公司DNM9606酶标分析仪。

1.2.3抗-HIV初筛检测抗-HIV(胶体金法),试剂厂家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DetermineHIV1/2(胶体硒法),试剂厂家艾博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阳性者送铜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

1.2.4梅毒检测TRUST筛查试剂为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梅毒确认TPPA试剂盒为日本富士公司产品。TRUST筛查阳性经TPPA确认为梅毒阳性,以上实验严格按照质量控制和操作说明来完成。

2结果(见表1)

表12009年住院病人相关指标检测结果(n=3762)

阳性数阳性率(%)

HBsAg3098.21

梅毒541.43

抗-HCV481.27

抗HIV130.34

抗HAV-IgM90.23

表12009年住院病人相关指标检测结果(n=3762),随机调查我院2009年1-12月住院病人3762例。查出总感染人数433人次,其中乙型肝炎病毒309例,丙型肝炎毒48例,人类免疫缺陷毒13例(待复检),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抗HAV-IgM)9例、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诊断试验(TRUST)54例。

3讨论

通过对本院住院患者血液传染疾病相关指标的常规检测,HBsAg、抗-HCV、抗-HIV、TRUST、抗HAV-IgM的总感染率为11.48%,有8.21%的患者在住院前就感染了乙肝病毒,该类患者如果不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很可能造成医院内其他人员交叉感染,其中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和患者之间,目前大多数医院对患者进行手术或输血前相关传染性标志物检测[1],对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减少医患纠纷,防止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相关传染病有重要意义。

我国丙肝感染率的平均水平3.2%[2],其流行的危险因数以医源性传播最明显[3],本组病例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低于全国丙肝感染率的平均水平3.2%,但不能忽视丙肝的医源性流行。

我国梅毒发病趋势逐年上升,发病患者中99.6%为早期梅毒,0.23%为先天性梅毒,晚期梅毒占0.16%。早期梅毒通过抗生素可以治愈,先天性梅毒多发生在妊娠4个月后,可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4],因此应加强孕妇梅毒血清学检测,有效控制先天性梅毒的发生。

初筛出的13例HIV阳性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确认为HIV感染者。医务人员感染HIV的风险不可忽视,因此,对住院患者常规检测HIV,采取相关措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止HIV感染很有必要。

甲型肝炎在肠道传染病的总发病率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检测甲型肝炎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对甲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特别是对易感人群的防护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所述3762例住院病人中,HBsAg阳性率为8.21%,梅毒1.43%,抗-HCV1.27%,抗-HIV0.34%,抗HAV-IgM0.23%。说明在住院病人中存在着不少血液性传播疾病。有文献报道,我国仍有2%-7%的受血者因输血而感染肝炎或其它病毒[5],又另有文献报道,医务人员血清HBsAg阳性率是普通人群的3-6倍[6]。由此提醒广大医务人员要加强自我防护,在各种操作过程中,做到规范操作,既阻断了病毒性疾病的感染途径,又是避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对输血病人和手术病人,在输血或手术前进行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是预防血液传染性疾病传播的必要手段,对防止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对患者就诊时进行传染性标志物检测,能为患者治疗前是否已感染传染性疾病提供客观依据,对患者治疗后是否被感染此类疾病提供诊断依据并可明确责任,有效防范或避免医疗纠纷。同时筛查时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防止其传染病发展。对发现的潜在传染源,我们在诊疗过程中要注意隔离防护,避免医疗损伤而造成感染。对被阳性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其他物品应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对控制传染和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安心,童爱飞.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4):387-389.

[2]张为民.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上)[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4):23.

[3]高峰.输血与输血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许艳,卢秀英,凌奕.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治疗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8):64.

[5]李桂英,罗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控制输血传播疾病的流行.中国输血杂志,1996,9(1):49-50.

[6]高晓玲.医务工作人员HBV感染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3):165.

标签:;  ;  ;  

住院病人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的重要性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