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ISM分析某集团公司的关键业务战略因素

使用ISM分析某集团公司的关键业务战略因素

一、用ISM分析某集团公司关键性经营战略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池铭[1](2020)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A供水技术公司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受行业垄断等影响,我国城市供水行业管理水平提升速度相对缓慢,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等加速了行业变革,对企业的绩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供水行业的绩效管理亟需突破。本文以B市自来水集团全资子公司A供水技术公司为例,研究公益类国有企业旗下自负盈亏子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丰富了绩效管理内涵,帮助企业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绩效管理方案。本文在基于国内外学者对绩效评价和平衡计分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公司不同岗位的20名领导、职工进行信息采集,查找出A公司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指标设置不合理、与公司战略目标关联度较差、评价区分度不够、评价结果应用不够等不足之处。结合A公司现状,对比了KPI、MBO、BSC、360度等常用绩效评价方法,选择平衡计分卡为A公司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重新设计。在评价体系构建中,绘制A公司战略地图,制定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成长四个维度的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对四个维度及其各自指标进行权重的设定,形成A公司绩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各部门的职能要求,对评价指标及其权重进行修订,形成管理部、业务部、自控工程部、网络工程部、技术服务部独有的部门指标体系。通过职工访谈,设定指标目标值,确定计分标准。对A公司整体及各个部门分别进行评价,根据最终得分找到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成长四个维度中各项工作开展存在的弱项,例如业务量较低、应收账款较多、周转率较低、职工整体学历、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以此做出下一阶段如增加工程整体数量、加强管理类费用的预算及审核流程、加强业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加大对职工再教育的激励力度等工作计划,为A公司的战略发展提出了更加坚实的实施保障。

鲁冬艳[2](2019)在《华御地产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改进研究》文中认为预算管理起始于19世纪末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全面预算管理是从公司战略出发,确定短期经营目标,并通过一系列程序,对经营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使其达到预设的目标。全面预算管理促进企业对资源的利用,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力帮助。房地产行业的高额利润和特殊的产品属性,使得其一直是投资热门,也因此导致了多年来房价持续上涨。为了稳定房价,国家对房地产行业采取了限购、限贷、税收调整等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需要一改以往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进一步缩减成本费用,提高竞争力。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全面预算管理既是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也是高效地规划资源,实现战略目标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国有企业华御地产公司为对象,对其全面预算管理进行改进研究。在大量阅读预算管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研获取的相关数据资料,从组织结构和流程体系的角度重点分析了华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重大问题——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缺乏充足的预算编制沟通、成本费用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调整制度比较宽泛、缺乏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有效监督、预算考评的约束力较弱、预算激励方式过于单一等等,并给出了相应的具体的建议。本文旨在通过对华御地产公司的案例研究,为同行业的其他公司优化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参考,同时为如何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柔性的相关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李靖[3](2018)在《某电子通信机柜公司战略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钣金行业目前拥有超过三万家生产企业和车间,是重要的经济产业。但总体来讲国内钣金行业起步较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集中程度较低,生产技术人员匮乏,普遍缺乏企业核心竞争力,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电子通信钣金加工行业是钣金行业重要的细分行业,下游电子通信行业是战略性行业,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为了指导电子通信行业更好发展,出台了大量的行业支持政策,诸如4G、5G通信技术网络建设,工业4.0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物联网等概念和政策支持将进一步推动电子通信行业的蓬勃发展。但钣金加工有喷涂、发黑、电镀等工艺,会受到环保政策影响,劳动力短缺和人工成本上升对钣金加工生产也有较大影响。另外市场需求趋势是大批量定制,柔性化生产将是显着的技术特征。对钣金加工企业来说,面临较多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某电子通信机柜公司战略问题为研究对象,以SWOT模型为主要分析工具,从内外部环境角度对该公司进行分析,识别该公司具有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在对该公司进行综合分析后,从而就该公司的发展战略方向和模式进行一些探讨。本文主要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并列举一些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是分析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竞争环境;第三部分主要是梳理研究对象的内部资源条件现状;第四部分采用SWOT模型分析工具,综合分析研究对象具有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并提出适合研究对象的战略发展规划,期望可以为面临相似境况的其他中小型民营制造企业提供思路上的参考;第五部分根据前面的研究分析内容提出研究对象的战略实施建议。

刘风明[4](2017)在《影响我国民办教育机构上市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城乡居民对教育需求的差异化与多样化,我国民办教育机构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形成了从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从非学历教育至学历教育的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民办教育体系。在这样良好的机遇和环境下,我国民办教育机构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资金缺乏问题正严重制约其规模的继续扩大及教学品质的进一步提升。上市作为一种高效的融资方式,其他行业发展较好的机构普遍采用,但遗憾的是,我国民办教育机构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融资的并不多。鉴于这种现状,本文采用科学的方法客观地分析了影响我国民办教育机构上市融资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促进我国民办教育机构上市的对策建议。首先,本文对相关概念及国内外学者对教育投资的意义、教育融资方式、教育行业的营利性及融资风险这几个有关民办教育机构上市的关键性问题研究进行了梳理,为本文开展后续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其次,本文对国内外民办教育机构上市状况进行了研究,是研究我国民办教育机构上市影响因素问题的前提。之后,本文对我国民办教育机构上市融资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又用SEM、AHP、DEMATEL、ISM四种模型对我国民办教育机构上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由表象到实质层层递进的定量分析:通过SEM方法,对影响因素与上市的相关性做了研究分析,从而找到相关性最大的影响因素;通过AHP方法,对影响因素之间的两两重要性做出比较,经过一系列计算,得出各影响因素的影响权重,从而找到权重最高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DEMATEL方法,对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及影响强度做了分析,从而找到影响强度及作用最大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ISM方法,直观而清晰地分析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逻辑关系,并对影响因素由浅到深,由表象到实质进行分层,从而找到处在级别层次最高的实质性关键影响因素。最后,本文针对我国民办教育机构上市的关键影响因素,结合我国民办教育机构上市的上市现状,借鉴美国私立教育机构上市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扩大民办教育机构的办学规模、提高民办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完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等促进我国民办教育机构上市的相关对策。

王宜超[5](2017)在《DXT在印度市场的本土化战略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以期开创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2015年12月10日,为了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手机连锁巨头DXT正式提出了自己的国际化战略,并在深圳召开发布会对外宣布,公司的国际化战略,首先进入印度和尼日利亚市场。DXT公司利用有利的外部环境实施了国际化战略,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本文对DXT公司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本土化战略,目的在于为DXT公司进行国际化战略提供依据。本文以本土化理论为依据,对中国电子产品零售行业的国际市场发展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具体的实践,为DXT公司的国际市场开发提出了建议。研究中国电子产品零售行业在当前国际化背景下的海外市场扩张战略,并选取了印度市场为研究对象,并且提出了相关的理论依据。同时分析未来DXT集团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以及SWOT分析,能够在一定基础之上指导其未来在印度市场的开发,为未来国际市场的开发迈出坚实的一步。本文运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对DXT公司所在印度的行业环境做了分析,初步确定以零售方案为重点的方向。以大量的数据和一手资料为基础,运用所掌握的管理知识,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对DXT在印度的市场做详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DXT在印度的本土化战略。分析完外部大环境和行业环境以后,本文利用SWOT分析作为整合所有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分析的模块,制定了战略方向在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供应链等方面的本土化策略。本文将DXT在印度市场的经营战略进行详尽的分析,对于中国电子产品零售企业国际化从理论上进行创新。

王波[6](2017)在《基于品类管理的BM公司采购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面对国内乘用车市场竞争“新常态”,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整车企业必须不断优化上游供应链。作为承担上游供应链管理职能的采购部门,在整车企业层级结构中已跃升至战略水平。基于科学的、系统的采购品类管理,采购部门制定、实施有效的采购策略与采购杠杆组合,可有效降低上游供应链不确定性、提高上游供应链竞争力、提升整车企业价值获取能力,从而增强整车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即为采购竞争力。基于文献研究,本文论述了整车企业上游供应链网络体系与采购管理复杂性源于产品复杂性与需求复杂性,证明了采购管理职能所具有的战略属性,详细阐述了基于品类管理的采购策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作为承担上游供应链管理职能的采购部门,其管理绩效对整车企业短期运营目标的达成与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均发挥战略作用。通过对BM公司采购管理、采购品类管理与采购策略现状及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本文认为,基于系统的、科学的采购品类管理,可显着提升采购策略的有效性,进而提升BM公司采购管理绩效、上游供应链竞争力。同时,应用理论研究成果,本文制定了BM公司采购品类管理与采购策略决策优化方案,并以变速器采购为例进行说明。与其他采购品类管理方法和采购策略决策方法相比较,本文所应用的采购组合定位分析方法有助于采购专业人员深入理解采购品类管理与采购策略决策的复杂性,有助于提升采购策略的有效性。通过引入量化决策方法,如模糊多元标准决策方法,可进一步提升采购组合定位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钱晶晶[7](2017)在《董事会对R&D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尝试探究中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对企业技术创新和R&D投入的影响机理。由于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董事会,R&D投入是由公司董事会制定和实施的一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性战略投资行为,且董事会在此过程中发挥监督、咨询和资源提供等作用。此外,高管亦是重要参与者。然而,因R&D投入具有资源需求大、回报周期长、投入风险高等特点,故而并不是所有公司董事和高管都热衷于此。尽管有大量文献总结了 R&D投入的影响因素,然而缺乏专门针对董事会与R&D投入的机制研究。鉴于董事会与高管之间存在的代理冲突和代理成本,本文从委托代理、资源依赖的整合视角,探究董事会对R&D投入的影响机制以及内部高管激励、外部高管供给、外聘高管倾向的调节效应。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是:董事会如何影响R&D投入及其内在机理。本文包含四个子研究。首先,采用样本统计的实证研究方法,以中国沪深A股955家上市公司自2007-2015年的6,950个观察值数据,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探索董事会结构特征、行为特征、激励特征三个层次六个因素与公司创新R&D投入之间的影响机制。其次,为了进一步深入探究上述研究结果,本文采用六个指标对董事会特征进行统一测度,研究董事会效率与R&D投入的影响关系,并引入高管激励、高管市场供给和聘请外部高管倾向作为调节变量,采用上述研究相同的研究方法和样本数据对此进行实证检验。再次,采用样本统计方法研究2012-2015年中国A股高科技电子行业142家上市公司的568个样本观察值数据,基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探究董事会资本与R&D投入之间的关系,以及CEO股权激励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最后,为了探究董事会影响R&D投入的作用机制,选取格力、阿里巴巴、海尔、联想四家案例企业进行多案例扎根分析。本文研究结论如下:第一,董事会特征与R&D投入的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R&D投入显着负相关,过于庞大的董事会规模会造成董事会运行效率的降低;外部聘请的独立董事虽然保证了一定程度上的公正性和独立性,然而由于我国董事会治理机制有待完善和发展,目前多数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设置出于对证监会规定的迎合;董事长与CEO两职合一,会造成权力的过度集中,从而导致董事会无法正常发挥咨询和监督高管战略决策的职能;董事会会议次数的增加并不一定能够促进董事会成员履行更好的监督职责,董事会成员并非能够通过简单的董事会会议而有效实施监督;公司对董事不论采取短期的薪酬激励还是长期的股权激励,都将有助于提高董事会成员职能发挥的积极性,激发董事会科学有效地制定创新战略决策并监督高管。第二,董事会效率与R&D投入的研究发现,一定规模大小的董事会结构、比例适当的独立董事、适当的董事会会议频率、董事长与CEO两职分离状态以及对董事会成员进行适当的薪酬和股权的激励,将有效激发董事会整体职能的发挥,使得董事会作用得到体现、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加强董事会对高管执行R&D决策的监督和建议,做出符合公司长期发展的正确决策。除了高管激励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之外,外部高管市场的供给和竞争对高管施加了一定的外部压力,起到了有效的外部约束作用,即高管市场供给越充足,董事会效率对R&D投入的影响作用越强。此外,公司内部从外部高管市场聘请高管的倾向亦会显着影响董事会效率对R&D投入的作用,其影响效果的正负方向因公司外聘倾向的高低水平而有所差异。第三,董事会人力资本及董事会社会资本均与R&D投入显着正相关,亦即董事会行业经验(董事会人力资本)和董事会连锁董事(董事会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企业的R&D投入。CEO股权激励对董事会人力资本对R&D投入的影响关系存在正向调节效应,且CEO持股比例越高,CEO股权激励对董事会人力资本对R&D投入影响关系的调节效应越明显。CEO股权激励对董事会社会资本对R&D投入的影响关系却存在负向调节效应,CEO可能忠诚于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并不乐观地认为连锁董事能够为R&D投入带来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第四,董事会影响R&D投入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董事会驱动——董事会功能发挥——代理冲突减缓——R&D决策促进”模式。董事会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以及董事会效率共同驱动董事会效用的发挥并成为董事会发挥作用的原始驱动力。在董事会效率和资源驱动下,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起到监督和咨询的两种职能,主要发挥着四种功能:控制功能、资源功能、战略功能和服务功能。在董事会的驱动以及董事会功能发挥作用之下,董事会与高管之间的代理冲突均有不同程度的缓和,代理成本也有所降低。高管受到内部激励机制和董事会资源供给作用的影响,会降低利己行为的倾向,在战略执行过程中提高有效信息的筛选并做出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的创新战略和R&D决策。本文最后讨论了四个子研究对董事会治理、R&D投入、高管市场等议题研究的理论贡献,对完善董事会治理机制、聘请外部董事、引入高管市场机制的管理启示,以及本研究的局限和未来可能研究的方向。

徐纯[8](2017)在《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文中认为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国家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2015年12月8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指出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审计制度,健全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2016年5月17日,审计署在《“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进一步强调,要完善审计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审计方式,提升审计能力,提高审计效率,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要文献中,多次强调要完善国家审计制度,这既是对过去三十多年审计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审计监督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发挥更大作用的深切期待和更高的要求。我国国家审计机关自1983年成立以来,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维护财政经济秩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改革发展、强化权力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为我国国家审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也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际,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国家审计制度,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成为了当今的重要课题。古人有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总是可以给人以启迪和明鉴。从一定意义上讲,一部审计史也是一部国家的兴衰史,是一部国家治理发展史,是一部不同利益博弈、不同思想交锋、不同文化碰撞、不同制度更替的历史(刘家义,2015)。通过梳理我国国家审计制度自1983年以来的历史发展脉络,阐明国家审计制度演进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为进一步完善现代国家审计制度提供分析依据。目前学术界关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文献资料不多,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国家审计制度的某一具体领域,如绩效审计制度、环境审计制度、预算审计制度等;或者集中于国家审计制度的某一具体内容,如国家审计制度的文化变迁、审计对象的变迁、审计目的的变迁等,;亦或是集中于对国家审计制度变迁某一具体方面的研究,如审计制度变迁的表现、制度变迁的动因或者制度变迁的路径。为了进一步促进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的完善,并为审计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因此有必要全面详细地梳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发展脉络。基于内容分析法,本文以1995年至2015年审计署发布的《关于上一年度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文简称“政府审计工作报告”)、1984年至2016年历任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下文简称“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2003年至2016年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结果公告等文本资料为研究切入点,梳理和把握从1983年我国现代国家审计制度建立至今的发展变化情况,透过这些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内容的发展演变来折射国家审计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从而使内容描述获得了一定的历史价值。本文既从原理上阐明国家审计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动因,又通过历史考察阐明国家审计制度演进的一般过程及变化发展规律,从而为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依据,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九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介绍本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本文的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制定了研究框架和各章写作安排。本章是本文的整体规划。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阐述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和内容分析法的相关研究,发现关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以及审计制度变迁的路径三个方面;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性分析、比较分析、情感分析、趋势分析和可读性分析五个方面。本章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研究机会,这是本文的研究前提。第三章:理论基础。本章首先对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国家良治理论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深入辨析后,提出社会公共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然后,结合近代制度学派制度变迁理论、新制度学派制度变迁理论、马克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以及我国制度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探究了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第四章: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章构建了由国家审计体制和国家审计机制两部分内容组成的国家审计制度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国家审计功能、国家审计根本目标和国家审计组织体制,探讨了国家审计体制。从审计组织方式、审计实施方式、审计评价方式、审计结论作出、审计报告方式、审计成果运用和审计人员管理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国家审计机制。通过构建该理论框架,为后文进一步研究国家审计制度的变迁奠定基础。第五章: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本章基于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为研究切入点,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以上报告及公告进行词频分析、关键词分析、语义网分析、聚类分析、情感分析以及主题分析,全面细致地梳理和把握了从1983年我国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确立至今的发展变化情况,透过这些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内容的发展演变折射国家审计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第六章: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分析。本章运用中文可读性公式分别计算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的的可读性得分,并与相关审计信息接收者的受教育程度相配比,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的可读性水平,检验国家审计信息的传递效率和效果。第七章: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本章基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探讨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发展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其中,根本原因是国家治理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和协调,直接原因是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以及技术环境的变化促进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提升。第八章: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政策建议。本章从创新国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创新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完善审计结果报告及公告制度、完善审计结果落实制度四方面提出了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具体政策建议。第九章: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本章对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研究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家审计制度和内容分析法的后续研究方向和领域进行了展望。从主要方面归纳,本文的创新点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创造性地将内容分析法运用于国家审计研究目前,国外学者将内容分析法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学、图书情报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在国内,内容分析法也已被逐步运用于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图书情报学、管理学等领域,但还没有专家学者将内容分析法运用于审计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国家审计研究。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国家审计-制度的变迁问题,一方面拓展了内容分析法的运用范围,另一方面,为研究国%审计问题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方法。可读性分析是内容分析法的重要内容。本文创造性地运用中文可读性公式研究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水平。目前,我国学者针对中文可读性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外国学者发明的可读性公式,如Flesch公式、Lix指数等,研究中英文教材、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以及上市公司年报、内部控制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的可读性问题。但不足之处在于直接借用英文可读性公式来测量中文文本,由于中英文句子结构和文字构造都不尽相同,这不免会造成削足适履的尴尬情形。本文基于台湾学者宋曜廷(2013)和刘忆年(2015)开发的中文可读性公式,综合研究了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问题,拓展了国家审计的研究空间。此外,本文还开发了研究国家审计报告的情感词典。Tim&Bill(2011)通过研究1994年至2008年间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发现根据《哈佛词典》的释义,在报告中有四分之三被认定为是消极词汇的词语在财务领域并不是消极词汇。同样地,在《辞海》或者《现代汉语词典》中被定义为消极的词汇在审计研究领域也不一定是消极词汇。基于此,本文开发出了一份适用于审计报告研究领域的情感词典,包含审计报告中常用的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以便更好地衡量审计信息所传递的情感内容。二、构建了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国家审计制度理论分析框架目前学术界关于国家审计制度的相关研究不少,但是系统地研究并构建国家审计制度分析体系的文献极少。厘清国家审计制度的内涵,并建立研究架构是分析国家审计制度及其变迁的根本。本文认为,国家审计制度是国家公共利益关系中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是国家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缓解国家与相关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冲突、维护国家公共利益而作出的制度安排。国家审计制度分析框架包含国家审计体制和国家审计机制两部分内容。国家审计体制包含国家审计的地位、功能、根本目标和组织体制等内容,国家审计机制包含审计组织方式、实施方式、评价方式、结论作出、报告方式、成果运用、人员管理等。基于这一国家审计制度分析框架,本文对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进行了编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分析。三、创新性地阐释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目前学术界广泛接受的关于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理论主要有: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国家良治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通过对上述理论的辨析和探讨,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本文提出社会公共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国家通过治理体制及机制配置和运行权力,规定和调整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以及国家内部各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国家审计就是国家、社会、个人利益关系的调整过程,是维护国家公共利益的过程。在国家代表和集中的利益关系中普遍存在着利益冲突的现象,利益冲突是利益主体间的动态博弈过程,主要通过协商、调整、合作、互动等方式解决。国家审计就是为协商和调整国家代表的利益关系中的利益冲突而建立的制度安排。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由公共利益关系中的相关利益关系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的,是国家审计产生的重要基础。

马亮[9](2015)在《中电投河北公司风险评价及控制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中电投河北公司风险控制体系的研究分析,得出公司风险控制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首先,本文论述了研究目的、风险控制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不同的发展阶段,总结了风险控制在其发展不同阶段的理论与实践成果,阐述了企业风险控制管理的定义、目标、要素、原则与主要程序等相关理论知识。对中电投河北公司风险控制体系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并通过定量、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找出了公司风险控制在管理制度、风险体系和人事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本文针对公司风险控制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主要包括建立良好的企业风险控制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风险控制体系,加强人事管理,不断优化员工队伍,健全干部管理体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落实集团公司“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才理念,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加强干部培养、干部选拔、干部培训、干部考核评价、干部退出及领导班子建设等关键环节的工作,有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质量结构以及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等措施。

柴忠武[10](2014)在《某煤业集团多元化发展研究》文中提出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煤炭资源在大量的开采后最终枯竭。随着煤炭资源量的减少,煤炭企业的发展也正面临着新的困境。如何寻找到能够积极走出资源困境的有效途径,成为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在借鉴前人对于企业多元化战略和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多元化经营能力和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之间的关联性,以辽宁某煤业集团为例,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角度,通过分析某煤业集团多元化经营能力,研究该企业进行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通过研究该集团的多元化发展战略,以期寻求适合该集团多元化经营的理性模式。在某煤业集团多元化发展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多元化产业及多元化发展程度,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某煤业集团自身的优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多元化发展评价,为其多元化经营战略实施提供方案,构建出基于煤炭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框架,为企业寻求多元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二、用ISM分析某集团公司关键性经营战略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ISM分析某集团公司关键性经营战略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平衡计分卡的A供水技术公司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论文选题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相关理论
        2.2.1 绩效评价及其体系
        2.2.2 平衡计分卡理论概述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A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3.1 A公司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组织结构
        3.1.3 现行绩效评价体系
    3.2 公司现行绩效评价所存在的问题
        3.2.1 调查问卷设计
        3.2.2 职工访谈设计
        3.2.3 存在问题统计
    3.3 绩效管理评价方法的选择
        3.3.1 评价方法比较
        3.3.2 评价方法的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A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
    4.1 A公司实施平衡计分卡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4.1.1 A公司实施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
        4.1.2 A公司实施平衡计分卡的可行性
    4.2 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4.3 确定战略地图
        4.3.1 A公司发展现状分析
        4.3.2 A公司战略地图
    4.4 基于BSC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4.4.1 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4.4.2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4.5 基于AHP的评价指标权重设置
        4.5.1 层次分析法介绍
        4.5.2 指标权重设定
        4.5.3 部门级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4.6 绩效评价效果预期
        4.6.1 行动计划和制定目标值
        4.6.2 绩效评价流程的完善
        4.6.3 丰富绩效评价的结果和运用
    4.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华御地产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1.2.2 我国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体系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文章体系结构
第2章 全面预算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2.1 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理论
        2.1.1 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2.1.2 全面预算管理的功能
        2.1.3 全面预算管理的模式
    2.2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
        2.2.1 受国家政策调控影响较大
        2.2.2 以现金流管理和成本费用的控制为核心
    2.3 全面预算管理改进的理论基础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权变理论
        2.3.3 控制理论
        2.3.4 激励理论
第3章 华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
    3.1 华御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3.1.1 华御公司概况
        3.1.2 华御公司的战略规划
        3.1.3 华御公司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背景介绍
    3.2 华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3.2.1 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3.2.2 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架构
        3.2.3 预算的编制
        3.2.4 预算的执行与控制
        3.2.5 预算的考评与激励
    3.3 华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评价
第4章 华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
    4.2 华御公司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4.2.1 缺乏充足的预算编制沟通
        4.2.2 成本费用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4.3 华御公司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4.3.1 预算调整制度比较宽泛
        4.3.2 缺乏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有效监督
    4.4 华御公司预算考评存在的问题
        4.4.1 预算考评约束力较弱
        4.4.2 预算激励方式过于单一
第5章 华御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改进方案
    5.1 重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
    5.2 优化全面预算编制
        5.2.1 建立预算编制讨论会制度
        5.2.2 改进成本费用的预算编制方法
    5.3 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
        5.3.1 完善全面预算调整制度
        5.3.2 建立动态的预算对接财务预警机制
    5.4 完善预算考核和激励机制
        5.4.1 建立多维度的预算考核指标体系
        5.4.2 采用多样化的预算激励方式
    5.5 华御公司改进全面预算管理的保障措施
        5.5.1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5.5.2 提高公司各业态的内部控制质量
        5.5.3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审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某电子通信机柜公司战略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2.1 PEST模型分析
        2.1.1 政治环境
        2.1.2 经济环境
        2.1.3 社会环境
        2.1.4 技术环境
    2.2 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2.3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2.3.1 行业内的竞争程度分析
        2.3.2 潜在进入者分析
        2.3.3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2.3.4 客户议价能力分析
        2.3.5 替代品威胁分析
    2.4 外部环境影响因素评估
        2.4.1 潜在进入者影响因素评估
        2.4.2 行业内竞争者影响因素评估
        2.4.3 替代品产品影响因素评估
        2.4.4 购买者影响因素评估
        2.4.5 供应者影响因素评估
    2.5 机会和威胁
        2.5.1 机会
        2.5.2 威胁
第3章 公司内部条件分析
    3.1 财务状况分析
        3.1.1 收益性指标分析
        3.1.2 安全性指标分析
        3.1.3 流动性指标分析
        3.1.4 成长性指标分析
        3.1.5 生产性指标分析
        3.1.6 小结
    3.2 营销能力分析
        3.2.1 产品竞争分析
        3.2.2 市场营销活动能力分析
        3.2.3 新产品研究与开发能力分析
        3.2.4 市场决策能力分析
    3.3 资源条件分析
    3.4 组织效能分析
    3.5 核心能力分析
    3.6 优势劣势
第4章 战略选择与制定
    4.1 战略选择
        4.1.1 优势机会组合分析
        4.1.2 优势威胁组合分析
        4.1.3 机会劣势组合分析
        4.1.4 威胁劣势组合分析
    4.2 公司层战略
        4.2.1 愿景与战略目标
        4.2.2 专一化战略
        4.2.3 企业文化战略
    4.3 业务层战略
        4.3.1 成本领先战略
    4.4 职能战略
        4.4.1 品牌战略
        4.4.2 运营战略
        4.4.3 产品战略
        4.4.4 人力资源战略
第5章 战略实施与保障
    5.1 价值链优化
    5.2 组织效能优化
    5.3 加大研发创新力度
    5.4 完善财务管理
    5.5 人力资源优化
    5.6 推广企业文化
    5.7 提高信息化水平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影响我国民办教育机构上市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政策及重要问题研究
    2.1 相关概念
        2.1.1 民办教育的含义及分类
        2.1.2 上市的主要方式
        2.1.3 境内上市的主要条件
        2.1.4 境外上市的主要条件
        2.1.5 不同区域上市的优缺点
        2.1.6 相关法律法规
    2.2 民办教育上市涉及重要问题研究
        2.2.1 对教育营利性问题的研究
        2.2.2 对教育投资意义的研究
        2.2.3 对教育融资方式的研究
        2.2.4 对上市融资风险的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民办教育机构上市状况
    3.1 国外私立教育机构上市状况
        3.1.1 美国私立教育机构上市状况
        3.1.2 美国私立教育机构上市经验
    3.2 国内民办教育机构上市状况
        3.2.1 民办教育机构上市优势
        3.2.2 上市主要障碍正逐步消除
        3.2.3 我国民办教育机构上市方式
        3.2.4 我国民办教育机构上市业绩表现
        3.2.5 我国民办教育机构上市主要问题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民办教育机构上市影响因素分析
    4.1 上市直接影响因素分析
        4.1.1 上市意愿的影响
        4.1.2 财务状况的影响
        4.1.3 境内上市受法律法规影响
        4.1.4 境外上市有风险
    4.2 上市内部间接影响因素分析
        4.2.1 产权不清
        4.2.2 办学质量有待提升
        4.2.3 办学成本高
        4.2.4 内部管理有待改善
    4.3 上市外部间接影响因素分析
        4.3.1 民办教育机构融资困难
        4.3.2 公办教育机构的不平等竞争
        4.3.3 缺乏有效民办教育机构上市保障机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SEM、AHP、DEMATEL和ISM上市影响因素分析
    5.1 影响因素调查及确认
        5.1.1 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5.1.2 样本分布情况统计
    5.2 影响因素量表信度和效度分析
        5.2.1 直接影响因素量表信度和效度分析
        5.2.2 内部间接影响因素量表信度和效度分析
        5.2.3 外部间接影响因素量表信度和效度分析
    5.3 基于SEM结构方程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5.3.1 SEM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
        5.3.2 SEM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
    5.4 基于AHP的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5.4.1 AHP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5.4.2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5.4.3 构建影响因素判断矩阵
        5.4.4 确认各影响因素权重
        5.4.5 影响因素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5.4.6 影响因素的权重分析
    5.5 基于DEMATEL的影响因素强度分析
        5.5.1 DEMATEL方法应用步骤
        5.5.2 影响因素两两相关性调查
        5.5.3 确定因素直接影响矩阵并对其标准化
        5.5.4 因素综合影响矩阵表达
        5.5.5 影响因素的强度分析
    5.6 基于ISM的影响因素层次分析
        5.6.1 解释结构模型
        5.6.2 建立影响因素二元关系集合及有向图
        5.6.3 影响因素ISM矩阵表达
        5.6.4 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区域与级位划分
        5.6.5 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的建立
        5.6.6 影响因素的层次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促进我国民办教育机构上市的对策建议
    6.1 促进我国民办教育机构上市的对策建议
        6.1.1 扩大民办教育机构的办学规模
        6.1.2 提高民办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
        6.1.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6.1.4 建立民办教育机构上市的保障机制
    6.2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影响因素调查问题卷
    附录C 专家评分表1
    附录D 专家评分表2
    附录E 影响因素因果分析标准矩阵计算过程
    附录F 解释结构模型可达矩阵的计算过程

(5)DXT在印度市场的本土化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际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3.2 本土化战略相关研究综述
        1.3.3 战略选择的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结论与主要创新点
2 相关的理论基础
    2.1 国际市场营销理论
        2.1.1 6P理论
        2.1.2 差异化理论
    2.2 跨国经营理论
        2.2.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2.2 垄断优势论
        2.2.3 内部化理论
        2.2.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3 战略理论
        2.3.1 波特五力模型
        2.3.2 战略联盟理论
3 DXT公司发展现状
    3.1 DXT经营现状
        3.1.1 DXT概况
        3.1.2 DXT经营现状
    3.2 DXT公司门店盈利能力
4 DXT公司在印度市场的经营环境分析
    4.1 DXT公司ISM分析
        4.1.1 系统内部因素
        4.1.2 各因素相互关系矩阵
        4.1.3 建立结构模型
    4.2 DXT在印度市场的PESTEL分析
        4.2.1 印度政治因素分析
        4.2.2 印度经济因素分析
        4.2.3 印度社会因素分析
        4.2.4 印度技术因素分析
        4.2.5 印度零售业环境因素
        4.2.6 印度法律因素分析
    4.3 DXT印度市场的五力模型分析
        4.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4.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4.3.3 新进入者的威胁
        4.3.4 替代品的威胁
        4.3.5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4.4 DXT印度本土化SWOT分析
        4.4.1 SWOT分析的应用方法
        4.4.2 DXT印度市场本土化战略的SWOT分析
5 DXT公司在印度本土化战略方案设计
    5.1 本土化战略方案设计原则
    5.2 本土化战略方案设计目标
    5.3 人力资源本土化
    5.4 营销本土化
    5.5 供应链本土化
        5.5.1 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
        5.5.2 专业的供应链管理团队的建设
        5.5.3 供应链绩效测评和持续管理
6 DXT在印度市场的战略实施对策
    6.1 人力资源战略实施对策
    6.2 市场营销战略实施对策
    6.3 财务管理战略实施对策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基于品类管理的BM公司采购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论文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1 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下采购管理复杂性研究
    2.2 采购管理绩效研究
    2.3 采购战略研究
    2.4 基于品类管理的采购策略研究
        2.4.1 范围分析
        2.4.2 动态杠杆分析
        2.4.3 采购策略决策
        2.4.4 采购杠杆分析及市场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BM公司采购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BM公司简介
    3.2 BM公司采购管理现状与问题综述
        3.2.1 BM公司采购组织结构现状分析
        3.2.2 BM公司采购流程现状分析
        3.2.3 BM公司采购管理绩效提升限制因素分析
    3.3 BM公司采购品类管理现状分析
        3.3.1 BM公司上游供应链结构复杂性分析
        3.3.2 BM公司上游供应链动态复杂性分析
    3.4 BM公司采购策略现状分析
        3.4.1 BM公司整车制造用模块采购策略分析
        3.4.2 BM公司辅助运营综合采购策略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品类管理的BM公司采购策略研究
    4.1 BM公司XTF车型变速器范围分析
        4.1.1 XTF车型变速器关键性矩阵分析
        4.1.2 静态能力分析
    4.2 动态杠杆分析
        4.2.1 BM公司动态杠杆路径分析
        4.2.2 BM公司动态杠杆策略可行性分析
        4.2.3 BM公司杠杆矩阵分析
    4.3 BM公司XTF车型变速器采购策略决策
        4.3.1 供应商关系管理模式决策分析
        4.3.2 采购策略开发
        4.3.3 采购策略决策
    4.4 XTF车型变速器采购杠杆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
    5.1 全文总结
    5.2 创新、不足、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董事会对R&D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现实背景与理论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
    1.5 章节安排
    1.6 主要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委托代理理论
        2.1.2 资源依赖理论
    2.2 董事会相关议题
        2.2.1 董事会文献计量分析
        2.2.2 董事会特征
        2.2.3 董事会效率
        2.2.4 董事会资本
        2.2.5 高管和高管市场
    2.3 R&D投入相关议题
        2.3.1 R&D投入文献计量分析
        2.3.2 公司治理与R&D投入
        2.3.3 董事会与R&D投入
        2.3.4 高管和高管市场与R&D投入
    2.4 文献述评
3 董事会特征与R&D投入
    3.1 引言
    3.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2.1 董事会规模与R&D投入
        3.2.2 独立董事占比与R&D投入
        3.2.3 董事会领导权结构与R&D投入
        3.2.4 董事会会议次数与R&D投入
        3.2.5 董事会激励与R&D投入
    3.3 研究设计
        3.3.1 样本和数据
        3.3.2 变量定义及测量
        3.3.3 模型设定
    3.4 实证结果
        3.4.1 描述性统计
        3.4.2 相关性分析
        3.4.3 单因素分析
        3.4.4 多元回归分析
        3.4.5 结果检验
    3.5 研究结果与讨论
        3.5.1 假设验证情况
        3.5.2 研究讨论
4 董事会效率与R&D投入
    4.1 引言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1 董事会效率与R&D投入
        4.2.2 高管激励的调节效应
        4.2.3 高管市场供给的调节效应
        4.2.4 高管外聘倾向的调节效应
    4.3 研究设计
        4.3.1 样本和数据
        4.3.2 变量定义及测量
        4.3.3 模型设定
    4.4 实证结果
        4.4.1 描述性统计与T检验
        4.4.2 相关性分析
        4.4.3 多元回归分析
        4.4.4 结果检验
    4.5 进一步分析
    4.6 研究结果与讨论
        4.6.1 假设验证情况
        4.6.2 研究讨论
5 董事会资本与R&D投入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2.1 董事会人力资本与R&D投入
        5.2.2 董事会社会资本与R&D投入
        5.2.3 CEO股权激励的调节效应
    5.3 研究设计
        5.3.1 样本和数据
        5.3.2 变量定义及测量
        5.3.3 模型设定
    5.4 实证结果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相关性分析
        5.4.3 OLS回归结果与分析
        5.4.4 WLS回归结果与分析
        5.4.5 调节效应回归结果与分析
        5.4.6 稳健性检验
    5.5 研究结果与讨论
        5.5.1 假设验证情况
        5.5.2 研究讨论
6 董事会影响R&D投入的作用机制
    6.1 理论分析
        6.1.1 委托代理理论视角:董事会与R&D投入研究
        6.1.2 资源依赖理论视角:董事会与R&D投入研究
    6.2 研究设计
        6.2.1 研究方法
        6.2.2 案例选择
        6.2.3 数据搜集与处理
    6.3 数据分析过程
        6.3.1 开放式译码
        6.3.2 主轴译码
        6.3.3 选择性译码
    6.4 多案例分析
    6.5 研究发现与理论模型
        6.5.1 董事会驱动
        6.5.2 董事会功能发挥
        6.5.3 代理冲突减缓
        6.5.4 R&D决策促进
    6.6 研究结果与讨论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理论贡献
    7.3 管理启示
    7.4 研究局限和未来方向
中外文参考文献
附表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8)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文献综述
        一、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
        三、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路径
    第二节 内容分析法文献综述
        一、描述性分析文献综述
        二、比较分析文献综述
        三、情感分析文献综述
        四、趋势分析文献综述
        五、可读性分析文献综述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二、免疫系统理论
        三、国家良治理论
        四、新公共管理理论
        五、理论评述
    第二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相关理论
        一、制度变迁理论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
        三、理论评述
    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相关理论
        一、内容分析法的功能和应用目的
        二、内容分析法的认识论基础
第四章 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节 国家审计体制分析
        一、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
        二、国家审计功能
        三、国家审计的根本目标
        四、国家审计组织体制
    第二节 国家审计机制分析
        一、审计组织方式
        二、审计实施方式
        三、审计评价方式
        四、审计结论作出
        五、审计报告方式
        六、审计成果运用
        七、审计人员管理
第五章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内容分析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第四节 确定分析单位
    第五节 类目构建与编码
    第六节 编码中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一、效度检验
        二、信度检验
    第七节 数据分析结果
        一、词频分析
        二、关键词分析
        三、语义网分析
        四、聚类分析
        五、情感分析
        六、主题分析
第六章 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分析
    第一节 可读性测量方法的选取
    第二节 可读性指标结果分析
    第三节 审计报告及公告信息接收者受教育程度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平均受教育程度
        二、国务院领导平均受教育程度
        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委员平均受教育程度
        四、社会公众平均受教育程度
    第四节 研究结论与分析
        一、审计信息接收者平均受教育年数
        二、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可读性分析
        三、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报告可读性分析
        四、审计结果公告可读性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因——利益冲突与协调
        一、国家审计制度利益冲突与协调的功能体现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体现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第二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因
        一、经济环境变迁拓展了国家审计的范围
        二、政治环境变迁丰富了国家审计的内容
        三、法律环境变迁增强了国家审计的权威性
        四、文化环境变迁更新了国家审计理念
        五、技术环境变迁创新了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创新国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
        一、明确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对象和内容
        二、定期评估并更新审计对象和内容
        三、关注民营资本的运营管理情况
        四、构建对监管者再监督的有效机制
    第二节 创新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
        一、合理加大专项审计调查的比重
        二、适当增加统一组织大型审计项目的数量
        三、探索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路径
        四、全面推进数字化审计
    第三节 完善审计结果报告及公告制度
        一、明确区分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范围
        二、扩充政府审计工作报告的内容
        三、控制审计结果公告中正面评价的词汇数量
        四、进一步提高审计结果公告的可读性水平
    第四节 完善审计结果落实制度
        一、完善审计决定执行机制
        二、完善审计建议采纳机制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
    第三节 未来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9)中电投河北公司风险评价及控制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目的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风险管理理论国外研究现状
        2.1.1 风险控制理论
        2.1.2 风险评价理论
    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电投河北公司风险控制现状
    3.1 中电投河北公司简介
    3.2 公司的主要职能流程概述
    3.3 公司风险控制分析
    3.4 风险控制的主要手段
    3.5 风险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3.5.1 公司各部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3.5.2 公司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
        3.5.3 公司人力资源状况和人力资源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电投河北公司风险评价指标与模型的构建
    4.1 风险控制体系的构成要素
        4.1.1 要素识别
        4.1.2 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4.2 中电投河北公司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2.1 指标宜少不宜多,宜简不宜繁
        4.2.2 指标应具有独立性
        4.2.3 指标应具有代表性和差异性
        4.2.4 指标可行性
    4.3 指标体系
    4.4 评价方法的选择
    4.5 评价的步骤
    4.6 风险控制评价标准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电投河北公司风险评价的实证研究
    5.1 指标权重的确定
    5.2 企业风险控制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
        5.2.1 评语集及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5.2.2 模糊综合评价
    5.3 对评价结果的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电投河北公司风险控制体系建设
    6.1 建立良好的企业风险控制环境
        6.1.1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善风险控制环境
        6.1.2 加强部门制度化建设,促使风险控制标准化
        6.1.3 明确部门之间职责,加强部门间的协作能力
    6.2 进一步完善企业风险控制体系
        6.2.1 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评估制度
        6.2.2 编制主要风险业务流程控制矩阵,明确不相兼容的职责
    6.3 加强人事管理,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6.3.1 健全干部管理体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6.3.2 调整组织机构体系,优化管理体制机制
        6.3.3 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人才质量结构
        6.3.4 优化薪酬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完善激励机制
    6.4 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机制
        6.4.1 完善企业内部监督制度
        6.4.2 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促进内部审计质量水平的提高
    6.5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10)某煤业集团多元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多元化经营战略相关理论概述
        一、多元化经营的概念
        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类型
        三、企业能力相关理论概述
    第四节 研究框架及基本方法
第二章 某煤业集团经营能力现状分析
    第一节 某煤业集团发展现状
        一、企业经营状况
        二、企业组织结构
        三、集团多元化经营能力
    第二节 某煤业集团煤炭相关产业经营现状
    第三节 某煤业集团非煤产业经营现状
        一、膨润土开发利用现状
        二、玄武岩连续纤维开发利用现状
        三、矿岩棉开发利用现状
        四、页岩油开发利用现状
    第四节 非煤产业今后的开发重点
        一、积极拓展膨润土产业,实现多元可持续发展。
        二、集中推进新材料产业,促进玄武岩纤维开发
        三、全力抓好新资源产业,推进页岩油项目开发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房地产项目开发
        五、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积极参股非煤产业,扩大经营范围
        七、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为企业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某煤业集团多元化发展能力与发展战略的关联性分析
    第一节 某煤业集团多元化发展能力分析
        一、某煤业集团多元化发展的时机分析
        二、某煤业集团多元化发展路径分析
        三、某煤业集团多元化发展的潜力分析
    第二节 某煤业集团多元化发展战略分析
        一、某煤业集团多元化发展策略分析
        二、集团经营模式与经营能力之间的关系分析
    第三节 集团多元化发展能力与发展战略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某煤业集团多元化发展的利弊分析及面临的问题
    第一节 某煤业集团发展多元化的利弊条件分析
        一、集团多元化发展的优势
        二、集团多元化发展的弊端
    第二节 某煤业集团多元化经营的潜力
        一、集团多元化发展潜在能力的动态分析
        二、集团多元化经营发展的案例分析
    第三节 某煤业集团多元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某煤业集团经营中面临的问题
        二、企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某煤业集团多元化经营的战略问题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某煤业集团多元化发展战略
    第一节 某煤业集团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产业分析
        一、外域煤炭开发
        二、联合开发新煤田
        三、煤-电-化等相关产业开发
        四、院校与企业合作研发
        五、煤炭开采伴生资源的利用
    第二节 某煤业集团煤炭企业多元化战略程度分析
    第三节 某煤业集团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产业与能力的分析
    第四节 某煤业集团多元化战略发展规划
        一、加大煤炭勘探力度,积极寻找接续能源
        二、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大力发展非煤经济
        三、拓宽经营范围,促进外延发展
    第五节 某煤业集团多元化发展战略
        一、科学管理,稳定煤炭产量
        二、深挖内潜,努力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科学有序,精心做好煤炭资源开发工作
        四、积极稳妥,扎实推进非煤产业发展
        五、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七、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
        八、制定多元发展的人才管理机制
        九、培养非煤产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用ISM分析某集团公司关键性经营战略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平衡计分卡的A供水技术公司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研究[D]. 池铭.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2]华御地产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改进研究[D]. 鲁冬艳. 湖南大学, 2019(07)
  • [3]某电子通信机柜公司战略发展研究[D]. 李靖.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4)
  • [4]影响我国民办教育机构上市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D]. 刘风明.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5)
  • [5]DXT在印度市场的本土化战略研究[D]. 王宜超. 青岛科技大学, 2017(01)
  • [6]基于品类管理的BM公司采购策略研究[D]. 王波.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3)
  • [7]董事会对R&D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D]. 钱晶晶. 武汉大学, 2017(06)
  • [8]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D]. 徐纯. 武汉大学, 2017(06)
  • [9]中电投河北公司风险评价及控制体系研究[D]. 马亮. 河北科技大学, 2015(06)
  • [10]某煤业集团多元化发展研究[D]. 柴忠武. 云南师范大学, 2014(02)

标签:;  ;  ;  ;  ;  

使用ISM分析某集团公司的关键业务战略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