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大方镇龙昌村伤寒疫情调查及处置报告

大方县大方镇龙昌村伤寒疫情调查及处置报告

陈德新(大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大方551600)

【中图分类号】R1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8-0381-02

【摘要】目的调查暴发原因,采取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伤寒疫情的蔓延。方法组织相关人员成立疫情指挥领导小组,按<预案>有关措施要求组织实施。结果本起突发伤寒疫情共发病50例,无死亡病例;对8个病例进行肥达实验,其结果支持伤寒诊断;对村民饮用水进行检验,查出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超标。根据病例症状、体征及实验室结果,采取疫情处置措施,发病迅速下降,疫情在一个伤寒的最长潜伏期内终止。结论流行原因是由于该村饮用水供水管道简易造成饮用水污染所致,疫情报告晚是造成该起疫情扩大的主要原因。按<预案>实施效果是显著的。

【关键词】伤寒疫情调查处置

2007年3月30日,大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大方镇政府报告,该镇龙昌村发生以发热、头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疫情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通过询问村医和进行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对疫情采取了应对措施。现将调查及处置情况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该村位于大方县城北面约5公里处,面积约3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组,597户,共2073人,村民居住较为拥挤,环境卫生较差,大部分村民平时有喝生水习惯,饮用水主要为自建自来水(未进行消毒处理),有小学、中学各1所,学生均为走读生,学校饮用水与村民饮用水为同一水源。

2疫情特征

(1)空间分布:2007年2月5日至4月4日,共发病50例,罹患率22.46%,其中现症病例14例。病例主要集中在5、7村民组,共35例,占70%。其余分布在2、3、4、6村民组。

(2)人群分布:50例病例中,男23例、女27例,男女之比为0.85:1,无统计学意义。病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1岁,以30-40岁组发病最多,各年龄组发病情况。

(3)时间分布:调查中发现,2月5日开始出现发热病例(在村医处查看处方得知,在之前已有发热病例),其后2月28日1例,2月份只有2例病例,发病集中在3月份,发病45例。

3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表情淡漠等,少部分病例有畏寒、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体温记录38℃以上有12例。临床特点:一是病程长,有的长达1月之久,二是以头痛发热为主,三是同户有2例以上病例等。

多数患者均在当地诊所按“沙感”进行治疗,且效果较好,多数已痊愈。

4实验室检测

4月5日毕节地区疾控中心现场采血10份,血清肥达式试验8例,支持伤寒诊断,血培养及大便培养9份,结果未见阳性;省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与地区检测结果一致。

5流行因素分析及初步结论

(1)流行与水源的因素:该村7个村民组共饮一个水源,系从山上引出的一地表水,通过简易管网牵到各家各户。在2月份期间,从未下过雨,从病例发病高峰看,主要集中在3月中旬。4月8日县疾控中心对该村饮用末稍水水样进行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检测,结果严重超标,提示该水源并不安全。因此,引起本次伤寒流行的因素,考虑主要与水源有关。

(2)流行与饮食的因素:调查中未发现病例有共同的进餐史,流行期间,该村办过3次酒席,但未发现办酒席与发病有联系,50例病例中,曾参加过酒席者30人,且部分病例是在发病期间曾参加酒席,未参加20人,其他村寨均有人参加,经追踪观察,在伤寒最长一个潜伏期内未出现类似病例。据此推断饮食传播不是流行的主要因素。

(3)流行与日常生活接触的因素:调查中发现,一户两例以上病例的病家较多,且有的患病户首例与第二例病例超过伤寒的平均潜伏期14天。

造成本次疫情暴发的另一原因是疫情报告不及时,经查该村卫生室处方,1月诊断为“沙感”样病例10例,2-3月村医对此类病例一直按“沙感”治疗,直到3月30日村干才把疫情报镇政府,镇政府报疾控机构,才发现此起疫情。

6防治措施

针对疫情态势,按省、地疾控中心调查组及县政府领导意见,对该起疫情提出了以下综合性防治措施。

(1)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召开群众大会,由疾控中心进行健康教育和防病知识宣传,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水源和餐具消毒,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彻底消毒病人排泻物;有效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2)加强疫情巡视,做好主动监测,发现病例及时报告。由县疾控中心抽派专业人员与大方镇防保所人员组成4个组,对该村7个村民组开展疫情搜索、病人救治、环境消杀,正确指导病人服药,确保不发生病例死亡。

(3)病人救治:用政府解决防控经费购买药品,对轻症病例进行居家治疗,对重症病例及时转县级医疗机构治疗。

7体会

本次疫情仅用2周时间就得到了控制,4周内50例病例经过有效治疗症状完全消失、痊愈康复,无死亡病例。处置得当在于:一是省、地疾控部门指导有方。二是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员、经费、措施及时落实到位。三是应急反应迅速,全面综合防治,及时有效控制疫情。

参考文献

[1].黎明主编.实用传染病防治手册[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

[2]王小力,唐光鹏,等.贵州省大方县大方镇龙昌村伤寒暴发疫情调查报告.

标签:;  ;  ;  

大方县大方镇龙昌村伤寒疫情调查及处置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