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转录调节因子作用的实验研究

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转录调节因子作用的实验研究

栾正刚[1]2003年在《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转录调节因子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众多转录调节因子中,核因子-_κB(NF-_κB)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很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它在各种细胞外刺激介导的细胞信息的转录调控中起核心作用。活化的NF-_κB与位于基因启动子和增强子上特定的κB序列(5’-GGGACTTTCC-3’)结合后,能参与多种基因特别是与机体防御反应有关的即早基因(Immediate-early genes如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的表达和调控,参与机体急性炎症反应的发生,在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种因素都能诱导NF-_κB的活化。前炎症介质TNF-α、IL-1、及活性氧介质(ROI)就是NF-_κB的强诱导剂,而病毒、细菌脂多糖(LPS)、(12-)十四酸佛波酯(-13-)乙酸盐(PMA)也能激活NF-_κB。抗氧化剂如N-乙酰半胱氨酸(NAC)、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抑制活性氧介质(ROI)诱发NF-_κB活化及NF-_κB与DNA的结合。体内外试验均已发现抗氧化剂NAC、PDTC可抑制NF-_κB的活化。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在发病7天内死亡的病例有60%与急性呼吸衰竭有关。这种呼吸衰竭在临床表现和病理上与败血症及烧伤等并发的呼吸衰竭难以区分。它是一种急性弥漫性的肺内皮和肺表面上皮的损伤,主要表现为肺湿重增加,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内皮细胞与肺间质损伤,中性粒细胞聚集等。其发生与细胞因子密切相关。肺脏中的细胞因子是由肺泡巨噬细胞、肺泡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滞留在肺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产生。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和过度激活的中性粒细胞(PMN)肺脏聚集是ANP诱发急性肺损伤的主要原因。 人们已认识到NO是一种自由基,它在NO合成酶(NOS)催化下以左旋精氨酸为底物而生成的。近年来研究表明,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上升,而后者诱发产生的NO可能参与胰腺炎病情进展和全身并发症的过程。有学者认为NO是ANP产生多器官衰竭的关键介质。 研究表明ANP早期就可以出现内毒素血症,该内毒素诱发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和NO的过度表达,共同产生的细胞毒性作用可以造成多器官损伤。NO在ANP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起关键作用。而炎症因子基因的表达又要受到NF-KB的调控。因此抑制NF-KB的激活可能是阻止急性胰腺炎发展的重要环节。 目 的 探讨核因子一KB(NF-KB)活化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P)肺损伤中的作用和观察*F一咄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毗咯烷河DTCV对 ANP大鼠肺损伤的作用。 方 法 逆行胆胰管注射 5%牛磺胆酸钠制作 ANP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ANP组,PDTC;组和PDTC。组。观察血清淀粉酶(AMY厂动脉血氧分压河aO* 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蛋白(ALB)含量、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变化及NF-KB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ONOS)在肺组织中的表达。 结 果 PDTC;。组较ANP组血清淀粉酶(AMY)显着下降,PaO。明显升高,胰腺、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问Ary)中白蛋白(ALB)含量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明显下降,同时肺组织 NF-KB表达下调[平均辉度值:PDTC组分别为O8. ·2·2。4.2)、(38.3。5.9),**P组(*.5土ic.5)f均<O.05;阳性面积百分比:PDTC组分另为(1.54土 0.18)阮、(.48土 0.18)%;**P组(2.的。O.22)啪 *均<o.05」和wOS表达下调。 结 论 nr-d活化在&xe肺损伤发病机制中起作用,wr一超参与活化中性粒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并且调控iNOS基因的表达进而诱导NO的过量生成造成肺组织损伤,PDTC抑制NF-KB活化可改善大鼠ANP肺损伤。

闻庆平[2]2004年在《中性粒细胞功能改变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发病学意义及清胰汤防治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它是机体过度炎症反应导致肺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广泛破坏的结果。以前的多数研究中,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活化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作用一直是SAP时ALI发病机制研究的重点。目前,中性粒细胞(PMN)在SAP时ALI发病中的机制逐渐受到重视,并成为各相关学科临床及实验研究的热门课题。已有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SAP时肺组织中有大量的PMN聚集,正常情况下,PMN生存周期很短,通过凋亡方式保持动态平衡。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细胞生理死亡方式,其区别于坏死的重要之处在于凋亡的细胞能被巨噬细胞或周围组织细胞平稳识别和清除而不引发炎症反应。但是,当PMN凋亡减少或延迟时,PMN不能被及时清除,会导致PMN呼吸爆发和细胞毒性内容物的持续释放,引起周围组织损伤。因此,如果能明确SAP时肺组织中PMN聚集的机制、PMN的凋亡变化规律以及凋亡过程中涉及的信号分子或信号转导机制,我们就可以针对各调控点来抑制PMN在肺内募集、促进炎性部位的PMN发生凋亡和限制过度呼吸爆发导致的组织过氧化损伤,从而达到防治SAP时ALI的目的。 基于对以上研究现状的认识,本研究采用胰管逆行注射1.5%去氧胆酸钠制成大鼠SAP时ALI模型。选用纯雄性健康Wistar大鼠共138只,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n=18);SAP模型组(SAP,n=30);SAP+乌司他丁治疗组(ULI,n=30);SAP+地塞米松治疗组(DEX,n=30);SAP+清胰汤治疗组(QYT,n=30);每组分造模后6h、12h、24h叁个时间点,分离肺泡灌洗液中PMN,利用流式细胞仪、RT-PCR、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各组肺泡灌洗液PMN功能的变化,探讨1)SAP时ALI大鼠肺泡灌洗液PMN表面的整合素CD11b/CD18与血管内皮、上皮细胞表面ICAM-1配体的表达以及血清中s ICAM-1的表达;2)SAP时ALI大鼠肺组织PMN凋亡的变化规律以及凋亡的信号转导机制;3)5妙时ALI大鼠肺组织pMN呼吸爆发的变化;4)比较中药清胰汤、地塞米松和乌司他丁对SAP时ALI大鼠肺组织PMN功能的影响,试图阐明PMN功能改变在S妙时ALI中的发病学意义,论证清胰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理,为临床SAP时ALI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实验结果如下: 一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模型的复制 本研究采用经胰管逆行注射1 .5%去氧胆酸钠复制大鼠S妙时ALI模型,造模后在各时相点大鼠均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PaOZ明显降低、PaCO:明显升高及A一aDO:逐渐增加,提示大鼠均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和氧利用障碍;肺组织病理显示微血管通透性升高,肺组织中有大量PMN浸润,肺组织渗出、出血明显。以上实验结果表明用1.5%去氧胆酸钠制备的大鼠SAP模型均并发急性肺损伤。 二.粘附分子表达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PMN肺内聚集的作用 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肺泡灌洗液中PMN表面CDllb/CD18和肺组织ICAM一1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S妙组肺泡灌洗液中PMN表面整合素CDI lb/CD18表达在各时间点均较SHAM组明显增强,6h表达明显已明显增强,并持续到24h:SAP组大鼠肺组织ICAM一1蛋白表达强度在各时间点均较SHAM组明显增强,组内动态观察发现随造模时间延长ICAM一1蛋白表达增强,24h时表达最强:SAP组大鼠血清中slcAM一1浓度各时间点均较SHAM组明显升高,24h时血清中sICAM一1浓度达到高峰,并且其变化规律与大鼠肺损伤程度明显相关,提示血清中sICAM一1水平可以做为判断S妙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及PMN活化粘附的标志。 叁.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肺组织PMN凋亡及凋亡的信号转导机制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泡灌洗液中PMN凋亡,结果显示造模后各时间点SAP组肺灌洗液中PMN凋亡比例均比SHAM组降低:SAP组肺灌洗液中PMN存活比例均明显高于SHAM组,表明PMN游出血管到达肺组织后PMN凋亡延迟,存活时间延长。PMN的这种变化与SAP时ALI的发生可能有密切关系,因为游出的PMN处于激活状态,持续释放炎性介质和毒性内容物,造成周围组织损伤。由此我们推测,通过诱导凋亡来清除这些PMN也许可以避免继发性肺组织损伤,从而保护器官功能。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泡灌洗液PMN中NF一KB,结果显示:SAP组术后6h胞浆NF一xB表达开始增加,术后12h表达最明显;造模后6h,12hs”组肺泡灌洗液中PMN胞浆[C扩+1i的浓度比sHAM组明显增加,术后24h基本恢复到正常。RT一PCR检测肺泡灌洗液中PMN Fas邝asl mRNA表达,结果SAP组肺泡灌洗液中PMN表面Fas用asl mRNA几乎检测不到。以上结果提示: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的一些基因、信使分子是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调节因子,细胞凋亡与增殖、、分化的信号途径有着某些共同的信号分子,细胞接受相同或不同的刺激后,不同的调节途径就会导致细胞的不同走向(增殖或凋亡),PMN内[C扩+]i升高、NF-KB表达增加和Fas下asl mRNA表达减少均可抑制肺组织中PMN凋亡,造成PMN凋亡的延迟。 四.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大鼠肺组织PMN呼吸爆发的变化 SAP组与SHAM组比较,SAP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PMN呼吸爆发在6h、12h增强?

左伟[3]2003年在《核因子—κB活化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一大难题,虽然经过医学工作者的努力,治疗方法和途径不断改进,患病率和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ALI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时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多达70%的ANP病人可以发生明确检测到的肺损伤,相当一部分病人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ANP病人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细胞因子的过度生成与ANP所导致的肺损伤密切相关,但目前ANP肺损伤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是Rel转录调节蛋白质家族的一员,包括p50、p52、p65、c-Rel、RelB等。NF-κB存在于细胞质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形式与IκB结合而无活性,但某些刺激信号可以使IκB降解,NF-κB活化。NF-κB进入细胞核中与多种基因启动子的κB位点结合。因为NF-κB调节多种炎症基因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8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yase,iNOS)的表达,也因为这些基因在ANP时高表达,参与了ANP肺损伤的发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个具有自由基性质的生物信息分子和效应分子,它可参与体内多种生理和病理反应过程。NO是一种极其活跃的生物活性物质,高浓度状态下可抑制叁羧酸循环和DNA复制中的关键酶,造成能量代谢障碍和DNA损伤。高水平的NO可导致大量的自由基和过氧化亚硝酸盐生成,造成细胞膜脂质化,细胞对氧介导的损伤敏感性增加,细胞DNA损伤,微血管通透性增强,进而导致肺损伤。近年来,随着对NO研究的深入,NO在ANP肺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受到普遍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O在ANP肺损伤的发病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奥曲肤是一种半合成的生长抑素的类似物,主要应用于ANP的治疗。一般认为奥曲肤治疗ANP的显着疗效与抑制胰酶、消化液的分泌有关。奥曲肤的生理活性和对胰酶分泌的作用及其在治疗ANP中的作用一直被深人的研究。但尚无关于治疗ANP肺损伤的报道。本研究通过ANP模型,探讨1 .NF一KB活化在大鼠ANP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2 .NF一KB活化在大鼠ANP肺损伤发病机制中对NO的作用。3.奥曲肤是否通过抑制NF一KB活化,在大鼠ANP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起作用。方法 ANP模型制备: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00一2509。0.0011司/g体重胰管内缓慢匀速注人5%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ANP模型。对照组,胰管内缓慢匀速注人等量0.9%生理盐水。实验第一部分,实验动物随机分组1.对照组2.ANP组3.NF一KB抑制剂PDTC组:胰管内注人5%牛磺胆酸钠,模型制备后,尾静脉注人PDTCO .0 lm岁g。各组动物分别在模型制备后3,6,12小时,分批腹主动脉取血,切取胰腺和肺组织,待测,每时点10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淀粉酶的变化。血气分析仪检测PaO:的变化。胰腺组织、肺组织HE染色观察。免疫组化观察NF一KB抑制蛋白IKBQ、NF一KB在肺组织的表达。实验第二部分,仍按上述方法建立大鼠ANP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组1.对照组2.ANP组3.NF一KB抑制剂PDTC组:胰管内注人5%牛磺胆酸钠,模型制备后,尾静脉注入PDTCO .0 lm扩g。各组动物分别在模型制备后12小时,分批腹主动脉取血,切取胰腺和肺组织,待测,每时点10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淀粉酶的变化。血气分析仪检测Pao:的变化。NO测定采用铜锌福还原比色法,测定NO牙/NO歹间接反映NO水平。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测定亦采用比色法。胰腺组织、肺组织HE染色观察。免疫组化观察诱导型(iNOS)在肺组织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试剂盒检测NF一KB两5 mRNA在肺组织的表达。实验第叁部分,仍按上述方法建立大鼠ANP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组1.对照组2.ANP组3.奥曲肤组:胰管内注人5%牛磺胆酸钠,模型制备后,尾静脉注人奥曲肤0.01mg/g。各组动物分别在模型制备后12小时,分批腹主动脉取血,切取胰腺和肺组织,待测,每时点10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淀粉酶的变化。血气分析仪检测PaO:的变化。NO测定采用铜锌福还原比色法,测定NO牙/NO至间接反映No水平。NOS的测定亦采用比色法。胰腺组织、肺组织HE染色观察。免疫组化观察iNOS在肺组织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试剂盒检测NF一KB两5 mRNA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 1.血清淀粉酶、PaO:的变化:ANP组血清淀粉酶迅速升高,12小时达到最高水平(8231 .20土848.70U/L)。而PDTC组虽仍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明显低于ANP组。奥曲肤组虽然高于对照组(p<0.05),但也低于ANP组。ANP组Pa02迅速下降,12小时达到最低水平(80.70士8,05~Hg)。而PDTC组虽仍低于对照组,但明显高于ANP组(p<0 .05)。奥曲肤组虽然高于对照组(p<0.05),但也低于ANP组。2.No、NOs的变化:ANP组NO升高,PDTC组虽然高于对照组,但也低于ANP组(71 .00土7 .03 umoFLvs178.24士12.00 uxn0FL,p<。.05)。奥曲肤组虽然高于对照组,但也低于ANP组(奥曲肤组69 .49士6.04umoFL vs ANP组178.24土12.00 umol/L,p<0

蔡笃雄[4]2010年在《罗格列酮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及其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罗格列酮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ANP组及罗格列酮处理组。采用经十二指肠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ANP模型,于模型制作前30分钟腹腔内注射罗格列酮(10mg/kg)进行预处理。各组于术后3h、6h和12h分批处死动物,观测各组各时点大鼠血浆淀粉酶、胰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TNF‐α、IL‐6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组织NF‐κB的表达,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胰腺组织中PPARγmRNA、HSP‐70mRN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根据Schmidt的评分标准对胰腺组织进行病理学评分。结果(1)ANP组各时间点血浆淀粉酶、TNF‐α、IL‐6、胰腺组织MPO均较SO组明显升高(P<0.05),胰腺组织NF‐κB的表达较SO组显着增加(P<0.01),3h、6h、12h胰腺组织病理损伤呈进行性加重,各时间点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均显着高于SO组(P<0.01)(2)罗格列酮处理组各时间点血浆淀粉酶、TNF‐α、IL‐6、胰腺组织MPO水平均较ANP组显着降低(P<0.05),各时间点胰腺组织NF‐κB表达均较ANP组显着降低(P<0.05),罗格列酮处理组各时点PPARγmRNA和HSP‐70mRNA表达水平均较ANP组增强,6h、12h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均显着低于ANP组(P<0.05),各时间点胰腺组织病理损伤较ANP组明显减轻。结论罗格列酮预可能是激活PPARγ后通过诱导胰腺HSP‐70mRNA的表达,抑制胰腺NF‐κB的活化,减少TNF‐α、IL‐6的产生从而改善ANP病情,提示早期应用罗格列酮进行干预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第二部分罗格列酮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ANP组及罗格列酮处理组。采用经十二指肠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ANP模型,于模型制作前30分钟腹腔内注射罗格列酮(10mg/kg)进行预处理。各组于术后3h、6h和12h分批处死动物,观测各组各时点大鼠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肺湿/干比值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NF‐κB的表达,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中TNF‐αmRNA及ICAM‐1 mRN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ANP组各时间点动脉PaO2较SO组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MPO均较SO组明显升高(P<0.05),6h、12h肺湿/干比值较SO组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NF‐κB的表达较SO组显着增加(P<0.01),肺组织TNF‐αmRNA、ICAM‐1 mRNA表达水平较SO组显着增加(P<0.01),3h、6h、12h肺组织病理损伤呈进行性加重。(2)罗格列酮处理组6h、12h动脉PaO2较ANP组明显升高(P<0.05),各时间点肺组织MPO均较ANP组显着降低(P<0.05),6h、12h肺湿/干比值较ANP组明显降低(P<0.05),各时间点肺组织NF‐κB表达均较ANP组显着降低(P<0.05),各时间点肺组织TNF‐αmRNA、ICAM‐1 mRNA表达水平均较ANP组显着降低(P<0.05),各时间点肺组织病理损伤较ANP组明显减轻。结论罗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肺组织NF‐κB的活性,减少肺组织TNF‐α、ICAM‐1的产生从而改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组织损伤,早期应用罗格列酮进行干预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第叁部分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ALI/ARDS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73例SAP患者,按SAP是否合并ALI/ARDS分为两组,合并ALI/ARDS组和未合并ALI/ARDS组,入院时立即检测血清淀粉酶、血白细胞、血糖、血清甘油叁酯、血清钙离子、动脉血氧分压,24小时进行APACHEⅡ评分及CT评分,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合并感染,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原因以及上述观察指标的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LI/ARD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两组在年龄、血白细胞、血糖、动脉血氧分压、APACHE评分、CT评分以及合并感染方面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组在病因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2.年龄、血白细胞、血糖、APACHE评分、CT评分以及合并感染是SAP并发ALI/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血白细胞、血糖、APACHE评分、CT评分以及合并感染是SAP并发ALI/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监测上述相关因素有利于预测ALI/ARDS的发生。

罗怀安[5]2010年在《胰腺缺血再灌注诱导大鼠肺损伤的机理研究》文中指出前言在休克、胰腺手术、胰腺移植中,胰腺的缺血再灌注(I/R)损伤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损伤的主要机制是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和缺血性炎症。许多研究表明,胰腺的I/R能增加血中白细胞数,氧自由基的生产,及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引起急性胰腺炎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肺脏是首位受累的靶器官。因为,肺脏是唯一接受全部心脏排出量的器官,受循环中炎性细胞及介质的损伤最大,隔离在肺部的活化炎性细胞和炎性胰腺释放的蛋白酶都会诱发急性肺损伤。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一种炎症反应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acute pancreatitis-associated lung injury, APALI)发病机制复杂,可通过某种机制导致胰腺酶的不适当激活,这种机制包括酶解作用衍生的催化剂激活炎性细胞,白细胞的释放,及氧化和亚硝化应激的发生,从而改变气道反应性。目前研究认为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B)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其活化被认为是急性胰腺炎重要的早期事件。(NF-κB)是一种转录调节因子,在细胞因子介导的感染、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增生、细胞凋亡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正常生理情况下,NF-κB以无活性的形式存在于多种细胞的胞质中,激活后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基因转录,在炎症反应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中,NF-κB的活化可能是一个中心环节,研究表明NF-κB通过促进TNF-α、IL-6、IL-8、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 ICAM)等基因的转录而参与肺损伤的发生,其中ICAM-1在胰腺炎引起的肺损伤中最受关注。ICAM-1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其在人体内的分布十分广泛,炎症介质能明显上调血管内皮细胞和其它非造血细胞ICAM-1的表达。肺血管内皮上表达的ICAM-1结合活化的白细胞表面的整合素CDllb/8β是白细胞的黏附、游走、聚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过度表达可以促进局部炎性反应发生。巨噬细胞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研究表明巨噬细胞活化可能是急性胰腺炎时发生肺损伤的的重要途径之一。活化的巨噬细胞可以释放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花生四烯酸等,均为前炎性反应介质,可以介导PMN等释放多种炎症反应介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er, MIF)具有抑制巨噬细胞游走,促进巨噬细胞的黏附和在炎症局部浸润的作用,并可刺激炎症细胞分泌TNF、IL-1等促炎性细胞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2(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 2, MIP-2)是大鼠ELR+(含谷-亮-精氨酸功能基序)CXC类趋化性细胞因子,在功能上和人类IL-8同源,是中性粒细胞的主要趋化细胞因子。本研究通过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时,合并肺损伤、诱导气道高反应性中的作用;并探讨NF-κB与ICAM-1mRNA表达及MIF与MIP-2在胰腺缺血再灌注并发肺损伤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一、动物模型和样品制备1、I/R动物模型通过阻断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脾动脉2小时,再灌注6小时诱导胰腺缺血。假手术组以相同的手术方法切开显露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脾动脉,但不夹闭血管。2、试验取材取右股静脉血作为血样。实验结束时向肺内注入5ml生理盐水,获取肺灌洗液。Sham组没有阻断动脉,其值作为未阻断的基础对照值。切取肺组织,-80℃冷冻保存。二、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1、胰腺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气道高反应性研究(1)收集血液样本离心后,使用Kodak Ektachem DT60分析器(罗切斯特,纽约)测量血浆中分离的淀粉酶含量,以IU/L表示。(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血液中源自一氧化氮(NO)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阴离子(3)通过分光荧光计测量血液中甲基胍。(4)白细胞计数测量肺灌洗液标本中的WBC。(5)通过酶联免疫测定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量。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显色后用酶标仪(波长450nm)比色读数,根据标准曲线求出TNF-α数值。(6)全身体积描记法(Buxco co)测定气道对乙酰甲胆碱的反应变化。双室体描仪由头室和体室组成,各置一流量传感器,分别用于测量鼻部呼吸引起的气流变化和胸廓运动引起的气流变化。流量传感器感受到的流量变化转变成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转换成数字信号后,通过软件(BioSystem XA software with NAM analyzer)分析,计算出大鼠气道基线增强暂停系数(the baseline enhanced pause, Penh)。(7)实时监测PCR采用mRNA分离试剂盒分离肺组织中的mRNA;使用ABI公司7000型检测棱镜(应用生物系统公司)实时监测PCR扩增反应。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肺组织中的iNOS的mRNA表达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2、NF-κB与ICAM-1在I/R并发肺损伤的作用研究(1)组织病理学评分:取各组大鼠胰头部组织和右肺下叶组织经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评分。(2)收集血液样本离心后,使用Kodak Ektachem DT60分析器(罗切斯特,纽约)测量血浆中分离的淀粉酶含量,以IU/L表示。(3)肺组织MPO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将肺组织机械匀浆后水浴、比色、参照如下公式计算:MPO(U/g)湿片=(测定管OD值-对照组OD值)/11.3×取样量(g)(4) 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ICAM-1蛋白表达,凝胶成像系统对结果照相及测定条带的面积和灰度值,以目的条带的面积×灰度值/Actin条带的面积×灰度值的比值代表蛋白的表达水平。(5)NF-κB相对活性检测:结果用Leica Q500Mc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密度分析,以灰度值表示NF-κB相对活性变化。3、I/R并发肺损伤中MIF与MIP-2的表达及意义研究(1)组织病理学评分:取各组大鼠胰头部组织和右肺下叶组织经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评分。(2)收集血液样本离心后,使用Kodak Ektachem DT60分析器(罗切斯特,纽约)测量血浆中分离的淀粉酶含量,以IU/L表示。(3)肺组织MPO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将肺组织机械匀浆后水浴、比色、参照如下公式计算:MPO(U/g)湿片=(测定管OD值-对照组OD值)/11.3×取样量(g)(4)RT-PCR法检测肺组织MIF mRNA的表达,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肺组织总RNA,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RNA浓度。用TC 21000数据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各条带灰度值,得MIF/GADPH的灰度比值,即为MIF mRNA的相对表达值。(5)肺组织MIP-2含量测定:肺组织用10倍体积的预冷匀浆介质制成匀浆,一份用ELISA法检测MIP-2浓度,采用ELISA全自动检测仪按rMIP-2/GRO-βELISA试剂盒供应商提供的说明书设定反应步骤;一份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蛋白含量。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后,用均数(Mean)和标准差(SD)描述正态分布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水平。组间各检测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试验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值<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胰腺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气道高反应性研究本实验研究发现I/R组小鼠血中的一氧化氮,羟自由基,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浓度的显着升高。在缺血再灌注(I/R)后肺组织中iNOS和肿瘤坏死因子的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肺功能的数据显示,胰腺的缺血/再灌注(I/R)诱导气道对乙酰甲胆碱的反应大量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中的PenH显着增加,而且灌洗液白细胞明显增加。2、NF-κB与ICAM-1在I/R并发肺损伤的作用研究I/R组大鼠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分别为5.94±0.72和6.42±0.65;显着的高于Sham组大鼠病理评分(分别为:0.20±0.14和0.27±0.31)(p<0.05);Sham组大鼠血清中淀粉酶的水平为1198.4±121.7;I/R组大鼠血清中淀粉酶的水平为3719.6±523.8;两组间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大鼠比较,胰腺缺血再灌注可显着的增高肺组织中MPO水平的表达(0.74±0.06)(p<0.05);Sham组大鼠肺组织中ICAM-1蛋白和ICAM-1 mRNA微弱表达,I/R组大鼠肺组织中ICAM-1蛋白和ICAM-1 mRNA表达增高,其表达水平分别为0.47±0.03和1.12±0.07;胰腺缺血再灌注后可使大鼠肺组织中NF-κB活性水平显着的增高。3、I/R并发肺损伤中MIF与MIP-2的表达及意义研究Sham组胰腺组织和肺组织病理评分分别为2.14±0.06和0.37±0.14;I/R组胰腺组织和肺组织病理评分分别为8.52±1.17和4.71±0.30;两组间病理评分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缺血再灌注可显着的增高血清中淀粉酶和肺组织中MPO水平的表达。sham组大鼠血清中MIF和肺组织中MIFmRNA表达微弱,,而I/R组大鼠血清中MIF和肺组织中MIFmRNA表达增高。Sham组大鼠肺组织中MIP-2活性水平为23.9±5.8;胰腺缺血再灌注后可使大鼠肺组织中MIP-2活性水平显着的增高(91.5±12.1)。结论1、胰腺I/R诱导全身炎症反应及肺内白细胞(WBC)的增加。再灌注组中气道的高反应性可能是因为气道炎症,后者增加肺内WBC的聚集及肺组织中iNOS的表达、肿瘤坏死因子、炎症介质的表达。2、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增高肺组织ICAM-1蛋白和ICAM-1基因水平表达。胰腺缺血2小时再灌注6小时后肺组织NF-κB水平增高。3、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增高血清和肺组织MIF和MIFmRNA基因水平表达。肺组织MIP-2含量增高,作为早期的促炎性细胞因子,MIP-2介导了肺损伤。

张馨木[6]2007年在《重组人Elafin对实验性大鼠急性胰腺炎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titis,AP)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为胰腺腺泡的急性损害和胰腺的急性炎症,炎症不仅涉及胰腺局部,而且会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胰腺炎发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早期容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尤其是急性肺损伤(ALI)。急性肺损伤是一种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性损伤,导致肺水肿和肺不张,进一步发展即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ALI和ARDS是AP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全身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AP和AP并发ALI发病机制复杂。Elafin称弹性蛋白酶特异性抑制因子,是支气管Clara细胞、II型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等在炎性刺激诱导下表达。Elafin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胰弹性蛋白酶、蛋白酶3等丝氨酸蛋白酶特异性抑制剂。炎性反应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其目的是将损伤源破坏、稀释并清除,与此同时也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自身损伤。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被认为是炎性反应的主要终效应因子,Elafin是内源性的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具有抗蛋白酶活性、抗炎活性和直接的抗微生物活性等重要作用。本研究首先利用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法建立大鼠急性胰腺炎和胰腺炎合并肺损伤模型,之后给与重组人Elafin,通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生化指标检测,观察胰腺组织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考察重组人Elafin对大鼠急性胰腺炎及合并肺损伤的作用,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证实了Elafin对实验性大鼠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2)证实了Elafin对实验性大鼠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国内外尚未见Elafin对大鼠急性胰腺炎和胰腺炎合并肺损伤作用的报道。

潘登[7]2007年在《还原性谷胱甘肽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大鼠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mRNA、细胞因子(TNF-α、IL-18)、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水平以及使用还原性谷胱甘肽后的变化,探讨它治疗肺损伤的机制。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ANP组(ANP对照组),GSH组(GSH处理组),SO组(假手术组)。每组分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有8只大鼠。采用5%牛磺胆酸钠胆胰管逆行注射制备ANP动物模型,GSH组于模型制成前1h,肌注GSH(0.15g/kg)。SO组仅行胆胰管插管。在各组相应处理后,6h,12h,18h分别取大鼠的胰、肺组织及静脉血供实验用。免疫组化测定肺组织中IL-18,TNF-α的表达,比色法测定肺组织中MPO的含量、血清钙离子的含量,RT-PCR检测肺组织NF-κB p65 mRNA的表达,胰腺、肺组织行大体及光镜下病理学观察。结果ANP组肺组织NF-κB mRNA的表达12h时显着强于GSH组,且两组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ANP组肺组织IL-18,TNF-α,MPO的水平随时间升高同时血钙浓度降低,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时间点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GSH治疗后IL-18,TNF-α在各时间点均显著性降低,MPO在12h时降低,而血钙浓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NF-κB活化,它介导的细胞因子以及髓过氧化物酶,参与了肺功能损害的发生发展。2、还原性谷胱甘肽能够抑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肺组织中NF-κB的活化,同时抑制两种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升高血钙,对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王强[8]2007年在《叁七总皂甙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NF-κB活性的影响》文中提出急性坏死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近年来研究表明白细胞过度激活后引起机体细胞因子瀑布样释放,导致机体免疫紊乱,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Multiple organs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ANP病人发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3)是调控机体炎症反应的总源头,NF-κB激活后,导致如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巨噬细胞趋化肽、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等基因的过度表达,从而造成ANP时的机体一系列损伤。若能降低NF-κB的活性,减轻炎症介质的释放,有望成为治疗ANP的有效方法。有关叁七总皂甙(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降低NF-κB的活性,减轻ANP时的机体损伤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本实验拟利用大鼠ANP模型,对如下问题进行探讨:1.NF-κB与ANP时胰腺、肺损伤之间的关系。2.叁七总皂甙对ANP的治疗作用,叁七总皂甙能否抑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NF-κB的活性,减轻ANP时胰腺、肺损病理损害。【方法】SD大鼠3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模型组(Sham operation group,SO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NP组),叁七总皂甙预处理(PNS组),每组10只,SO组和ANP组造模前1小时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0.1ml/100g),PNS组造模前1小时腹腔注射50mg/ml叁七总皂甙(0.1 ml/100g)。5%牛磺胆酸钠大鼠胆胰管逆行注射制备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SO组进腹后仅翻动胰腺和十二指肠后关腹,不注入牛磺胆酸钠。各组造模后于6小时点处死大鼠,测定腹水量,血清自动生化分析仪测淀粉酶,取胰腺组织和肺组织测定湿/干重比和固定包埋后制备组织切片行HE染色,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其中NF-κB活性。【结果】1.腹水量、血清淀粉酶水平、胰腺和肺湿干重比:ANP组造模后6小时腹水量、血清淀粉酶水平、胰腺和肺湿干重比值明显高于SO组(P<0.05),经PNS处理腹水量、血清淀粉酶、胰腺和肺湿干重比值较ANP组明显下降(P<0.05)。2.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病理评分:PNS组胰腺和肺组织大体及光镜下病理学变化较ANP组病变明显减轻。ANP组组织学损伤程度明显高于SO组(P<0.05),经PNS处理组织学损伤程度较ANP组明显减轻(P<0.05)。3.胰腺和肺组织NF-κB活性:ANP组造模后6小时胰腺和肺组织NF-κB阳性细胞数和阳性单位明显高于SO组(P<0.01),经PNS处理NF-κB阳性细胞数和阳性单位较ANP组明显下降(P<0.05)。各组NF-κB活性变化与各组形态学变化相一致。4.相关性分析:ANP组肺组织NF-κB活性与肺组织病理评分、肺湿干重比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3,r=0.87,(P<0.01)。ANP组胰腺组织NF-κB活性与肺组织病理评分、肺湿干重比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5,r=0.84,(P<0.01)。ANP组胰腺组织NF-κB活性与胰腺组织病理评分、胰腺湿干重比、腹水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5,r=0.64,r=0.78(P<0.01)。【结论】1.NF-κB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组织和肺组织中明显激活;2.NF-κB活化与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组织和肺组织损伤之间正相关,这提示NF-κB活化可能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多器官损害有关;3.叁七总皂甙可以在体内抑制NF-κB在胰腺组织和肺组织中的激活,减轻各脏器的病理损害,可望用于治疗ANP。

蔡笃雄[9]2005年在《N-乙酰半胱氨酸、氢化可的松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 N-乙酰半胱氨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5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SAP组及NAC处理组。采用经十二指肠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SAP模型,NAC处理组于模型制作前30min腹腔内注射NAC(200mg/kg)进行预处理。各组于术后3h、6h和12h分批处死动物,观测各组各时点大鼠血浆淀粉酶、丙二醛(MDA)、胰腺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肺湿/干比值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TNF-α、IL-6水平,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中TNF-αmRN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变化,并对胰腺组织进行病理学评分。 结果 (1) SAP组各时间点血浆淀粉酶、TNF-α、IL-6、MDA、胰腺及肺组织MPO均较SO组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TNF-αmRNA表达水平较SO组显着增加(P<0.01),6h、12h肺湿/干比值均较SO组明显升高(P<0.01),3h、6h、12h胰腺及肺组织病理损伤呈进行性加重。(2) NAC处理组各时间点血浆淀粉酶、TNF-α、MDA、胰腺及肺组织MPO均较SAP组显着降低(P<0.05),3h、6h血浆IL-6水平较SAP组显着降低(P<0.05),各时间点肺组织TNF-αmRNA表达水平均较SAP组显着降低(P<0.05),6h、12h肺湿/干比值及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均显着低于SAP组(P<0.05),各时间点胰腺及肺组织病理损伤较SAP组明显减轻。 结论 氧自由基、TNF-α、IL-6在SAP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NAC作为抗氧化剂,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减少TNF-α、IL-6产生的作用,明显改善SAP时胰腺及肺组织的病理损伤,对SAP具有重要的治疗保护作用。

覃仁安[10]2001年在《鹅不食草挥发油抗炎作用及机理研究》文中认为鹅不食草(Centlpeda minima)是常用解表中药,具有祛风、散寒、胜湿、通鼻窍之功。本文应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手段,观察鹅不食草挥发油(VOCM)对多种炎症动物模型的影响,并应用放射免疫、荧光分光、紫外分光、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核酸分子原位杂交等技术,首次在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系统地研究了VOCM的抗炎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1.VOCM能降低炎症区域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多种致炎物质(组胺、二甲苯、 角叉菜胶、蛋清、弗氏佐剂)引起的炎性肿胀;对油酸加LPS两次打击所致 大鼠急性肺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能对抗肺水肿的产生;对慢性炎症(棉 球肉芽肿)也有抑制作用,显示出良好的抗炎效果。2.VOCM对角叉菜胶致正常小鼠和去肾上腺小鼠足肿胀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能 减少炎症组织中组胺及PGE2的含量,降低炎症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代谢产物 (MDA)的含量;对大鼠肾上腺中VitC及胆固醇含量无明显影响。提示其抗 炎作用主要与抑制炎症介质产生有关,而不依赖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3.对急性炎症渗出液中NO及CRP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对抗炎症模型 大鼠体内致炎细胞因子TNFα的异常升高。4.能明显抑制急性肺损伤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中CD54的表达,阻止核转录因 子NF-kB p65的活化,抑制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中NF-kB p65 mRNA的表 达。提示 VOCM主要通过抑制急性炎症期间细胞中 NF-kB p65的活化及其 p65 mRNA的转录增加,控制了炎症反应的中心环节,使有害细胞因子的产生减少, 保护机体免受外邪等有害刺激的进一步损伤,从而达到抗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转录调节因子作用的实验研究[D]. 栾正刚. 中国医科大学. 2003

[2]. 中性粒细胞功能改变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发病学意义及清胰汤防治作用的研究[D]. 闻庆平. 大连医科大学. 2004

[3]. 核因子—κB活化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 左伟. 中国医科大学. 2003

[4]. 罗格列酮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及其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 蔡笃雄. 苏州大学. 2010

[5]. 胰腺缺血再灌注诱导大鼠肺损伤的机理研究[D]. 罗怀安. 中国医科大学. 2010

[6]. 重组人Elafin对实验性大鼠急性胰腺炎作用的研究[D]. 张馨木. 吉林大学. 2007

[7]. 还原性谷胱甘肽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的影响[D]. 潘登. 兰州大学. 2007

[8]. 叁七总皂甙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NF-κB活性的影响[D]. 王强. 昆明医学院. 2007

[9]. N-乙酰半胱氨酸、氢化可的松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D]. 蔡笃雄. 苏州大学. 2005

[10]. 鹅不食草挥发油抗炎作用及机理研究[D]. 覃仁安.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1

标签:;  ;  ;  ;  

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转录调节因子作用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