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星主要卫星的精密定位研究

天王星主要卫星的精密定位研究

訾丽萍[1]2003年在《天王星主要卫星的精密定位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国际上太空探测呈现快速发展之势,人们对包括太阳系小天体在内的外空间环境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随着大行星卫星运动理论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对自然卫星的动力学模型精度和位置观测的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硕士学位论文是在对国内外大行星卫星(特别是天王星五颗主要卫星)的运动理论研究和精密定位工作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对目前天王星卫星运动理论与CCD精密定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需求(尤其是近主星的暗弱卫星的定位工作)进行了分析,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1.为了进一步满足CCD高精度定位观测过程中最佳观测时段选择、观测时刻确定、图象处理中的目标证认以及观测资料分析的需求,采用天王星五颗主要卫星摄动理论模型(Laskar的GUST86)为核心,建立了一套包括卫星位置和运动过程可视化和残差计算等多种功能的计算软件包。 2.为了解决CCD观测过程中个别卫星由于距离主星较近,主星露光时间过长以及自身星等较暗等原因所引起的背景梯度和噪声,使得其图像被主星光晕淹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处理方法,即二维墨西哥帽小波变换方法。 最后,为了验证上面提出的改进方法的有效性,我们利用这些新方法和GUST86理论模型对1995-1997这叁年的观测资料进行了O-C计算。结果显示经本文所提的方法处理后,位置资料的精度有了明显的提高。证明了本工作所给方法和计算程序设计是正确的、可靠的,满足了目前天王星卫星精密定位工作的需求,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乔荣川[2]2017年在《海王星卫星和天王星卫星的精密天文定位》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太阳系的重要成员,天然卫星的天体测量工作对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近地小天体以及系外行星的探测研究有重要意义。基于云南天文台1米望远镜和上海天文台1.56米望远镜开展了海王星卫星和天王星卫星的长期观测。根据天然卫星的观测图像特点,研究了用于消除主星光晕影响的图像处理方法,开发了相应的软件,

訾丽萍[3]2002年在《天王星卫星位置可视化软件设计》文中提出为了满足大行星卫星的高精度CCD位置观测与运动理论研究工作的需要 ,采用天王星 5颗主要卫星摄动理论模型 (Gust86 )作为核心 ,设计了一个天王星视位置可视化软件。该软件具有卫星证认 ,最佳观测时段选取 ,精确模拟卫星视运动和实时引导CCD精密定位观测等功能。

鄢玉荣[4]2007年在《太阳系内部分天然卫星的高精度天体测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空间探测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包括太阳系内小天体在内的外空间环境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随着大行星卫星运动理论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对天然卫星的位置观测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硕士学位论文是在对国内外天然卫星精密定位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亮星附近暗弱卫星的精密定位方法和太阳系内部分的具有特殊轨道的天然卫星,土卫九和海卫一的高精度天体测量两个方面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工作。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对亮星附近的暗弱卫星进行高精度的定位测量时,由于亮星光晕的影响测量所得的暗弱卫星的中心位置总是向着亮星中心方向偏移,影响暗弱卫星的中心定位精度。针对这一现象,历史曾有许多的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文章在对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对“多项式”拟合亮星光晕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模拟数据的详细分析,研究发现,最高阶次为5次的多项式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各种观测情况的要求,修正亮星光晕对暗弱卫星定位精度的影响,1次多项式适用范围非常有限,2次多项式模型受到观测具体情况的影响很大,3次以上多项式模型归算的精度较稳定。对于各种多项式模型在具体哪些观测情况下是适用的,文章中给出了系统的介绍,可以作为实际观测资料处理的参考。2.太阳系内的部分天然卫星,如土卫九和海卫一,它们具有特殊的逆行轨道,隐含着太阳系的最初形成之谜。因此,对这些目标进行高精度的天体测量观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借助于上海佘山站的1.56m反射式望远镜,我们观测获取了大量的土卫九和海卫一的观测资料,文章将对部分资料的处理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与分析。研究发现,一方面,在量度坐标测量软件上,对于星等较暗的卫星,如土卫九,建议采用Astrometrica软件和IRAF软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量,而对于如海卫一等较亮的卫星,就可以直接采用Astrometrica进行测量。另一方面,对于天然卫星的位置归算,则需统一借助于目前高精度和高密度的UCAC2参考星表。

张会彦[5]2014年在《卫星光学测量方法与精密定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20年来,由于空间科学和天文学的发展需求以及观测技术的进步,天体测量的观测精度由几十毫角秒提高到亚毫角秒;天体测量观测的极限星等由11mag、12mag扩展到20mag;观测波段由单一的可见光波段发展到紫外、可见光、红外、射电等多个波段。标识上述发展的里程碑是VLBI技术的成熟、依巴谷星表的发表和CCD观测技术的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末,依巴谷天体测量卫星和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发射,标志着空间天体测量时代已经到来,2013年12月成功发射的Gaia天体测量卫星更是对天体测量学带来了深远影响。空间天体测量学蓬勃发展的同时,地面天体测量学依然以其空间测量学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天文学研究中扮演其重要角色。随着新的观测设备、技术的使用和与资料处理方法的不断改进,地面CCD光学观测方面的研究工作得到了显着进展。高精度、高密度空间观测星表更是为观测数据的定位精度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使得地面CCD光学观测方面的研究工作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本文正是基于现代地面天体测量学海量数据时代的现状,开发研制了自动化CCD图像天体测量软件ADIAS (Automatical CCD Digital ImageAstrometrical Software),将其实际应用于天然卫星和GEO卫星的观测资料处理中,并基于此高精度观测资料进行了海卫一(Triton)的轨道改进及GEO卫星的联合定轨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自动化CCD图像天体测量软件(ADIAS)的研制(1)提出通过合理设置滤波窗口,将中值滤波技术应用于天文CCD图像处理工作中。该方法被用以滤除宇宙线和椒盐噪声,以及产生平场改正图像,并结合图像增强方法,解决了天体测量工作中错过或者不能实时拍摄平场图像的困难(限于目标定位研究中)。为后期的星象定心算法的实现提供较为干净的图像,大大提高了图像处理的效率;(2)完成了ADIAS软件的研制。深入讨论了该软件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如星象识别算法、星象定心算法、参考星匹配算法等。结合国际通用软件Astrometrica,对综合定位结果进行了比较,并给出了精度评估和分析。2.天然卫星Triton光学观测及轨道改进(1)基于大靶面高效率CCD,提出采用小口径光学望远镜对较亮天然卫星进行观测的设想,并以Triton为观测目标进行了试验,其观测资料与JPL历表比较的结果充分验证了该设想的可行性。指出更多的小口径光学望远镜在大行星冲日期间实施对天然卫星的光学观测,可很大程度上丰富天然卫星资料;(2)与法国学者G. Dourneau和英国学者D. Harper合作,利用国内外30余年的多种类型的位置资料完成了Triton的轨道改进工作。本次轨道改进工作中,考虑了由于海王星极轴的岁差运动对Triton的影响。新的Triton历表被法国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研究所(IMCCE)收录至其网站,作为两个Triton历表之一,向研究者提供历表下载服务;(3)利用新研制的ADIAS软件测量并归算了2007~2009年Triton的1095幅CCD观测图像,将位置资料与Jacobson(2009)和Zhanget al.(2014)两种Triton历表进行比较,其结果表现出相当好的吻合度,观测数据与历表理论数据的O-C值也充分表明了观测资料的高精度。另外,借助于Triton的观测资料,将现有的两种Triton轨道模型及10种大行星历表分别组合作为理论位置,与观测资料进行了比较,给出了比较结果和有益的建议。3.GEO卫星测角与测距资料联合定轨(1)针对光学测角系统实施观测时,需确定所观测目标预报位置的实际需求,基于TLE文件完成了可视化GEO目标位置预报软件;(2)基于新研制的ADIAS软件重新归算了2010年4月28日~5月1日的光学测角观测资料,并针对同屏多目标图像设计了高效同屏多目标分离与归类算法;(3)利用2010年4月28日~29日光学测角资料,完成了单站测角资料单独定轨,单站测角资料分别与单站、双站、多站测距数据联合定轨,并进行了精度评估和分析。单站光学测角资料与单站测距资料的联合定轨,可以达到优于5米的定轨精度,这将为更加有效的利用转发式测轨站观测数据提供很大帮助。

刘红新[6]2006年在《CHAMP卫星定轨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在卫星导航系统的研究中,轨道的精密确定和预报是卫星导航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轨道精度也是衡量卫星导航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利用导航星座进行低轨卫星精密定轨是目前应用领域最前沿的方向。如何提高低轨卫星的轨道精度是目前卫星导航技术研究的一大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系统研究了卫星精密定轨的基础理论,包括时间系统和坐标系统以及卫星运动方程中的摄动力模型,然后分析采用不同摄动力模型在星载GPS低轨卫星定轨中的影响量级,接着进行星载GPS观测数据的预处理,最后利用作者自主开发的程序,分别从几何定轨、动力法定轨以及卡尔曼滤波定轨叁个方面实现星载GPS低轨卫星的定轨,并达到一定的精度。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 1、系统研究卫星精密定轨的时间系统和坐标系统:结合卫星定轨的实际要求,讨论了各系统之间的转换关系,对在精密定轨中如何使用JPL星历数据进行定轨参数的计算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基本框图和详细的公式。 2、运动学方程中摄动力模型研究:卫星运动的动力学模型是卫星精密定轨的基本物理模型,也是动力法进行卫星定轨的基本出发点。本论文详细介绍了描述卫星运动状态的各种动力学模型,给出了详细的推导公式,特别分析了各摄动力模型在运动方程中的作用,对各模型对运动方程的影响大小进行分析。利用GFZ提供的CHAMP卫星实测数据,分析不同模型对低轨卫星定轨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3、系统分析了星载GPS定轨中数据质量控制的问题,给出了GPS非差观测值的线性组合,详细介绍了星载GPS非差观测数据预处理。首先介绍载波相位和伪距的观测模型,讨论了关于周跳的几种探测方法,接着利用线性组合进行周跳探测和粗差剔除,利用经过预处理的载波相位对伪距进行平滑,得到较为精确的观测值,最后通过CHAMP卫星两个弧段的观测值对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观测弧段的精度得到一定的改善。本文还对CHAMP卫星加速度计数据的预处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通过卫星加速度数据的标校、仪器坐标系和惯性系之间的坐标转换,加速度改正数的归算以及姿态数据间断的处理这几个方面的研究,得到了经过预处理后的非保守力加速度数据,并将其用于后面的动力法精密定轨中。最后通过实例说明,关于CHAMP卫星加速度计数据的预处理是有效的。这为后面的动力学定轨提供了非保守力模型的加速度数据。 4、星载GPS低轨卫星几何定轨:首先分别介绍了基于测码伪距、基于相位

严丹[7]2016年在《天文底片数字化方法研究及其应用》文中提出CCD被广泛应用之前,天文底片是天文观测最主要的接收记录设备。长期积累的大量天文底片记录了天体一百多年间的变化信息。每一张天文底片都是当时所在天区不可再现的原始观测资料,将天文底片长期积累的观测资料与现代CCD观测资料相结合对天文学的研究工作有显着的作用。天文底片使用药膜成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药膜会变质,天文底片的观测信息会被破坏。为了保存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必须尽快的开展天文底片的数字化工作。因此,研究快速有效的天文底片数字化方法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天文底片数字化主要是利用专业扫描仪或常规扫描仪来进行的。专业扫描仪的成本昂贵、数目很少且只能固定的安装在特定的底片库中,使用具有局限性。常规扫描仪的优点是成本低、便于移动,缺点是扫描精度不如专业扫描仪。在天文底片数字化和数据处理过程中如果可以研究相应的方法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使用常规扫描仪对天文底片进行数字化可能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同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天文底片的历史归算精度并不高。结合当代的计算机技术和更高精度的星表,研究天文底片数字化图像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天文底片数据进行重新归算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本论文对常规扫描仪的性能进行了系统性评估,在此基础上,围绕天文底片的数字化和数据处理方法在国内首次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了天然卫星的高精度定位和GEO卫星光学观测系统的精度评估工作中。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包括以下4部分:1.常规扫描仪的天文底片数字化方法的研究首先对常规扫描仪的性能进行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常规扫描仪在CCD列方向的精度较好。但由于常规扫描仪在扫描方向上的机械运动存在不稳定性,导致天文底片数字化图像在扫描方向(Y方向)上的精度较差。本文提出了对天文底片进行0°和90°两次扫描综合确定底片上星象量度坐标的方法来解决扫描方向精度较差的问题。数据处理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常规扫描仪的天文底片数字化图像在扫描方向的精度。本文利用常规扫描仪研究的天文底片数字化方法由以下叁部分组成:(1)天文底片信息的归档;(2)天文底片的数字化:首先,以较低分辨率的JPG格式对天文底片进行快速的数字化,保存底片非药膜面上的标记;然后,清理天文底片非药膜面上的标记和杂质,以避免对底片数字化图像的数据处理产生干扰;最后,使用高分辨率的TIFF格式分别对底片进行0°和90°的扫描;(3)天文底片数字化图像的标准化:包括图像格式的转换和图像头文件信息的完善。2.天体测量底片数字化图像归算软件的研制通过天文底片数字化图像和CCD观测图像的特征比较可知,常用的天体测量软件对天文底片数字化图像并不适用。所以,本文研制了相应的天体测量底片数字化图像归算软件。本软件主要由叁个方面的功能模块组成:(1)天文底片数字化图像的预处理。将常规扫描仪得到的TIFF图像转换为天文领域常用的FITS图像,并完善FITS图像的头文件信息。(2)数字化图像中星象量度坐标的获取。首先对图像进行分块,然后提取星象并确定星象中心,最后利用0°和90°图像中的星象中心综合确定星象的量度坐标。(3)天体测量归算。从对应天区中提取星表信息,进行参考星匹配后,选取最佳的底片常数模型对目标星的位置进行归算。本文研究的该软件不仅适用于常规扫描仪的天文底片数字化图像,对于专业扫描仪的天文底片数字化图像及CCD观测图像的数据处理同样适用。3.天然卫星的底片数字化及其应用研究利用国家授时中心(原陕西天文台)拍摄的天文底片,本文在国内首次系统的完成了天然卫星的底片数字化和数据处理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天文底片数字化及数据的重新处理不仅有利于天文底片信息的永久保存,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历史数据的精度,甚至找到天文底片在历史数据处理时遗漏的目标信息或改正历史归算错误的信息获得第一手观测资料。长时间高精度的天然卫星观测资料对天然卫星的主星的质量和动力学形状参数的求解等工作非常有利。所以,本文将土星卫星底片数字化后归算的位置应用到了土星质量和动力学形状参数的求解中。4.在GEO卫星光学观测系统精度评估中的应用使用本文研究的天体测量底片数字化图像归算软件对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新建的50cm GEO卫星光学观测系统的天体测量精度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本观测系统具有较好的天体测量精度,完全可以满足对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天然卫星进行观测的需求。同时,本光学系统的天体测量结果也说明了本文研究的天体测量底片数字化图像归算软件同样可以用于对CCD图像进行数据处理。

付晨[8]2017年在《北斗卫星精密定轨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以及欧洲的GALILEO导航系统都对其国家军事、民用等方面有着指导性的作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已经在亚太区域提供定位服务,而定位精度取决于定轨精度,为了进一步提高BDS卫星高精度定位能力,卫星精密轨道的确定是核心问题。论文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密轨道确定的问题,通过研究影响卫星轨道精度的动力学模型和摄动模型展开实验。首先简要介绍了精密定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及对应的时空基准,深入探讨了北斗卫星精密定轨的原理并对初轨确定、轨道参数估计等问题进行了公式的推导。针对影响定轨精度的多种摄动力因素进行实验分析以此确定卫星摄动力模型最优参数,然后基于非差算法进行BDS单系统定轨和BDS/GPS融合定轨实验。最后将定轨结果与GFZ的精密轨道产品进行比较,并利用MEGX测站以及国内CORS站的观测数据进行北斗静态精密单点定位实验来检验定轨精度。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方法得到的轨道精度相当,实验结果可以为现阶段BDS卫星精密轨道确定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许小龙[9]2013年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密定轨定位分析》文中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空间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卫星导航与空间位置服务在军事、交通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已建成并能自主工作的卫星导航系统包括美国的GPS及俄罗斯的GLONAS S。我国建设自主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已开始试运行,到2012年12月底在轨正常运行卫星达14颗。为实现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应用,需要获取卫星精密轨道及卫星精密钟差产品。针对北斗卫星精密轨道及精密钟差确定问题,通过研究定轨中的各种摄动误差改正方法,以提高定轨精度,并进一步对北斗高精度定位的能力进行分析。实验结果对现阶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服务能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如下:1、概述了各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情况,分析了目前卫星导航系统数据质量分析、精密轨道确定及精密单点定位的研究现状,从总体上概括了导航卫星数据处理方法。2、探讨了导航卫星数据处理中的理论与基础,并阐述了北斗卫星数据预处理理论及方法,采用实验分析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数据质量控制有了全面的把握。3、研究了北斗卫星精密定轨的理论,并对定轨过程中的各种摄动力影响进行分析。然后分别基于区域监测站和全球监测站对北斗卫星进行精密定轨,分析采用“一步法”定轨和“两步法”定轨对轨道和钟差的影响,给出目前北斗卫星所能达到的定轨精度。4、利用高精度的卫星轨道及钟差产品,分别进行静态精密单点定位及准动态精密单点定位计算,并分析采用计算出的精密轨道、钟差产品北斗系统能达到的服务水平。

毛悦[10]2009年在《X射线脉冲星导航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了X射线脉冲星导航算法,包括观测数据处理、误差修正、模糊度搜索、导航定位等。主要工作及创新点概括如下:1.通过对脉冲星的特性分析,总结了适宜于X射线脉冲星导航的脉冲星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了X射线脉冲星导航的原理、基本要素、算法流程及其与其他导航系统的异同点。导出了脉冲星差分观测方程,分析了它们对测量误差的消除或减弱能力。概述了X射线脉冲星导航在定时、定姿、测速、定位方面的导航算法。2.以地面射电观测数据处理及时间模型建立精化为目标,研究了将脉冲到达时间观测量转换到太阳系质心处TCB/TDB时间尺度的计算方法及时间模型精化算法。统计分析了Einstein延迟、Shapiro延迟、Roemer延迟、色散延迟以及大气延迟改正的量级及变化特点,对比了不同双星模型及行星星历对脉冲星参数拟合的影响,以期为数据处理提供依据。3.阐述了X射线巡天观测数据从数据提取到时间转换的处理流程。导出了周期搜索的计算方法,并利用Crab脉冲星的实测数据实现了轮廓折迭。发现当搜索周期未达到一定精度时,受观测光子数在折迭周期内平均作用,不能形成准确的脉冲轮廓。分析了折迭轮廓区间数及观测总光子数对折迭轮廓信噪比及时间分辨率的影响。4.给出了判断脉冲星是否受航天器自身及第叁天体遮挡的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分析,总结了脉冲星可见性的变化规律。发现航天器自身遮挡是影响脉冲星可见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脉冲星可见性的探测器架设方法,将脉冲星可见性由50%提高到了92%。5. GPS卫星导航系统通常利用精度衰减因子(DOP)进行选星,其计算方法是建立在所有卫星观测值都具有基本相同的测量误差的基础上的。本文利用SNR估算法对各脉冲星的测量误差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不同脉冲星具有特定的观测误差,且从几十米至上千公里差异较大。因此本文导出了同时顾及不同脉冲星测量误差的差异及空间几何结构的DOP计算公式。总结了DOP随观测脉冲星的变化情况。最终通过计算给出了采用3~6颗脉冲星进行导航时的最优脉冲星组合,为X射线脉冲星导航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6.编制完成了脉冲星相位模糊度搜索算法库。分析了模糊度搜索随观测误差、检核脉冲星数、时间误差、脉冲星位置误差、脉冲周期、脉冲星几何结构的变化情况。利用先双差后单差检验法以及钟差辅助检验法解决了单差检验中模糊度搜索正确性受测相误差影响较大的难点,有效降低了通过阈值的模糊度组合数,提高了模糊度搜索的成功率。基于整周期数关系式的模糊度搜索方法,可避免解算航天器位置,有效提高模糊度搜索速度,便于工程实现,但也同时失去了解算航天器位置对观测误差的平差作用。因此该方法受测量误差的影响较大。7.几何法定位可以解决航天器故障或轨道机动期间的航天器轨道确定问题,本文导出了脉冲星几何法定位的计算公式,编制完成了脉冲星几何法定位软件。发现星表误差对定位精度影响随航天器到时间模型基准点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应尽量将时间模型设定在距离航天器轨道较近的参考点以有利于改善定位精度。相位误差对定位精度具有严重影响。测量误差较小时,增加观测脉冲星可以降低定位误差,相反当测量误差较大时,增加观测脉冲星对提高定位精度并不一定有利。8.导出了利用叁差观测量测速的计算公式。由于在叁差测速中采样率高,观测量偶然误差对叁差测速精度影响较大。采样率越高,测速精度受偶然误差影响越大,计算结果越不稳定。而采样率越低越不能反映航天器的瞬时速度。9.提出了基于互相关技术的脉冲星相对定位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观测任何具有时变信号的天体进行定位,突破了X射线脉冲星绝对定位中需要选取具有稳定周期脉冲星的限制,增大了被选星源的数量。可以达到简化计算过程,缩小探测器面积的作用。10.在相对定位中,分别利用仿真及实测数据进行了互相关时延计算分析。发现时变信号变化幅度是影响时延测定精度的重要因素。提出了改进的时延计算方法。利用观测数据并道,在提高数据信噪比的同时可达到将时延测量精度提高到脉冲到达时间测量精度的效果,避免了数据采样间隔对时延测量精度的影响。11.编制完成了脉冲星动力学定轨软件。评定了各项误差对定轨精度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出:在解算航天器位置的同时,对每颗脉冲星进行钟差全弧段二次多项式参数估计,可吸收脉冲星误差系统部分,提高定轨精度。但由于增加了解算参数,当脉冲星测量误差较大时,增大了导致定轨矩阵奇异的可能性。测量误差对定轨精度的影响在动力学方程的约束下明显降低。定轨精度由几何法的几十公里提高到100米。12.利用单脉冲星定轨方法,在X射线脉冲星导航试验阶段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但不同脉冲星的定轨误差从几公里至几十公里不等,精度不稳定。为解决该问题,分析了脉冲星几何位置与定轨精度的关系,发现在RTN坐标系内,R、N方向以及位置定轨误差表现出当脉冲星方向单位向量与航天器轨道面Z轴夹角接近90°时误差增大,远离90°时误差减小的变化规律,而T方向误差变化与此相反,解决了单脉冲星定轨时的选星问题。提出了提高单星定轨精度的单探测器准多星定轨方法,有效解决了单星定轨中几何结构不佳,精度较低的缺点,定轨精度可与多星定轨相媲美。

参考文献:

[1]. 天王星主要卫星的精密定位研究[D]. 訾丽萍.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 2003

[2]. 海王星卫星和天王星卫星的精密天文定位[C]. 乔荣川. 中国天文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摘要集. 2017

[3]. 天王星卫星位置可视化软件设计[J]. 訾丽萍. 陕西天文台台刊. 2002

[4]. 太阳系内部分天然卫星的高精度天体测量研究[D]. 鄢玉荣.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 2007

[5]. 卫星光学测量方法与精密定轨研究[D]. 张会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 2014

[6]. CHAMP卫星定轨方法研究[D]. 刘红新. 同济大学. 2006

[7]. 天文底片数字化方法研究及其应用[D]. 严丹.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 2016

[8]. 北斗卫星精密定轨研究与应用[D]. 付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7

[9].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密定轨定位分析[D]. 许小龙.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3

[10]. X射线脉冲星导航算法研究[D]. 毛悦.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  ;  ;  ;  ;  ;  ;  

天王星主要卫星的精密定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