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氢糠醇论文_杨晓,陈长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四氢糠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丙烷,丙酮,纳米,活性,开环,丁苯橡胶,糠醛。

四氢糠醇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陈长林[1](2019)在《Y_2O_3对Pt/WO_3-ZrO_2催化剂催化四氢糠醇加氢制备1,5-戊二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不同质量分数Y_2O_3的Pt/Y_2O_3-WO_3-ZrO_2催化剂。通过X线衍射(XRD)、N2物理吸附-脱附、CO脉冲吸附、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和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等方法表征催化剂的理化性能。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评价催化剂催化四氢糠醇选择加氢制备1,5-戊二醇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掺杂Y_2O_3可改变催化剂的晶相结构、酸量、比表面积、还原性能和分散度,从而影响催化剂催化四氢糠醇加氢制备1,5-戊二醇的反应性能。Y_2O_3质量分数为1. 0%的Pt/Y_2O_3-WO_3-ZrO_2催化剂活性达到88. 0%,1,5-戊二醇的收率为68. 0%。(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刘欢,陈长林[2](2018)在《Pt/WO_3/ZrO_2催化四氢糠醇氢解反应的失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步浸渍-焙烧法制备得到一种铂钨锆复合氧化物(Pt/WO_3/ZrO_2)催化剂,通过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该催化剂催化不同水含量的四氢糠醇(THFA)溶液氢解反应的活性与稳定性。反应前后的催化剂采用N_2物理吸附-脱附、X线衍射(XRD)和NH_3程序升温脱附等技术进行表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量反应余液中的W元素流失量。结果表明:当反应液中水质量分数从20%增加至80%时,四氢糠醇氢解转化率翻了一倍,高达到88. 3%;过多的水会降低催化剂的稳定性,当反应液中水质量分数为80%时,四氢糠醇转化率在150 h内下降了75%。铂钨锆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氢解反应过程中存在W流失,水质量分数为80%时达到最大流失量(9. 832 4×10~(-5));当反应液pH=7. 5、还原温度200℃时,反应余液的W流失量(6. 881×10~(-6))最小。(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黄人杰[3](2018)在《温和条件下糠醛加氢制备四氢糠醇的催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糠醛是一种通过半纤维素水解后得到的生物质衍生物,年产量达到30万吨。作为一种平台化合物分子,其催化转化具有重要的学术及工业应用价值。本论文围绕糠醛完全加氢制备四氢糠醇的催化剂及反应机理开展研究,重点探讨了催化剂组成与结构、金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等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同时深入探究了糠醛在水相中加氢生成四氢糠醇的反应路径。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论文第一部分工作通过将两种负载金属纳米粒子如Pd和Ru催化剂进行简单机械混合,实现了温和条件下糠醛加氢到四氢糠醇的反应过程。研究了催化剂载体种类,组合方式等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单金属(Pd或Ru)催化剂,混合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和四氢糠醇选择性有了显着提高。当Pd/Al_2O_3和Ru/ZrO_2混合时,在30°C和0.5 MPa氢气压力的条件下四氢糠醇能达到99%的产率。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以四氢糠醛为中间体的反应路径能有效提高反应速率。论文第二部分工作研究了在以CeO_2为载体负载单一金属Pd催化剂上糠醛的全加氢反应性能。结果表明,Pd/CeO_2表现出了比Pd/Al_2O_3、Pd/SiO_2等催化剂更加优异的四氢糠醇选择性。H_2-TPR等表征结果发现Pd和CeO_2表面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促进了糠醛的全加氢反应能力,且该相互作用与CeO_2材料的形貌和尺寸直接相关。在不同形貌的Pd/Ce O_2催化剂中,直径在10 nm左右的棒状CeO_2负载金属Pd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糠醛加氢性能。在50°C和0.5 MPa氢气压力的条件下,反应两小时四氢糠醇的产率为96%。(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2)

康新贺,刘淑琴,徐林,王雪,李传清[4](2018)在《以己二酸二乙酯为偶联剂的正丁基锂/四氢糠醇乙醚体系合成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环己烷与己烷混合作为溶剂,四氢糠醇乙醚(ETE)为极性调节剂,己二酸二乙酯(DEAP)为偶联剂,采用负离子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考察了ETE用量及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速率、共聚物组成以及共聚物微观结构的影响,也考察了DEAP用量对偶联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TE用量的增加或聚合温度的升高,聚合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当反应温度为35~50℃、ETE用量为200~300μg/g时,共聚物中乙烯基结构含量随ETE用量的增加和聚合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乙烯基的质量分数最多可达67.2%,苯乙烯单元在共聚物中趋于无规分布。当DEAP与n-BuLi的摩尔比为0.25时,偶联效率最高可达60.90%。(本文来源于《合成橡胶工业》期刊2018年02期)

殷冬冬,任航星,李闯,刘进轩,梁长海[5](2018)在《MIL-101(Cr)-NH_2负载Pd低温催化糠醛高选择性加氢生成四氢糠醇(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严重问题的凸显,生物质转化的研究越来越多,特别是生物质催化裂解制备生物燃料及高附加值的化学品.糠醛是一种半纤维素酸解的产物,也是生产糠醇、四氢糠醇、2-甲基呋喃、环戊酮等的重要原料.其中四氢糠醇既可以用于生产其他高附加值化学品,也可以用作生物燃料或者燃料添加剂.虽然Pd/MFI,Ni/SiO_2,Pd-Ir/SiO_2等催化剂均可用于糠醛选择加氢制备四氢糠醇,但是反应通常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为此我们希望找到一种在温和条件下使用的高效催化剂.MOF多孔材料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极高的比表面积、表面可修饰的特点,还可与其他客体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催化性能.因此本课题组合成了一种含有氨基的MOF材料MIL-101(Cr)-NH_2,进一步利用表面氨基吸附Pd的氯酸盐前体,经还原直接制得负载型催化剂Pd@MIL-101(Cr)-NH_2,并用于糠醛选择加氢反应.本文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PXRD)、热重分析(TG)、N2物理吸附-脱附、透射电镜(TEM)等手段表征了所制的MOFs和催化剂.通过将MIL-101(Cr)-NH_2和不同Pd@MIL-101(Cr)-NH_2的XRD谱与标准谱图对比,发现MIL-101(Cr)-NH_2已成功合成,并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和反应之后仍然保持稳定.TG结果表明,所制备MIL-101(Cr)-NH_2在低于350°C时结构不会被破环.MIL-101(Cr)-NH_2的比表面积可达到1669 m~2 g~(-1),孔容达1.35 cm~3 g~(-1),从而为Pd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载体上提供了可能性.各Pd@MIL-101(Cr)-NH_2样品的TEM照片我们看出,Pd纳米粒子可均匀分散在MIL-101(Cr)-NH_2上,粒径为3-4 nm.对比实验表明,氨基与金属的相互作用有利于Pd纳米粒子分散均匀.将Pd@MIL-101(Cr)-NH_2用于糠醛选择加氢反应时,在40℃,2 MPaH_2的温和条件下,反应6 h后糠醛完全转化为四氢糠醇其选择性接近100%.表现出比文献报导的更加优异的催化性能.这得益于高度均匀分散的Pd纳米粒子,以及催化剂载体与Pd纳米粒子的配位作用和π-π相互作用.结果还表明当高于80℃反应时,即有副产物生成,进一步提高反应温度会促进环戊酮的生成.可见,Pd@MIL-101(Cr)-NH_2所表现的低温高加氢活性对提高四氢糠醇选择性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张凤渊[6](2017)在《生物质衍生物羟基丙酮和四氢糠醇下游产品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四氢吡喃(tetrahydropyran)和丙酮醛(methylglyoxa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及有机中间体,用途广泛且市场前景良好。目前,四氢吡喃在工业中未有大量生产工艺,由于其一些物化性质未知,未有明确的用途。丙酮醛主要是通过氧化丙二醇的方法制备而成。已规模化的碳叁化合物羟基丙酮可通过甘油催化加氢反应得来。四氢糠醇是已被规模化生产的生物质能源糠醛的下游,且羟基丙酮、四氢糠醇的产能已超出市场需求,开发其下游产品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以羟基丙酮和四氢糠醇为原料,开发其下游产品具备经济和环保两方面的优势。本文旨在以羟基丙酮、四氢糠醇为原料,制备丙酮醛和四氢吡喃。在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和混捏-挤条催化剂上,通过固定床工艺考察了反应参数对羟基丙酮氧化反应和四氢糠醇氢解反应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较详细地表征,探索了氢解产物生成路径,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程序升温N2物理吸脱附(BET)、程序升温NH3脱附(NH3-TPD)、程序升温H2还原等手段对氢解催化剂物化性质进行了测试。通过XRD测试得,随着催化剂中氧化铝含量的增加,氧化铜及氧化锌峰强度逐渐减弱或消失,且氧化铝的峰未测试出。通过BET测试得,随着催化剂中氧化铝的逐渐增加,其催化比表面积由196.4m2·g-1逐步增加到261.7m2·g-1,但比单纯的氧化铝比表面积310.3m2·g-1小,其孔径从4.7nm减小至3.6nm。由H2-TPR得,随着催化剂中氧化铝含量的增加,其还原峰强度逐渐减弱且还原中心温度从低温268℃升高至290℃。通过NH3-TPD测试得,氧化铝酸性比铜锌酸性强,且随着氧化铝含量的增加,催化剂中强酸所占比例逐渐增强,强酸中心所占比例相对比较稳定。通过对比铜锌与铜锌铝催化剂可得,氧化铝的加入加强其的分散性且粒径减小。(2)催化剂各组分含量的不同引起它们物化性质不同,从而其催化反应性能也不相同。在铜锌催化剂上,四氢糠醇的转化率仅为11.5%,二氢吡喃及四氢吡喃的选择性分别为34.5%和31.3%。在纯氧化铝催化剂上,四氢糠醇转化率为23.1%,二氢吡喃选择性为74.4%,而四氢吡喃选择性仅为18%。随着催化剂中铜锌铝的摩尔比由4:1:03增加到4:1:10时,四氢糠醇的转化率由38.9%增加到78.6%,四氢吡喃的选择性由51.8%增加到77.8%。催化剂中氧化铝的含量继续增加时,四氢糠醇的转化下降至57.4%,四氢吡喃的选择性下降为63.6%,δ-戊内酯的选择性由8.1%提高到21.1%。当直接将铜锌催化剂和氧化铝混合时,反应温度由220℃升至300℃时,四氢糠醇的转化率从34.9%升至96.0%,四氢吡喃的选择性由45.3%升至最高选择性79.9%,随后逐渐降低。(3)通过对比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筛选出铜锌铝的摩尔比为4:1:10时,其催化反应性能为最优的并在其上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反应参数对四氢糠醇氢解的影响。当温度从230℃提升到290℃时,四氢糠醇的转化率由37.7%达到99.3%,四氢吡喃的选择性55.2%提高到85.9%。当反应温度为250℃一定,反应的压力由0.2MPa增加到1.5MPa时,四氢糠醇的转化率从68.9%增加到97.8%,四氢吡喃的选择性由45.5%增加到89.1%。但在270℃、1.OMPa时,四氢糠醇的转化率为99.7%,四氢吡喃的选择性达89.1%。在290℃和0.6MPa下,四氢糠醇近乎完全转化,四氢吡喃的选择性达85.9%,比270℃和0.6MPa下其选择性有所下降。因此,在适宜的高温、高压下有利于四氢糠醇的转化。最后,对催化剂进行了205h的稳定性测试。(4)通过对比四氢呋喃和四氢吡喃作溶剂时,二苯甲酮通过格氏反应生成叁苯甲醇可得,在60℃时四氢呋喃作反应溶剂时,叁苯甲醇的收率为93.3%,四氢吡喃作溶剂时叁苯甲醇的收率为77.0%。但在80℃时,四氢吡喃作反应溶剂,叁苯甲醇的收率为88.8%。(5)在Pd-Sn/C催化剂上,探索性研究了羟基丙酮氧化反应。考察了羟基丙酮浓度、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对氧化反应结果的影响。在常压110℃下,当羟基丙酮浓度从25%增到75%时,羟基丙酮的转化率从18.7%降低至到13.1%,丙酮醛的选择性由99.0%降低到78.4%。在0.3MPa,浓度为75%时,随着温度从50℃增加至190℃,羟基丙酮转化率由9.0%升高至43.6%,丙酮醛的选择性先由77.1%增加为96.8℃,随后其选择性不断下降。在考察反应压力对氧化反应结果的影响时,控制一定的反应温度不变,羟基丙酮的转化率由常压37.5%增加到65.7%(0.3MPa),丙酮醛的选择性由99.4%降至82.5%,乳酸选择性由0.6%升至为17.5%。(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27)

桑圣亚[7](2017)在《糠醇加氢制备四氢糠醇催化剂制备与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氢糠醇(又名四氢呋喃甲醇)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和有机溶剂,广泛用于印染行业、制药行业和涂料行业。四氢糠醇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糠醇催化加氢及糠醛催化加氢,其中所使用的催化剂主要为贵金属催化剂、雷尼镍及改性后的催化材料。由于,,目前工业催化剂不成熟,我国目前的四氢糠醇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实际需求。所以,本论文主要研究糠醇催化加氢制备四氢糠醇的工艺路线及催化剂研究。本论文首先对适用于糠醇加氢制备四氢糠醇的催化剂进行了筛选,主要从催化剂载体和催化剂活性组分两个方面进行。催化剂载体选择了具有不同酸碱性及比表面积的γ-A1203、SiO2、H-ZSM-5、ZrO2,催化剂活性组分选择非贵金属Ni、Co、Cu。通过不同载体和活性组分的组合,得到12种不同的催化剂,以糠醇转化率和四氢糠醇收率为考察指标,筛选出最优的催化剂Ni/γ-Al203。以最优催化剂为基础,添加第二种活性金属Co、Cu,以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对筛选出的Ni/γ--Al203催化剂进行工艺优化。系统考察催化剂负载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搅拌速率等对糠醇催化加氢制备四氢糠醇的影响。并得到了最优的反应条件:催化剂负载量为15%、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80℃、反应压力4 MPa、搅拌速率800 rpm。在此条件下,糠醇的转化率达到99.9%,四氢糠醇的选择性达到99.9%。同时对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催化剂重复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提高反应物糠醇的浓度使其能够工业化生产,本论文对高浓度糠醇催化加氢制备四氢糠醇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不同负载量催化剂对高浓度反应的影响。其次,基于相同负载量催化剂条件下,研究了影响高浓度反应的因素,包括补氢次数、催化剂用量、催化剂重复使用性等,另外,并针对现有的补氢方法进行了改进。最后,基于100%浓度条件下的反应,进一步考察了反应的工艺条件以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1-18)

李静[8](2016)在《四氢糠醇在Rh(111)表面上C-O键氢解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氢糠醇(THFA)是由生物质转化为重要化学平台结构的一种物质,它可以在金属Rh基的表面上进行选择性加氢/氢解生成的醇和酯类。为了更好地了解四氢糠醇的化学性质,本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来研究THFA上C-O键选择性氢解和开环生成2-甲基四氢呋喃(2-MeTHF)、1,5-戊二醇(1,5-PeD)、1,2-戊二醇(1,2-PeD),对反应能量和相应的活化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THFA到2-MeTHF的反应路径中,直接断裂-CH2OH基团上的C-O键很困难。而通过首先断裂侧链上的C-H键或者O-H键,然后再断裂C-O键这样的路径是容易进行的。而另一方面,生成1,5-Pe D和1,2-PeD是通过在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断裂呋喃环上C-O键。这种C-O键的断裂是通过先解离C-O键附近的C-H键,继而断裂C-O键开环生成二醇类物质。此外,在THFA氢解过程中生成生成1,5-PeD和1,2-PeD比生成2-MeTHF更容易发生。这一研究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即1,5-PeD和1,2-PeD是主要产品,2-MeTHF有微量生成。此外,本文还在金属铑基础上添加修饰剂,并在此催化剂上对四氢糠醇的氢解进行了分析,由于在添加修饰剂的催化剂上生成的主要产物是二醇类物质,只进行二醇类物质在金属表面上的DFT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属氧化物与气相中的H2反应生成金属氢氧化物,使得四氢糠醇与金属表面作用力更强,C-O键裂解更容易进行生成二醇类物质。(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6-05-19)

李玉龙,路鹏昊,张磊,方硕,孟舒献[9](2016)在《四氢糠醇合成吡啶催化剂MoO_3-NiO/γ-Al_2O_3的失活和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新鲜的及再生的MoO_3-NiO/γ-Al_2O_3催化剂,催化生物质四氢糠醇合成吡啶,考察其催化性能的差异及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并通过氮气物理吸附测试(BET)、元素分析仪(EA)、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激光拉曼光谱仪(LR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热重分析仪(TG)以及吡啶原位红外吸收光谱仪(PY-IR)对失活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发现失活催化剂有两种形态的碳,即无定形碳和石墨化碳,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不是活性组分的变化或流失,而是由积碳引起的。积碳堵塞了催化剂的孔道和比表面积,并且覆盖了活性组分以及酸性位,降低了活性位点的有效利用率。针对催化失活,尝试了在线燃烧的方法使失活催化剂在空气中再生,发现再生后的催化剂与新鲜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基本一致,并且也可以保持50 h内吡啶收率大于80%。(本文来源于《化学工业与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韩军仕[10](2015)在《1,2-双-四氢糠醇醚基-丙烷的合成及其在阴离子聚合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用四氢糠醇、1,2-二氯丙烷等为原料合成1,2-双-四氢糠醇醚基-丙烷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V(甲苯)/V(THAFA)=1.1~1.3、n(THFA)/n(氢氧化钠)=1/1、n(氢氧化钠)/n(DCP)=2/(1.05~1.10)和适宜的反应温度和时间,可得1,2-双-四氢糠醇醚基-丙烷收率>72%;并对合成的1,2-双-四氢糠醇醚基-丙烷用于丁二烯-苯乙烯橡胶聚合的结构调节剂,合成的SSBR中乙烯基含量可控制在35%~74%。(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S2期)

四氢糠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分步浸渍-焙烧法制备得到一种铂钨锆复合氧化物(Pt/WO_3/ZrO_2)催化剂,通过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该催化剂催化不同水含量的四氢糠醇(THFA)溶液氢解反应的活性与稳定性。反应前后的催化剂采用N_2物理吸附-脱附、X线衍射(XRD)和NH_3程序升温脱附等技术进行表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量反应余液中的W元素流失量。结果表明:当反应液中水质量分数从20%增加至80%时,四氢糠醇氢解转化率翻了一倍,高达到88. 3%;过多的水会降低催化剂的稳定性,当反应液中水质量分数为80%时,四氢糠醇转化率在150 h内下降了75%。铂钨锆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氢解反应过程中存在W流失,水质量分数为80%时达到最大流失量(9. 832 4×10~(-5));当反应液pH=7. 5、还原温度200℃时,反应余液的W流失量(6. 881×10~(-6))最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四氢糠醇论文参考文献

[1].杨晓,陈长林.Y_2O_3对Pt/WO_3-ZrO_2催化剂催化四氢糠醇加氢制备1,5-戊二醇的影响[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刘欢,陈长林.Pt/WO_3/ZrO_2催化四氢糠醇氢解反应的失活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黄人杰.温和条件下糠醛加氢制备四氢糠醇的催化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4].康新贺,刘淑琴,徐林,王雪,李传清.以己二酸二乙酯为偶联剂的正丁基锂/四氢糠醇乙醚体系合成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J].合成橡胶工业.2018

[5].殷冬冬,任航星,李闯,刘进轩,梁长海.MIL-101(Cr)-NH_2负载Pd低温催化糠醛高选择性加氢生成四氢糠醇(英文)[J].催化学报.2018

[6].张凤渊.生物质衍生物羟基丙酮和四氢糠醇下游产品的开发[D].北京化工大学.2017

[7].桑圣亚.糠醇加氢制备四氢糠醇催化剂制备与工艺研究[D].东南大学.2017

[8].李静.四氢糠醇在Rh(111)表面上C-O键氢解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6

[9].李玉龙,路鹏昊,张磊,方硕,孟舒献.四氢糠醇合成吡啶催化剂MoO_3-NiO/γ-Al_2O_3的失活和再生[J].化学工业与工程.2016

[10].韩军仕.1,2-双-四氢糠醇醚基-丙烷的合成及其在阴离子聚合中的应用[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论文知识图

搅拌速度对糠醇转化率和四氢糠醇糠醇深度加氢醇类产物戊二醇和四氢糠四氢糠醇四氢糠醇四氢糠醇四氢糠醇转化率

标签:;  ;  ;  ;  ;  ;  ;  

四氢糠醇论文_杨晓,陈长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