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水电站三个地下室开挖技术分析

龙潭水电站三个地下室开挖技术分析

一、龙滩水电站地下三大洞室开挖技术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周玉纯[1](2019)在《地下水封油库开挖爆破围岩损伤及邻近洞室动力响应特征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之一,其战略储备在经济、政治和军事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迫切需要建造大型地下水封油库。对于大型地下洞室开挖,钻爆法仍然是主要施工方法。在地下洞室群开挖爆破过程中,由于炸药爆炸时巨大能量瞬间释放,难免会对爆破洞室保留岩体和邻近洞室结构造成冲击并引起振动效应,若控制不当极易造成洞室结构的动力损伤,进而对地下洞室群整体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当前,针对地下水封油库开挖爆破技术和振动安全控制的研究成果明显不足,且主要集中于爆破方案优选、爆破振动监测和爆破振动预测与控制等方面,对地下水封油库洞室爆破损伤效应、动力响应特征及动力稳定性等基础理论鲜有涉及。此外,由于地下水封油库洞室群的储油功能需求,其洞室结构在规模、空间分布、开挖形式及支护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也让针对其他地下工程的相关研究成果难以在该领域推广使用。因此,深入开展地下水封油库开挖爆破围岩损伤及邻近洞室动力响应特征研究,对完善地下水封油库开挖爆破施工技术、指导爆破设计和振动安全防护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地下水封油库洞室爆破损伤机理和动力响应机制为研究核心,以山东某地下水封油库开挖爆破工程为研究背景,以丙烷储库洞室开挖爆破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测试、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开展了地下水封油库开挖爆破围岩损伤及邻近洞室动力响应特征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地下水封油库开挖爆破振动传播规律研究:在现场精细调研和开挖爆破方案分析基础上,开展了地下水封油库洞室开挖爆破振动现场测试,获取了主洞室开挖爆破作用下邻近水幕巷道和邻近主洞室振动传播规律。结果表明:对于邻近主洞室,传统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爆破振动速度衰减规律进行描述。而对于邻近水幕巷道,基于量纲分析考虑高程效应的萨道夫斯基修正公式能更好的反映其爆破振动传播规律。(2)循环爆破荷载作用下地下洞室围岩累积损伤效应研究:通过引入损伤因子,建立了爆破动力损伤分析模型,模拟了地下洞室开挖单次爆破荷载作用下围岩损伤演化过程,获取了围岩的损伤分布规律,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利用重启动技术,模拟实现了地下洞室循环推进式爆破过程,揭示了循环爆破荷载作用下围岩累积损伤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循环推进爆破围岩累积损伤与爆破次数存在非线性关系,爆破荷载作用下岩体存在累积损伤弱化效应。对地下丙烷储库主洞室和水幕巷道研究区进行现场声波测试,获取了丙烷库主洞室和水幕巷道研究断面位置扰动区范围和岩体力学参数,其中扰动深度分别为3.3m和2.9m。(3)爆破损伤作用下岩体力学参数计算及应用研究:基于爆破作用下岩体性质劣化效应,通过建立岩体纵波波速VP与地质强度指标GSI值和损伤因子D值之间关系,提出了基于Hoek-Brown准则的岩体力学参数计算新改进公式。利用实际坝基岩体工程和边坡岩体工程对新改进公式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结合室内岩石力学试验和现场声波测试结果,利用新改进方法获取了丙烷主洞室和水幕巷道研究区岩体的力学参数。(4)基于CEEMD方法的爆破振动信号分析及应用研究:分别从“模态混淆抑制能力”和“自适应处理最优算法指标”两个方面,采用仿真信号就CEEMD优化方法在爆破振动信号处理中的优越性和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将CEEMD应用到地下油库开挖爆破邻近洞室爆破振动实测信号处理中,并结合Hilbert变换,揭示了地下油库邻近洞室爆破振动信号的时频特征和能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邻近主洞室和邻近水巷道的爆破振动信号均表现为高频能量多,而低频能量少的特点,其中100Hz以下能量占比非常小,可以忽略。考虑到地下水封油库洞室的固有频率,可认为开挖爆破作用下,邻近洞室不会产生共振现象。(5)地下水封油库洞室开挖爆破邻近洞室围岩动力响应特征模拟研究:考虑开挖爆破对邻近洞室动力稳定性的影响,根据地下油库洞室空间布置和开挖爆破方案,结合研究区岩体力学参数研究成果,针对不同空间位置关系和不同洞室结构的平行主洞室和交叉水幕巷道,构建了考虑爆破损伤的地下水封油库洞室群爆破三维数值模型,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在此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地下水封油库开挖爆破邻近洞室围岩的动力响应特征和受振破坏机制。结果表明:主洞室二台阶开挖爆破时,邻近平行主洞室典型横截面迎爆侧曲墙中部为振动最不利位置;主洞室顶层扩挖爆破中,当爆破开挖面与水幕巷道底板中心的水平距离为0m时,邻近交叉水幕巷道底板中部为振动最不利位置。(6)地下水封油库邻近洞室围岩爆破振动安全判据研究:以地下洞室开挖爆破邻近洞室围岩动力响应特征及受振破坏机制为基础,根据应力波传播理论和邻近洞室动力响应统计关系分别建立了地下水封油库邻近洞室爆破振动安全判据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邻近洞室围岩动态强度特征,引入重要性修正系数概念,分别求解了邻近洞室振动速度安全判据。结果表明:考虑到爆破振动速度安全判据严苛程度,邻近主洞室大于邻近水幕巷道。最后,结合我国现有的爆破安全规程提出了邻近洞室综合爆破振动速度安全判据为12cm/s。

王梓帆[2](2019)在《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地下主厂房围岩稳定性评价》文中研究表明自从我国大力进行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西部,尤其是西南部,涌现了大批水利水电工程,促进了地下工程的蓬勃发展。但由于我国西南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如何在地应力条件较为复杂的情况下进行安全的地下工程的开挖与施工,如何对大跨度高边墙的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进行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金沙江下游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地下厂房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其厂房位于山体内部,且开挖规模与跨度巨大,在众多水利水电工程中总体建设难度较大。本文以乌东德右岸地下厂房主厂房(主厂房开挖尺333.00m×30.50m×89.80m,为典型城门洞型)为例,采用以FLAC3D方法为主的数值模拟方法,对乌东德水电站右岸主厂房的变形特征及其整体稳定性评价,得到如下研究成果:(1)乌东德水电站右岸洞室区围岩稳定性因素分析: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主要是岩体结构对地下厂房围岩变形起控制作用,而断层等地质构造则为变形破坏提供边界条件;开挖过程中基本不会出现岩爆等地应力引起的围岩变形破坏现象,但会使厂房拱座和边墙变形相较于其他部位加大。其他因素(如爆破,地下水等)则对洞室整体围岩变形影响较小。(2)围岩分级:通过对围岩分类标准的研究,最终根据(《水利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2008)进行了洞室围岩分类研究。洞室围岩分类采用岩石强度、岩体完整程度、主要结构面(层面)状态、地下水状态、主要结构面(层面)产状与地下建筑物轴线关系等五个主要因素进行综合评分,将围岩类别分为Ⅱ,Ⅲ,Ⅳ,Ⅴ级,其中Ⅱ、Ⅲ和Ⅳ类各分两个亚类。结果表明围岩类别为Ⅱ类与Ⅲ类、极少量Ⅳ类,面积比分别约41%,约58%,约1%(Ⅳ类位于上游边墙9#~10#机之间薄层小夹角段,位于桩号YC=1+185~1+207高程841.5~804m)。其中,顶拱Ⅱ类与Ⅲ类分别约占55%、45%,上游边墙Ⅱ类与Ⅲ类及Ⅳ类分别约占13%、83%、4%,下游边墙Ⅱ类与Ⅲ类分别约占48%、52%。(3)右岸主场房块体稳定性研究:通过对洞室顶拱与边墙的块体形成机理和破坏机理研究,做出了洞室围岩变形主要破坏模式(即顶拱块体冒落抽滑型破坏和边墙滑移倾倒破坏)预测。同时对右岸主厂房典型大方量块体进行稳定性计算,顶拱大方量块体稳定性在1.2以下,下游边墙大方量块体稳定性2.01大于1.25安全值大于上游边墙大方量块体1.18;在安全系数取1.25的情况下,通过随机节理与洞室临空面相互组合计算,上下游边墙随机块体方量巨大,处于稳定状态;两侧端墙块体安全系数均大于1.25,也较为稳定;顶拱随机块体稳定性极差,开挖后立即破坏,需要及时进行支护。(4)围岩应力场:本文使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进行了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地下厂房概化模型建立,模拟地下洞室初始应力状态和开挖后洞室围岩应力应变变化特征。开挖完成后,应力场变化较为明显,根据最大主应力云图与最小主应力云图来看,洞室围岩应力主要以压应力为主,最大主应力集中于洞室两侧拱座与底角,应力值在-1.3MPa~-1.5MPa之间。洞室围岩最小主应力在洞室侧拱及上下游边墙底角稍大,约为-0.5MPa,边墙与底板压最小主应力值一般在-1MPa左右。(5)围岩变形与位移特征:洞室开挖后洞室围岩符合整体向临空面方向进行回弹卸荷规律,洞室顶拱变形大于底板变形,两侧端墙变形自上而下呈递减态势,变形最大不超过5cm,一般3cm左右。两侧边墙卸荷作用突出,开挖完成后以洞顶位移变形最大,而后边墙上部变形大于边墙底部。(6)塑性区:从开挖结果来分析,7#机断面塑性区沿大跨度高边墙洞室边墙展布,塑性区域主要沿上下两侧边墙及底板分布,顶拱仅发生局部破坏,边墙塑性区破坏深度约为5m左右,底板部位塑性破坏深度3m左右。(7)围岩工程地质分段综合评价:本文最后对所有章节进行梳理,对右岸主厂房进行了分段综合评价。根据第三章洞室围岩分级成果可知,洞室围岩总体以Ⅱ、Ⅲ类为主,极少数部位为Ⅳ类。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右岸主厂房围岩稳定性分段评价工作,将右岸主厂房洞室围岩进一步细分为Ⅱ1,Ⅱ2,Ⅲ1,Ⅲ2,Ⅳ等5类围岩,并完成了右岸主厂房顶拱及上下游边墙分段地质评价表。

向贵府[3](2017)在《大渡河硬梁包电站地下厂房区围岩岩石微观结构特征及工程效应研究》文中提出大渡河硬梁包电站厂房区岩石由晋宁--澄江期中酸性侵入岩及其变质形成的构造片麻岩组成,属于典型的“康定杂岩”范畴。研究区经历多期强烈造构运动,岩石普遍遭受不同程度变质构造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岩石组合,复杂的岩体结构。特别是其中普遍发育的条带状构造及片麻状构造,前者表现为宏观不均一性,后者表现为微观不均一性,岩石中的这种不均一性对大跨度、高边墙洞室围岩的变形及稳定性影响程度如何?关系到地下厂房等重要工程的布局和位置确定。结晶岩石的这种不均一性不同于各向异性的沉积岩。基于此,论文针对具有复杂岩石学特征的“康定杂岩”,通过现场调查与室内外物理力学试验,从岩石微观结构入手,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设备对岩石微观结构进行观察测试,探讨岩体宏观变形破坏与微观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微观结构特征的洞室围岩岩体质量分类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围岩变形稳定性进行评价,为合理确定厂房位置提供依据。研究中运用地质过程机制分析方法,将岩体的宏观变形行为与组成岩体的岩石及岩体结构的演化过程分析相结合,描述性的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相结合,静态描述与动态演化研究相结合,构建了基于微观结构特征的变形破坏模式,实现了岩体变形机制研究的新拓展。获得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厂房区内岩石中矿物组合及其变形特征与区域构造演化的配套分析表明,研究区内分布的“康定杂岩”大致可划分为4个构造层次,第一构造层次为早期岩浆侵入岩,主要为各类闪长岩及花岗岩;第二个层次为中酸性岩浆岩经历中深部变质构造作用形成的各类构造片麻岩;第三个构造层次为先期形成的岩石再次经受构造运动及其所伴生的岩浆活动,岩石内矿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蚀变现象,主要有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各类蚀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岩石的工程力学性质;第四构造层次为对应德妥断裂活动期的脆性破坏产生各类碎斑岩。(2)片麻状构造及条带状构造是厂房区岩石中最主要的两种构造类型。它们石是区域中深层变质构造变形作用的产物,随变形强度的增加,岩石中的构造由弱片麻状到片麻状,再到条带状逐渐过度,这从本质上决定了岩石的空间分布规律。(3)岩石微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岩石中矿物颗粒分布区间基本在0.074-1.682mm范围内,少部分达到2.378mm(υ=-1.5)的上限值。大部分颗粒主要粒度范围集中在0.149mm到0.841mm区间,占颗粒累积频数百分率的63%-75%,这区间内的颗粒具有较好的分形特征,颗粒分布维数在2.12-3.28之间,意味着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中65%左右的矿物颗粒具有相似的形成背景,属于同一温压条件的产物。矿物颗粒各向异性率变化在10.42%到42.96%之间,矿物颗粒概率熵结果在0.9以上。(4)岩石在常规三轴加载卸载、直接剪切等条件下的变形破坏均表现出明显的剪胀效应,即破坏时出现体积膨胀。岩石破裂发生时所对应的体积应变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破裂发生在裂纹恢复期,另一种情况出现在扩容后。坚硬岩石试件在荷载作用下的体积变化过程可概化为5个阶段,即裂隙压密阶段、弹性变形阶段、裂纹恢复阶段、裂纹加速扩张阶段(扩容阶段)、破坏阶段。破坏既可以发生在裂纹加速扩张期,也可能发生在裂纹恢复期。(5)通过对岩石微结构表征参数与岩石强度关系的研究表明,岩石中矿物颗粒平均形状系数、颗粒排列概率熵、颗粒各向异性率及颗粒组成分维数等结构性参数与岩石剪切试验获得的抗剪强度参数(c、υ)之间存在比较确定的相关性。(6)研究区内岩石点荷载强度及岩体纵波速值都有随洞深变化呈现明显波动起伏特征,这种变化既是岩体宏观结构及强度的综合体现,也是岩石微观结构的宏观表现。(7)针对RMR、Q系统、水电围岩三种分类方案不能有效刻画这类岩石的微观结构特点,借助国标分类方案中主要利用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c和完整性系数Kv两个指标,具有指标获取相对客观,可以较好定量的优点,同时借鉴水力发电围岩分类方案中利用强度应力比来考虑应力对围岩级别分类的影响,建立了修正的BQ围岩分类系统。(8)厂房区围岩三维数值模拟成果表明,调压室、主厂房、主变室、尾闸室等各工程部最大位移及最大塑性区均出现在主厂房上下游边墙。厂区岩体在开挖过程中以及开挖完成后,无大面积的剪切应力和拉伸应力集中区域,只是在洞室的拐角部位有小部分剪切破坏区域,不影响洞室的整体稳定性。

唐琦[4](2017)在《五岳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稳定性及支护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电站地下洞室稳定性研究是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施工、运行中重要研究对象。关于围岩稳定性评价已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实际工程中,均对国内已建的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及围岩稳定进行了专题研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针对五岳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开展围岩稳定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五岳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为研究实例,通过分析复杂岩体结构条件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并根据实测点的地应力,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反演地下厂房初始地应力场,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差分法分析研究了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稳定特性,优化地下洞室的支护参数,提出合理的支护措施和施工程序。主要研究成果为:(1)地应力总体上表现出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特征,在工程区域内的地应力场受岩体的力学性质影响不大,但岩体的软弱结构如断层的影响比较明显,表现在切割部位产生明显的应力释放。(2)在初始地应力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以及结合大量的地下洞室群的开挖实例设计开挖工序组合方案,通过数值计算对洞周围变形、应力和塑性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表明洞室的开挖对周围洞室的扰动较大,适当增加开挖工序有利于提高洞室的围岩稳定性。(3)在确定合理的开挖工序方案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三个支护方案,采用FLAC3D模拟地下洞室边开挖边支护的施工过程,对比分析各个支护方案的地下洞室特征点的变形、应力值及洞周围塑性区分布特征,比选最优支护方案。(4)以洞周围特征点的位移、应力及塑性区体积变化为研究依据,分析围岩力学参数对围岩稳定性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洞周特征点位移最敏感因素是变形模量;抗剪参数对洞周围岩应力和塑形区影响程度较大。

刘帅[5](2016)在《乌东德水电站左岸地下厂房主洞室应力场与形变场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指出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左岸地下厂房区域地质条件复杂,主洞室规模巨大,主厂房开挖高度处于同类工程中最高水平,洞室跨度大,边墙高,在开挖卸荷的作用下,对地下厂房主洞室围岩稳定性可能产生不利影响。鉴于此,本文结合大量工程地质调查资料和地应力实测资料,建立左岸研究区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坝址左岸的初始地应力场进行回归分析,从而得到研究区的初始地应力场。将回归得到的结果施加到计算模型上来模拟初始地应力场,对左岸地下厂房主洞室的开挖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得到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场、位移场、塑性破坏区的分布规律,并对围岩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根据数值计算结果,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并类比国内其它地下电站的支护措施,对乌东德水电站地下厂房主洞室的开挖提出支护建议,根据支护建议进行施加支护后的模拟计算,通过对比支护后与无支护两种工况的计算结果,说明了支护作用的有效性及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围绕上述目标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对乌东德水电站坝址区进行现场地质调查,查明坝址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基本地质条件,为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奠定基础;(2)对坝址左岸研究范围内的地应力测试点位进行现场实地调查,明确各地应力测点所处的空间位置、方位及所在位置的地层岩性等情况,收集分析地应力测试数据,初步了解研究区的地应力情况;(3)在坝址左岸地下洞室研究范围内建立合理的三维地质力学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坝址左岸初始地应力场进行回归拟合,从而得到研究区初始地应力场的总体分布规律,为随后的主洞室开挖模拟奠定基础;(4)将地应力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施加到计算模型上来模拟初始地应力场,对左岸地下主洞室的开挖全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破坏区的分布规律,并对围岩的稳定性进行评价;(5)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并类比国内其它主要大型地下电站的支护措施,对乌东德水电站地下厂房主洞室的开挖提出支护建议措施。(6)根据支护建议进行施加支护后的模拟计算,通过对比支护后与无支护两种工况的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破坏区计算结果,说明支护措施的有效性及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贺晓钢,徐奴文,戴峰,朱永国,肖培伟,李彪[6](2014)在《开挖卸荷扰动下深埋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研究》文中认为猴子岩水电站地下厂房位置地处深山峡谷区,区域地质构造背景较为复杂,并且具有地应力值相对较高,洞室跨度大、边墙高,洞室埋深大等特点。地应力最大值有36 MPa,最大垂直埋深可达660 m。因此,在开挖过程中,岩体卸荷对洞室围岩的稳定性影响较大。选择典型剖面,运用快速拉格朗日差分法(FLAC3D)对地下洞室的分层开挖支护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围岩变形场、应力场和塑性区的分布规律,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内观监测资料和微震监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围岩变形与内观监测结果较为吻合,同时在围岩应力发生集中的部位,微震事件发生区域性聚集。因此,可以通过数值模拟来预测后续开挖中的围岩变形,为开挖支护施工提供指导。

陈永前,邢博瑞,李凤[7](2014)在《洞室群围岩应力集中效应放大现象的数值模拟》文中指出为了研究洞室群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集中效应放大现象的变化规律,本文根据不同的截面形状、不同的水平距离、不同的空间位置,利用3D-Sigma软件设计了4组洞室群模型,第1组包含5个模型,其他组均包含3个模型,以此来模拟后期开挖洞室的不同布置方案对前期洞室的影响规律.通过在拱顶、拱底和左右拱脚等部位设立应力监测点,得到了后期洞室群开挖过程中前期洞室围岩中代表性部位应力值的变化.最后从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开挖过程中随着洞室间距以及后期开挖洞室位置的变化洞室群围岩应力集中情况,得出了洞室群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集中效应的放大规律.该规律对深部洞室群稳定性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杨宜文[8](2014)在《尾水调压室布设优化及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西部地区水电开发的深入,水电站地下厂房所处地质环境愈趋复杂,厂房机组稳定运行影响因素繁多。实践表明,关于地下厂房洞室群布置方式、结构体形优化和工程安全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仍然落后于工程实践。因此,论文以小湾、黄登等大型水电工程地下厂房为依托,围绕地下厂房尾水调压室的布置、结构体形优化以及施工期安全预警等几个关键问题开展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1)在重点考察国内2个典型的已建水电工程地下厂房(大朝山、二滩)布置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地下厂房洞室群布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水力发电机组的水力过渡过程、围岩稳定性等角度,对洞室群轴线布置和洞室间距的确定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尾水调压井轴线与主厂房、主变室的轴线呈空间直线的布置方式,并成功地应用于小湾水电站工程。实践表明,该布置方式对改善洞室群围岩稳定、水力学条件等有明显的效果。(2)根据地下厂房布置和运行要求,探讨了地下厂房设置尾水调压室的必要性,对长廊简单式、圆筒双室式和圆筒阻抗式等三种主流体形的水力学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从水力学条件、地质条件、洞室围岩稳定、支护措施经济性等方面论证了尾水调压室结构形式选择原则和要求,建立了尾水调压室结构体形选择的方法;将论文建立的选型方法成功应用于小湾水电站工程地下厂房。结果表明,在水力学条件、围岩稳定性方面获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3)针对大型复杂地下洞室群施工期的特点,深入研究了施工交通、施工期围岩稳定等重要影响因素,结合目前国内实际施工工艺、技术水平,提出了复杂洞室群的施工程序和支护方案的选择原则;基于上述原则制定了小湾水电站地下厂房尾水调压室复杂交叉多洞室的施工方案,分析评价了围岩的稳定性以及施工方案的实施效果。论文提出的复杂洞室施工方案可供类似工程参考。(4)在考察基于新奥法理论的锚索最佳支护时机的确定难度和适用性的基础上,凝练出了小湾水电站等地下厂房工程实际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据此,提出了锚索支护时机与支护力的选择理念与方法,以及锚索支护的相关参数取值建议。(5)在水电站地下厂房工程中引入全生命周期的概念,分析提出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系统的技术核心和系统实现的关键;以黄登水电站地下厂房为背景,开展了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了BIM模型,研制了安全监测信息模块、三维可视化与辅助分析模块、监测与数值分析成果对比模块、施工期安全写实仿真与反馈分析模块、围岩安全评价与预测模块、围岩安全预警及辅助决策模块等功能模块;论文研制的地下工程施工期安全预警系统在黄登水电站地下厂房工程中得到了初步运用,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预警、质量控制、工期优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综上,论文研究成果不仅指导了小湾水电站、黄登水电站的地下厂房尾水调压室的布置与设计优化、施工方案决策,同时也为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并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和孙文,杨元红[9](2010)在《水利水电大型地下厂房工程施工技术》文中认为本文以国内施工中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简要论述了大型地下厂房施工中的施工准备、开挖分层及开挖方法及支护有关技术问题,并对相关施工方法、程序进行了总结,开挖支护变形和锚喷支护压力变化进行实际观测分析,对指导今后的施工很有意义。

朱泽奇,盛谦,梅松华,张占荣[10](2009)在《改进的遍布节理模型及其在层状岩体地下工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基于显式有限差分程序FLAC3D,针对层状岩体建立了可以考虑其横观各向同性变形特性的遍布节理模型。通过FLAC3D程序的预留接口导入程序,将该改进的遍布节理模型中植入FLAC3D动态链接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层状岩体变形与强度各向异性特性的研究,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龙滩水电站巨型地下硐室群的层状岩体围岩变形及破裂特征分析。研究表明,围岩变形主要表现为岩层同性面内的变形,其左右边墙变形不对称性主要受断层切割控制;围岩破坏型式以剪切破坏为主,其中岩体整体破坏受断层控制,表现为中低应力条件下的拉剪或压剪破坏;而开挖引起的岩层破坏受制于陡倾角层状岩体结构,表现为层间错动引起的剪切破坏。

二、龙滩水电站地下三大洞室开挖技术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龙滩水电站地下三大洞室开挖技术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地下水封油库开挖爆破围岩损伤及邻近洞室动力响应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目的与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2.1 岩体爆破损伤研究现状及评述
        1.2.2 爆破作用下邻近洞室动力响应特征研究现状及评述
        1.2.3 爆破振动安全判据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地下水封油库洞室开挖爆破振动传播规律研究
    2.1 概述
    2.2 地下水封油库工程概况
    2.3 研究区地质特征
        2.3.1 区域地质条件
        2.3.2 研究区工程地质特征
        2.3.3 研究区特征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2.4 地下水封油库洞室开挖爆破技术及现场振动测试
        2.4.1 地下水封油库洞室开挖爆破设计
        2.4.2 爆破振动测试方案
        2.4.3 爆破振动测试结果
        2.4.4 邻近洞室爆破振动衰减规律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爆破作用下围岩损伤特征及岩体力学参数研究
    3.1 循环爆破荷载作用下地下洞室围岩累积损伤特征研究
        3.1.1 概述
        3.1.2 LS-DYNA显示动力有限元基本原理
        3.1.3 循环爆破荷载作用下围岩累积损伤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3.1.4 基于声波测试的地下洞室围岩爆破累积损伤特征研究
    3.2 爆破损伤作用下岩体力学参数计算及应用
        3.2.1 概述
        3.2.2 Hoek-Brown强度准则的发展与改进
        3.2.3 本文改进思路及法则应用
        3.2.4 工程验证分析
        3.2.5 工程应用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CEEMD方法的地下洞室爆破振动信号分析
    4.1 概述
    4.2 希尔伯特-黄变换
        4.2.1 模态分解
        4.2.2 希尔伯特变换
    4.3 仿真信号希尔伯特-黄变换
        4.3.1 自适应后处理最优算法的五个指标
        4.3.2 仿真信号模态分解
        4.3.3 仿真信号希尔伯特变换
    4.4 地下水封油库爆破振动信号时频特征分析
        4.4.1 邻近主洞室爆破振动信号时频特性与能量分析
        4.4.2 邻近水幕巷道爆破振动信号时频特性与能量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下洞室开挖爆破邻近洞室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
    5.1 概述
    5.2 地下洞室开挖爆破平行主洞室动力响应特征
        5.2.1 数值计算模型
        5.2.2 材料模型及参数
        5.2.3 起爆过程及模型可靠性分析
        5.2.4 平行主洞室振动速度响应特征
        5.2.5 平行主洞室应力响应特征
        5.2.6 平行主洞室位移响应特征
    5.3 地下洞室开挖爆破交叉水幕巷道动力响应特征
        5.3.1 数值计算模型
        5.3.2 模型可靠性分析
        5.3.3 水幕巷道爆破动力响应特征
        5.3.4 不同爆源位置水幕巷道爆破响应特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地下洞室开挖爆破邻近洞室安全判据研究
    6.1 概述
    6.2 基于理论分析的爆破安全判据
        6.2.1 纵波在自由界面上的反射
        6.2.2 横波在自由界面上的反射
        6.2.3 基于理论分析邻近洞室爆破振动速度安全判据
    6.3 基于数值模拟的爆破安全判据
    6.4 爆破安全判据对比研究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地下主厂房围岩稳定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选题依据与意义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1 绪论
    1.1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研究方法
    1.2 本文研究内容
    1.3 本文技术路线
2 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地下厂房工程地质条件
    2.1 乌东德水利枢纽工程概述
    2.2 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地下厂房概述
    2.3 区域构造与地震背景
    2.4 地形地貌
    2.5 地层岩性
    2.6 地质构造
    2.7 岩体风化与卸荷
    2.8 水文地质
    2.9 地应力条件
    2.10 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3 右岸主厂房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围岩分级
    3.1 右岸主厂房围岩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
    3.2 主厂房围岩分级
    3.3 小结
4 主厂房围岩块体稳定性评价及位移特征分析
    4.1 围岩主要结构面特征及分布
    4.2 地下厂房围岩块体稳定性评价
    4.3 围岩位移特征分析
    4.4 小结
5 基于FLAC3D的右岸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
    5.1 FLAC3d简介
    5.2 数值模型的建立
    5.3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
    5.4 小结
6 右岸主厂房围岩稳定性分段综合评价
    6.1 顶拱工程综合评价
    6.2 上游边墙综合分段评价
    6.3 下游边墙综合分段评价
    6.4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科研成果
致谢

(3)大渡河硬梁包电站地下厂房区围岩岩石微观结构特征及工程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康定杂岩研究现状
        1.2.2 岩石微观结构研究现状
        1.2.3 岩石变形破坏机制研究现状
        1.2.4 洞室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研究成果
第2章 硬梁包电站地下厂房区工程地质条件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区域构造与断裂体系
        2.1.2 区域地层岩性
        2.1.3 区域地质演化
    2.2 厂房区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厂房区围岩岩石类型
        2.2.3 厂房区内构造特征概述
        2.2.4 水文地质特征
第3章 地下厂房洞室围岩岩石学特征研究
    3.1 洞室围岩岩石矿物成分及其共生组合特征
        3.1.1 岩石矿物共生组合规律概述
        3.1.2 岩石主要矿物特征
        3.1.3 岩石中矿物蚀变类型及特征
    3.2 岩石化学成分及特征
    3.3 厂房区洞室围岩岩石典型构造特征
        3.3.1 片麻状构造
        3.3.2 条带状构造
    3.4 厂房区洞室围岩岩石类型空间分布特征
        3.4.1 各平洞洞段岩性划分
        3.4.2 岩石的时空演变规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厂房区岩石微观结构特征研究
    4.1 概述
    4.2 岩石微观结构特征
        4.2.1 矿物颗粒粒组构成及特征
        4.2.2 矿物定向性指数
        4.2.3 颗粒形状系数
    4.3 基于微观结构特征的岩石空间分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洞室围岩岩石变形破坏特征试验研究
    5.1 岩石常规三轴压缩变形破坏试验
        5.1.1 试验过程及内容
        5.1.2 试验成果及分析
    5.2 岩石常规三轴卸荷变形破坏试验
        5.2.1 试验过程及内容
        5.2.2 三轴卸载试验成果
    5.3 岩石抗剪切破坏试验
        5.3.1 试验过程及内容
        5.3.2 试验成果及分析
    5.4 岩石变形破坏特征及过程分析
        5.4.1 岩石宏观变形破坏特征
        5.4.2 岩石变形破坏过程分析
        5.4.3 岩石变形破坏机制的微观解释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洞室围岩岩体质量分类研究
    6.1 岩体质量分类方法综述
    6.2 岩体质量分级基本指标
        6.2.1 岩石强度指标
        6.2.2 岩体的纵波速特征
        6.2.3 岩体结构描述及评价
    6.3 地下洞室围岩现场分类
    6.4 不同系统的岩体质量分类
        6.4.1 水力发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结果
        6.4.2 岩体RMR分类结果
        6.4.3 岩体质量指标Q系统分类结果
    6.5 修正后BQ系统分类方案及成果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地下厂房区围岩稳定性分析
    7.1 厂房区工程布置概述
    7.2 三维数值模型构建
        7.2.1 选取计算软件
        7.2.2 地质原型的概化
        7.2.3 模型建立
        7.2.4 模型计算材料力学参数选取
        7.2.5 边界条件及计算准则
        7.2.6 模拟计算方案
    7.3 厂区岩体初始应力场分析
        7.3.1 自重应力场的模拟及边界荷载的确定
        7.3.2 厂区岩体的初始应力场
    7.4 厂房区洞室围岩开挖及开挖完成后结果分析
        7.4.1 调压室开挖过程中厂区岩体的应力和位移场特征
        7.4.2 三大洞室开挖过程中厂区岩体的应力和位移场特征
    7.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4)五岳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稳定性及支护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下洞室稳定性研究
        1.2.2 洞室群的开挖与支护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初始应力场反演分析
    2.1 岩体初始应力的组成
    2.2 岩体初始应力的影响因素
    2.3 FLAC3D三维数值分析方法简介
        2.3.1 运动方程式
        2.3.2 结构方程式
        2.3.3 计算流程
    2.4 工程概况
    2.5 岩体初始地应力场反演
        2.5.1 反分析方法
        2.5.2 反演模型
        2.5.3 反演结果分析
第三章 洞室稳定性开挖效应研究
    3.1 洞室的开挖方案
    3.2 数值模型
    3.3 洞室开挖效应对比分析
        3.4.1 位移场
        3.4.2 应力场
        3.4.3 塑性屈服区
        3.4.4 逐级开挖对洞室围岩变形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支护措施加固效果评价及优化研究
    4.1 失稳模式与支护设计原则
    4.2 喷锚支护力学模型的基本特点
    4.3 支护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支护方案
    4.4 支护效果
        4.4.1 特征点变形分析
        4.4.2 特征点应力分析
        4.4.3 洞室围岩塑性区分析
        4.4.4 锚杆内力分析
    4.5 支护措施优化方案研究
        4.5.1 位移场
        4.5.2 应力场
        4.5.3 塑性屈服区
        4.5.4 优化方案比选
    4.6 小结
第五章 岩体力学参数敏感性对洞室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5.1 围岩变形模量敏感性分析
        5.1.1 位移场
        5.1.2 应力场
        5.1.3 塑性屈服区
    5.2 内摩擦角敏感性分析
        5.2.1 位移场
        5.2.2 应力场
        5.2.3 塑性屈服区
    5.3 凝聚力敏感性分析
        5.3.1 位移场
        5.3.2 应力场
        5.3.3 塑性屈服区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课题目录)

(5)乌东德水电站左岸地下厂房主洞室应力场与形变场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初始地应力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2.2 地层岩性
    2.3 地质构造
    2.4 岩体风化
        2.4.1 溶蚀风化型
        2.4.2 均匀风化型
    2.5 地下水条件
    2.6 地震
第3章 坝址左岸地应力测量
    3.1 厂房区地应力测点位置
    3.2 地应力测量结果
        3.2.1 左岸1#测点钻孔岩性及测试结果
        3.2.2 左岸2#测点钻孔岩性及测试结果
    3.3 地应力测试结果分析
        3.3.1 左岸1#测点地应力测试结果分析
        3.3.2 左岸2#测点地应力测试结果分析
第4章 乌东德水电站坝址左岸地应力场反演分析
    4.1 概述
    4.2 三维地质力学模型构建
        4.2.1 模型几何尺寸
        4.2.2 模型材料特性
        4.2.3 地质力学模型构建
    4.3 地应力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3.1 地应力回归分析方法
        4.3.2 坐标转换
        4.3.3 模型加载分析
        4.3.4 加载模型及边界条件
        4.3.5 地应力场模拟结果分析
第5章 乌东德水电站左岸地下厂房主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
    5.1 计算条件
    5.2 开挖方案
    5.3 地下厂房主洞室开挖及围岩稳定性分析
        5.3.1 典型断面选取及监测点布置
        5.3.2 应力场分析
        5.3.3 位移场分析
        5.3.4 塑性分布区分析
        5.3.5 围岩稳定性评价
    5.4 支护建议
        5.4.1 支护设计原则
        5.4.2 支护设计参数和措施
    5.5 有无支护工况对比分析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洞室群围岩应力集中效应放大现象的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值模型的构建
    1.1 模型设计
    1.2 模型尺寸及边界条件
    1.3 开挖方式及监测点的布置
2 洞室群开挖过程应力场变化规律
    2.1 对第1组模型的应力集中放大现象
    2.2 对第2组模型的应力集中放大现象
    2.3 对第3组模型的应力集中放大现象
    2.4 对第4组模型的应力集中放大现象
3 数值模拟结果讨论
4 结论

(8)尾水调压室布设优化及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问题的提出
        1.2.1 影响围岩稳定的工程因素
        1.2.2 工程的关注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厂房洞室布置及体形选择
        1.3.2 水力过渡过程对洞室布置的影响
        1.3.3 复杂洞室的施工方案研究
        1.3.4 锚索支护时机研究
        1.3.5 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运用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水力过渡过程对厂房洞室群布置影响研究
    2.1 国内地下厂房洞室布置及形式选择
        2.1.1 国内地下厂房洞室群布置现状
        2.1.2 洞室布置设计存在的问题
        2.1.3 工程解决方案
    2.2 厂房发电水力过渡过程要求
        2.2.1 厂房稳定运行水力学要求
        2.2.2 厂房水力过渡过程对围岩稳定的影响
    2.3 小湾工程厂房洞室布置及形式选择
        2.3.1 工程概况及厂房布置
        2.3.2 水力过渡过程要求对布置的影响
        2.3.3 洞室布置对围岩稳定的影响
        2.3.4 洞室布置及形式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下尾水调压室结构形式优化
    3.1 设置调压室的必要性
        3.1.1 调压室的功用及基本要求
        3.1.2 调压室的基本形式
        3.1.3 设置调压室的条件
        3.1.4 设置调压室的必要性
    3.2 不同形式尾水调压室的水力条件
        3.2.1 长廊简单式尾水调压室
        3.2.2 圆筒双室式尾水调压室
        3.2.3 圆筒阻抗式尾水调压室
    3.3 尾水调压室结构形式研究
        3.3.1 水力条件影响分析
        3.3.2 地质条件影响分析
        3.3.3 洞室稳定影响分析
        3.3.4 支护经济性影响分析
        3.3.5 尾水调压室结构形式选择
    3.4 新型尾水调压室结构在小湾工程运用
        3.4.1 调压室结构形式比较
        3.4.2 尾水调压室结构形式选择
        3.4.3 水力设计
        3.4.4 围岩稳定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尾水调压室施工方案研究
    4.1 复杂洞室施工程序选择
        4.1.1 施工交通的影响
        4.1.2 围岩稳定的影响
        4.1.3 施工程序选择
    4.2 复杂洞室开挖与支护工程实践
        4.2.1 工程概况
        4.2.2 喷锚支护设计
        4.2.3 开挖支护施工
        4.2.4 衬砌混凝土浇筑
        4.2.5 小结
    4.3 施工效果分析评价
        4.3.1 围岩稳定分析
        4.3.2 施工监测与分析
        4.3.3 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洞室锚索支护时机研究
    5.1 支护时机研究现状
        5.1.1 新奥法理论
        5.1.2 最佳支护时机
        5.1.3 支护结构选择
        5.1.4 小结
    5.2 实际工程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5.2.1 施工程序与支护措施
        5.2.2 数值分析成果
        5.2.3 监测成果分析
        5.2.4 存在的问题
    5.3 锚索合理支护时机及支护力选择
        5.3.1 合理支护时机选择
        5.3.2 锚索合理支护力选择
        5.3.3 小结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地下工程施工期安全预警系统的研究
    6.1 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统在水电工程中的运用
        6.1.1 水电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统
        6.1.2 水电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的关键问题
        6.1.3 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及安全评价系统设计
    6.2 地下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统
        6.2.1 系统总体思路
        6.2.2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6.2.3 系统整体功能
    6.3 地下工程施工期安全预警系统研究及工程运用
        6.3.1 依托工程概况
        6.3.2 地下洞室工程BIM模型建立
        6.3.3 数据采集及预处理模块
        6.3.4 安全监测信息管理模块
        6.3.5 工程信息三维可视化管理与辅助分析模块
        6.3.6 监测成果和数值计算成果对比模块
        6.3.7 施工期结构安全实时仿真与反馈分析模块
        6.3.8 施工期洞室围岩实时安全评价与预测模块
        6.3.9 洞室围岩安全预警及辅助决策模块
        6.3.10 初期运用情况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或待刊的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致谢

(10)改进的遍布节理模型及其在层状岩体地下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改进的遍布节理模型
    2.1 本构关系
    2.2 屈服准则
    2.3 单轴压缩试验模拟
3 工程背景及数值模型
4 计算结果分析
    4.1 变形分析
    4.2 应力及破坏分析
5 结论

四、龙滩水电站地下三大洞室开挖技术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地下水封油库开挖爆破围岩损伤及邻近洞室动力响应特征研究[D]. 周玉纯.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5)
  • [2]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地下主厂房围岩稳定性评价[D]. 王梓帆. 三峡大学, 2019(06)
  • [3]大渡河硬梁包电站地下厂房区围岩岩石微观结构特征及工程效应研究[D]. 向贵府.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2)
  • [4]五岳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稳定性及支护措施研究[D]. 唐琦. 长沙理工大学, 2017(01)
  • [5]乌东德水电站左岸地下厂房主洞室应力场与形变场数值模拟研究[D]. 刘帅. 吉林大学, 2016(09)
  • [6]开挖卸荷扰动下深埋地下厂房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研究[A]. 贺晓钢,徐奴文,戴峰,朱永国,肖培伟,李彪. 第十三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4
  • [7]洞室群围岩应力集中效应放大现象的数值模拟[J]. 陈永前,邢博瑞,李凤.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8]尾水调压室布设优化及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研究[D]. 杨宜文. 武汉大学, 2014(07)
  • [9]水利水电大型地下厂房工程施工技术[A]. 和孙文,杨元红. 南方十三省(区、市)水力发电学会秘书长会议论文集, 2010
  • [10]改进的遍布节理模型及其在层状岩体地下工程中的应用[J]. 朱泽奇,盛谦,梅松华,张占荣. 岩土力学, 2009(10)

标签:;  ;  ;  ;  ;  

龙潭水电站三个地下室开挖技术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