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批评论文_南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言批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批评,语言,竹林,僭越,图像,科学主义,价值。

语言批评论文文献综述

南晶[1](2019)在《语言批评思辨视角下中美大学生英文写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语言批评为视角,运用批评分析工具,对比中美大学生英文习作的区别,在句子层面对中国学生从概念功能、语态,名物化和逻辑语义功能层面上提供可行帮助,以期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张苑莎[2](2019)在《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语言形式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汉语言文化历史长河过程中,随着汉语言文字的广泛使用,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中对于批评理论的应用发展,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相关价值理论的涌现,由此展开相应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语言形式价值取向方面的综合评估判断。文章主要通过相关中国现代的各类文学作品形式中的语言表现形式出发,按照具体实际案例印证所提出的批判性评论,最终总结归纳出相关文学作品在语言形式方面的实际内在效用价值,最终形成完整的文学作品价值点评体系框架结构。(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9年11期)

程桂婷[3](2019)在《王彬彬文学批评的语言艺术浅论——以《八论高晓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文学批评热衷于理论跑马和方法竞技时,王彬彬仍正本清源地坚持对文学语言的欣赏和批评。但如果仅谈论王彬彬对作家们的语言的批评,而不谈及他自身的批评的语言,也是偏颇的。本文即以王彬彬近作《八论高晓声》为例,去品鉴他的批评语言。王彬彬的批评语言颇有特色:讲究一字一音的平仄,注重长句短句的变化,追求"骈偶"与"散体"的融合,常自觉不自觉地押韵和换韵,遣词造句也独具匠心,还不乏幽默。本文虽是对王彬彬语言艺术的粗浅之论,但品鉴的又不仅仅是语言本身。因为语言与思想、情感不可剥离,王彬彬的精美、有趣且韵味无穷的批评语言,正是生发于他的深邃的思想和真诚的情感之中的。(本文来源于《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张玉勤[4](2019)在《图像对语言的僭越与图像批评的生成——从竹林七贤故事的语图互文关系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与图像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当前文艺理论研究必然面对的一个话题。历史上的"竹林七贤图"是依据"竹林七贤"的人和事而进行的图像创作。"竹林七贤"不只是历史上七位放浪不羁、纵情肆志的贤达人士的统称,更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乃至此后文学艺术发展史中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它承载着历史,彰显着当下,又昭示着未来。竹林七贤图像文本既源于语言文本,形成了"因文生图"型的"语-图"互文模式;又溢出、游离了语言文本,形成对后者的超越甚至僭越。图像文本对语言文本的僭越,源于"图言"或"像语",即图像的无声言说以及读者"化图为语"的符号转译。图像作为意义的"结晶体"和"凝合物",在面向读者时,经历了"符号敞开—心象凝结—像语生成—意义释放"的"由像及语"过程。图像文本在内在机理上对语言文本实现僭越的同时,自身亦升华为一种"表意工具",甚至成为一种"批评形态"。至此,图像进入话语中心,真正成为意义存在,图像表征、图像隐喻、图像修辞以及图像时代的来临得以成立,图像对语言的僭越最终完成:不仅我们拥有图像,而且图像开始拥有我们。文艺理论与批评真正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徐秀梅,樊丽霞[5](2019)在《西方科学主义语言理论句子观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科学主义语言理论包括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等。科学主义语言研究使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追求研究的科学性,要求排除主体性因素的参与,因而语言的主体在语言形成和发展中的认知加工作用被排除在外。句子是语言使用和交际中的基本单位,是语言理论研究的核心之一。句子观直接体现了西方科学主义语言理论的语言观。科学主义语言理论产生的主要渊源涉及到西方社会的科学主义传统和西方哲学中的分析哲学。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认为科学主义语言观对于句子的形成、结构和意义的分析不符合自然语言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梅英[6](2019)在《先锋实验与现实关怀——“新批评”和语言诗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不仅需要反思历史的作品,也需要能表现人民自身情感与命运、反映现实社会和时代精神的作品。考察西方文艺发展进程后不难发现,即便是现代以来的新批评派和先锋诗人,其主流思想也是兼顾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注重对现实社会进行人文关怀,以及继承自身的文化传统。(本文来源于《参花(上)》期刊2019年09期)

苏龙,徐朝晖[7](2019)在《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的附庸——小说《一九八四》的批评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费尔克劳的"叁维模型"为理论框架,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分析工具,从及物性、转换、情态和主位结构四个方面对乔治·奥威尔的小说《一九八四》进行批评话语分析,进而指出,该小说的语言可以反映鲜明的极权主义观和反极权的意识形态。通过分析可知,语言不仅是作家向读者传递信息的渠道,还是反映和重构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的有力工具,能够协助当权者行使权力和传递思想。同时,语言在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也会变成语言使用者言行的桎梏。(本文来源于《外文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张芮[8](2019)在《基于新批评的《达洛维夫人》陌生化语言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文学作品中陌生化语言的翻译问题。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它是作者通过语言对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进行艺术化,修辞化的产物。艺术化的语言使熟悉的事物具有了陌生感,需要人们花更长的时间去感受和理解。这给人们带来了新奇和愉悦的阅读体验,也让人们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这样的语言就是陌生化语言。《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意识流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作者用独特的意识流技巧表现了主人公达洛维夫人一天的生活片段和意识流动。小说中有很多在形式和意义方面打破常规的陌生化语言,给小说增添了新奇感和趣味性的同时,无疑也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和阅读时间的长度。而译者如果要将这样的作品翻译给不同语言的读者,首先要以对源文本深入透彻的理解为基础,这样,才能保证在翻译的过程中更好地忠实原文。以往对《达洛维夫人》的翻译进行的研究为数不多。一方面,学者们对小说翻译研究的焦点大多比较单一,主要有:意识流语言,与节奏有关的语言技巧,诗性语言,语篇连贯性,隐喻等。另一方面,从研究视角来看主要有译者、读者以及社会文化等。前者只涉及到语言的某一方面,很难对小说中的语言特色进行全面的概括。后者都是从文本外进行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具有主观性。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翻译研究的客观对象应该是文本,只有以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为中心,才能保证翻译的忠实,翻译批评的客观。新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尤其适合对意蕴深刻、晦涩难懂的文本进行语义分析,它聚焦于文本,排除了作者、读者和社会因素的干扰,对文本的分析会更为客观。这样的批评理论不仅适合指导译者的翻译实践,也有助于读者对不同的翻译作品进行基于文本对比分析的评价。本文主要运用了新批评理论中的文学本体论、结构肌质论、语境论和细读法,以《达洛维夫人》为案例,通过对陌生化标点、语音、词汇、修辞、句法、风格在王家湘和姜向明两个汉译本中的翻译情况进行细读分析,探究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应如何利用新批评的理论和方法更好地理解源文本从而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使目的语文本更好地忠实源文本。同时,本文也借此探讨了翻译批评的方法和标准。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细读法,以及定性研究法等。以新批评理论为指导,基于对文本的分析,探究陌生化语言翻译的方法和翻译批评的标准。研究发现:达洛维夫人中的陌生化语言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于读者而言确实陌生的语言,另一种是作者通过对语言形式和意义进行变形创造的陌生化语言。此外,作为对研究问题的回答,首先,两位译者王家湘和姜向明总体能辨认出源文本中的陌生化语言,并理解陌生化语言的形式和语境意义。其次,他们采取了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使两个译本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王家湘倾向于采用异化的方法,忠实源文本,包括形式和意义,整体再现了原文的陌生化效果。姜向明则倾向于归化,发挥译者创造性,对源文本进行适当变形,使其更易于目的语读者理解,但陌生化效果有较多丧失。可见,译者翻译观的不同会产生风格不同的译文。再次,在对标点、语音、句法等方面的陌生化语言进行翻译时,由于不同的语言体系,陌生化在目的语文本中有所丧失。译者采取了添加注释,强调词汇,以及释义来补偿陌生化的损失。最后,为了减少陌生化的损失更好地忠实源文本,译者应该利用新批评的理论和方法论,首先基于语境对陌生化语言的形式和意义进行文本细读和理解,从而才能进行更好的翻译。本研究的创新点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运用文学批评理论来指导陌生化语言的翻译,以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为中心,打破了以往从译者和读者角度进行的文本外研究的惯例,使翻译回归到文本研究;其次,对陌生化语言的分类更加全面,有利于更好地研究陌生化语言的翻译。研究意义:利用新批评理论指导翻译研究,一方面有利于译者对意识流小说中的陌生化语言进行仔细地分析和理解,从而探索出更好地忠实源文本的方法;另一方面,新批评的文本分析法为读者评价不同译本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杨兴培[9](2019)在《刑法学研究应当使用通识性语言——兼对几种刑法理论现象的反思与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犯罪客体、法益、期待可能性等刑法学专有名词存在严重的词义误用和理论误读现象,从而影响了刑法学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理性程度。只有把"犯罪客体"还原为犯罪对象,把"法益"还原为社会利益、把"期待可能性"转化为期待不可能性,才能实现词与义的协调与统一,并确定其在刑法理论中的应有的地位。中国刑法理论中现有的"行为的无价值和结果的无价值"实际上是指它们具有的负价值,两者之争应当归结于犯罪的本质在于社会危害性还是刑事违法性之争。危险犯,无论是抽象危险犯还是具体危险犯连一个像样的定义都没有,也没有如何认定的基本标准,经不起证伪的任何质疑,这样的理论不应该让其继续闯荡中国的刑法江湖。(本文来源于《《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3卷 总第3卷)》期刊2019-06-01)

张云鹤[10](2019)在《图像、语言与社会批评——芭芭拉·克鲁格艺术创作中的女性主义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芭芭拉·克鲁格是当代美国极具先锋性的着名艺术家。她的作品将大胆、醒目而极具挑衅性的语言与主流印刷媒体的图片相互融合,具有极强的辨识度和冲击力。克鲁格以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传达出艺术家对消费主义、媒介控制、性别刻板印象及身份认同等女性主义议题的思考和评价,体现出强烈的社会介入感和社会针对性。(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10期)

语言批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国汉语言文化历史长河过程中,随着汉语言文字的广泛使用,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中对于批评理论的应用发展,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相关价值理论的涌现,由此展开相应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语言形式价值取向方面的综合评估判断。文章主要通过相关中国现代的各类文学作品形式中的语言表现形式出发,按照具体实际案例印证所提出的批判性评论,最终总结归纳出相关文学作品在语言形式方面的实际内在效用价值,最终形成完整的文学作品价值点评体系框架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言批评论文参考文献

[1].南晶.语言批评思辨视角下中美大学生英文写作对比[J].绥化学院学报.2019

[2].张苑莎.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语言形式价值取向[J].大观(论坛).2019

[3].程桂婷.王彬彬文学批评的语言艺术浅论——以《八论高晓声》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张玉勤.图像对语言的僭越与图像批评的生成——从竹林七贤故事的语图互文关系谈起[J].文艺理论研究.2019

[5].徐秀梅,樊丽霞.西方科学主义语言理论句子观批评[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李梅英.先锋实验与现实关怀——“新批评”和语言诗的启示[J].参花(上).2019

[7].苏龙,徐朝晖.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的附庸——小说《一九八四》的批评话语分析[J].外文研究.2019

[8].张芮.基于新批评的《达洛维夫人》陌生化语言翻译研究[D].江南大学.2019

[9].杨兴培.刑法学研究应当使用通识性语言——兼对几种刑法理论现象的反思与批评[C].《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3卷总第3卷).2019

[10].张云鹤.图像、语言与社会批评——芭芭拉·克鲁格艺术创作中的女性主义意识[J].汉字文化.2019

论文知识图

全市广播电视教育机构重庆大学(2)全市广播电视教育机构重庆大学(3)全市广播电视教育机构重庆大学(1)/无题/佚 名高山仰止 德艺传薪——痛悼恩师周绍良先生...高山仰止 德艺传薪——痛悼恩师周绍良先生...

标签:;  ;  ;  ;  ;  ;  ;  

语言批评论文_南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