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射调整算法论文-吴林昶

映射调整算法论文-吴林昶

导读:本文包含了映射调整算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LTCC,调整型空间映射算法,带通滤波器,协同优化仿真

映射调整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吴林昶[1](2014)在《基于调整型空间映射算法的LTCC滤波器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人们对移动通信终端设备越来越趋于小型化的需求,推动了电子元器件的模块化、小型化。滤波器作为通信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件,其小型化设计受到工业界的重视。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是实现器件小型化的有效途径。目前,基于低温共烧陶瓷技术的智能天线、巴伦滤波器等已经产业化,器件尺寸向毫米,亚毫米级发展。低温共烧陶瓷技术是将无源组件埋入多层的陶瓷基板之中,经过迭压烧制,将平面结构转换为叁维结构,从而使得整体的体积更小。LTCC器件多层结构各层之间的电磁耦合复杂,故此使得一般电磁优化方法其优化耗时长,优化方向不明确。空间映射算法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运用滤波器集总电路设计的理论和传输线理论设计符合指标要求的LTCC多层结构滤波器。针对LTCC电磁仿真优化耗时长、优化方向不明确的问题,采用调整型的空间映射算法对所设计的滤波器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得出中心频率为2.5GHz,带宽为200MHz的LTCC多层带通滤波器。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根据滤波器设计方法,经过频率变换和元件变换设计带通滤波器,使用J/K倒置转换器把带通滤波器转换为LTCC上较易实现的并联电路形式。结合传输零点原型电路和传输线理论知识,设计了4层LTCC带通滤波器;2.对空间映射算法进行研究,选定本文所需要的调整型空间映射算法。使用调整型空间映射算法对非对称耦合器进行设计优化,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3.使用调整型空间映射算法,将其应用于多层结构的滤波器优化之中。使用ADS软件中的多端口S参数元件库建立与HFSS软件中的电磁模型相匹配的替代模型,运用调整型空间映射算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迭代优化,得到满足设计指标的精确模型设计参数值。所设计的带通滤波器外形尺寸为2.5mm×2.0mm×0.9mm,中心频率为2.5GHz,带宽为200MHz。仿真优化的结果证明了调整型空间映射算法在LTCC多层结构中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并与传统的参数扫描方法和隐式空间映射算法进行比较,证明了调整型空间映射算法有更佳的时效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4-04-13)

张盛[2](2014)在《一种基于边界调整和纹理融合的叁维模型纹理映射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重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并且越来越多的需求指向了带有颜色纹理信息的叁维模型,所以本文重点研究了与此紧密相关的纹理映射技术。我们主要针对纹理映射所面临的两类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纹理映射算法。第一类问题是叁维模型与纹理图片之间的匹配误差,由于摄像头姿态矩阵估计具有一定误差,而且重建的叁维模型在几何位置上也与实际具有一定的偏差,而这两种误差都对叁维模型与纹理图片之间的映射关系具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双纹理、纹理错位等现象。为了尽量避免这两种误差对纹理映射效果的影响,我们提出边界调整策略,设置两种对应的代价函数,它们分别是纹理代价函数和轮廓代价函数,构建最小化这两个代价函数的优化问题,并利用数字图像处理的相关方法,近似地求解所构建优化问题,从而将纹理映射边界调整至近似的最佳位置。第二类问题是不同纹理图片之间的色调和亮度差异,由于我们对物体的扫描是在日常环境下进行,因此很难控制不同角度的光照条件,使得各个角度的纹理图片存在明显差异,这会使纹理映射中产生很多接缝。我们为此提出了基于色调映射的纹理融合策略,先通过色调映射统一不同纹理图片的色调和亮度,然后在纹理映射边界处进行渐变型的平滑处理,使不同纹理图片之间可以平滑过渡,消除了接缝现象。在实验中,我们提出的算法确实可以解决上述两类问题,可以有效提高纹理映射效果。(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4-01-08)

游培寒,毕笃彦,王振家[3](2004)在《采样算子调整的径向基网络增量映射学习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增量映射学习(IPL)算法的效率,调整了径向基神经网络基函数的中心及方差,以达到调整采样算子的目的,同时,通过神经元函数相关性的计算,确定添加新神经元时,相关函数的阈值,为系统结构调整提供相应依据.新方法步骤相对简单,所以算法速度较快;仿真结果表明,由于系统参数得到调整,对于同一问题,改进IPL算法得到的径向基神经网络结构较一般算法得到的网络结构简单,输出结果也较为精确.(本文来源于《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2004年04期)

映射调整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维重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并且越来越多的需求指向了带有颜色纹理信息的叁维模型,所以本文重点研究了与此紧密相关的纹理映射技术。我们主要针对纹理映射所面临的两类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纹理映射算法。第一类问题是叁维模型与纹理图片之间的匹配误差,由于摄像头姿态矩阵估计具有一定误差,而且重建的叁维模型在几何位置上也与实际具有一定的偏差,而这两种误差都对叁维模型与纹理图片之间的映射关系具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双纹理、纹理错位等现象。为了尽量避免这两种误差对纹理映射效果的影响,我们提出边界调整策略,设置两种对应的代价函数,它们分别是纹理代价函数和轮廓代价函数,构建最小化这两个代价函数的优化问题,并利用数字图像处理的相关方法,近似地求解所构建优化问题,从而将纹理映射边界调整至近似的最佳位置。第二类问题是不同纹理图片之间的色调和亮度差异,由于我们对物体的扫描是在日常环境下进行,因此很难控制不同角度的光照条件,使得各个角度的纹理图片存在明显差异,这会使纹理映射中产生很多接缝。我们为此提出了基于色调映射的纹理融合策略,先通过色调映射统一不同纹理图片的色调和亮度,然后在纹理映射边界处进行渐变型的平滑处理,使不同纹理图片之间可以平滑过渡,消除了接缝现象。在实验中,我们提出的算法确实可以解决上述两类问题,可以有效提高纹理映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映射调整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1].吴林昶.基于调整型空间映射算法的LTCC滤波器设计与优化[D].浙江工业大学.2014

[2].张盛.一种基于边界调整和纹理融合的叁维模型纹理映射算法[D].上海交通大学.2014

[3].游培寒,毕笃彦,王振家.采样算子调整的径向基网络增量映射学习算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4

标签:;  ;  ;  ;  

映射调整算法论文-吴林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