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论文_魏辉,曹超敏,刘国珍

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化学,传感器,免疫,生物,阻抗,大肠杆菌,电极。

免疫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论文文献综述

魏辉,曹超敏,刘国珍[1](2017)在《电化学免疫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叁种细胞因子同时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因子是细胞分泌的一种水溶性小分子蛋白质(6~70 KDa),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细胞因子可以作为某些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因此,细胞因子的定量检测在临床中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细胞因子含量极少(pM范围)而且在机体内形成极其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因此迫切需要研发高通量、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电化学免疫生物传感器近来受到广泛关注,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种类繁多的细胞因子间存在相互作用,比如协同作用,拮抗作用,或者一种细胞因子的存在可能会诱导另一种或几种细胞因子的分泌,所以细胞因子的生理效应通常取决于多种细胞因子的相对浓度,因此在一个样品中同时检测多种细胞因子才能达到疾病的早期诊断目的。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开发能同时检测多种细胞因子的电化学免疫生物传感器。首先,本研究充分利用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s, GO)比表面积大的优点,有目的性地将叁种不同的氧化还原分子及不同细胞因子的检测抗体修饰在GO表面,制备不同的信号分子。同时通过芳基重氮盐化学将捕获抗体稳定地修饰在电极表面,从而构建一种叁明治结构的电化学免疫生物传感器。叁种氧化还原分子的电化学氧化还原电位的不同以达到同时检测的目的。此免疫生物传感器稳定性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以用于叁种细胞因子(IL-6, IL-1β, TNF-α)的同时检测[2]。(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墙报)》期刊2017-09-23)

阙小华[2](2014)在《基于竞争型免疫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生素是由微生物或一些高等动植物在生活、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化学物质,该化学物质对其他某些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各大领域,使得食品中经常出现过量的抗生素残留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寻找有效的检测抗生素残留的方法和设备具有重要意义。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将免疫技术与电化学检测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生物传感模型,它不仅灵敏性高,选择性好,易于实现检测仪器的便携化、自动化和微型化。其原理是通过在抗原或抗体上标记上信号物质,并电化学方法检测标记的标记物,从而定量检测抗原或抗体。针对抗生素是小分子半抗原的特点,我们选择竞争型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探究抗生素残留检测。本论文内容有: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1)抗生素及其检测方法;(2)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其最新进展;(3)竞争型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小分子物质检测应用;(4)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通过共聚合苯胺、邻苯二胺、链霉素在金电极表面形成分子印迹膜制备基于分子印迹(MIP)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酶催化底物达到信号放大而对抗生素进行检测。在优化条件下,该分子印迹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电流响应随着链霉素标准品浓度增加而成比例的减小,其线性范围为0.01~10 ng mL-1,检测限可达7.0 pg mL-1。第叁章:用氧化石墨烯做基底,原位生成铂-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并作为小分子半抗原标记物,构建竞争型免疫传感器。制得的传感器在铂增长溶液中自身催化生成大量的铂纳米颗粒催化氢离子还原反应。本方法在无机离子溶液中通过氢离子还原电信号而检测抗生素。在优化实条件下,该竞争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电信号对四环素标准品浓度成反比变化,线性范围是0.05~100 ng mL-1,检测限为6.0 pg mL-1。第四章:用金纳米颗粒标记抗生素,结合金纳米颗粒催化还原4-硝基苯酚的构建了紫外检测技术与电化学免疫技术结合的新方法用于抗生素残留的检测。在未优化条件下,该免疫传感器对氯霉素的响应线性范围为0.1~100 ng mL-1,检测限为0.03 ng mL-1。(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4-06-01)

黄君冉,郭良宏[3](2012)在《电化学发光免疫生物传感器高通量快速检测雌二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种可高通量快速检测雌二醇的电化学发光免疫生物传感器。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了两电极结构的8×12阵列式传感器,其中碳电极为工作电极,银/氯化银为参比电极。(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2-04-13)

茹柿平[4](2012)在《检测转基因蛋白Cry 1Ab的电化学免疫生物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转基因农作物在给人们带来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问题,健康问题等。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些快速检测技术实现其检测。电化学免疫生物传感器发展非常迅速。相对其他方法,免疫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在转基因农产品检测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因此,本研究以转基因作物中常见的Cry lAb蛋白为检测对象,利用电化学免疫生物传感嚣技术实现对Cry lAb蛋白的定量检测。首先提出了一种持续动态检测免疫传感器中标记抗体的碱性磷酸酶(AP)的电化学方法。利用离子液体作为粘合剂制备碳纳米管电极(CNTs-ILE),采用安培法对酶促反应进程进行持续动态的检测。实验表明,CNTs-ILE在检测PNP时呈现出比传统商业化的玻碳电极更好的抗钝化特性。当AP浓度范围在1×10-3U/mL-1×10-1U/mL时,电流大小与AP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是一种检测AP浓度的快速方法。CNTs-ILE良好的抗钝化以及制备流程简单、材料成本低且电极表面易更新的特性,在电化学检测领域中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接着,介绍了电化学免疫生物传感器检测转基因蛋白Cry 1Ab的过程,并将检测结果与光学法进行比较。在用电化学方法检测最终产物时,峰电流值与抗原浓度呈相关性,通过比较发现,DPV相对SWV更有优势;另一方面,与光学法比较发现,在相同的显色时间下,用光学法检测出的信号比较低,10 ppb抗原浓度下OD405仅0.1688,而用电化学方法检测,抗原浓度0.5 ppb时,已经有很明显的产物特征峰。故电化学方法比光学方法灵敏。最后,提出了基于磁珠的电化学免疫生物传感器检测转基因蛋白Cry1Ab的过程,并与未用磁珠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基于磁珠的电化学方法在数值上未见有明显优势。本课题从自制羧基磁珠在实验过程中分散性较差,易团聚;抗原抗体活性不理想;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失误这叁点来分析了原因,为将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1-01)

颜妍[5](2011)在《食品中违禁添加物的纳米电化学免疫生物传感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研究建立灵敏快速的初筛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研究的纳米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将复合纳米技术、免疫分析技术和电化学传感技术有机结合,克服了一些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是未来食品安全检测与质量控制领域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制备了氧化石墨、石墨烯、纳米金等纳米材料,以及偶联了牛血清蛋白的莱克多巴胺抗原和多克隆抗体;并将纳米材料的优越性能和免疫分析的特异性应用于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之中,研制了检测莱克多巴胺、叁聚氰胺、己烯雌酚等食品中违禁添加物的复合纳米免疫生物传感器;探索了它们用于实际样品检测的前处理技术和最佳检测条件。主要内容如下:1.金纳米粒子-碳纳米管-普鲁士蓝(Au NPs-MWCNT-PB)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在检测莱克多巴胺(Ractomine)的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以共价键合方式将Ractomine-BSA与功能化的碳纳米管共轭偶联,实现了莱克多巴胺在传感器中的固定。以电还原方法制备了Au NPs,构建了Au NPs-MWCNT-PB复合材料。用SEM、UV-Vis等方法进行了表征,构建的免疫传感器对莱克多巴胺进行检测线性范围1-1000ng/mL,检出限0.3ng/mL,对饲料和猪肉中的加标样品进行检测回收率范围80.1-118.3%。2.制备了碳纳米管和室温离子液体复合物,实现了复合物、Ractomine-BSA和Nafion在电极上的固定化,对构建的免疫传感器通过电化学方法监测免疫反应,实现了对莱克多巴胺的检测。结果显示,线性范围1-1500ng/mL,检出限0.3ng/mL。同时,我们对猪饲料实际样品进行测定,回收率范围82.8-112.1%。3.制备了氧化石墨,并以此为前驱体,通过氧化石墨的还原得到性能优异的石墨烯。制得的石墨烯用SEM进行了表征,并用于传感器的制备,通过电化学方法监测免疫反应,实现了对叁聚氰胺的检测。结果显示,线性范围5-1500ng/mL,检出限0.2ng/mL。同时,我们对牛奶实际样品进行测定,回收率范围91-110.5%。4.实现了金纳米粒子、石墨烯/壳聚糖分散物以及己烯雌酚抗原混合物在电极上的固定化,对构建的免疫传感器通过电化学方法监测免疫反应,对己烯雌酚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线性范围0.5-1500ng/mL,检出限0.1ng/mL。同时,我们对猪肉实际样品进行测定,回收率范围71.2-117.7%。(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1-05-15)

李杜娟,王剑平,盖玲,应义斌[6](2008)在《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电化学阻抗免疫生物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种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生物传感器,它是通过石英晶体金电极表面附着一层蛋白A膜来固定抗体的。该生物传感器采用了叁电极系统-工作电极石英晶体金电极、Ag/AgCl/Cl-SAT参考电极和铂对电极。和以往的普通金电极不同,第一次采用了石英晶体金电极。试验结果说明抗体的固定以及大肠杆菌O157∶H7与抗体的结合都增加了石英晶体金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阻抗,在[Fe(CN)6]3-/4-氧化还原对存在的情况下,用电化学阻抗谱测量该阻抗。该免疫生物传感器的检测限是103cfu/mL,石英晶体金电极的电子传递阻抗变化值和大肠杆菌O157∶H7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时间少于10 min。(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干宁,王鲁雁,徐伟民,李天华,江千里[7](2007)在《尿样中核基质蛋白22的免疫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4,4',4'',4''')四羧基酞菁钴(CoTcPc)和HRP标记核基质蛋白22抗体(HRP-Ab-NMP22)一起固定在Au电极表面,构建了一种快速测定膀胱肿瘤患者尿液中NMP22抗原含量的安培免疫传感器(HRP-Ab-NMP22/Fe3O4/CoPc CME).实验表明:该传感器对NMP22抗原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HRP对H2O2电催化氧化电流I0降低,ΔI 0与NMP22浓度在1.0~150ng·mL-1成线性关系,检测限则为0.5ng·mL-1.该传感器基于一次性竞争性免疫反应,较Elisa法提高了检测速度,有望用于膀胱肿瘤的迅速诊断。(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07年04期)

李杜娟,王剑平[8](2007)在《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电化学阻抗免疫生物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研究了一种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快速检测大肠杆菌0157:H7的生物传感器, 它是通过石英品体金电极表面附着一层蛋白 A 膜来固定抗体的。该生物传感器中,我们采用了叁电极系统-工作电极石英晶体金电极、Ag/AgCl/Cl_(sat)~-,参考电极和铂对电极。我们第一次采用了石英晶体金电极,而和以往采用的普通金电极不同。试验结果说明抗体的固定以及大肠杆菌0157:H7与抗体的结合都增加了石英晶体金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阻抗,在[Fe(CN)_6]~(3-/4-) 氧化还原对存在的情况下,用电化学阻抗谱测量该阻抗。该免疫生物传感器的检测限是10~3 cfu/ml,石英晶体金电极的电子传递阻抗变化值和大肠杆菌0157:H7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时间少于10分钟。(本文来源于《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08-01)

蒋清锋[9](2007)在《基于电化学阻抗免疫生物传感器的抗生素残留检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生素,虽然有杀灭病菌,治疗疾病的功效。但是,当前越来越严重的抗生素滥用和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已经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迫切需要研究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分析方法。本课题以磺胺二甲基嘧啶(sulphamethazine,SMZ)和头孢拉定为检测对象,以SMZ抗体为敏感元件,采用硅烷化单分子层的固定化技术固定在电极表面,根据阻抗谱等电化学方法来测定抗生素残留的浓度,并据此探索了利用电化学阻抗免疫生物传感器进行抗生素残留的方法。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在深入分析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基于电化学阻抗免疫生物传感器进行抗生素残留检测的技术方案。选用ITO微电极,并采用硅烷化单分子层的固定化技术,将抗生素的多克隆抗体固定在ITO电极表面,应用电化学阻抗图谱及循环伏安法测定修饰电极在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根据对不同浓度的响应,来测定抗生素残留的浓度,初步建立了电化学阻抗图谱和免疫传感器联用的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并探索了其可行性。2.研究了用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头孢拉定残留的方法。分析了不同介质、初始电压、集结时间和扫描速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的集结时间内,当头孢拉定浓度比较低的时候,峰电流和扫描速率成线性关系,并且电极表面的反应基本上由吸附完全控制;而当头孢拉定的浓度比较高时,峰电流和扫描速率的关系曲线则不是完全的线性关系,这时,电极表面的反应不完全由吸附控制。另外,在1×10~(-7)—1×10~(_6)mol/l的浓度范围内,脉冲伏安的峰电流和头孢拉定原始浓度之间成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是Y=0.6462X+4.828,R=0.9881。3.研究了用电化学阻抗免疫生物传感器检测磺胺二甲基嘧啶(SMZ)残留的方法。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样品SMZ浓度的增加,结合到ITO电极表面的SMZ也增加,使得氧化还原对在电极表面电子转移阻力变大,导致电极表面电子转移阻抗也随之增加,这表明阻抗免疫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抗生素残留的定性检测分析。而且,对比其他免疫学传感器检测方法,本方法的检测速度较快,用Solartron 1260进行分析时,检测时间在1-2 min之间。研究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的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在一定的离子强度和酸度环境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这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基于电化学阻抗图谱和免疫传感器联用技术的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7-06-01)

张灯[10](2005)在《检测大肠杆菌的电化学阻抗谱免疫生物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根据电化学阻抗谱良好的界面表征特性,通过在铟锡氧化物(ITO)电极表面,使用硅烷化单分子层的固定化技术,将抗体固定在电极表面来捕获大肠杆菌O157:H7,并且根据对不同浓度的目标菌的响应,来测定它们的浓度;以期建立电化学阻抗谱和免疫传感器联用技术的检测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致病微生物。 本论文主要论述以下叁部分工作: 1.首先介绍了大肠杆菌O157:H7检测的重要性和研究依据,用掺锡的叁氧化二铟(ITO)作为工作电极,通过硅烷化固定化技术,将抗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固定在ITO电极表面;并通过双抗体夹心法在ITO电极表面吸附病菌。 2.应用电化学阻抗谱及循环伏安法测定修饰电极在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用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氧化还原对研究吸附层的法拉第阻抗。并选择合适的等效电路图,来跟踪了解电极表面每一个反应步骤的电学变化。 3.配制不同病菌浓度的溶液与免疫电极发生结合,通过Niquist图上反映出来的电荷转移阻抗来初步确定电化学阻抗谱传感器对目标菌的定量检测。 通过以上工作,为今后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和免疫传感器联用,快速准确的检测致病微生物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5-06-01)

免疫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或一些高等动植物在生活、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化学物质,该化学物质对其他某些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各大领域,使得食品中经常出现过量的抗生素残留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寻找有效的检测抗生素残留的方法和设备具有重要意义。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将免疫技术与电化学检测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生物传感模型,它不仅灵敏性高,选择性好,易于实现检测仪器的便携化、自动化和微型化。其原理是通过在抗原或抗体上标记上信号物质,并电化学方法检测标记的标记物,从而定量检测抗原或抗体。针对抗生素是小分子半抗原的特点,我们选择竞争型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探究抗生素残留检测。本论文内容有: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1)抗生素及其检测方法;(2)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其最新进展;(3)竞争型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小分子物质检测应用;(4)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通过共聚合苯胺、邻苯二胺、链霉素在金电极表面形成分子印迹膜制备基于分子印迹(MIP)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酶催化底物达到信号放大而对抗生素进行检测。在优化条件下,该分子印迹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电流响应随着链霉素标准品浓度增加而成比例的减小,其线性范围为0.01~10 ng mL-1,检测限可达7.0 pg mL-1。第叁章:用氧化石墨烯做基底,原位生成铂-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并作为小分子半抗原标记物,构建竞争型免疫传感器。制得的传感器在铂增长溶液中自身催化生成大量的铂纳米颗粒催化氢离子还原反应。本方法在无机离子溶液中通过氢离子还原电信号而检测抗生素。在优化实条件下,该竞争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电信号对四环素标准品浓度成反比变化,线性范围是0.05~100 ng mL-1,检测限为6.0 pg mL-1。第四章:用金纳米颗粒标记抗生素,结合金纳米颗粒催化还原4-硝基苯酚的构建了紫外检测技术与电化学免疫技术结合的新方法用于抗生素残留的检测。在未优化条件下,该免疫传感器对氯霉素的响应线性范围为0.1~100 ng mL-1,检测限为0.03 ng mL-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论文参考文献

[1].魏辉,曹超敏,刘国珍.电化学免疫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叁种细胞因子同时检测中的应用研究[C].第十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墙报).2017

[2].阙小华.基于竞争型免疫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探究[D].福州大学.2014

[3].黄君冉,郭良宏.电化学发光免疫生物传感器高通量快速检测雌二醇的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2012

[4].茹柿平.检测转基因蛋白Cry1Ab的电化学免疫生物传感器研究[D].浙江大学.2012

[5].颜妍.食品中违禁添加物的纳米电化学免疫生物传感器的研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6].李杜娟,王剑平,盖玲,应义斌.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电化学阻抗免疫生物传感器[J].传感技术学报.2008

[7].干宁,王鲁雁,徐伟民,李天华,江千里.尿样中核基质蛋白22的免疫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制[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

[8].李杜娟,王剑平.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电化学阻抗免疫生物传感器[C].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7

[9].蒋清锋.基于电化学阻抗免疫生物传感器的抗生素残留检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

[10].张灯.检测大肠杆菌的电化学阻抗谱免疫生物传感器研究[D].浙江大学.2005

论文知识图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基于包埋二茂铁标记DNA链的脂质体免疫...Hg2+诱导的DNA-SWCNT诱导圆二色谱(IC...基于Ag@SiO2构建的电化学免疫生物传感...纸通道与电极部件的集成装置:a.电极...生物相容性核壳结构纳米材料修饰的电化...

标签:;  ;  ;  ;  ;  ;  ;  

免疫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论文_魏辉,曹超敏,刘国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