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大有可为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大有可为

黑龙江龙煤鹤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纪委

伴随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步伐的阔步挺进,企业经营发展模式产生了根本性变化,员工价值取向逐步多元化,各种矛盾体相互转化、利益分配形式纷繁复杂,导致了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机遇、新挑战和新问题。如何掌握新情况、解决新矛盾、迎接新挑战,这就需要加强国有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精、思想作风正的过硬队伍,合力促进企业深化改革健康发展。

一、直面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思想政治工作新现状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企业改革发展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企业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呼声更高,对政工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新挑战。

1、政工队伍建设的稳定性受到挑战。一是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不仅综合工作能力要强,而且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丰富的经验。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必须积累经验,经受磨练,培养职业观念,政工队伍建设上要保持稳定。二是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受到挑战。面对企业繁重的各项目标任务,政工队伍必须肩负起宣传动员、凝聚人心、文化建设、鼓舞士气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重任,为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证。企业的发展形势要求,对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挑战。三是政工队伍的工作方式方法方面的挑战。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先进技术群及其网络化发挥巨大的力量。与其它领域相比,政工队伍的工作方式方法还比较单一,应用先进技术的意识淡薄,对实际工作的应用指导能力还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勇于接受先进技术的挑战。

2、政工队伍面临新问题受到挑战。企业目前政工队伍建设现状总的情况看,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态势是稳定的,政工队伍在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笔者认为在目前政工队伍的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政工队伍后继乏人,严重出现“青黄不接”现象。由于政工人员的严重匮乏,在党组织书记、党群部门人员的配置上出现选配难,选配合适、称职者更难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在企业机构调整工作中,只注重了对政工部门和政工人员的精简,忽视了在基层单位挖掘和培养政工干部苗子,使政工队伍欠缺“新鲜血液”;在企业繁重的生产经营压力下,企业政工得不到应有重视,政工人员的工作成绩和劳动成果得不到认可或得不到应有的评价和待遇,导致很多政工干部寻求机会“改行”;大多数人认为“搞生产,有前途;干政工,没出路!”、“政工政工,到头来一场空!”,造成综合素质高、有工作能力的员工不愿从事政工工作。二是政工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历不尽合理。从职称和学历情况来看,还不能很好适应企业发展和知识经济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求运用多种科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知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目前企业的实际情况看,专职政工人员相当一部分同志是“半路出家”,欠缺良好的“专业背景”,理论水平相对较低,文字功底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弱,知识结构不够合理,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其尽快适应工作的要求。三是政工人员欠缺“自强意识”。有的政工干部虽然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容易受到习惯思维的影响,工作创新力度不大,年龄较大的政工干部与年轻员工出现代沟;有的不敢向学历、资历高于自己的干部做思想工作,工作底气不足。

二、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强化政工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加强企业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干部要狠抓落实,广大政工人员要积极努力,真正把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过硬队伍,保证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1、强化制度建设。要认真落实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制度,把政工队伍建设纳入企业重要议事日程,根据上级精神和企业实际,建立和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机构,合理配齐配强专职政工人员,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政工干部队伍。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是个动态过程,需要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有所创新,探索新的管理形式和方式。

2、狠抓思想教育。企业党组织要紧密结合实际,把政工干部政治思想教育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一是理论政策教育。组织政工干部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改革观念、效益观念和竞争意识。二是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政工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大局意识,以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经受各种困难、风险的考验。三是责任意识教育。教育政工干部时刻把企业和员工的利益视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讲责任、讲奉献,忠实实践服务企业中心工作的宗旨。

3、突出业务培训。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还必须加强,作用还需进一步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企业政工队伍必须向精干、高效发展。因此,企业党组织要将强化政工干部业务知识培训列入议事日程,抓好组织落实,积极创造学习条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岗位培训等方式,着力提高政工干部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岗位业务工作技能和企业管理知识,在政工干部中形成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热潮,使政工干部做到至少掌握一门技术、具备一定技能,能在企业改革、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4、拓展选人视野。从企业现实情况来看,每年要保证一定比例引进文科或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这些人具有专业理论知识,有很好的培养发展趋势;要不分工种、不分专业、不分年龄地把那些思想活跃、政治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热爱政工工作的员工选拔到政治工作岗位上来;对那些确实具有政治工作专长的企业外人员,可以考虑采取聘请引进的途径,来提高企业政工队伍的活力和整体素质。在政工岗位设置上,还要有意识的注重政工后备人才的培养,避免“青黄不接”和后继乏人。

5、维护政治权利。企业和企业党的组织应充分维护政工干部的政治权利,积极探索和实践调动政工干部主观能动性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方法,真正把政工干部看作是企业各项工作中的骨干成员,让政工干部有合理合法的渠道参与企业管理,使其做到率先知形势、知任务、明目标,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完善激励机制。要本着“注重实绩,鼓励竞争,择优选升,赏罚分明”的原则,坚持“任人为贤”“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理念,使政工干部付出的劳动能够得到合理的评价、回报,让政工干部在政治上有荣誉、岗位上有地位、物质上有利益,对业务熟悉、成绩突出的政工干部要关心爱护、重用保护,既培养人才,又留住人才。

标签:;  ;  ;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大有可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