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管理的虚拟企业构建及其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虚拟企业构建及其发展战略研究

汤志华[1]2004年在《基于价值链管理的虚拟企业构建及其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企业内外部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的需求成为了市场争夺的关键。而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不仅仅是性能、质量、价格和服务等方面,体现消费者自身特点和喜好的个性化需求正成为信息时代消费者的主要特征。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产品及服务的个性化需求,企业必须改变原来的大规模的标准生产的方式,使生产系统能够快速响应,灵活生产,具有更大的柔性。然而,没有一个实体企业能在短期内具备适应某一经营机遇的所有资源,因而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企业运作模式来适应这种变化,以便能够对不断变化和不可预测的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尽快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产品。在这种背景下,虚拟企业应运而生,被认为是21世纪信息时代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价值链管理是一种创新的管理体系,其基本思想就是从价值的角度用系统的方法对企业整个链路的物流、信息流及服务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实现企业整体价值增值,并使整个价值链的成本降低。本文通过对价值链管理的基本理论的应用,在对虚拟企业本质内涵及其相关问题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的基础上,从价值链管理的角度对虚拟企业的构建及其发展战略展开了论述。 首先,本文对虚拟企业的进行了价值链分析,从价值的角度对虚拟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关系进行了揭示。 然后,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本文提出虚拟企业构建原则,随之建立了虚拟企业构建过程模型,并分别论述了虚拟企业的价值系统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其次,从价值链管理的角度对虚拟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发展策略和战略措施。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最后,本文以风神汽车公司的虚拟经营为例,从价值链管理的角度对风神汽车的虚拟化经营的战略进行了剖析,为我国实施虚拟企业经营模式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关键词:虚拟企业价值链价值链管理核心竞争力

韩沚清[2]2005年在《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文中提出加里·胡佛在其着作《愿景》中精辟地指出,企业竞争归根结蒂是顾客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从顾客出发,即从顾客对企业的认可出发——顾客接受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这就要求,企业欲为顾客接受,就必须创造和提供顾客满意的价值,因而为此付出的代价——成本,也就不能离开为创造和提供顾客价值的一连串的活动——价值链,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正是这一思想的最好体现。 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从价值创造出发,终于顾客价值最大化——成本投入为了创造价值,而创造价值又必须投入成本。这一变化使得企业成本控制应该从价值链分析出发首先确定其成本定位,进而从价值创造和价值提供两个不同的视角进行成本控制,从而实现“价值创造——投入成本——创造价值”的良性循环。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第一,通过现代价值链理论及成本控制理论分析,探讨并提出基于价值链的成本观和成本控制观,从而为价值链成本控制奠定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时,价值链成本概念研究也为价值链成本会计基本框架的构建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第二,将其与传统成本控制及其他现代典型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必要的比较研究,从而探讨价值链成本控制的基本特点,进而使其能够得到更好地应用;第叁,结合企业成本控制实际进行必要和适当的实证研究,以期验证价值链成本控制基本原理及其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作为一种尝试,对基于价值链的农业成本控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论文以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方法为主,结合各部分研究需要灵活结合其他研究方法,从纵向角度运用发展的方法对成本控制的历史演变和价值链理论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从横向角度运用综合方法对其现状进行透视,以便在探索成本控制和价值链理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价值链成本控制的理论基础,从而力图最终建立起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的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及应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除引言部分外,本论文其他各章的内容分别概括如下。

刘璠[3]2009年在《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四方物流企业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和实践者研究和探索的热点问题。但纵观这些理论与实践,对于第四方物流企业的产生机理、构建与协同运作机理、协同运作模式、支撑体系以及协同运作绩效的评价研究还很薄弱,而这恰恰是第四方物流企业科学地开展第四方物流活动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以系统论、协同论、集成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虚拟企业与组织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围绕第四方物流企业的动因、协同运作机理、过程和绩效展开研究,试图揭示第四方物流企业产生的动因与成长机理,探讨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构建与协同运作过程,分析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模式、支撑体系构建、绩效评价等问题,并结合武汉五环通物流有限公司的实际研究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模式。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概念及内涵。第四方物流企业是多个相对独立服务商的集合体,是一种柔性集成系统,成员企业关系呈网络化,第四方物流企业本身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是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采用的是“第四方物流”这种物流运作模式协同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成员企业进行运作,第四方物流企业的组建与解散主要取决市场的机会存在与消失、原企业可利用的价值。信息技术是第四方物流企业运作的重要技术手段。第四方物流企业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第四方物流企业是一种能力型虚拟物流组织,成员企业更专注于自身的核心能力,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具有不同核心能力的成员企业,在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核心企业的引导与管理下,完成物流活动过程,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2)分析第四方物流企业产生的动因,并用交易成本理论、企业资源和能力理论、网络组织理论对第四方物流企业产生的动因进行阐释:从协同学角度对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成长过程进行描述,模拟其成长的动力学过程,进行成长过程分析。(3)引入集成定义方法建立了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构建模型,描述了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构建过程与构建流程:提出了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总体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协同运作的流程:运用动态决策数学模型方法对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决策冲突予以控制。(4)阐述了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管理功能配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组织模式,提出基于物流信息平台的协同运作模式,阐述保障其正常运作的协同机制。(5)探讨了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支撑体系的构建,在确定支撑体系总体框架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支撑要素及其内在关系,并分别从信息平台、资本供应、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研究了其支撑体系的构建。(6)对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绩效评价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绩效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绩效进行评价。(7)以武汉五环通物流有限公司为案例进行了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实证分析,分析了五环通公司实施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机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五环通公司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的模式。

高晚欣[4]2003年在《虚拟企业构建及利益风险研究》文中认为虚拟企业构建及利益风险问题是国内理论界和企业界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企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非常现实的问题。近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变革。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单凭自身内部资源的整合,已经难以把握快速变化的市场机遇,于是它们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企业外部。而作为以提升核心能力为目标,对企业外部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一种手段——虚拟企业,开始成为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网络化到来的现实选择。 我国对虚拟企业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国家863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研究项目,对虚拟企业生产模式进行过研究,但对虚拟企业构建及利益风险问题的研究仍不多见。本文针对目前虚拟企业理论尚不十分成熟的实际,紧密结合国内外虚拟企业研究和发展现状,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对虚拟企业构建及利益风险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旨在对我国虚拟企业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尝试有所借鉴和帮助。 本论文构造了虚拟企业构建的基本理论框架,系统研究了虚拟企业构建机理。首先,科学界定了虚拟企业的内涵、特征、类型,剖析了其组建动机,给出了虚拟企业构建过程模式。其次,对虚拟企业核心能力、伙伴选择与优化、利益与风险问题深入研究,建立和完善了虚拟企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构建层次分析、方格图、模糊分类等多种企业核心能力评价模型;引入可占用准租概念和合作与贡献关系曲线,科学界定虚拟企业伙伴选择的基础条件和关键要素;提出虚拟企业风险构成六要素,给出五级风险程度分类,给出风险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建立了风险控制与项目预期收益关系的量化模型;揭示虚拟企业利益与风险并存的本质和运行特征。论文的最后提出了我国发展虚拟企业的基本对策与建议。 论文注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强调实用性。为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对虚拟企业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张志元[5]2011年在《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文中认为制造业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石,对推动工业化发展进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改造提升制造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这将为东北地区制造业的振兴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东北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雄厚的制造业发展基础,但由于思想保守和体制僵化等原因,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东北地区经济的振兴与发展,不仅要考虑资源型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升级问题,同时也要考虑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的转型问题。因而,研究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东北地区制造业由于受传统体制影响较深,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种以政府主导、资源依赖型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实现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再造是增强东北经济发展后劲的客观要求。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了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采用系统分析、历史分析、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东北地区制造业现行发展模式进行了系统审视。现将文中主要内容和观点概括如下: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方法,并构建了论文的框架结构,指出了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制造业转型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介绍了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基本范畴,包括制造业的概念、分类、特征、地位以及制造业发展模式的基本内涵;其次,主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制造业发展的相关经济理论与西方学者的产业经济等理论进行总结归纳;最后,对制造业转型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简要述评,丰富的理论铺垫,为进一步研究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保障。第叁章,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的逻辑阐释。本章首先概述了东北地区制造业现行发展模式,包括现行发展模式的蕴含、实践模式和主要特征等;其次,回顾了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的历史沿革,涉及形成条件、演进轨迹与运作实践;再次,对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动力机制进行探索;最后,总结归纳出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的运作趋向。第四章,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的现状透视。笔者认为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不高、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资源开采与环境透支过度、国有企业比重过高、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区域竞争力不强是东北地区制造业现行发展模式存在的困境;其次,分析了东北地区制造业现行发展模式滞后的症因,其中包括制造业本身固有的缺陷、政府管理的职能错位、制约发展的制度因素困扰、产业接续发展后劲不足等诸多方面;最后,对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的现有基础进行了简要概括。第五章,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的理性思考。首先介绍了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的转型机理,包括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转型方式、目标取向和预期收益;其次,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对发展模式转型效应进行阐述并作总体评析;最后,进一步概括了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制约因素。第六章,国内外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的比较与借鉴。分别介绍了英、德、美、日等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典示;国内发展较快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概说;对国内外制造业发展典型模式对比分析总结出对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的有益启示。第七章,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对策选择。探寻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的科学路径,包括充分发挥集群经济优势、积极培育创新型制造业、逐步推进东北制造业一体化进程。最后是本文结论。东北地区工业化经历了一个过度强调重工业而忽视轻工业的畸型发展过程。东北地区制造业受传统体制影响较深,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种由政府主导、资源依赖型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严重制约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制度重于技术,关键在于改革。总之,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是一个长期、渐进和动态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文章认为,制造业发展模式的转型不是为了转变而转变,而是要构建一种符合科学发展逻辑的目标发展模式,进一步从深层次思考东北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的路径。东北地区制造业现行发展模式本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传统理念破除乏力、结构性矛盾突出、创新动力不足、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陷入两难境地。文章指出,结合当前全球经济调整的趋势和特点,尝试将东北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主体、虚拟企业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转型的动态虚拟组织模式。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逐步由要素投入型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向低碳型、集约型和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充分发挥集群经济优势,构建整合型制造业,培育创新型制造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制造业竞争力,逐步推进东北制造业一体化进程,是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实践路径。通过加快制造业发展模式的转型步伐,以期早日实现东北地区制造业的全面振兴。

陈捷娜[6]2014年在《基于集成论的产业集群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文中提出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模式,与其它的“块状经济”相比,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工业园区)等,具有独特的优势。产业集群,有利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加快技术创新的速度,维护社会稳定,能够带来各种经济效应,包括:外部经济效应、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速度经济效应、知识经济效应等,尤其是生产或服务相同或同类产品的不同企业,或生产或服务同一产品价值链上的不同企业在地理上的聚集,能够对产品生产或服务的供方和需方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从而畅通了企业供、产、销通路,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产业集群的种种效应或优势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而非必然性,连结可能性与必然性的关键在于科学的管理。实践表明,产业集群如果缺乏科学的管理,集群不经济就在所难免。本研究将围绕产业集群,应用集成管理相关思想和理论研究成果,探索和构建产业集群的管理理论,论文分为八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现状述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等。第二章: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主要研究:块状经济发展与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概念、形成机理、特征、分类、密度、发展历史动因等。第叁章:产业集群力场与管理。主要包括:产业集群管理问题的提出,场与集群力场,产业集群集成内力,产业集群管理。第四章: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与策略。主要研究:集群战略观念的创新,产业集群战略与策略支撑体系,并进行个案分析。第五章:产业集群组织结构模式。主要包括:产业集群组织结构化的动因分析,国内外产业集群组织理论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典型产业集群组织结构模式研究分析,产业集群协会构建。第六章:产业集群界面管理。主要探讨:产业集群界面与界面管理,产业集群界面的类型,产业集群界面矛盾的成因,产业集群界面矛盾的演化规律,产业集群界面矛盾运动过程的阶段划分、特征及主要原因分析,产业集群界面管理相关启示。第七章: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模式。主要研究:结构和治理结构的概念,治理结构与管理结构的联系与区别,治理结构产生的机理,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模型。第八章:产业集群运营管理。主要研究:基于产业集群协会集群层面的公共事务集成,基于虚拟组织集群企业和个人层面的资源集成。本研究综合应用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理论,在研究方向上强调“集成管理”的学科属性,在研究对象上聚焦“产业集群”的范畴,在研究技术上贯彻“探讨产业集群一般管理理论”的主线,旨在进一步丰富产业集群与集成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并为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的相关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吴秋明[7]2004年在《集成管理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企业内部的技术、产品、功能、过程、信息、管理等微观层面的集成,到企业积聚、产业集群等中观层面的集成,以及地区、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军事等宏观层面的集成,集成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普遍的现象。 如果说,20世纪的工业社会是以分工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则21世纪的后工业社会将是以集成经济为主要标志。 集成的内在动机和基本思想是整合增效,即以要素的整合为手段,达到系统增效的目的。 论文以要素的整合过程和集成系统的形成、维持和发展为对象,应用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数学、物理学、系统论等学科的理论和知识,采取哲学思辨和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探索集成管理所依据的基本原理,以期丰富和发展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集成管理理论,为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实施集成与集成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帮助。 论文首先通过对集成与集成管理实践、思想及理论发展的历史研究,总结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并通过对现代集成与集成管理产生的历史动因分析,明确选题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这是论文第1章探讨的主要内容。 第2章的集成基本理论研究,是本文的出发点。论文研究了集成的概念、集成的分类方法、集成的一般特性、集成的交换律、结合律及其它相关概念,研究了非“超距”元素的集成内力及其数学模型,认为这种集成内力是通过集成力场实现的,并对集成力场的概念、作用规律及其管理意义进行了探讨。 论文以哲学思辨的方式,分析研究了集成与系统、集成与管理、集成与分工的辩证关系,力求澄清新建立的集成管理理论与现有的系统理论、管理理论、分工理论的区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集成管理的概念,并提出集成管理的运作机制,以及集成管理的事理逻辑。对集成管理的有效性问题,本文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评价准则。这是论文第3章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论文从第4章到第8章,主要是围绕着集成管理的事理逻辑展开研究的。在集成计划方面,重点讨论了集成管理的战略及其策略支撑体系;在集成的组织方面,主要研究了虚拟企业和虚拟团队这两种泛边界网络化的组织形式,以及人与组织的集成;在集成系统的领导方面,研究并提出了新时期领导行为的四维模式;在集成系统的控制方面,重点探讨了公权的控制问题。 论文最后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方面。

隆惠君[8]2006年在《虚拟价值链研究》文中指出虚拟价值链是处于市场场所的企业物质价值链在市场空间中的镜像反映,它是由与物质增值活动所对应的信息增值活动独立出来而构成的价值增值链条。 进入信息时代,企业都在两个世界中进行竞争:一个是管理者可以看到、触摸到的由资源组成的物质世界,称之为“市场场所”;另一个则是由信息所组成的虚拟世界,称之为“市场空间”。后者导致了电子商务这样一个新的价值创造场所的产生。在市场场所中,企业运用传统的物质资源来为顾客生产、加工有形的产品或提供具体的服务;而在市场空间中,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只有信息,企业只能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和利用来为顾客创造无形的产品或服务。一个在市场场所中取得成功的企业未必能够顺利进入市场空间,并取得胜利。那么,企业怎样才能顺利地转型于市场空间,并在激烈的市场空间竞争中获胜呢? 本文从对价值创造与竞争优势的分析入手,揭示了创造比竞争对手更高的价值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前提。随后,对价值理论和价值链的一般理论进行了回顾并在分析传统价值链局限的基础上,引入了虚拟价值链理论。紧接着,论文对虚拟价值链的内涵、价值增值模式及其现实意义等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并以传统价值链模型为基础构建出了虚拟价值链的一般模型。最后,论文对医药行业、电信行业及制造行业的虚拟价值链模型构建和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给出了英特尔公司利用虚拟价值链转型的个案分析。 论文希望通过对虚拟价值链理论研究,及对虚拟价值链的应用案例分析,给有志于在市场空间中竞争的企业以一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孙燕青[9]2018年在《基于电子商务价值链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化市场贸易和网络技术创新的渐步发展和完善,加剧了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的趋势,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网络经济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向个性化、多元化转变,企业迫使必须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然而,个体企业的资源有限、核心竞争力单一的特点,导致企业很难在竞争激烈、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仅靠自身能力将产品快速的推向市场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动态联盟作为一种通过对互补的合作伙伴核心能力和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创造性的新型组织形式,在“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报告中被提出后,便得到了国内外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同。电子商务环境下,顾客需求的快捷化和市场的瞬息万变,快速发展的经济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态物流联盟作为动态联盟理论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是否能够成功并且高效的组成动态物流联盟就成为企业赢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又由于动态物流联盟所处竞争环境不断变革,原有的方法体系在当下已不再完善,有必要对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方法进行革新,旨在为联盟整体以及各个盟员企业的联盟决策及联盟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客观依据。本文在对比分析前人研究薄弱环节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价值链和竞争优势、竞争优势与联盟评价之间的关系,确定竞争优势理论对联盟组合策略的评估作用;再通过引入电子商务价值链思想,从价值链角度出发,剖析对联盟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结合竞争优势理论和电子商务价值链理论设计动态物流联盟策略体系;最终,基于系统性考虑,结合关系理论、DEA方法、F-AHP方法构建叁阶段伙伴选择模型:阶段一,基于关系理论结合敏捷性考虑对合作能力和响应能力相对低下的企业进行过滤;阶段二,运用DEA方法评估同业务环节企业间的相对效率,精选各环节最优候选合作伙伴集;阶段叁,从联盟效益、物流能力、企业间关系角度设计组合策略评价指标体系,运用F-AHP方法对组合策略进行综合评价,得到最优组合策略并确定最终合作伙伴。相比现有研究成果:在指标设计方面,第一阶段在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加入敏捷性指标,缩小了后期的搜索域,第叁阶段考虑构建相对完善的组合策略评价体系,避免评价结果陷入局部最优;模型方法方面,通过采用分阶段、多方法、系统化流程的方式,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充分利用数学工具与决策经验,提高了选择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实际中,通过物流业务合作伙伴选择的算例应用,该方法起到快速评价、决策支持的效果,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解决联盟伙伴选择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袁瑾[10]2010年在《基于价值链的虚拟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全球化,企业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建立以利益共享为目的的虚拟企业成为了很多企业的选择。同时,现代企业环境的变化对成本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客观上要求成本管理的理论实现种种革新,重新构建适合现代环境要求的模式。价值链理论的提出为虚拟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思路,将价值链运用于虚拟企业成本管理,从价值链的角度进行虚拟企业成本管理体系构建,以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深入挖掘企业降低成本的潜力,提高产品及企业的价值,从而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规范的研究方法,创造性的构建了基于价值链的虚拟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从虚拟产品价值形成的全过程来考虑成本管理。首先,第一部分概述了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从而引出下文的分析。第二部分作为理论基础,对虚拟企业、成本管理以及价值链的概念进行论述。第叁部分概括性的描述了基于价值链虚拟企业成本管理体系框架,包括内涵和原则等。第四部分则分叁个方面即预算、核算、控制对基于价值链的虚拟企业成本管理体系进行具体构建。最后一个部分对本文主要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虚拟企业构建及其发展战略研究[D]. 汤志华. 武汉理工大学. 2004

[2]. 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D]. 韩沚清. 山东农业大学. 2005

[3]. 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研究[D]. 刘璠. 武汉理工大学. 2009

[4]. 虚拟企业构建及利益风险研究[D]. 高晚欣.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3

[5]. 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 张志元. 吉林大学. 2011

[6]. 基于集成论的产业集群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D]. 陈捷娜. 福州大学. 2014

[7]. 集成管理理论研究[D]. 吴秋明. 武汉理工大学. 2004

[8]. 虚拟价值链研究[D]. 隆惠君. 昆明理工大学. 2006

[9]. 基于电子商务价值链的动态物流联盟伙伴选择研究[D]. 孙燕青. 华侨大学. 2018

[10]. 基于价值链的虚拟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研究[D]. 袁瑾. 兰州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  ;  ;  ;  ;  ;  ;  ;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虚拟企业构建及其发展战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