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粒度分布论文_郝嘉辉,李艳洁,郭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颗粒粒度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粒度,颗粒,稀土,矿石,算法,离子,分散。

颗粒粒度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郝嘉辉,李艳洁,郭宇[1](2019)在《基于DEM的多粒度分布颗粒剪切流的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颗粒的流动在自然环境和工业生产中存在广泛。在真实的颗粒流中,粒度分布通常不是单一的,而复杂的粒度分布可能对颗粒的堆积密度和流动性有显着影响。当前还没有针对圆柱颗粒多粒度分布的详细研究成果。因此,研究粒度分布如何影响圆柱形颗粒的流动和应力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离散元方法,采用理论和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单粒度,双粒度,以及粒度呈连续(高斯)分布的圆柱体颗粒体系进行剪切计算。以建立起多粒度分布系统应力和单粒度分布系统应力之间的关系模型,并探索颗粒的长细比以及粒度分布对圆柱体颗粒的流变现象和固相应力的影响。最终目的是开发适用于多分散圆柱形颗粒的本构关系。(本文来源于《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1-06)

单良,徐良,洪波,曹丽霞,王道档[2](2019)在《小角前向散射偏振比法颗粒粒度分布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光散射法的颗粒粒径测量方法中,传统测量模型的测量结果易受光路中颗粒杂质的影响。在Mie散射理论的基础上,将小角前向散射法与偏振比法相结合,推导了新的散射光能与粒径分布关系式,构造了传统小角前向散射法和小角前向散射偏振比法两种目标函数,并引入一种非独立模式算法——人工鱼群算法对两种方法的目标函数进行反演。仿真采用服从Johnson-SB单峰分布均匀球形颗粒,分别对两种目标函数散射光能加入5%,10%,15%的随机噪声。仿真结果显示,利用人工鱼群算法对小角前向散射偏振比法目标函数反演得到的反演精度、抗噪声能力和鲁棒性都明显优于传统小角前向散射法目标函数的反演结果。(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鄢俊彪,吴开兴,刘辉,廖春来,金雄伟[3](2018)在《离子型稀土矿石颗粒粒度分布型式及其成因研究——以江西赣县大埠稀土矿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颗粒粒度分布是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石(风化花岗岩)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对矿石的渗透性能、水-岩相互作用及物理力学性质等都有重要影响,从而影响离子型稀土矿体的开采及其边坡稳定性。以大埠稀土矿床为例,探讨离子型稀土矿石的颗粒粒度分布型式及其成因。水洗筛分结果表明,大埠稀土矿石总体细砾-粗砂和粉-黏粒含量高,其中间组分含量低,呈现出"双峰"式分布特征。通过Q型聚类分析将大埠稀土矿石划分为4种颗粒粒度分布型式,即"左倾双峰"式(A型)、"右倾双峰"式(B型)、"水平双峰"式(C型)和"左抬双峰"式(D型)。成因分析表明,A型和B型分布型式主要是风化程度不同的结果,属于基本的粒度分布型式。水土流失可导致A型向B型转化;细颗粒垂向迁移后再沉积,使局部细颗粒含量升高,则分布型式由B型转化为C型。溶解的Si O2向下迁移,在较深处发生沉淀和重结晶作用,使砾的粒度和含量明显升高,则形成D型分布型式。(本文来源于《中国稀土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邵一哲,谭超,董峰[4](2018)在《超声衰减法测量油水分散流中颗粒粒度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油水分散流的颗粒粒度测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频率下超声衰减作用的测量方法。根据多相流体中超声衰减的BLBL模型,推导出超声衰减系数与颗粒粒度分布存在的数学表达关系。通过多频率条件下所获得的超声衰减系数进行联合比较分析,求解被测流体中颗粒粒度分布.通过对含油率低于30%的5个样本中4种颗粒粒度分布的油水分散流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实验,得到颗粒粒度占比分布的测量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BLBL模型在毫米尺度油相颗粒作为离散相的油水分散流中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文静,刘伟,陈文钢,John,C.Thomas,王雅静[5](2018)在《基于Mie散射理论的颗粒粒度分布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动态光散射法可以获得颗粒的光强加权平均粒径,以及光强加权颗粒粒度分布。为获得数量或体积加权颗粒粒度分布,提出从光强分布到数量分布转换的直接比值法。该方法首先依据Mie散射理论求解不同粒径颗粒的散射光强,然后将光强分布与对应颗粒的散射光强进行比对,获得颗粒的数量分布,进而得到颗粒的体积分布。使用动态光散射法测量得到聚苯乙烯乳胶球混合样品的光强分布,利用直接比值法将光强分布转换为数量分布和体积分布,并与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的数量分布进行了对比,实验数据表明采用直接比值法能够获得准确的数量分布。(本文来源于《光散射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尹长权[6](2018)在《激光粒度分布仪在土工试验颗粒分析中控制参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粒度分布仪在土工试验领域应用目前尚无标准规范可依据。文章以天津港地区的土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试验过程中的遮光率、超声波分散时间、分散剂浓度、离心泵循环转速等控制参数进行比对试验。确定了该方法在土工试验中的适宜性,同时建议了采用该方法进行颗粒分析试验合适的控制参数。(本文来源于《中国港湾建设》期刊2018年02期)

冯岩,杨云川,唐宏新[7](2016)在《颗粒材料粒度分布特征参数拟合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Matlab软件、高斯-牛顿法和最小二乘法原理,以高炉渣、氧化镁及菱镁矿叁种材料粒度测量结果为研究对象,以Rosin-Rammler分布函数为例,编程实现颗粒材料粒度分布特征参数拟合的自动计算。通过实验数据和拟合值的离差平方和、剩余标准偏差计算分析以及拟合曲线对比表明,高斯-牛顿法优于文献中的拟合方法,计算方法合理、可行。(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张杰,蔡小舒,周骛[8](2016)在《图像动态光散射法纳米颗粒粒度分布反演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基于整体相关的图像动态光散射法(IDLS)测量颗粒粒径分布(PSD)问题,研究了全局搜索(GS)算法反演颗粒粒径分布,对峰值为79nm、多分布指数(PDI)为10%的单峰颗粒系和峰值分别为79nm与352nm、多分布指数均为10%的双峰颗粒系进行了反演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全局搜索算法能较好地反演出颗粒粒径分布情况。以此为基础,对峰值为79nm的单峰分布颗粒系,峰值为79nm和352nm、79nm和482nm的两组双峰分布颗粒系进行了实验测量及算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峰分布颗粒系下,相对于累积量法,全局搜索算法反演效果较好;在双峰分布颗粒系下,全局搜索算法与双指数法反演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可知,对于图像动态光散射颗粒粒径分布测量方法,全局搜索算法能够有效地反演出单峰分布和双峰分布颗粒系的颗粒粒径分布,是反演多分散颗粒系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吴开兴,张恋,朱平,陈陵康,田志飞[9](2016)在《离子型稀土矿石颗粒粒度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渗流问题和边坡稳定性问题是离子型稀土矿床原地浸矿工艺面临的两个基本问题,而颗粒粒度分布被认为是土壤最基本的物理性质之一,对土壤水流动、溶质和颗粒迁移以及水土流失等起关键作用。通过浸矿实验、筛分分析和激光粒度分析研究了离子型稀土矿石颗粒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离子型稀土矿石颗粒粒度分布受成矿母岩、风化程度、水土流失和颗粒垂向迁移、原地浸矿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呈如下变化规律:(1)当成矿母岩为中、粗粒结构,且石英含量高时,稀土矿石颗粒易呈双峰式粒度分布,即微粒组分(<0.2 mm)和中、粗粒组分(>2 mm)含量较高,细粒组分(0.2 mm~2 mm)含量相对较低,原地浸矿活动过程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颗粒垂向迁移,并易诱发滑坡灾害;(2)受风化程度和颗粒垂向迁移的影响,稀土矿石微粒组分的含量随深度增大常呈先升后降的抛物线形态;(3)原地浸矿活动可促进稀土矿石的进一步风化,并加剧较细颗粒的垂向迁移,从而影响稀土矿石颗粒粒度分布。(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2016年03期)

张大蔓[10](2016)在《基于图像分割的破碎颗粒粒度分布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碎矿的粒度信息反应了破碎过程中各级破碎机的工作状况,直接决定了整个选矿过程的生产效率。通过碎矿的粒度检测,可以实时地掌握矿石的粒度分布情况,从而帮助调节破碎机排矿口宽度,实现破碎产品粒度分布调节;精确检测破碎产品粒度分布,在保证粒度分布要求的同时通过挤满给矿实现过程优化控制,从而提高选矿效率,降低能耗,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对矿石图像分割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分割与定位矿石图像中的碎矿颗粒,但是碎矿颗粒数量多、形状各异、堆迭严重、大小不一,给分割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同时由于矿石破碎现场环境复杂,导致采集的矿石图像表面噪声严重。以上原因导致目前单一的矿石分割算法难以分割复杂的矿石图像,分割效果差。本文提出基于Canny边缘检测和分水岭合并的算法对矿石图像进行分割,首先研究选取了适合矿石图像的预处理方法;然后二值化预处理的图像,获取二值图像,并进行距离变换,对距离图像进行双边滤波后进行分水岭分割,获取分割线。直接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提取二值图像的边缘,由于颗粒之间的粘连,导致边缘图像出现较多的欠分割,针对颗粒的欠分割问题,用分水岭分割算法来弥补其不足,即将Canny边缘检测算法与分水岭分割算法合并,得到最终的分割图。最后研究矿石粒度参数的定量描述方法,获取破碎颗粒的粒度信息。具体的研究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矿石图像预处理方法研究。由于采集的矿石图像表面噪声严重、颗粒之间粘连严重,因此合理地选取滤波方法处理噪声是图像预处理的关键。双边滤波是非线性空域滤波器,同时考虑图像像素的空间以及灰度关系,因此采用双边滤波处理图像,滤除噪声的同时保留了矿石颗粒的边缘,大大减少图像经过滤波模糊边缘的问题,有助于图像的边缘轮廓提取。我们采取积分图像和局部阈值相结合,二值化图像,提取矿石目标区域,且算法光照适应性强、效率高;获取的二值图像仍然存在噪声以及小的“孔洞”,利用形态学方法优化二值图像,简单易行且能够去除毛刺、光滑图像边缘。2、二值图像距离变换研究。距离变换的对象是二值图像。直接将距离图像进行分水岭变换得到的分割线存在严重的过分割现象,因此采用双边滤波滤除距离图中冗余的极值点,去除噪声;经过滤波处理的距离图像再进行分水岭分割,过分割现象明显减少。3、将Canny边缘检测算法与分水岭算法结合。优化分水岭分割的分割线,将分割线图像与二值图像提取的边缘线图合并,得到最终的碎矿分割图像,有效地减少了欠分割和过分割区域。4、矿石粒度参数提取。碎矿的粒度定量描述困难,根据碎矿颗粒的特点,选取适用的粒度参数,再进行像素标定,获取周长、面积。最后根据Kemeny的经验公式求得碎矿的粒径、体积等参数,完成碎矿的粒度分布检测。(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颗粒粒度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光散射法的颗粒粒径测量方法中,传统测量模型的测量结果易受光路中颗粒杂质的影响。在Mie散射理论的基础上,将小角前向散射法与偏振比法相结合,推导了新的散射光能与粒径分布关系式,构造了传统小角前向散射法和小角前向散射偏振比法两种目标函数,并引入一种非独立模式算法——人工鱼群算法对两种方法的目标函数进行反演。仿真采用服从Johnson-SB单峰分布均匀球形颗粒,分别对两种目标函数散射光能加入5%,10%,15%的随机噪声。仿真结果显示,利用人工鱼群算法对小角前向散射偏振比法目标函数反演得到的反演精度、抗噪声能力和鲁棒性都明显优于传统小角前向散射法目标函数的反演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颗粒粒度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郝嘉辉,李艳洁,郭宇.基于DEM的多粒度分布颗粒剪切流的机理分析[C].北京力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19

[2].单良,徐良,洪波,曹丽霞,王道档.小角前向散射偏振比法颗粒粒度分布反演[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3].鄢俊彪,吴开兴,刘辉,廖春来,金雄伟.离子型稀土矿石颗粒粒度分布型式及其成因研究——以江西赣县大埠稀土矿床为例[J].中国稀土学报.2018

[4].邵一哲,谭超,董峰.超声衰减法测量油水分散流中颗粒粒度分布[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8

[5].王文静,刘伟,陈文钢,John,C.Thomas,王雅静.基于Mie散射理论的颗粒粒度分布转换[J].光散射学报.2018

[6].尹长权.激光粒度分布仪在土工试验颗粒分析中控制参数的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18

[7].冯岩,杨云川,唐宏新.颗粒材料粒度分布特征参数拟合方法研究[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16

[8].张杰,蔡小舒,周骛.图像动态光散射法纳米颗粒粒度分布反演算法研究[J].光学学报.2016

[9].吴开兴,张恋,朱平,陈陵康,田志飞.离子型稀土矿石颗粒粒度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J].稀土.2016

[10].张大蔓.基于图像分割的破碎颗粒粒度分布检测[D].湖南师范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试样颗粒粒度分布图近似正态分布时灰渣粒度的累积分布煤粉粒度分布曲线图炭黑颗粒物的R-R分布不同粒径颗粒的保存效率磨损和爆裂对原颗粒粒径的影响

标签:;  ;  ;  ;  ;  ;  ;  

颗粒粒度分布论文_郝嘉辉,李艳洁,郭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