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识别论文_李泽滨,裴崇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道路识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道路,模型,在线,通流,特征,关键,模式。

道路识别论文文献综述

李泽滨,裴崇利[1](2019)在《基于SSD模型的道路交通标志识别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采用SSD模型的道路交通标志检测算法,以满足智能客车环境感知对于精度和实时性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客车技术与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陈焰中,贺文雅,蒋萌青,张帆[2](2019)在《城市道路网关键交叉口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和交通流特征参数,构建系统、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加权平均算法,建立城市道路网关键交叉口的识别模型,分析各交叉口的重要程度。实例分析表明,排序越靠前的交叉口越繁忙和重要。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了路网拓扑结构和交通流特征,并引入了流量传播率和拥堵传播率2个指标,最终结果能更好地反映路网中交叉口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张宇,简春兵,龚凡,黄妍琼[3](2019)在《基于语义分割的道路区域识别与分割》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道路区域的识别与分割,我们采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语义分割的实现思路进行解决。本文提出了一种处理效率较高的语义分割算法,首先设计了一条空间路径来保留空间信息生成高分辨率的特征,同时又有一条环境路径快速的降采样来获得充分的感受野,最后提出了特征融合模块有效地结合这两种特征。(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9年22期)

黄兴华,叶军一,熊杰[4](2019)在《基于纹理特征融合的道路垃圾图像识别及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利用机器视觉对道路垃圾图像进行识别及提取,在对现有纹理特征提取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纹理特征融合与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的分类识别方法。对局部二值模式(LBP)进行改进,得到改进后的A-LBP;将A-LBP与Uniform LBP进行特征融合得到AD-LBP;利用AD-LBP和梯度方向直方图(HOG)算法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训练SVM对测试样本进行识别分类;对识别出的图像进行形态学处理提取垃圾的质心位置。在沥青道路上进行的垃圾识别及提取实验结果表明,利用AD-LBP+HOG算法进行道路垃圾识别,识别率可达95.58%,并能准确提取垃圾的质心位置。(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9年11期)

丘建栋,庄立坚,姚崇富,唐先马[5](2019)在《城市道路积水智能识别系统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内涝严重威胁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并加剧交通拥堵。为实现对城市整体路网积水点的动态监测,以深圳市为例,融合分析手机导航、公交GPS和气象监测数据,设计一种基于基本图模型的道路积水识别算法,构建了完整的城市道路积水智能识别系统。系统实现了道路交通气象监测预警、降雨影响评估、积水点管理、积水风险图、敏感路段分析和历史数据查询等高级应用功能,并在暴雨期间验证了积水点识别算法的准确性,可为城市管理部门提供及时的路况、天气和积水监测及预测信息,有力支撑暴雨天气的城市交通应急管理。(本文来源于《品质交通与协同共治——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6)

陈华伟,邵毅明,敖谷昌,张惠玲[6](2019)在《基于在线地图交通状态的关键道路动态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关键道路识别成为了交通领域的研究重点.以在线地图的交通状态数据为基础,利用时空相关性理论计算道路交通状态的预测值和波动影响值,并通过Moran散点图划分道路类型,提出了基于在线地图交通状态的关键道路动态识别方法.首先,调用在线地图开发者平台API采集路网的交通状态数据,利用集成学习动态预测交通状态;其次,分析交通状态波动的传播结构,以此量化道路对其近邻道路的影响值;然后,结合道路交通状态的预测值和波动影响值划分道路类型,进而识别出关键道路;最后,以实际路网为例,论证方法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9年05期)

曹晨洁,王夏黎,赵嘉兴,王丽红[7](2019)在《基于CANNY算法的道路交通标线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如今在智能交通领域,车道线及交通标志的识别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但缺乏对于交通道路中标线识别的研究。为了解决道路交通标线识别中标线分类复杂以及精确程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ANNY算法的道路交通标线识别方法。针对视频中道路交通标线的提取及其识别,提出通过结合阈值分割提取颜色特征及使用CANNY算法检测标线边缘特征等信息,定位出标线所在原始图像的位置,并将ROI定位区域标定分割,得到初步的检测区域,将ROI定位区域标定分割后结合SURF算法提取出图中的特征点,最后基于快速近似最近邻搜索匹配方法对标线进行识别。实验发现,此方法剔除了后期检测时冗余的特征点,减少了处理时传输量,加快了识别速度,对现实场景中车道线的识别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期刊2019年10期)

叶明,公冶祥玉,朱治洪,魏文磊[8](2019)在《基于道路坡度识别的混合动力汽车主动模式切换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在基于道路坡度识别的前提下,单轴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进行主动模式切换的控制策略,在Matlab上建立了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数值模型以及道路坡度模型。在对道路坡度识别的基础上,通过模型预测的方式对下一时刻混合动力系统的车速及需求转矩进行了预测。根据需求转矩以及电池在当前时刻和下一时刻的SOC确定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模式,在先确定工作模式的基础上以燃油消耗最小为目标函数,以动态规划算法进行实时的最优转矩分配;在保证经济性的前提下,使混合动力系统达到在即将上坡时刻"换挡",满足驾驶员的动力性和驾驶性需求。(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9年09期)

[9](2019)在《刘康博士团队在城市道路交通交互模式识别方法取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高性能计算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刘康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锋研究员团队、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高松助理教授合作的研究在城市道路交通交互模式识别方法取得进展。相应成果为"Liu K,Gao S,Lu F.Identifying spatial interaction patterns of vehicle movements on urban road networks by topic modelling[J],Computers,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2019,74:50-61(基于主题模型的城市道路交通空间交互模式(本文来源于《集成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丁孝兵,胡周文,房瑞,马文瑞[10](2019)在《探地雷达对道路地下空洞精细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空洞引起道路塌陷的发生,常与排水管网老化破损有关。利用探地雷达对道路地下病害体进行检测,并充分应用管线普查成果数据,能有效排除异常干扰,提高病害体识别精度和准确率。本文以佛山市某道路排水井周边地下病害体检测工程为例,结合管网数据对探地雷达信号数据进行精细分析和研究,确定空洞的范围及发育程度,并对其回填工程质量进行评估。(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9年S2期)

道路识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中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和交通流特征参数,构建系统、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加权平均算法,建立城市道路网关键交叉口的识别模型,分析各交叉口的重要程度。实例分析表明,排序越靠前的交叉口越繁忙和重要。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了路网拓扑结构和交通流特征,并引入了流量传播率和拥堵传播率2个指标,最终结果能更好地反映路网中交叉口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路识别论文参考文献

[1].李泽滨,裴崇利.基于SSD模型的道路交通标志识别方法研究[J].客车技术与研究.2019

[2].陈焰中,贺文雅,蒋萌青,张帆.城市道路网关键交叉口识别研究[J].交通科技.2019

[3].张宇,简春兵,龚凡,黄妍琼.基于语义分割的道路区域识别与分割[J].电子世界.2019

[4].黄兴华,叶军一,熊杰.基于纹理特征融合的道路垃圾图像识别及提取[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9

[5].丘建栋,庄立坚,姚崇富,唐先马.城市道路积水智能识别系统研究及应用[C].品质交通与协同共治——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2019

[6].陈华伟,邵毅明,敖谷昌,张惠玲.基于在线地图交通状态的关键道路动态识别方法[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9

[7].曹晨洁,王夏黎,赵嘉兴,王丽红.基于CANNY算法的道路交通标线识别方法[J].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2019

[8].叶明,公冶祥玉,朱治洪,魏文磊.基于道路坡度识别的混合动力汽车主动模式切换控制策略[J].机械传动.2019

[9]..刘康博士团队在城市道路交通交互模式识别方法取得进展[J].集成技术.2019

[10].丁孝兵,胡周文,房瑞,马文瑞.探地雷达对道路地下空洞精细识别研究[J].测绘通报.2019

论文知识图

遗传算法参数优化结果(1.2秒时窗)型道路增量(盲起点)孤立道路增量(1)几何交点识别网络训练)是团岛街区和中山路街区中的观海山...

标签:;  ;  ;  ;  ;  ;  ;  

道路识别论文_李泽滨,裴崇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