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三位重建技术对腹部巨大肿物的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三位重建技术对腹部巨大肿物的诊断价值

孟波刘芳芳郭军(抚顺市中心医院影像科113006)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腹部巨大肿物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腹部巨大肿物的常规CT轴扫+增强及三维后处理图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判断肿物来源准确9例,其余11例,无法准确判断肿物来源,准确率45%。而多层螺旋CT增强及三维后处理判断肿物来源准确16例子,错误4例,准确率80%。恶性肿瘤中阑尾来源的1例肿物,误判为肠管来源的,肠系膜来源的2例肿物,误判为肠管来源的,肠系膜来源的肿物1例误判为左附件区来源的。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腹部巨大肿物的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三位重建腹部巨大肿物

【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147-02

临床上腹部巨大肿物(≥5cm)经常出现。由于腹部器官较多,脏器间彼此相贴,解剖关系复杂,腹部巨大肿物与周围脏器界限均不清,常规CT轴扫+增强判断肿物的来源相当困难。腹部巨大肿物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一直是困扰影像科诊断医师的难题。多层螺旋CT推出后,因其具有强大的三维后处理功能,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本文对20例腹部巨大肿物的常规CT轴扫图像及三维后处理图像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构对照,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腹部巨大肿物诊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各种来源的腹部巨大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最大直径6.1~12.7cm,平均6.7cm,其中男性例,女性例,年龄24-82岁,平均56岁。全组病例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增强及三维图像后处理。

1.2设备及参数CT设备为SiemensSensation64螺旋CT扫描仪。20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前常规肠道清洁及肠道准备。扫描范围包括肿物及肿物上下5cm范围。扫描参数为层厚、层距6mm,螺距1.0,120KV,140mAs。经肘静脉按70-100ml总量,3-4mn/s的流率注射碘普罗胺注射液(300mgI/ml),靶血管检测行动脉期扫描,60s后行静脉期扫描,180s后行延迟期。

1.3三维重建方法重建层厚0.6mm,重建间隔0.6mm,完成后传至SiemensSensation64后台工作站,用自带软件对肿物及周围区域做相关图像重建。重建方法包括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V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constrc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planarreconstruction,CPR),CT血管成像(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TA),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MIP)。

1.4影像分析由2名高年资诊断医生共同阅片,重点观察分析肿物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及增强效应、与邻近器官关系及周围区域相应改变。肿物来源的判断标准:(1)肿物与邻近器官有无脂肪间隙存在以及脂肪受压移位的方向。(2)肿物与邻近器官接触面夹角。(3)肿物邻近血管及脏器的移位情况。(4)肿物的最大径线位于的器官(5)肿物供血动脉情况。

2结果

2.1手术病理结果恶性肿瘤:肝脏来源1例(肝脏原发性肝癌),胃来源2例(胃间质瘤),胆囊来源1例(胆囊癌),肾脏来源2例(肾类癌,肾透明细胞癌),胰腺来源1例(胰腺癌),肠管来源2例(结肠癌),腹膜后来源2例(腹膜后间叶来源恶性肿瘤,以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可能性大,腹膜后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恶性潜能),肠系膜来源3例(平滑肌肉瘤2例,空肠近端肠系膜腺癌1例),阑尾来源1例子(阑尾粘液腺癌)。良性肿瘤:子宫来源1例(阔韧带肌瘤),卵巢来源1例(卵巢囊腺瘤),腹膜后来源1例(血管瘤),肾上腺来源1例(细胞瘤),肾脏来源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2.2影像判断结果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判断肿物来源准确9例,其余11例,无法准确判断肿物来源,准确率45%。多层螺旋CT增强及三维后处理判断肿物来源准确16例子,错误4例,准确率80%。恶性肿瘤中阑尾来源的1例肿物,误判为肠管来源的,肠系膜来源的2例肿物,误判为肠管来源的,肠系膜来源的肿物1例误判为左附件区来源的。

3讨论

腹部巨大肿物的定位诊断直接影响定性诊断,同时正确的定位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但由于腹部器官较多,脏器间彼此相贴,解剖关系复杂,腹部巨大肿物与周围脏器界限均不清,常规CT轴扫+增强是单纯的横断图像,所以判断肿物的来源相当困难,本组判断肿物来源准确率只有45%。而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多平面多角度观察肿物,充分地显示病变的边界、范围,清晰直观地展示病灶的全貌。如肿物-器官接触面的夹角为钝角或肿物最大径线位于器官内,可以判定肿物来源于该器官。如肿物与器官间有脂肪间隙存在或脂肪受压移位,邻近器官及大血管受压移位,可以排除肿物来源于该器官。本组依据此标准判定肿物来源,准确率75%,明显地提高了腹部巨大肿物定位诊断的准确率。

本组有4例腹部巨大肿物术前定位错位,4例均为恶性肿瘤,究其原因,主要是恶性肿瘤侵及多器官,范围广泛,肿物与多器官分界不清,脂肪间隙消失,接触面夹角均为钝角,很难判定肿物来源。张来顺等研究认为,可以使用三维重建技术中的VR、MIP显示器官源性供血动脉,器官源性肿物早期由该器官动脉供血,肿物增大以后,虽然会有一些外动脉参与供血,但主要还是器官动脉供血,因此,肿物主要供血动脉的显示对肿物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组有1例胃间质瘤显示肿瘤供血动脉。

此外,CT三维重建技术,能很好的展示病灶的侵及范围及病变更多的细节,本组有1例卵巢囊腺瘤横断扫描时没有发现扭转的蒂,三维重建后,发现肿瘤扭转的蒂。

现在,CT三位重建技术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已经逐渐成为术前的常规检查方法,它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多平面的观察肿物与邻近器官的关系,观察邻近血管的走向,能为临床特别是外科、妇科等手术科室术前提供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非常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来顺,戴振火,赵正发,等.多排螺旋多模式重建对腹部巨大肿物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4):78-80.

[2]吴乾喜,陈常勇,李慧,等.16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上腹部肿瘤定位及侵犯范围评估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07,15(5):443-447.

[3]陈信坚,刘忠,曾晓华,等.评价MSCTA在肝肾间隙巨大肿物定位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18(7):512-513.

标签:;  ;  ;  

多层螺旋CT三位重建技术对腹部巨大肿物的诊断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