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种移植瘤论文_刘莲芳,许纯,潘迎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异种移植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异种,细胞,原位,乳腺癌,肿瘤,健脾,细胞系。

异种移植瘤论文文献综述

刘莲芳,许纯,潘迎英[1](2019)在《基于健脾活血法探讨参菝抗瘤液对人胃癌SGC-7901裸鼠异种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参菝抗瘤液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异种移植瘤的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其作用强方法建立人胃癌SGC-7901裸鼠异种移植肿瘤模型,分为肿瘤模型对照组,氟尿嘧啶组,参菝抗瘤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0.2 mL/10 g,氟尿嘧啶1 mg/(kg·d),参菝抗瘤液6.25、12.5、25 mg/(kg·d),给药结果参菝抗瘤液低、中、高剂量组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异种移植肿瘤的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为63.36%、52.67%、35.21%,与氟尿嘧啶组的37.73%比较,低、中剂量组均高于氟尿嘧啶组(P均<0.05);参菝抗瘤液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7.5%、50.2%、65.5%,与氟尿嘧啶组抑瘤率63.8%比较,低、中剂量组均低于氟尿嘧啶组(P均<0.05)。植肿瘤有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亦增加。(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王月姣,阮祥燕,谷牧青,蔡桂举,李雪[2](2019)在《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异种移植瘤裸鼠子宫病理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经他莫昔芬治疗后乳腺癌异种移植瘤裸鼠的子宫病理改变,及孕激素治疗是否会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生及他莫昔芬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5只裸鼠皮下植入雌二醇(estradiol,E2)缓释片(0. 72 mg/60 d),并建立MCF7乳腺癌细胞荷瘤模型,记录肿瘤体积,荷瘤43 d后,将裸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只,分别为:安慰剂组、黄体酮组、他莫昔芬组、他莫昔芬联合黄体酮组。56 d后,处死裸鼠取瘤体及子宫,进行HE染色及肿瘤生长曲线绘制。结果裸鼠肿瘤生长速度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单用黄体酮未促进乳腺癌的额外增生(P> 0. 05),他莫昔芬治疗后,乳腺癌组织体积明显缩小(P <0. 01)。裸鼠肿瘤HE染色可见:肿瘤组织较疏松,肿瘤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可见坏死的肿瘤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子宫内膜HE染色结果显示,子宫腺体数目增多,腺细胞核大深染,部分出现异型性,出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病理改变。子宫腺体个数统计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经他莫昔芬治疗后的子宫内膜腺体数量增加明显(P <0. 01),单用孕激素子宫内膜腺体数量无明显增加(P>0. 05)。结论在乳腺癌异种移植瘤裸鼠中,他莫昔芬治疗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但子宫腺体明显增加,呈不典型增生病理改变;单用孕激素未促进乳腺癌细胞明显增生,子宫内膜无明显增生,孕激素的应用不能拮抗他莫昔芬导致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本文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范婉[3](2019)在《叁种口腔癌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增殖、转移的比较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近年来,将肿瘤细胞植入裸鼠口腔构建的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口腔癌的研究。但在某些研究中为了快速评估某些新型靶向药物对头颈部肿瘤体内增殖抑制的初步效果,需要快速构建以成瘤时间短、肿瘤生长速度快为主要特点的移植瘤模型;另一方面,在某些与肿瘤转移相关的研究中,需要构建以淋巴结转移率高为主要特点的移植瘤模型。然而以往有关比较不同细胞系构建的口腔癌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在肿瘤形成时间、增殖速度、转移水平等方面差异的总结报道相对较少,探索使用何种口腔癌细胞系可短时间内构建以增殖速度快为主要特点的移植瘤模型,或者是以转移率高为主要特点的移植瘤模型,是提高构建口腔癌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效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此外,不同口腔癌细胞系构建的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在肿瘤形成、增殖及转移等方面具有差异的原因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拟使用在口腔癌研究中使用较多的CAL27、SCC9及SAS叁种人舌癌细胞系构建口腔癌原位异种移植瘤裸鼠模型,比较叁组移植瘤模型在肿瘤形成时间、增殖速度、转移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并对与肿瘤原位增殖及转移可能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旨为提高移植瘤模型构建的效率,并为需要构建符合研究目的口腔癌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的研究者提供选择性参考。方法:(1)预实验中将45只裸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5只,调节CAL27、SCC9及SAS细胞至5×10~6个/ml、1×10~7个/ml和2×10~7个/ml 3个不同细胞浓度,分别于每组裸鼠舌部注入50ul细胞悬液,观测裸鼠舌部成瘤情况,选出合适的细胞浓度用于后续实验研究。(2)将15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于舌部注射2×10~7个/ml细胞浓度的人舌癌细胞CAL27、SCC9及SAS构建口腔癌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3)每日观察,确定原位肿瘤形成时间;肿瘤形成后隔日测量原位肿瘤体积,评估移植瘤体内生长速度。(4)舌组织HE染色判定原位肿瘤形成情况,免疫组化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染色判定肿瘤细胞体内增殖水平。(5)下颌下淋巴结HE染色及免疫组化细胞角蛋白(CK)染色判定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淋巴结转移水平。(6)细胞计数法观测CAL27、SCC9及SAS叁组细胞系体外增殖情况。(7)划痕实验比较叁组细胞体外迁移能力。(8)RT-PCR检测叁组细胞系中增殖、转移相关生物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CD44、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等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使用CAL27、SCC9、SAS细胞成功构建口腔癌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当注射细胞浓度为2×10~7个/ml时,叁组细胞诱导构建移植瘤模型成功率较高,CAL27、SAS组移植瘤模型舌部植入肿瘤细胞后约3天可见肿瘤形成,成瘤率100%;SCC9组移植瘤模型舌部植入肿瘤细胞后约4周可见肿瘤形成,成瘤率80%。(2)2×10~7个/ml细胞浓度下成功构建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叁组移植瘤生长速度由快到慢、原位肿瘤体积由大到小依次为SAS组、CAL27组、SCC9组。(3)叁组移植瘤中Ki67阳性细胞率由高到低依次为SAS组(65.13%±5.24%)、CAL27组(21.02%±2.50%)、SCC9组(5.24%±3.42%)(P<0.05)。(4)叁组细胞体外增殖情况、细胞中EGFR mRNA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SAS组、CAL27组、SCC9组,细胞中N-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SAS组、CAL27组、SCC9组,结果与移植瘤模型肿瘤增殖情况趋势一致。(5)HE染色示叁组移植瘤模型下颌下淋巴结转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SCC9组(90%)、SAS组(40%)、CAL27组(20%)(P<0.01)。(6)叁组移植瘤模型下颌下淋巴结中CK阳性转移细胞率由高到低依次为SCC9组(51.73%±17.59%)、SAS组(19.64%±9.66%)、CAL27组(8.79%±4.51%)(P<0.05)。(7)叁组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细胞中MMP9、E-cadherin mRNA的表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SCC9组、SAS组、CAL27组,结果与叁组移植瘤模型淋巴结转移情况趋势一致。(8)叁组细胞中CD44、cyclin D1和ICAM-1 mRNA的表达水平与叁组细胞构建的移植瘤模型肿瘤增殖及淋巴结转移水平趋势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CAL27、SAS细胞构建的原位异种移植瘤裸鼠模型肿瘤生长速度快,成瘤时间短,适合需要快速建模,探讨原发肿瘤增殖的研究使用。(2)SCC9细胞构建的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淋巴结转移成功率高,更适用于肿瘤转移相关的研究。(3)CAL27、SCC9、SAS叁种口腔癌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中,移植瘤增殖水平可能与口腔癌细胞体外增殖水平、细胞系中EGFR mRNA的高表达、N-cadherin mRNA的低表达有关;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细胞中MMP9、E-cadherin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对原位移植瘤模型的淋巴道转移有较强影响。(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6-01)

徐春扬[4](2019)在《S3I-201对化学诱导的肝纤维化和细胞系来源异种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和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S3I-201在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中发挥抗纤维化作用目的:建立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研究S3I-201在肝内的抗纤维化作用方法:将6-7周龄的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Cl4组、CCl4+2mg/kgS3I-201组、CCl4+10mg/kgS3I-201组。CCl4+2mg/kgS3I-201组、CCl4+10mg/kgS3I-201组从构模第5周开始每日1次分别按2,10mg S3I-201/kg体重行腹腔内注射,共计2周。正常对照组、CCl4组腹腔内注射补充等体积DMSO。6周后处死小鼠,计算肝体指数,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明确各组小鼠肝损伤情况和肝内细胞外基质沉积状况。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浓度(IFN-γ,IL-1β,IL-6 and TNF-α)反映肝内炎症。检测肝生化指标(ALT、AST、ALP)明确小鼠肝损伤程度。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内细胞外基质(α-SMA、fibronectin)表达和信号通路分子(STAT3、p-STAT3、p65、p-p65)表达情况,明确肝纤维程度和S3I-201对STAT3和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在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中,HE染色显示:Cl4+10mg/kgS3I-201组相对于CCl4组脂肪变性明显改善。Masson染色显示:CCl4+2mg/kgS3I-201组和CCl4+10mg/kgS3I-201组肝组织内的胶原纤维相对于CCl4组均明显减少。10mg/kgS3I-201组较CCL4组肝体指数显着降低。10mg/kgS3I-201组较CCL4组血清转氨酶显着下降。ELISA法示:10mg/kgS3I-201组较CCL4组4种炎症因子均显着降低。另外,2mg/kgS3I-201组较CCL4组IFN-γ和IL-6水平明显下降。免疫组化检测显示:CCl4组肝内α-SMA沉积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Western blot法同样证明CCl4组较正常对照组CCl4肝内α-SMA、纤连蛋白含量明显升高。还发现CCl4+2mg/kgS3I-201组、CCl4+10mg/kgS3I-201组肝内纤连蛋白水平较CCl4组均明显下降。Western blot法检测肝内STAT-3、p65信号通路,发现CCl4+2mg/kgS3I-201组和CCl4+10mg/kgS3I-201组都能减弱p-STAT3和p-p65信号。结论:S3I-201作为一种STAT3抑制剂,能有效减缓肝纤维化进程,同时可以抑制NFκB发挥抗炎作用。第二部分S3I-201在Hep G2细胞系建立的移植瘤模型中发挥抗肿瘤作用目的:建立Hep G2细胞系移植瘤模型,研究S3I-201抑制肝癌的作用方法:将4-5周龄的雌性BALB/C-nu/nu裸鼠随机分为CDX+equal PBS组,CDX+2mg/kg S3I-201组,CDX+10mg/kg S3I-201组。CDX+2mg/kg S3I-201组、CDX+10mg/kg S3I-201组从细胞移植后第6天起,每日1次分别按2,10mg S3I-201/kg体重行腹腔内注射,共计2周。对照组腹内注射PBS+等浓度DMSO。观察各组移植瘤体积变化。所有小鼠在Hep G2接种后第24天麻醉处死。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信号通路分子(STAT3、p-STAT3、p65、p-p65)表达情况,明确S3I-201对STAT3和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在接种第18天,相对于CDX+equal PBS组,10mg/kg S3I-201治疗就能显着抑制肿瘤生长(Figure 5C)。在接种第24天,2mg/kg S3I-201,10mg/kg S3I-201都能显着抑制肿瘤生长。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CDX+2mg/kg S3I-201组和CDX+10mg/kg S3I-201组中,p-STAT-3表达明显下调,STAT3下调相对不明显,CDX+2mg/kg S3I-201组和CDX+10mg/kg S3I-201组中,可见p-p65表达显着上调。结论:S3I-201作为一种STAT3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肿瘤体积的增大,通过抑制STAT3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期刊2019-05-01)

范婉,于涛,陈雪茹,梁飞新[5](2019)在《不同细胞浓度下两种舌癌细胞系诱导口腔癌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SCC9和CAL27细胞构建口腔癌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所需细胞浓度的差异。方法将30只裸鼠随机分为10组,每组3只,调节SCC9和CAL27细胞至1×106个/mL、2×106个/mL、5×106个/mL、1×107个/mL和2×107个/mL 5个不同浓度,分别于每组裸鼠舌部注入0.05 mL细胞悬液,观测裸鼠舌部成瘤情况。结果 SCC9细胞诱导裸鼠舌部成瘤最低细胞浓度为2×107个/mL,CAL27细胞诱导裸鼠舌部成瘤最低细胞浓度为1×106个/mL。结论与SCC9细胞相比,CAL27细胞诱导裸鼠舌部成瘤所需细胞浓度低,更适用于构建舌肿瘤模型。(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田倩,曹润怿,王方方,董佳杰,柯敏[6](2018)在《CXCL13参与AR促进前列腺癌细胞体内异种移植瘤的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CXCL13作为受AR调节的靶基因之一,参与AR在几株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调节功能已有报道.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在裸鼠皮下异种移植瘤模型中CXCL13参与AR对前列腺癌增殖作用的调节,从而验证体外实验的结果.选用CRPC细胞系CWR22Rv1筛选稳定表达AR-N或CXCL13的细胞株,分为CWR22Rv1(对照)、CWR22Rv1/AR-N、CWR22Rv1/AR-N+si CXCL13、CWR22Rv1/CXCL13 4个组别,裸鼠皮下成瘤30 d后,解剖取瘤.其中CWR22Rv1/AR-N+si CXCL13组为用CWR22Rv1/AR-N细胞成瘤至100 mm~3后,再瘤内注射si CXCL13,每3 d一次,共注射3次.通过形态学观察、测定裸鼠体重和肿瘤大小,发现过表达AR和CXCL13组肿瘤明显大于对照组,而过表达AR再抑制CXCL13组肿瘤明显小于过表达AR组,也比过表达CXCL13组略小,但各组小鼠的体重没有明显变化; 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过表达AR-N或CXCL13均能提高ETS-1、Cyclin B1和Snail的表达,而敲减CXCL13后显着削弱AR的调节作用.表明CXCL13参与AR调节前列腺癌细胞小鼠体内异种移植瘤的生长.(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李晓明,赵焕焕,李俊玉,张雪娇,卢杰红[7](2017)在《2,3’,4,5’-四甲氧基二苯乙烯对子宫内膜癌异种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3’,4,5’-四甲氧基二苯乙烯(2,3’,4,5’-tetramethoxystilbene,TMS)对子宫内膜癌异种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并评价其不良反应。方法:建立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的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TMS组及对照组:TMS组皮下注射10 mg·kg-1·d-1的TMS,对照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的食用橄榄油。用药后测量肿瘤体积和质量,以及裸鼠体质量和各脏器湿重;HE染色法检测裸鼠体内各实质脏器的损伤;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细胞色素P4501B1(cytochrome P4501B1,CYP1B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及磷酸化ERK(phospho-ERK,p-ER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皮下注射TMS后,裸鼠体内子宫内膜癌移植瘤的体积(P<0.001)和质量(P=0.03)均明显降低,而裸鼠的饮食、行为、精神状态、大小便和体质量(P=0.275)变化不明显。两组血清中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而且各组裸鼠体内各脏器组织形态均未发现明显病变。移植瘤组织中CYP1B1、ERK和p-ERK蛋白的表达均为弱阳性。结论:TMS对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荷瘤动物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肿瘤》期刊2017年12期)

汪正飞,杨祝仁,张轶雯,李清林,赵岩峰[8](2017)在《叁叶青总黄酮对人肝癌HepG-2细胞及裸鼠异种移植瘤的药效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叁叶青抗肝癌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基础,而叁叶青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Radix Tetrastigmae,TF)提取物的抗癌活性尤其显着。本研究从细胞-动物实验明确叁叶青总黄酮抗肝癌作用,为叁叶青治疗肝癌建立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通过CCK-8法检测叁叶青总黄酮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计算药物的IC50,确定TF的高、中、低剂量。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染色HepG2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细胞凋亡率。通过建立人肝癌细胞系HepG2移植瘤裸鼠模型,观察TF对HepG2移植瘤裸鼠模型的体质量、肿瘤生长体积、抑瘤率的影响。结果:TFIC50为3.247 mg/m L,TF的高、中、低的剂量分别为5、1.25、0.312 5 mg/m L;与对照组比较,TF高、中、低浓度剂量48 h后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均具有显着差异(P<0.01);TF高、中、低浓度剂量24 h后均有明显促进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均具有显着差异(P<0.01)。TF的高、中、低剂量的抑瘤率分别为64.07%、53.64%、46.69%,TF高剂量对肝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优于CTX(环磷酰胺),而TF中、低剂量对肝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弱于CTX。结论:叁叶青总黄酮(高、中、低浓度)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对肝癌细胞的凋亡均有明显促进的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TF高剂量(15g/kg)对肝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优于CTX,而TF中、低剂量(7.5、3.75 g/kg)对肝癌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弱于CTX。(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7年10期)

谢淮冰,王瑞平,胡守友,胡玥,张力[9](2017)在《健脾疏肝抗毒汤对裸鼠MDA-MB-231-pAcGFP异种移植瘤生长及转移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抗毒汤对荷MDA-MB-231-p Ac GFP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Fugene HD Transfection Reagent转染叁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p Ac GFP)。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细胞百分率。采用皮下接种法建立MDA-MB-231-p Ac GFP细胞异种移植瘤裸鼠,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荧光成像技术观察各脏器转移瘤的数目和大小。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癌细胞转染率高达96.5%,表达有绿色荧光蛋白的MDA-MB-231-p Ac GFP细胞成瘤率为100%。模型组(A组),健脾疏肝抗毒汤组(B组),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L12)特异受体(CXCR4)抑制剂组(C组)、健脾疏肝抗毒汤联合CXCR4抑制剂组(D组)瘤体质量分别为(1.30±0.11),(0.75±0.12),(0.48±0.09),(0.44±0.07)g,瘤体体积分别为(6.635±0.500),(4.017±0.466),(2.664±0.700),(2.323±0.492)cm~3,与模型组比较,3组瘤体质量及体积均明显降低(P<0.05)。3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2.18%,62.95%,66.28%。A,C组肝脏可见散在荧光转移结节,B组及D组肝脏未见有荧光结节。结论:健脾疏肝抗毒汤具有抑制MDA-MB-231-p Ac GFP移植瘤生长及肝转移的能力,可为健脾疏肝抗毒汤防治叁阴性乳腺癌的生长转移提供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7年08期)

张丽霞,杨晓鲲,王倩,赵蓓,蔡震[10](2016)在《A431鳞状细胞异种移植瘤模型中c-Kit信号通路诱导其对EGFRIs耐药机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EGFRIs(吉非替尼)耐药的EGFR野生型移植瘤模型,并研究其可能耐药机制。方法雌性BALB/c裸鼠皮下注射A431细胞,肿瘤生长到150×200mm~3,口服给予50mg/kg的吉非替尼,1次/d,连续25周后对EGFRIs产生耐药。比较敏感和耐药移植瘤的全基因组基因表达谱寻找目的基因。耐药模型分别接受空白对照组、吉非替尼、目的基因抑制剂(AMG706),或它们的混合物治疗21d,检测肿瘤组织生长、细胞凋亡、目的基因以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C-kit在吉非替尼耐药的A431异种移植瘤中过表达,双重阻断EGFR和c-Kit信号有协同作用,引起细胞凋亡。结论 A431异种移植瘤模型中诱导的吉非替尼耐药可能与c-Kit过表达有关。EGFRIs和c-Kit抑制剂的联合治疗可能阻断这种耐药机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本文来源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6年12期)

异种移植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经他莫昔芬治疗后乳腺癌异种移植瘤裸鼠的子宫病理改变,及孕激素治疗是否会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生及他莫昔芬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5只裸鼠皮下植入雌二醇(estradiol,E2)缓释片(0. 72 mg/60 d),并建立MCF7乳腺癌细胞荷瘤模型,记录肿瘤体积,荷瘤43 d后,将裸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只,分别为:安慰剂组、黄体酮组、他莫昔芬组、他莫昔芬联合黄体酮组。56 d后,处死裸鼠取瘤体及子宫,进行HE染色及肿瘤生长曲线绘制。结果裸鼠肿瘤生长速度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单用黄体酮未促进乳腺癌的额外增生(P> 0. 05),他莫昔芬治疗后,乳腺癌组织体积明显缩小(P <0. 01)。裸鼠肿瘤HE染色可见:肿瘤组织较疏松,肿瘤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可见坏死的肿瘤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子宫内膜HE染色结果显示,子宫腺体数目增多,腺细胞核大深染,部分出现异型性,出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病理改变。子宫腺体个数统计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经他莫昔芬治疗后的子宫内膜腺体数量增加明显(P <0. 01),单用孕激素子宫内膜腺体数量无明显增加(P>0. 05)。结论在乳腺癌异种移植瘤裸鼠中,他莫昔芬治疗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但子宫腺体明显增加,呈不典型增生病理改变;单用孕激素未促进乳腺癌细胞明显增生,子宫内膜无明显增生,孕激素的应用不能拮抗他莫昔芬导致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异种移植瘤论文参考文献

[1].刘莲芳,许纯,潘迎英.基于健脾活血法探讨参菝抗瘤液对人胃癌SGC-7901裸鼠异种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研究[J].福建中医药.2019

[2].王月姣,阮祥燕,谷牧青,蔡桂举,李雪.他莫昔芬治疗乳腺癌异种移植瘤裸鼠子宫病理改变[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9

[3].范婉.叁种口腔癌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增殖、转移的比较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

[4].徐春扬.S3I-201对化学诱导的肝纤维化和细胞系来源异种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和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

[5].范婉,于涛,陈雪茹,梁飞新.不同细胞浓度下两种舌癌细胞系诱导口腔癌原位异种移植瘤模型的比较[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6].田倩,曹润怿,王方方,董佳杰,柯敏.CXCL13参与AR促进前列腺癌细胞体内异种移植瘤的生长[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李晓明,赵焕焕,李俊玉,张雪娇,卢杰红.2,3’,4,5’-四甲氧基二苯乙烯对子宫内膜癌异种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J].肿瘤.2017

[8].汪正飞,杨祝仁,张轶雯,李清林,赵岩峰.叁叶青总黄酮对人肝癌HepG-2细胞及裸鼠异种移植瘤的药效作用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

[9].谢淮冰,王瑞平,胡守友,胡玥,张力.健脾疏肝抗毒汤对裸鼠MDA-MB-231-pAcGFP异种移植瘤生长及转移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

[10].张丽霞,杨晓鲲,王倩,赵蓓,蔡震.A431鳞状细胞异种移植瘤模型中c-Kit信号通路诱导其对EGFRIs耐药机制的影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

论文知识图

)化合物12与活化的c-Met激酶结合的...通过Akt信号转导通路影响胶质瘤细胞...和ATF-Fc的联合抗肿瘤效果人鼻咽癌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5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异种移植对HCC827-ALDH1A1细胞异种移植瘤

标签:;  ;  ;  ;  ;  ;  ;  

异种移植瘤论文_刘莲芳,许纯,潘迎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