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电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朱妹妹

(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041)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电针于肘部原始点联合阿是穴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肘部原始点、阿是穴以及外关给予电针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阿是穴、手三里及外关给予电针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后3d、1周、1月的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在治疗后3d.1周、1月时,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比为84.4%、96.9%、100.0%,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8.1%、65.6%、81.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3个月随访时发现,对照组患者有7例复发,实验组无复发,实验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肘部原始点和阿是穴能够活血镇痛、温通经脉,对肱骨外上髁炎有显著地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电针肱骨外上髁炎肘部原始点

【中图分类号】R245.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8-0379-02

肱骨外上髁炎又被称为肘外侧疼痛综合症,俗称为“网球肘”,主要临床表现为肘关节外侧出现疼痛,在用力握拳以及前臂旋前伸肘时可加重,局部可有多处压痛,外观无异常,影响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1],作者通过电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64例,效果较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64例,纳入标准为:肘关节外侧出现疼痛,向前臂外侧呈放射状。握物无力,握拳等情况时疼痛加剧;肘关节外观无异常,肱骨外上髁、桡骨小头区、肱骨关节等处有压痛,肌腱牵拉阳性,并经过X线检查排除为骨性疾病。所有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16例,年龄为21~47岁,平均年龄(29.6±3.4)岁,病程为1月~4年,平均病程(11.8±8.6)月,按照随机数字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是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用电针治疗,选择患侧的肘部原始点、阿是穴以及外关,肘部原始点和阿是穴在常规消毒后,用0.3×50mm的针灸针与正确位置进针,捻转得气后接用BT701-1A型电针仪,根据病人耐受情况给予疏密波,治疗30min,外关处不接通电针仪,留针30min。隔日一次,一周3次,期间可采用热水袋以40°温度热敷肘部原始点。对照组患者选择患侧阿是穴、手三里,电疗方法与实验组肘部原始点、阿是穴相同,外关也有实验组相同。记录两组患者1月后的治疗效果,并记录治疗3天、7天以及每周的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

1.3评判标准

治愈:疼痛和压痛完全消失,肘部可自由活动;显效:疼痛和牙痛有明显减轻,屈腕旋臂试验呈弱阳性,肘部功能有显著改善;好转:疼痛牙痛有减轻,屈腕旋臂试验呈阳性,肘部功能有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或者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有效+好转)/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5.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天、1周及1月的治疗的总有效率,同一时间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治疗1周后,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详见表1。并且在3个月后随访中,实验组患者未出现复发,而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出现复发,说明实验组治疗的效果更好。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过对比

组别例数时间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试验组323天0720584.4%

1周2263196.9%

1月26510100.0%

对照组323天0182328.1%

1周31081165.6%

1月10124681.3%

3.讨论

肱骨外上髁炎是肘腕用力过猛或过久,导致了肘部外侧筋肉的慢性损伤,加之感受风寒等因,肘关节外侧出现酸痛乏力,而它中医学属于“肘劳”“肘痛”的范畴,是由于肘腕的长期用力劳作,风寒湿邪堆积导致静脉不畅,气血不和所致,并且根据中医学里以痛为腧的观念,针刺痛点,辅以电激,能够疏通经络、气血,从而获得较好的疗效[2]。肱骨外上髁周围存在腕长、短伸肌、指总伸肌、尺侧腕伸肌等,这些肌肉受到牵拉时,伸肌总腱的附着部会产生应力,当牵引产生的应力超过适应范围,则会导致伸肌总腱受损,逐渐引发肱骨外上髁骨膜炎,桡骨头韧带发生退行性损伤,并且在治疗中常常可以发现肌肉出现紧张或痉挛,因此,治疗的过程中缓解肌肉紧张、痉挛是一个重要的部分[3]。而电针治疗具有较好的阵痛和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肘部原始点是肱骨外上髁炎的原始点,电针该位置能够促进经脉通畅、气血顺行,同时给予热敷也有祛风除湿、温通经络的效果,而电针阿是穴则能够促进经脉流通,达到镇痛的效果[4]。

本次研究中,在治疗1周后,实验组的治愈率就明显高与对照组,并且在相同时间下,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电针肘部原始点和阿是穴在短期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在3个月后的随访中,实验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在远期疗效来看,实验组患者的效果也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电针肘部原始点和阿是穴能缓解局部肌肉的痉挛,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以及机体对炎性的吸收,加速受损筋脉的修复,并且能够缩短疗程、近期及远期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复发率低,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杰,孙忠人.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研究概况[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11):1397-1398.

[2]张议元,杜元灏,熊俊.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证据[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6):60-61.

[3]何煜才,王涛.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3):157-159.

[4]代勇.综合方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6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5):318-319.

标签:;  ;  ;  

电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