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分布格局论文_桂亚可,潘萍,欧阳勋志,臧颢,国瑞

导读:本文包含了种群分布格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种群,格局,空间,结构,马尾松,锦鸡,青冈。

种群分布格局论文文献综述

桂亚可,潘萍,欧阳勋志,臧颢,国瑞[1](2019)在《赣中闽楠天然种群数量特征及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种群数量特征和分布格局有利于认识种群的更新、稳定性及演替,可为其经营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赣中闽楠(Phoebe bournei)天然种群为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获取数据,对种群的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进行分析,运用存活曲线分析种群动态数量特征,采用扩散系数及丛生指数进行种群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种群幼苗(D<2 cm)、幼树(2 cm≤D<5 cm)、小树(5 cm≤D<10 cm)、中树(10 cm≤D<20 cm)、大树(20 cm≤D<40 cm)和老树(D≥40 cm)占总株数的比例分别为57.93%、13.14%、12.91%、9.49%、4.96%和1.59%,其径级结构总体上呈倒"J"型;种群在D<2 cm且H>1 m、5 cm≤D<10 cm和60cm≤D<65 cm叁个阶段的死亡率均超过了50%,在25 cm≤D<30 cm阶段生命期望值最大(ex=4.50);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属于增长型且趋于稳定型的种群,对外界干扰敏感度较高;种群分布格局总体上为聚集分布,且随着尺度的增大聚集强度减小,从幼苗—幼树—小树—中树—大树—老树阶段由聚集度高向聚集度低、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冯雪莹,张毅波,黄玉翠,郭梦然,孟烨[2](2019)在《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地区烟粉虱的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了解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地区烟粉虱的生物型及其种群发生为害动态,分别于2016和2017年对雄安新区及其周边5个县级辖区的烟粉虱的生物型(隐种)、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该地区主要蔬菜作物上发生的烟粉虱均为Q型(MED隐种)烟粉虱;整个调查期间,均发现烟粉虱发生为害情况,不同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种群动态不同,每年9月中下旬,烟粉虱在茄子和棉花上的种群密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绝大多数情况下,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属聚集分布。上述研究结果为烟粉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10期)

江蓝,何中声,刘金福,冯雪萍,刘艳会[3](2019)在《戴云山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的海拔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是亚热带中高海拔地区重要造林和用材树种,具有较大生态和经济价值.为探讨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在戴云山海拔1 000~1 700 m的黄山松群落每间隔100 m布设3个固定样地(25 m×25 m),研究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黄山松种群平均胸径为11.54 cm.目前,黄山松种群主要为幼树和中树,种群处于增长型向稳定型过渡阶段.随着海拔的升高,黄山松大径级树逐渐减少,小径级树逐渐增多.黄山松幼树和中树比例变化与林分密度、群落平均胸径、群落平均树高、黄山松胸径、黄山松树高具有显着相关性,幼树与中树具有极显着负相关关系,种群存在自疏效应.(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孙海荣,车昭碧,陈乙实,鲁为华,王树林[4](2019)在《荒漠植物囊果草生物学特性及其种群分布格局的生态适应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荒漠植物囊果草生物学特性及其种群分布格局的生态适应意义,以北疆地区温性荒漠中的特有植物囊果草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学特性、种子传播方式及野外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囊果草具膀胱状膜质果囊和膨大的不规则块状根茎,每株平均具果囊8.29个,果囊底部和侧面具网状脉络,且底部脉络较粗,不易破裂,顶部无脉络但具蓝紫斑,成熟时易破裂,每个果囊内平均包含球形种子2.82个。囊果草的花具有暂时闭合特性。囊果草为风滚式传播植物,一方面,地上果囊随风滚动时释放内部种子完成远距离传播,随着果囊体积的增大,果囊在不同粗糙程度微地形条件下的移动距离呈线性递增趋势,随地面粗糙度的增加,果囊最短移动距离显着减小(P<0.05),散布的种子数量则显着增加(P<0.05),且果囊移动距离与散布种子数量之间显着负相关(r=0.30,P<0.05);另一方面,地下块状根茎以营养生殖的方式在原位萌发。囊果草种群的分布格局与其生殖方式密切相关。在小尺度范围内(0~50 m),随着空间尺度的扩大,囊果草种群幼苗和成株的分布格局表现为从均匀分布到聚集分布再到随机分布的特点;在中等尺度范围内(3.0~17.5 m),幼苗和成株的空间关联性表现为正关联,随着空间尺度的递增,二者之间的关联性逐渐减小且关联性不显着。(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刘力萍,雍军,汪洋,朱红军,尹茜[5](2019)在《五脑山枳椇天然种群分布格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麻城市五脑山枳椇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设置4块样地,采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并采用Poisson分布拟合及χ~2检验等测度方式,对枳椇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聚集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枳椇种群不同龄级植株均呈聚集分布;幼龄植株分布格局强度和种群聚集强度均高于中龄植株;随取样尺度的增大,种群分布格局升高,聚集强度下降,平均拥挤度上升;不同的取样尺度中,幼龄植株、中龄植株和全部种群植株分布格局均未出现分布拐点。(本文来源于《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19年04期)

林芳[6](2019)在《茫荡山小叶青冈天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茫荡山自然保护区选择7个不同海拔梯度样地,采用聚集度指标分析样地内小叶青冈种群全部个体、不同发育阶段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样地中小叶青冈种群全部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上呈聚集型分布;甜槠、木荷(DBH≥5 cm) 2个优势伴生树种呈聚集分布,弯蒴杜鹃呈聚集和均匀两种分布类型,深山含笑聚集、均匀和随机3种分布类型都有出现.(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肖正利,敬顺华,梁国章,雍军,汪洋[7](2019)在《远安大堰自然保护区马尾松天然种群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设立并行条形样地,以胸径分组研究远安大堰自然保护区马尾松天然种群结构,并采用6个离散分布模型和3个聚集强度指数研究格局分布型及强度,利用双向轨迹方差(TTLQV)分析马尾松种群格局规模变化.结果表明:种群内马尾松个体径级较大,古树级个体占比较大;V_(pi)为25.44%,由于缺乏更新层,种群为衰退型;马尾松种群为典型Poisson分布,聚集强度不高,格局斑块规模分别为10 m~15 m和35 m~40 m.种群的更新与保护应施加人工正向干扰,使马尾松林复层化、异龄化和混交化.(本文来源于《湖南生态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旻霞,夏素娟,南笑宁,李全弟,蒋晓轩[8](2019)在《基于Ripley’s K(r)函数的荒漠锦鸡儿种群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点格局分析法中的Ripley K函数,对甘肃中部地区的皋兰县老虎台不同坡向的典型植被荒漠锦鸡儿(Caragana roborovskyi)种群不同龄级的空间格局及其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荒漠锦鸡儿Ⅰ、Ⅱ级种群在整个种群中占优势,种群更新状况较好,属增长型种群。在北坡,Ⅰ级荒漠锦鸡儿种群在整个研究尺度内呈聚集分布状态,Ⅱ、Ⅲ、Ⅳ级种群呈随机分布状态;在西北坡,Ⅰ级种群呈明显聚集分布,Ⅱ级在小尺度聚集分布,大尺度呈随机分布状态,Ⅲ、Ⅳ级种群在任何尺度均表现为随机分布状态;在西南坡,所有龄级的荒漠锦鸡儿在各个尺度内均呈随机分布状态。不同坡向,Ⅰ、Ⅱ级种群在小尺度表现为负相关,随尺度增加最终呈不相关状态,Ⅲ、Ⅳ级在整个研究尺度内均为不相关,其他龄级种群之间均为负相关状态。荒漠锦鸡儿种群的自然更新不仅受种间、种内竞争的影响,同时也与不同坡向的生境状况有关。在甘肃中部干旱区采用荒漠锦鸡儿对水土流失地进行恢复重建时,灌木间的株行距在西南坡、南坡以4 m为宜;在西北坡、北坡以3 m为宜。(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靳少非,许鲁东,廖晓丽,范胜煌[9](2019)在《香樟天然次生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香樟天然次生林群落为对象,应用点格局分析法研究其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系,为香樟天然次生林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香樟天然次生林群落空间分布在小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随尺度的增大变为随机分布。群落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大部分呈现随机分布,个别小尺度上有聚集分布现象,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群落整体空间分布格局相似;香樟与其他优势树种间大部分尺度上表现为相互独立的无关联性,部分尺度上有正关联,与杨桐在小尺度上存在负关联性;对香樟幼树、中树、大树叁个发育阶段间绝大部分尺度上无显着关联性,幼树与中树、大树间部分尺度呈显着正关联,中树和大树间小尺度存在负关联性;群落演替处在相对稳定状态。(本文来源于《武夷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馨,赵威[10](2019)在《区域尺度下黄背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因子是影响植物种群动态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土壤理化性质在空间上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种群分布的空间差异。为了探究河南暖性草地优势植物黄背草(Themeda japonica)种群空间分布类型和规律,从土壤因子角度明确影响黄背草空间分布的因素,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测度区域尺度上黄背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扩散系数(C)、丛生指标(I)、平均拥挤度(m*)与聚块性指数(PAI)等所表达的结果一致,即黄背草种群在河南不同区域空间分布类型均为聚集分布;同时,方差/均值比T检验、聚块性指数、Cassie指标(CA)和负二项参数(K)等的结果显示,黄背草种群在河南不同区域均呈现高度聚集分布格局。RDA冗余分析表明,豫北地区土壤因子对黄背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有显着影响的为土壤有机碳、土壤碳氮比和土壤pH(P <0.05),而豫西和豫南地区为土壤全磷(P <0.01)。对3个地区整体而言,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磷与黄背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存在极显着相关性(P <0.01)。(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种群分布格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进一步了解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地区烟粉虱的生物型及其种群发生为害动态,分别于2016和2017年对雄安新区及其周边5个县级辖区的烟粉虱的生物型(隐种)、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该地区主要蔬菜作物上发生的烟粉虱均为Q型(MED隐种)烟粉虱;整个调查期间,均发现烟粉虱发生为害情况,不同寄主植物上烟粉虱种群动态不同,每年9月中下旬,烟粉虱在茄子和棉花上的种群密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绝大多数情况下,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属聚集分布。上述研究结果为烟粉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群分布格局论文参考文献

[1].桂亚可,潘萍,欧阳勋志,臧颢,国瑞.赣中闽楠天然种群数量特征及分布格局[J].生态学杂志.2019

[2].冯雪莹,张毅波,黄玉翠,郭梦然,孟烨.雄安新区及其周边地区烟粉虱的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格局[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

[3].江蓝,何中声,刘金福,冯雪萍,刘艳会.戴云山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的海拔分布格局[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孙海荣,车昭碧,陈乙实,鲁为华,王树林.荒漠植物囊果草生物学特性及其种群分布格局的生态适应意义[J].草业学报.2019

[5].刘力萍,雍军,汪洋,朱红军,尹茜.五脑山枳椇天然种群分布格局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9

[6].林芳.茫荡山小叶青冈天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肖正利,敬顺华,梁国章,雍军,汪洋.远安大堰自然保护区马尾松天然种群分布格局[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19

[8].刘旻霞,夏素娟,南笑宁,李全弟,蒋晓轩.基于Ripley’sK(r)函数的荒漠锦鸡儿种群分布格局[J].干旱区研究.2019

[9].靳少非,许鲁东,廖晓丽,范胜煌.香樟天然次生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分析[J].武夷学院学报.2019

[10].王馨,赵威.区域尺度下黄背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J].草业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青岛百合复合种群分布格局模拟羽毛针禾种群分布格局生境边缘毁坏下物种种群分布格局生境随机毁坏下物种种群分布格局一生境边缘毁坏T物种种群分布格局云贵鹅耳枥种群分布格局的信息维...

标签:;  ;  ;  ;  ;  ;  ;  

种群分布格局论文_桂亚可,潘萍,欧阳勋志,臧颢,国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