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朝阳(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一中学甘肃张掖734100)
【摘要】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课堂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本文主要论述课堂教学中,如何要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0)12-061-01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课堂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那么,在数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明确教学目的,提高创新教育认识
众所周知,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则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是通过对中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因此,我们要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教师只有明确了这个教学目的,提高了创新教育的认识,才能真正实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行创新教育。
二、注重教学过程,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彻底改革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师给,学生收的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教育环境,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促使学习的知、情、意、行得到高度和谐统一。
当今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已多样化,教师已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1.理论联系实际。2.根据实际,因材施教。3.倡导学生课堂讨论,促进智力发展。4.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发观,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
总之,教师要变"灌注式"教学为"激励型"教学;学生要变以视、听为主的学习方式为眼、耳、手、脑并用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发展的条件。从而使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格得以不断发展。
三、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的主体性张扬和个性确立的最高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这种需要其实也正是一种创新的意识。创新教育并不能要求学生有多么重大的发明创造,但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之有一种探索的精神和深厚的创造兴趣。而教师只有注重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学生的创造意向才能得以更好地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
实际的教学中,我发扬教学民主,切实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满足学生表现的欲望,保护学生的创造渴求,让学生坚信"我能行",引导他们创造性地思考,不惟书、不惟师,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学生的回答与提问,教师首先鼓励表扬,然后再分析答案正确与否。鼓励学生凡事要问一个为什么,可不可从另一角度思考,用另一方法解释,学会将生活现象归结为数学问题,探求出别人没有发现的解答策略等。当学生有创造思维的萌芽时,我总是"小题大做",加以表扬,鼓励,从而调动起学生对创造的兴趣。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
四、引导主动探索,体验创新的乐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经过,这是他的不幸"。所以,竭尽我所能,在教学中给学生探索机会,让他积极学习,获取成功体验;学生一旦有了这样的体验,便会产生再次体验这种情感的愿望,使学生从会探索到爱探索。当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时,教师应与他们交流、分享他们快乐,因为这也是教师的成功。现代创造教学观认为,现成的结论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现成的真理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发现真理的方法。当别人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何以有那么多的创造时,他回答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探索问题罢了。所以积极探索是创新的先导,我们要保护和支持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探究行为。
以往我们为求教育的"高效",总是"直奔真理",把现成结论一古脑地塞给学生。这种传授型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探索尝试,不利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尝试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自主活动的充分时空,努力使他们掌握现成知识的同时,去发现新的知识,在了解现成结论的同时,又会设法突破现成结论。让他们在充满活力的自主探索中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感受到创造的乐趣。
实践证明,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我们应当树立创新的教育思想,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探索,赞赏奇思异想,给他们创造广阔的驰骋想像的空间,只有这样,创新能力才会水到渠成,创新人才才会呼之即出。
总之,我们要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认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培养学生意识、创新精神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大胆尝试、亲身体验,及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