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作用"弱化"视角下培养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探讨

班主任作用

黄书贵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

摘要: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指的是社会、学校和家庭,按照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的基本规律,有针对性地培养初中生们的主体意识,使其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近年来,培养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简要阐述了培养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并分别从民主制定班规,调动初中生的自主意识、完善班级组织结构,引导初中生自我管理、制定个性化目标,实现初中生的共同进步以及大力举办各项活动,促进初中生的自我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班主任作用"弱化"视角下培养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班主任作用;自我管理能力;初中生

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应该要在弱化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成为班级的主人,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推动他们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学生们的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

一、培养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心理之间从幼稚渐渐地走向成熟,

在这个心理发展的过渡阶段,初中生的身心发展体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既存在着独立性也存在着依赖性,属于一个幼稚性与自觉性互溶的成长期。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未来的素质往往是由这个阶段影响的。培养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符合他们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能够体现初中生们身体和心理变化方面的客观规律,具体表现如下:

(一)促进初中生的个性发展

我国自从强调素质教育之后,不断地进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为学生们创造了许多的选择空间。这些都属于培养学生个性的外因,只有在内因的支持下,外因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实际意义。最关键的因素是学生自身,这也是内因,内因指的是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我意识等内容。只有初中生们明确了自身的发展目标,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深入发掘自身的潜力,才可以真正意义上培养自身个性,促进个性化的发展[2]。

(二)培养初中生的情商水平

社会所需的人才并不是那些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或者是智商较高、动手能力强的人,社会型人才还要求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承受能力较强的、情商较高的人才。目前,大部分初中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受到家庭成员的过度溺爱,而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往往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导致大部分初中生自尊心较强、责任意识缺失,心理素质一般,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人际交往的能力有限,面对挫折的能力不高,主人翁意识缺失。加强对初中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科学地安排学习和生活的时间,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矗

(三)提升初中生的辨别能力

目前,我国已经逐渐迈入了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我国进入信息大爆炸的背景环境下,对于初中生来说,如何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中辨别信息真伪、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对于他们的成长十分重要。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无法实现学生和外界的隔离,因此,需要教会学生们如何进行自我管理,提升他们的抵制能力和辨别能力,以此来抵制不良信息和网络游戏对出初中生的诱惑。

二、班主任作用"弱化"视角下培养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

(一)民主制定班规,调动初中生的自主意识

学生的自我管理不仅仅是学生之简的管理,最关键的是自己管理自己,指的是培养他们约束自己的能力,著名的教育学家斯宾塞曾强调:应记住管束你的目的是为了将你培养成一个可以自行医治的人才,而不是让其他人管理你。正像老话说的那样,无规矩无以成方圆,作为一名班主任,需要牢牢掌握班级内所有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加以整合,引领他们参与到制定班规的活动中。先想学生们讲述班规与《日常行为规范》以及《中小学生守则》之间的区别,班规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更强,强调在帮规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不得违背班规。班级中的所有同学都可以成为班规的立矩者,利用学生们的周记,征集学生们的好的建议与意见,进而制定出班规,让学生们可以深刻认识到并不是教师在管理自己,而是自己对自己进行管理。通过采用这样的方法,学生们可以积极的参与制定班规的活动,有利于学生们的主动性,更有利于班规的后期执行,保证班规的执行效果[3]。

(二)完善班级组织结构,引导初中生自我管理

班级管理存在一定难度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们普遍处于被管理的状态,导致初中生们的主人翁意识缺失。假使可以让学生们深入感知到班级的主人所必须的责任,了解自己是班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那么班级管理就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而激发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就需要增强学生们的体验感,建立多层次的自我管理组织,发挥初中生们的主体性。

第一,建立责任意识较强的班委团队,让他们负责班级的管理,对于班级的管理来说,它的重点是打造一个认真负责的班级核心,组建能力水平较高的班级干部组织,就意味着管理成功了一半。可以通过学生推举选出班委会,然后由班委会选举班长的方式,整个过程由学生共同商议确定。由班干部负责实施班级的各项管理,其他学生负责监管和评估班干部的工作,老师仅发挥支持班干部工作的作用,为班干部的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指导。

第二,组建多样化的自我管理小组,让所有同学都可以自主管理发挥,这就意味着需要按照在班级内所有同学的实际情况,建立形式多样的自我管理组织,例如卫生管理组织、学习纪律组织等等,让所有学生全部参与到管理的过程中,令每一个学生给都可以自行选择小组,而且要落实人人有责,不论是管理的人员、合作的人员还是参与的人员,都必须要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是管,人人可以管人,人人被人管'。这种管理和被管理结合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们找出自己在班集体中的责任,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在管理其他人的同时,学生们会以身作则,进一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方法,把班级看做是一个整体,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们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还可以强化班级管理的水平。

(三)制定个性化目标,实现初中生的共同进步

初中班主任应引导全体学生们拟定自身的奋斗目标,同时要求各个自我管理小组也要制定出管理的具体目标,让班级委员会拟定本班在近期和远期的管理目标,值得注意的是,目标能否成成功就是自身量化以及自我管理成功与否的标准。班主任需要激励学生们时刻坚持自己的奋斗目标,并赋予持之以恒的努力。在指导学生们向着目标前进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提醒学生们明确自己和其他同学、不同的个体之间,个体和制度之间存在的差异,引导他们进行自主评价,加以整改。班主任还需要有意识地从细节出发,引导班级内部的管理人员,在复习各科学习内容时,与其他的同学互相帮助。例如:在分组学习的组织课外活动小组时,均考虑到优差的相互结合,或者是建立一帮一的学习小组,实现学生们的共同成长与进步[4]。

(四)大力举办各项活动,促进初中生的自我发展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缺少班级活动,那么班级必将会缺少活力,阻碍班级向着更好地方向发展。提升班级的活力,最有效的途径是组织学生们参加多种活动。帮助、鼓励学生们参与各类文体活动,同时放权实现他们的自我管制。大部分初中生都想通过自己的表现展示才华,然后得到其他人的肯定。班主任可以整合国内外近期发生的大事,或者是节日等,组织班级成员参加社会实践或者是问题活动,为学生们提供表现的机会。例如:可以在三八妇女节举办"我爱妈妈"为主题的作文大赛,在五四青年节举办演讲比赛,在国庆节期间举办我爱祖国的诗朗诵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摒弃保姆式的管理模式,全面的依赖学生们,让他们自己去完成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还能够提升学生们的积极性,最关键的是学生们可以在这样的活动中在掌握人际关系,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实现学生们的自我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提高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深入发掘自身的潜力,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科学地安排学习和生活的时间,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矗因此,初中班主任可以充分参考上述培养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侯亚妹.班级管理中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3).

[2]章剑飞.基于班主任作用"弱化"的初中生自我管理培养的实践研究[J].教书育人,2017(23).

[3]杨亚楠.沿海农村初中生自我管理调查研究[D].鲁东大学,2015.

[4]熊典维.民办寄宿制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标签:;  ;  ;  

班主任作用"弱化"视角下培养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探讨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