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流制冷器论文_佘海龙,崔晓钰,耿晖,潘小珊

导读:本文包含了节流制冷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稳态,数值,波纹管,特性,结构,膜片,调节器。

节流制冷器论文文献综述

佘海龙,崔晓钰,耿晖,潘小珊[1](2019)在《微小型焦-汤效应节流制冷器发展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微小型焦耳-汤姆逊(J-T)效应节流制冷器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从制冷器的结构型式演变以及理论研究两方面对现有技术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在分析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微小型J-T效应节流制冷器的发展方向做了进一步的展望。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及加工工艺的进步,制冷器的结构型式越来越趋于小型化、多样化,借助微刻蚀技术制作的多级、多层、多通道微小型J-T节流效应制冷器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理论研究方面,由于微小型J-T节流制冷器的运行机理较复杂,目前的理论模型多是基于不同程度的假设,因此,对于微小型J-T效应节流制冷器的理论研究,不仅需建立并求解更切实际的理论模型,还需关注与及时应用相关的基础研究成果。(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春娇,刘洁雨,亓新,刘迎文[2](2018)在《J-T节流制冷器非稳态模拟与热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J-T节流制冷器因具有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冷却时间短、可靠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集成电子设备、红外制导、冷冻手术等领域。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目前我国微型J-T节流制冷器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研究匮乏,严重制约着我国微型节流制冷器的发展。本文针对Hampson型J-T节流制冷器,建立了一维非稳态数值模型,利用Fortran自编程计算,分析了J-T节流制冷器的启动特性以及启动过程中温度、压力及流量的变化情况,为J-T节流制冷器的非稳态模型建立及预测提供了方法。(本文来源于《家电科技》期刊2018年S1期)

杜艳君,陈双涛,李家鹏,陈军,侯予[3](2018)在《微通道节流制冷器热力学仿真及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微通道节流制冷器系统热力学模型,通过对微通道换热器性能优化和所适配的节流结构设计,依据最小熵产法,提出了制冷器性能优化方法。对制冷器内部的流动换热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对换热器的结构尺寸(长、宽、高)进行优化,得到了125 K制冷温度且质量流量在1—5 mg范围内换热器结构的最优设计参数。基于优化后的换热器结构,分别对节流结构进行设计,以满足系统运行工况参数要求。最后,将换热器的优化结构和设计的节流结构组成的微通道节流制冷器行系统仿真,对优化设计参数进行校核,校核偏差小于1%。(本文来源于《低温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徐庆松,聂雪莲,龚志红[4](2018)在《波纹管型自调式节流制冷器抗振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型号用波纹管型自调式节流制冷器的调节器进行结构分析,确定波纹管是结构中在振动条件下的薄弱环节。在不牺牲制冷器性能的前提下对其两端进行限位设计,提高其抗振能力。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力学仿真分析,最后通过试验验证,证明优化设计后的节流制冷器在抗振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8年10期)

张燕,韩蓬磊,李勉[5](2018)在《低温节流制冷器波纹管去内应力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波纹管式自调节流制冷器由于存放、使用一定时间后稳定流量发生波动现象导致其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对此类制冷器最核心的部件—波纹管去内应力方法的研究,实验验证了热处理时效和振动时效两种方法均可大幅度降低波纹管内应力。其中升温到200℃保温2h,升温时间为45min的热处理工艺,可使样品铸层内应力消除率达到66.9%;振动频率2.5k Hz,振动时间为1h的高频振动时效工艺使样品铸层内应力消除率达47.1%,可有效解决波纹管自然时效释放内应力时间长的弊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制冷器的返修率,缩短了其制作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8年08期)

肖日仕,陈晓屏[6](2018)在《不同结构参数及工况下对微型节流制冷器稳态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型节流制冷器因其快速冷却、结构简单紧凑等特性而被广泛地应用在红外探测器、超导量子干涉器件等器件的冷却当中。由于目前的仿真计算仍然存在较大的误差,本文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对微型J-T制冷器的稳态特性比如背压和稳定工作温度等进行了实验研究,制冷工质分别为氮气及氩气。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结构参数(比如换热器轴向长度、翅片间距)以及不同工况(比如不同的环境压力等)均会对制冷器的稳态特性产生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红外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刘春娇,刘洁雨,亓新,刘迎文[7](2018)在《J-T节流制冷器非稳态模拟与热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J-T节流制冷器因具有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冷却时间短、可靠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集成电子设备、红外制导、冷冻手术等领域。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目前我国微型J-T节流制冷器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研究匮乏,严重制约着我国微型节流制冷器的发展。本文针对Hampson型J-T节流制冷器,建立了一维非稳态数值模型,利用Fortran自编程计算,分析了J-T节流制冷器的启动特性以及启动过程中温度、压力及流量的变化情况,为J-T节流制冷器的非稳态模型建立及预测提供了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电冰箱(柜)、空调器及压缩机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10)

李家鹏,陈晓屏,张绍裕,夏丽昆,刘春[8](2018)在《不同节距肋片管节流制冷器启动时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节流制冷器的启动属于非稳态过程,目前的仿真计算仍然存在较大的误差。通过建立不同节距肋片管节流制冷器的实验模型,验证对节流制冷器启动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肋片管换热器翅片节距的变化,对节流制冷器的启动时间影响较大,该影响不是线性关系存在拐点。在设计模型时,肋片管的最佳节距为0.2 mm,该研究对J-T制冷器的设计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真空与低温》期刊2018年03期)

肖日仕,陈晓屏[9](2018)在《Hampson型微型节流制冷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Hampson型微型节流制冷器被广泛的应用在红外探测器和电子元器件等的冷却上。通过分别阐述了Hampson型微型节流制冷器的稳态特性和瞬态特性的研究进展,指出各文献在研究汉普逊型节流制冷器时没有考虑到的一些影响因素:流体热物性随温度的变化、周围环境的热交换(漏热)、沿壁的轴向导热和流体的流动不均匀性,以及在对其进行研究时是否需要考虑这些因素。提出了Hampson型节流制冷器模型更加准确而应采取的一些措施。(本文来源于《真空与低温》期刊2018年02期)

陈慧,双婧婧,刘迎文[10](2018)在《基于分析J-T节流制冷器局部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Hampson型J-T节流制冷器提出了肋片非等距双螺旋回热器结构,并建立相应的数理模型,从局部参数优化角度对回热器性能进行研究。在分析新型回热器损失空间分布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合理的非等螺距的肋片布置形式,来减少回热器的总损失和提高回热性能。本文构建了新型双螺旋回热器的BBD实验表,并数值求解和分析了各种非等间距回热器的损失与换热量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非等间距双螺旋回热器可以在减少材料消耗的基础上,调整高低温区域的换热负荷占比和改进损失空间分布,进一步减小总损失和提高换热量。最后验证了新型双螺旋换热器结构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为J-T节流制冷器双螺旋型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和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节流制冷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J-T节流制冷器因具有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冷却时间短、可靠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集成电子设备、红外制导、冷冻手术等领域。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目前我国微型J-T节流制冷器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研究匮乏,严重制约着我国微型节流制冷器的发展。本文针对Hampson型J-T节流制冷器,建立了一维非稳态数值模型,利用Fortran自编程计算,分析了J-T节流制冷器的启动特性以及启动过程中温度、压力及流量的变化情况,为J-T节流制冷器的非稳态模型建立及预测提供了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节流制冷器论文参考文献

[1].佘海龙,崔晓钰,耿晖,潘小珊.微小型焦-汤效应节流制冷器发展与研究[J].制冷学报.2019

[2].刘春娇,刘洁雨,亓新,刘迎文.J-T节流制冷器非稳态模拟与热力性能研究[J].家电科技.2018

[3].杜艳君,陈双涛,李家鹏,陈军,侯予.微通道节流制冷器热力学仿真及结构优化[J].低温工程.2018

[4].徐庆松,聂雪莲,龚志红.波纹管型自调式节流制冷器抗振优化设计[J].低温与超导.2018

[5].张燕,韩蓬磊,李勉.低温节流制冷器波纹管去内应力的方法研究[J].低温与超导.2018

[6].肖日仕,陈晓屏.不同结构参数及工况下对微型节流制冷器稳态特性的实验研究[J].红外技术.2018

[7].刘春娇,刘洁雨,亓新,刘迎文.J-T节流制冷器非稳态模拟与热力性能研究[C].第十四届全国电冰箱(柜)、空调器及压缩机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8].李家鹏,陈晓屏,张绍裕,夏丽昆,刘春.不同节距肋片管节流制冷器启动时间的研究[J].真空与低温.2018

[9].肖日仕,陈晓屏.Hampson型微型节流制冷器的研究进展[J].真空与低温.2018

[10].陈慧,双婧婧,刘迎文.基于分析J-T节流制冷器局部优化设计[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1 单级开式/闭式节流制冷器原理图锥形自调式节流制冷器照片阶梯形节流制冷器示意图英国hymatic公司的自调式节流制冷带有顶冷级的节流制冷器原理图节流制冷器简化模型示意图

标签:;  ;  ;  ;  ;  ;  ;  

节流制冷器论文_佘海龙,崔晓钰,耿晖,潘小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