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动词论文_朱迎凤

导读:本文包含了判断动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词,系词,福清,语法,词类,汉语,时态。

判断动词论文文献综述

朱迎凤[1](2019)在《由判断动词“是”看因果关系的几种变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因果关系是高考语文中的高频考查内容,对于常见的一般性的因果关系,学生经过复习后,通常感觉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对于因果关系的几种变体就有点理不清头绪了。我们不妨从看似与之不相干的另一个判断动词"是"说起,从另一个角度来理一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判断动词"是"的用法在此处讨论的"是",撇开了它的非动词用法,仅限(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9年24期)

林少芳,盛益民[2](2018)在《从处所动词到判断动词的演变——以闽语福清话的“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方言和世界上不少语言都存在"判断>处所"功能扩展的路径。本文报道了闽东福清话中多功能词"敆[ka?~5]是、在"的用法,探讨了"敆"从"处所>判断"的演变路径,为类型学上"处所>判断"的演变路径提供了新的语言例证。本文认为"判断"和"处所"存在双向演变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18年06期)

葛志丹[3](2018)在《江苏方言判断动词“斗”来源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判断动词"是"的来源问题主要有"代词说""形容词说"和"副词说"。本文试图从方言的角度对江苏方言中的判断句进行分析,推测出判断动词"斗"来源于副词,以求对判断动词"是"的来源调查有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期刊2018年08期)

桑勇[4](2018)在《认知语法视角下的判断动词“是”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语法为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认知语法主张不同词类之间的界线是渐变的,语义和语法不可分割。对同一事物采用不同的识解方式是产生词类差异的基础。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动词"是"的语法功能是人们认知活动在语言中的投射。以认知语法视角为内核,揭示汉语"是"字句中谓语成分的信息特点及句子信息的二重性原则对句子成活的影响;对比能作谓语和不能作谓语的成分之间的认知差异在语义方面的表现,从而揭示"是"的作用;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认知视角出发,提出判断动词"是"的应用策略。(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Catherine,Neil[5](2017)在《从上下文判断动词词组的含义(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Catherine:In this programme we’re looking at multi-word verbs like move in,move on,move out and get on,and we call these phrasal verbs.And prepositions like in,on,or out can completely change the meaning of phrasal verbs.(本文来源于《疯狂英语(高中版)》期刊2017年02期)

丁崇明[6](2016)在《《世説新语》“是”字研究及判断动词“是”的产生及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先从共时角度描写《世説新语》判断动词“是”的用法及句式;然后考察先秦到《世説新语》前重要典籍中判断动词“是”的用法,分析其产生及历时演变。本文认为先秦是判断动词“是”的产生期;西汉、东汉、叁国、两晋是其儿童生长期;南朝是其青少年发育期,但未完全成熟,因未出现“A不是B”否定判断句。这种否定判断句出现于魏晋南北朝,唐代大量出现,这标志着“是”字判断句成熟。汉语判断句从先秦萌芽到唐代成熟,经历十四五个世纪时间跨度。(本文来源于《文献语言学》期刊2016年02期)

冷本扎西,昂青才旦[7](2013)在《藏语判断动词yin和red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单位的价值体现在其语言的使用系统之内.词类标记和工程规范更多地涉及到语言学范畴.自然语言理解是语言信息处理的最高目标,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处理的初步工作是使语言系统的基本单位定位,否则计算机将无法运行,也无法展开文本分类、自动分词、词类标注、自动文摘和机器翻译等一系列工作.在藏族语言中具有权威性代表的《叁十颂》等传统语法着作中,对于词性和词类的划分标准则含糊不清,使人捉摸难定.故而,传统语法在实虚词的词性分类等系统中存在着缺乏或有待完善之处.文章就判断动词、系词、系词句的概念比较,采用词汇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阐述了藏语判断动词的句型结构.(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胡伟[8](2013)在《上古至西汉判断动词“是”的产生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认知、句法、语义、语用的综合因素造就了判断动词"是"。判断动词"是"在西汉时处于发展期。"是"由用于句首的复指代词演变为表判断的系词,有多个动因。副词修饰"是"的例子对"是"成为判断动词起到了重要作用。西汉时期"是"字判断句的格式有四种类型。(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佚名[9](2009)在《判断动词时态的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根据时间状语与时态的对应关系动词特定的时态常常与特定的时间状语联系在一起,如由this time yesterday可知用过去进行时;由sofar,in the past three years,till now等可知要用完成时。如:(本文来源于《高中生》期刊2009年24期)

唐钰明[10](2009)在《近代汉语的判断动词“系”及其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由动词"系连"、"系属"义演变为判断动词,不晚于北宋初年;"系"与"是"虽长期并存,但缺乏否定式,明清后逐步退出口语;"系"在粤、客方言中,发展出否定式,成为活跃在口语中的判断动词。(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判断动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语方言和世界上不少语言都存在"判断>处所"功能扩展的路径。本文报道了闽东福清话中多功能词"敆[ka?~5]是、在"的用法,探讨了"敆"从"处所>判断"的演变路径,为类型学上"处所>判断"的演变路径提供了新的语言例证。本文认为"判断"和"处所"存在双向演变的可能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判断动词论文参考文献

[1].朱迎凤.由判断动词“是”看因果关系的几种变体[J].中学语文.2019

[2].林少芳,盛益民.从处所动词到判断动词的演变——以闽语福清话的“敆”为例[J].中国语文.2018

[3].葛志丹.江苏方言判断动词“斗”来源调查[J].现代语文.2018

[4].桑勇.认知语法视角下的判断动词“是”及其应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Catherine,Neil.从上下文判断动词词组的含义(英文)[J].疯狂英语(高中版).2017

[6].丁崇明.《世説新语》“是”字研究及判断动词“是”的产生及发展[J].文献语言学.2016

[7].冷本扎西,昂青才旦.藏语判断动词yin和red的应用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8].胡伟.上古至西汉判断动词“是”的产生与发展[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9].佚名.判断动词时态的技巧[J].高中生.2009

[10].唐钰明.近代汉语的判断动词“系”及其流变[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论文知识图

一4特定型语言障碍儿童游戏叙事情境下七...心理动词在可接受性判断测试中的平均...非宾格动词的两个句式在可接受性判断...高频词和低频词的语法判断受事发生状态变化的不及物动词句认知模...经验意义的核心和外围成分  3.主位...

标签:;  ;  ;  ;  ;  ;  ;  

判断动词论文_朱迎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