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切换控制算法论文_郑峰,叶韬,李世春,郭谋发,邓长虹

导读:本文包含了软切换控制算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算法,变换器,电流,多模,系统,分配器,自由度。

软切换控制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郑峰,叶韬,李世春,郭谋发,邓长虹[1](2019)在《基于储能广义控制算法的微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储能并网逆变器的广义控制算法,实现微网并/离网平滑切换。该算法基于逆变器分层控制结构,利用被控制对象逆模型、二自由度控制原理,将储能系统部分传函"单位化",消除微网不同运行模式下控制层的结构差异,实现储能输出电流所含有害扰动量的动态全补偿。针对储能控制系统应用层,由于储能系统部分传函单位化,储能单元PQ控制时可实现系统电压所含有害扰动量的动态全补偿;下垂控制时通过引入微网电压、频率前馈补偿项,抑制孤岛微网电压、频率波动,并消除分布式电源输出电流及负载电流所含有害扰动量对应用层的影响。与此同时,控制层广义结构还可以避免微网运行模式切换时储能单元产生的暂态振荡,削弱切换过程对微网内分布式电源及敏感负荷的影响,最终实现微网运行模式平滑切换。为进一步验证所提控制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搭建了微网仿真系统,并对微网计划性与非计划运行模式切换进行仿真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刘志强,濮晛[2](2018)在《摩擦-电磁耦合制动系统及制动模式切换控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电控制动,提出一种摩擦-电磁耦合制动系统及其制动模式切换控制算法。根据摩擦-电磁耦合制动系统结构,设计了耦合制动系统混杂控制模型,提出制动模式切换动态协调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试验平台对控制算法和制动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制动模式切换动态协调算法保证了耦合制动系统在制动模式切换时的稳定性,摩擦-电磁耦合制动系统制动性能良好,提高了制动舒适性。(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方炜,丁辰晨,甘洋洋,刘晓东,刘宿城[3](2016)在《一种基于混杂系统的Boost变换器切换控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Boost变换器既有开关动作上的离散性,又有连续子系统,是典型的混杂动态系统。根据混杂切换理论建立Boost功率变换器的混杂模型,分别讨论变换器在CCM和DCM两种工作模式下的切换控制策略。在固定的系统工作频率下,通过检测电感纹波电流与理论值相比较来控制功率开关器件导通或关断,由此得到所需的占空比信号,从而实现Boost功率变换器的混杂切换的控制。根据电容电荷平衡原理,对负载电流进行估算,减少电路中被检测量,简化控制器的设计并提高了效率。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源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王金川[4](2016)在《TD-LTE系统Femtocell切换控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LTE应用的不断深入,数据业务需求呈爆炸式增长,用户对移动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多数的通信业务都是在室内发生的,因此,怎样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室内覆盖服务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为了提供良好的室内覆盖,增加用户忠诚度,Femtocell技术应运而生,为室内用户改善网络环境,提高服务质量。Femtocell加入LTE框架有效的解决了LTE系统的室内覆盖和边缘覆盖问题。但是,Femtocell的大量部署也会对原有的LTE系统产生干扰,可能会导致Femtocell和Macrocell之间的切换困难问题,以及不必要切换和频繁切换问题。本文围绕LTE系统Femtocell切换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LTE架构和Femtocell技术发展的相关内容,分析了Femtocell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本文对LTE的切换流程做了分析,研究了Femtocell加入LTE框架后传统的切换控制算法的问题和缺陷。SON技术是LTE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本文针对LTE系统下Femtocell场景中的不必要切换和无线链路失败问题提出了基于参数自优化的改进的移动鲁棒性优化算法,减少了不必要切换和无线链路失败率。CSG小区成员用户更希望连接到Femtocell,基于CSG小区的特点,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CAC算法的改进算法,该算法可以更好的满足CSG小区成员用户的需求,减少了频繁切换。本文使用NS3仿真平台进行仿真。对NS3仿真平台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本文仿真涉及到的模块,最后基于NS3中的LTE模块对本文中的算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切换算法对Femtocell场景的小区切换更加有效,有效的减少了频繁切换和不必要切换的次数。(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05-15)

冯杰[5](2014)在《电动汽车用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多模态切换控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励磁同步电机既综合了永磁同步电机和电励磁同步电机的优点,又克服了各自的缺陷,在电动汽车领域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因此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然而,其系统控制方面还未形成成熟的理论,特别是在控制算法上如何协调好电枢电流与励磁电流的关系,尚有大量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多模态切换算法,实现电机在多种状态下的动态切换。该算法的控制思想是把电机控制区域分为常规力矩区与动态增磁区,通过电流分配器确定区域间的切换,在不同的区域下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使得电机在整个运行中能表现出良好的动态性能。同时通过硬件平台与软件系统以实现算法的功能,并对整套驱动系统进行了测试实验与分析。文章首先阐述了在能源紧张的大背景下,发展电动汽车以及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同时对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和控制算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分析了本文中所用的混合励磁同步电机运行特性,并分别建立了电机在定子坐标系和转子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给出了电机在不同坐标系下的磁链方程、电压方程、功率方程和力矩方程。基于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对多模态切换算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次,根据本课题建立的数学模型和多模态切换算法,分析了混合励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硬件平台并设计了软件系统。基于模块化思想,对软件系统的中断、采样、PID、SVPWM程序采取模块化设计并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电机测试实验平台,对混合励磁同步电机进行了发电以及带载的实验研究。测试实验包括:电机发电实验、电机运行实验和多模态切换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多模态切换算法能够有效实现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在额定转速以下力矩的大幅增加,且电机运行稳定,动态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4-06-01)

王晓寰,张纯江[6](2012)在《分布式发电并网无缝切换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并网切换过程中冲击电流电压过大严重影响并网逆变器、大电网及本地负载的正常工作。为减小分布式发电并网过程对电网的冲击,提出了基于加权控制的叁相逆变器并网无缝切换控制策略,解决了切换过程中存在不可控现象造成的电压电流冲击问题,给出了加权控制策略中参数的设计方法,探讨了加权系数对切换暂态的影响。该控制方法在不增加系统复杂度的前提下,实现了并网无缝切换。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2年07期)

吴琼[7](2012)在《多模式无线网卡的切换控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载自组网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在车辆之间形成多跳的自治系统,在交通安全保障、运输效率提高等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其中以无缝连接,减少切换延时为目的的切换算法的改进更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但由于车载自组网网络拓扑结构变化快的特点,使切换算法的改进具有较大的挑战。通过分析已有切换算法,总结这些切换算法的特点,针对切换过程中扫描过程所占延时最大,提出了基于多模式无线网卡的切换算法。根据车载自组网中的车辆通信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FPGA的车载无线通信平台。该平台利用FPGA的灵活和快速控制特征来实现信道访问控制算法;采用SPI接口将射频模块与SOPC相连,将复杂的网络层控制逻辑交由uClinux完成。在该平台上扩展了两个不同频率的无线模块,并在控制模块的协调下可以切换自如。在uClinux中对关键性通信接口SPI进行了驱动程序开发,使系统的上层应用可以与底层硬件进行良好的交互。软件部分通过多线程应用程序控制两个信道交替通信,分工合作,实现数据通信以及预扫描,并且建立邻居表,为切换做准备。算法通过双模块双频率解决了扫描延时问题。该设计把FPGA与嵌入式操作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控制灵活高效,接口简单统一,并易于扩展。为验证算法设计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在DE2开发板上实现了双网卡无线平台,在uClinux中实现了SPI驱动、邻居表及其维护程序、多线程控制程序。通过在实际平台的测试,初步验证了在实际场景中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测试结果显示,算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切换延时。(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12-05-16)

麻磊[8](2012)在《带有时延和丢包的网络控制系统的切换控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 NCS)是通过网络将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机构连接起来,形成的一种全分布实时反馈闭环控制系统。NCS充分体现了控制系统网络化、分布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然而,由于通信机制与协议的原因,以及网络中各节点共享有限的网络带宽,因此当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换时,不可避免的出现数据碰撞、网络拥塞等问题,从而导致数据传输时延、数据包时序错乱、数据包丢失等问题。时延和丢包会造成控制系统性能下降,严重时会破坏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本文重点针对NCS中的时延和丢包进行算法研究与补偿。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网络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与结构、特点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引出了网络控制系统中的节点驱动方式、网络诱导时延以及数据包丢失的问题,同时还介绍了网络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其次,主要介绍的是关于网络诱导时延和数据包丢失现象的成因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之后介绍了切换控制系统模型以及切换算法的特点,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切换系统的研究现状以及趋势,概括了前任学者对于切换控制器设计以及系统稳定性证明的一些方法。再次,本文在带有丢包和时延的网络控制系统中引入了切换算法的思想以及指数稳定理论,平均滞留时间L2增益的概念。利用这些理论对切换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证明。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个新的带有时延和丢包的切换补偿模型,这一新的模型根据不同区问段将时延分割为几部分并且据此选择不同的控制器进行控制。通过这一方法,系统性能得到了改善。通过仿真可知,切换模型有助于改善带有时延和丢包的网络控制系统性能。然后,本文具体研究了NCS数据包丢失的一种模型,给出了网络开关率的定义,将同时具有时延和数据包丢失的状态反馈NCS建模为异步动态开关系统并给出闭环系统状态的结构事件率定义。随后,基于已经建立的NCS模型,给出了结构事件率和网络数据包丢失率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稳定性证明给出了使系统指数稳定的条件。最后,将由开关率约束的带有时延和丢包的NCS模型与时间分割切换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相同与不同点,优化了由开关率约束的带有时延和丢包的NCS模型的时序错乱问题,突出了时间分割模型的优化性能。最后,总结了全文的研究工作,并提出未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2-01-01)

马秀荣,张会龙,白媛,程云翔[9](2011)在《基于自适应小区选择的切换控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切换控制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小区选择的优先级信道预留切换算法。该算法在切换时根据各小区的负载情况,通过调整导频功率使小区间负载均衡,以系统效用最大化为目标,进行基于预留信道的优先级切换。系统效用通过多选择多维背包算法建模实现,预留信道的优先级切换通过马尔科夫排队模型实现。通过多选择多维背包建模、马尔科夫排队建模与实验仿真表明,该算法的性能在相邻小区间负载不均衡的情况下比目前切换控制所用的优先级信道预留切换算法明显提高。在负载不均衡度为6时,话音业务阻塞率与数据业务分组丢失率比目前算法分别降低0.2%和3%左右,数据分组平均最大等待时间比目前算法降低0.15s,系统小区平均吞吐量最大时升高80kbit/s/cell/MHz。(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1年09期)

卜银娜[10](2011)在《空天网络高动态切换控制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切换是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具有在终端运动或是恶劣的无线传输条件下恢复并保持通信的连续性以及平衡网络业务负荷等功能,直接影响着整个通信系统的服务质量和性能。切换判决作为切换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决定了切换的成功与否以及切换性能的优劣,是实现无缝切换的重要前提。在空天网络中,其信道特性不同于地面现有系统,接入的终端往往具有特定功能,并且运动速度非常快,甚至达到几倍、几十倍音速,可以用于切换判决和切换执行的时间非常短,这些特性形成了对高动态终端切换控制的重要技术挑战。本文首先基于STK平台进行建模,选择临近空间平台和GEO卫星组成的融合网络中五种典型切换场景,进行可视性分析、重迭覆盖区分析,以及终端接收信号强度分析。其次,在切换判决中,针对终端高速运动的特点,提出一个计算复杂度不高,预测精度满足切换判决要求的轨迹预测算法。然后联合高动态终端轨迹预测、业务质量和信号质量,设计了基于灰色关联系数和终端轨迹预测的多属性高动态终端切换判决算法。最后,设计了高动态终端轨迹生成算法,用于模拟高动态终端的运动,构成相应的切换场景,利用OPNET建立了五种仿真场景。在各个仿真场景中的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多属性切换判决算法,与仅基于灰色关联系数的切换判决算法相比,不仅能够选择出最佳的目标接入点,而且能够及时触发切换,减少不必要的切换次数,避免“乒乓切换”;可以兼容同构网络和异构网络的切换判决。(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1-02-01)

软切换控制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实现电控制动,提出一种摩擦-电磁耦合制动系统及其制动模式切换控制算法。根据摩擦-电磁耦合制动系统结构,设计了耦合制动系统混杂控制模型,提出制动模式切换动态协调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试验平台对控制算法和制动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制动模式切换动态协调算法保证了耦合制动系统在制动模式切换时的稳定性,摩擦-电磁耦合制动系统制动性能良好,提高了制动舒适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软切换控制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1].郑峰,叶韬,李世春,郭谋发,邓长虹.基于储能广义控制算法的微网并/离网平滑切换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2].刘志强,濮晛.摩擦-电磁耦合制动系统及制动模式切换控制算法研究[J].汽车技术.2018

[3].方炜,丁辰晨,甘洋洋,刘晓东,刘宿城.一种基于混杂系统的Boost变换器切换控制算法[J].电源学报.2016

[4].王金川.TD-LTE系统Femtocell切换控制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

[5].冯杰.电动汽车用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多模态切换控制算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4

[6].王晓寰,张纯江.分布式发电并网无缝切换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J].电网技术.2012

[7].吴琼.多模式无线网卡的切换控制算法[D].首都师范大学.2012

[8].麻磊.带有时延和丢包的网络控制系统的切换控制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9].马秀荣,张会龙,白媛,程云翔.基于自适应小区选择的切换控制算法研究[J].通信学报.2011

[10].卜银娜.空天网络高动态切换控制算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论文知识图

样车换挡试验曲线图基于软切换机制的智能控制算法过程示意图无话务情况下数据传输速率图话务忙时数据传输速率图而s一9】拟s的调速性能对比

标签:;  ;  ;  ;  ;  ;  ;  

软切换控制算法论文_郑峰,叶韬,李世春,郭谋发,邓长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