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住区论文-孟兆阳,李若帆

城市滨水住区论文-孟兆阳,李若帆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滨水住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滨水住区,可持续发展,城市形态

城市滨水住区论文文献综述

孟兆阳,李若帆[1](2015)在《欧洲滨水住区可持续城市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滨水区的复兴带动了城市结构转型与功能提升,曾经"失落的空间"开始重新成为城市最具活力与人气的地区。城市滨水住区作为滨水区最具开发潜能的板块,其建设模式与空间形态等内容一直是规划业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入手,探索滨水住区城市形态多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两个欧洲典型实践案例的分析,提出了滨水住区可持续城市形态空间设计要素的引导建议,以期为该类地区的规划设计与开发建设提供好的借鉴。(本文来源于《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期刊2015-09-19)

李建成[2](2010)在《城市滨水住区(度假区)景观利用策略探析——以建筑的总体布局模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城市滨水住区常见的几种布局模式的分析,表明在滨水住区的建筑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滨水住区景观资源的稀缺性,并采取合理的布局方式,以求收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住宅科技》期刊2010年01期)

刘军,田琨[3](2009)在《城市滨水住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索——以天津子牙渔湾住区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滨水区是城市独特的资源。近几十年来,滨水地区的重建和再开发成为许多城市应对城市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和全球竞争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分析国内外城市滨水住区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原则和研究我国城市滨水住区典型案例入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城市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进而通过对所主持的天津子牙渔湾住区规划项目的剖析和总结,提出了对滨水住区可持续城市形态的具体建议。(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期刊2009年S1期)

查君[4](2008)在《城市大型滨水住区规划设计研究——以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滨水城规划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滨水住区必须放在更高一层次的空间背景中加以研究,对滨水区整体进行考虑,通过引入城市设计的方法实现滨水区整体的优化。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滨水城规划设计在进行居住类型分析、居住模式梳理、居住模式细分的基础上,形成了内外结合、双向渗透、叁网并行,一线、叁轴、叁点、组团式发展,以及可提供多样化产品的布局特点。(本文来源于《规划师》期刊2008年04期)

王涵,黄丽[5](2007)在《城市滨水旧区空间重构的瓶颈与对策研究——以上海市长风新村街道沿河旧住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以前,城市滨水区往往聚集了大量工业化时期留下来的旧住区,进入21世纪以来,滨水区由于其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城市区位,引起政府、公众和开发商极大的关注,滨水地带的复兴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中心议(本文来源于《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王涵,黄丽[6](2007)在《城市滨水旧住区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以上海市长风新村街道沿河旧住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滨水地区由于其悠久的发展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城市区位,成为政府、公众和开发商关注的焦点,因此,滨水地带的复兴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中心议题之一。滨水地区往往聚集了大量工业化时期遗留下来的旧住区,旧住区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城市》期刊2007年04期)

王涵,黄丽[7](2007)在《城市滨水旧住区问题及对策——以上海市长风新村街道沿河旧住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滨水区由于其悠久的发展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城市区位,成为政府、公众和开发商关注的焦点,因此,滨水地带的复兴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中心议题之一。滨水区往往聚集了大量工业化时期遗留下来的旧住区,旧住区的发展与滨水区的前途休戚相关。如何正确了解旧住区居民的现状,注重旧住区居民的利益,在城市更新的步(本文来源于《上海房地》期刊2007年04期)

刘军[8](2006)在《滨水住区可持续城市形态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许多城市滨水住区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由于缺乏专门的基础研究,国内滨水住宅区建设的局限性凸显无遗,比如说住区建设各自为政,缺乏对滨水地区的整体性研究、过分强调自身的小环境、影响城市交通的合理发展、浪费城市的土地资源、降低人们交往的机率等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开放空间,本文在可持续设计理论的框架下,从城市设计的研究角度,探求城市滨水住区城市形态要素与相关问题。通过多个规划实例的分析及相关文献理论的研究,尝试建立一种可持续的城市滨水住区城市形态框架,并结合在实际滨水住区项目中的运用进一步论证可持续的城市滨水住区城市形态框架的合理性,最后试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生态、经济、社会、技术四方面总结城市滨水住区的可持续性城市形态,以期对目前正大规模展开的城市滨水区域的建设与再开发工作有所借鉴。(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6-12-01)

范须壮[9](2004)在《城市滨水住区“开放式”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许多城市滨水区和住宅建设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一些位于城市滨水区用地规模较大的住区还在延用着“封闭式”模式进行开发建设,这一模式虽然有较多优点,但也逐渐暴露出诸如:加剧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影响城市交通的合理发展、浪费城市的土地资源、降低人们交往的机率等问题。 本文正是基于上述问题的思考,结合目前我国部分城市滨水区发展的特点,提出了适合当前国情条件下城市滨水住区的规划方法——“开放式”模式。继而对这一模式的优点和存在的置疑进行了剖析,并结合宁波“北岸琴森”住区的规划实例,进一步论证“开放式”模式的合理性;最后在结论中总结了“开放式”模式在城市住区建设中运用的一些规划先决条件。(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4-02-01)

城市滨水住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通过对城市滨水住区常见的几种布局模式的分析,表明在滨水住区的建筑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滨水住区景观资源的稀缺性,并采取合理的布局方式,以求收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滨水住区论文参考文献

[1].孟兆阳,李若帆.欧洲滨水住区可持续城市形态研究[C].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2015

[2].李建成.城市滨水住区(度假区)景观利用策略探析——以建筑的总体布局模式为例[J].住宅科技.2010

[3].刘军,田琨.城市滨水住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索——以天津子牙渔湾住区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09

[4].查君.城市大型滨水住区规划设计研究——以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滨水城规划设计为例[J].规划师.2008

[5].王涵,黄丽.城市滨水旧区空间重构的瓶颈与对策研究——以上海市长风新村街道沿河旧住区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6].王涵,黄丽.城市滨水旧住区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以上海市长风新村街道沿河旧住区为例[J].城市.2007

[7].王涵,黄丽.城市滨水旧住区问题及对策——以上海市长风新村街道沿河旧住区为例[J].上海房地.2007

[8].刘军.滨水住区可持续城市形态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6

[9].范须壮.城市滨水住区“开放式”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

标签:;  ;  ;  

城市滨水住区论文-孟兆阳,李若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