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墅区传染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拱墅区传染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胡明月[1]2004年在《拱墅区传染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传染病是指由传染性病原体或它们的毒性产物所致的疾病。病原体通过感染的人、动物或储存宿主直接或间接地发生传播,感染易感者。 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是病原体和宿主、病原体和外界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斗争的结果。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的流行过程,即病原体从已受感染者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传染病的流行既是生物现象,也是社会现象。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流行过程才能发生与发展。而传染病的控制、预防和消灭也离不开这两类因素的作用。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是通过作用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而影响到传染病的流行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部分传染病之所以能死灰复燃和再度肆虐人类,是诸多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所致。 本课题对拱墅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开展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以病例对照研究为基础,调查影响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传染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以进一步揭示两种人群传染病影响因素的不同之处,从而为采取针对性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 以杭州市拱墅区作为研究地点,以当地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为研究群体。病例来源于该次调查人群中的全部传染病患者。对照的选择原则以与病例同年龄(±3岁)、同性别、同人口特征(常住人口或流动人口)作为1:5个体匹配条件,在随机样本中选择相应对照。 采用统一编制并经过预调查的调查表,由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调查员直接询问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被调查对象本人后填写。本次调查主要的研究内容分为家庭综合状况、个人基本情况、传染病患病情况等调查项目。 全部调查表格经统一编码后,由专门人员用Epi Data3.o软件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经校验无误后进行统计分析。资料分析包括现况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现况调查包括随机样本人群的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以及人群患病情况等;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时,首先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分别作均衡性检验,再分别对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进行传染病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将显着性水平小于0.10的因素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的选择采用向后剔除法 (backward),用OR值判断模型中各因素作用大小。 单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均在SPSSll.5软件中进行。 结果1.现况调查 本次调查常住人口1480人,男性占497%,女性占50.3%,平均年龄38.86岁;流动人口1285人,男性占53.6%,女性占46.4%,平均年龄28.07岁。被调查的常住人口中患病人数为47人,总患病率为317/10万;流动人口中患病49人,患病率为381/10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扩二0.834,P>0.05)。但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传染病构成存在差异(P<0.05)。常住人口前五位传染病分别为腮腺炎、甲肝、菌痢、流感、乙肝和麻疹,流动人口前五位传染病为乙肝、流感、麻疹、甲肝和菌痢。2.病例对照研究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人群基本状况与传染病的发生均无统计学意义。常住人口居住环境与传染病的发生也无统计学意义;而流动人口房屋采光不好、户外共用厕所为传染病发生的相关因素,估计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40和2.37,未发现流动人口居住环境中的其他因素与传染病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常住人口生活行为方式中与传染病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饲养宠物和与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史,估计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77和19.04;流动人口吸烟大于10支/天、分餐制、体质较差、不清楚接触者是否患有传染病、与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史5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个因素为传染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生活行为方式中的其他因素与传染病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常住人口与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居所从不消毒、饲养宠物、有饮生水习惯4个因素进入多因素模型,其中与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居所从不消毒、饲养宠物3个因素的回归系数都为正值,OR分别为20.21、3.75和3.51,而有饮生水习惯OR为025,95%Cl:0.07一0.91:流动人口与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不清楚密切接触者是否患有传染病、体质较差3个因素与传染病的发生有较密切的关系,OR分别为26.33、6.98和20.40。 结论 拱墅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传染病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各种传染病的构成比存在差异,常住人口前五位传染病分别为腮腺炎、甲肝、菌痢、流感、乙肝和麻疹,流动人口前五位传染病为乙肝、流感、麻疹、甲肝和菌痢。常住人口传染病的发生与饲养宠物、居所从不消毒、与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有饮生水习惯四个因素有较密切关系。其中前叁个因素为传染病的危险因素,其危险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与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居所从不消毒、饲养宠物;而有饮生水习惯为保护因素。流动人口传染病的危险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与传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触、不

祝绯飞[2]2009年在《拱墅区外来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与需求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旨在探索外来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问题的影响因素,了解该人群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为完善流入地公共卫生机制,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通过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从拱墅区中先抽取康桥镇作为一级抽样单元,再从康桥镇中抽取西杨村和吴家墩村作为二级抽样单元,然后在西杨村和吴家墩村中对外来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以SPSS15.0对问卷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外来流动人口中男女比例为1:0.89,以20-30岁为主,大约占53.73%;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初中所占比例较大,大约占58.11%;从职业分布来看,生产及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和服务业人员所占比例较大,大约占41.49%。流动儿童接种率为89.48%,低于我区常住儿童接种率。外来流动人口中无医疗保障者大约占31.64%,两周患病率为1.1.%,患病后就诊率为81.8%。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意识差,仅41.10%在怀孕时建立了孕产妇保健册并按时检查。外来流动人口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并且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有关。结论:康桥镇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与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实行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机结合,根据需求界定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增加公共卫生投入,缓解公共卫生不足是当务之急。本研究为保障流出地和流入地公共卫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外来流动人口这一弱势群体健康的关注,是体现社会公平性的一项有益举措,有利于全面提高外来流动人口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孙昼, 谢立, 祝绯飞, 李志芳, 考庆君[3]2014年在《杭州市戊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流行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杭州市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及人群感染情况。方法:根据法定传染病系统分析杭州市2004-2011年戊肝疫情资料;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拱墅区和桐庐县的健康人群1 483人,应用ELSA法检测戊肝抗体。结果:2004年至2011年,共报告戊肝病例3 490例,发病率(4.19~8.10)/10万,死亡3例,年发病率逐年上升,疫情以散发病例为主。发病年龄以30岁以上年龄组为主,男女平均发病率性别比为2.35∶1,职业以农民较多,春季是流行季节。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市人群标化感染率为36.87%,50岁组感染率最高,农村人群感染高于城市人群,男女性别之间感染率无差异。结论:戊肝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戊肝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顾华, 邓丽蓉, 蔡剑[4]2006年在《浙江省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了解浙江省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行情况、报告卡片质量、报告和审核的及时率,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从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导出数据建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8.10%的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80.39%的乡镇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网络直报。全省报告的卡片中约有1.87%重复报告卡片。县级疾控中心卡片审核及时率为98%,医院报告到审核的时间平均为4h。结论全省网络直报系统建设基本完成,报告审核及时。

孙昼, 谢立, 邓晶, 寿军, 祝绯飞[5]2010年在《杭州市儿童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杭州市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在杭州4家医院,对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采样检测。130例实验室诊断为手足口病病例为病例组,同期在同所医院就诊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制定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调查,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包括流动人口、大小便能自理、便后洗手、看护人接受过防治知识及接触史共5项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流动人口(OR=2.266,95%CI:1.092~4.705)、共用玩具(OR=2.517,95%CI:1.160~4.009)、与患者有接触史(OR=21.698,95%CI:6.099~77.194)为促进因素;大小便能自理(OR=0.258,95%CI:0.141~0.472)为保护因素。结论接触传播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意义重大。

李勤, 祝绯飞, 林君芬, 王臻, 何剑琴[6]2012年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实践教学指导方法》文中指出医学的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教学在本质上有所区别,其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医学实践是医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纽带[1~3]。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实践是指导教师在医院传染科、感染管理科、预防保健科以及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医学教学的实践环境中,采取各种实践教学指导方式,使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对传染病

参考文献:

[1]. 拱墅区传染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D]. 胡明月. 浙江大学. 2004

[2]. 拱墅区外来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与需求研究[D]. 祝绯飞. 浙江大学. 2009

[3]. 杭州市戊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流行特征分析[J]. 孙昼, 谢立, 祝绯飞, 李志芳, 考庆君.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4

[4]. 浙江省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J]. 顾华, 邓丽蓉, 蔡剑. 实用预防医学. 2006

[5]. 杭州市儿童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研究[J]. 孙昼, 谢立, 邓晶, 寿军, 祝绯飞. 疾病监测. 2010

[6].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实践教学指导方法[J]. 李勤, 祝绯飞, 林君芬, 王臻, 何剑琴.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2

标签:;  ;  ;  ;  ;  

拱墅区传染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