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到达论文_曾秋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批到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穷尽,算法,运筹学,系统,反馈,时间,递归。

批到达论文文献综述

曾秋生[1](2014)在《协作通信中基于批到达的中继节点排队模型与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可靠和及时的数据传输是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需求。应用差错控制技术、链路自适应技术和抗衰落技术来解决通信传输过程中存在的多径传播、多普勒频移、衰落等问题,能保障系统传输的高速率、可靠性和频谱利用率。自动重传请求、自适应调制与编码和协作分集这叁种技术结合运用,并基于排队论研究数据包在系统中继节点的延时性能,是进一步研究协作通信系统整体性能的基础。中继节点有两类包到达,第一类是从发送端发送来的,第二类为中继本身产生的。这样,有多路输入源的中继节点数据包到达过程为一批过程。本文采用一个叁节点协作分集解码转发系统作为研究模型,主要研究协作分集系统中回退式自动重传请求(GBN-ARQ)协议下的中继节点数据包延时性能。主要的工作如下:(1)在物理层采用链路自适应技术,对单中继协作分集系统的无线信道进行建模分析,建立了有限状态马尔科夫信道模型。(2)基于排队理论和GBN-ARQ协议特性,将数据包的到达过程建模为一个伯努利过程合并一个批到达过程,解决了中继处数据包成批到达的排队问题,分析影响数据包逗留时间的因素。(3)假设反馈延时固定的情况下,建立数据包中继处到目的端发送过程的队列模型,提取影响系统模型的参数因子,进而推导出其系统状态为一 G/M/1类型的马尔科夫链,运用矩阵几何理论计算出中继处的数据包稳态概率以及延时概率分布。本文计算的数据和结果都相对精确,为计算无线网络中数据业务的延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为数据包的到达过程提供了多样性选择。同时,本文第4章的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了系统参数对时延性能和排队队长等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理论分析和队列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4-05-04)

王颖俐,刘维奇,李继红[2](2013)在《批到达M/G/1重试排队的队长的尾渐近》一文中研究指出用随机分解法研究成批到达服务时间为次指数分布的重试排队中队长的尾行为,得到了该系统与其相应的标准排队系统队长尾分布的关系;对次指数尾,结果也能用于正则变化尾,进而得到正则变化尾渐近.(本文来源于《运筹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刘名武,马永开[3](2011)在《启动延迟N-策略批到达多重休假排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N-策略批到达排队系统稳态队长分布难以给出解析解.提出一种新的递归算法研究顾客批到达,服务台延迟启动且多重休假的N-策略休假排队系统稳态队长分布.首先采用条件随机分解的方法得到稳态队长分布的概率母函数;然后采用递归算法推导附加队长分布的解析表达式;最后推导出稳态队长分布的递推关系式.(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1年13期)

侯冬倩[4](2010)在《批到达且批服务的多服务窗M~ξ/M~r/m排队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排队论研究的深入以及实际应用问题的复杂化,描述排队现象的排队模型越来越复杂,引入的规则也越来越多,由最初的单个到达、单个服务发展到批量到达、批量服务。这种批量到达或批量服务的排队过程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铁路、港口的货物运输等。目前,对于批量系统的研究,多是将批量到达或批量服务与休假排队、可修排队、各种控制策略等规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文献[1]研究了批量到达的Mξ/M/m模型,其服务规则为每个服务台每次服务1个顾客。文献[2]讨论了批量服务的M/M r/1模型,其服务规则为每个服务台每批服务r个顾客。本文在文献[1]、[2]的基础上,讨论了Mξ/Mr/m模型,即每批到达的顾客数ξ为随机变量,每个服务台每批服务的顾客数r为正整数。文中设X (t )表示t时刻系统中的顾客数,首先证明了{ X (t ), t≥0}为生灭过程,并得到了转移概率矩阵。然后通过分析此模型的状态转移图,给出了系统存在平稳分布的条件ρ< 1。并在稳态的条件下,利用稳态方程对此模型进行了求解,从而获得此类模型的系统队长的概率母函数及相关指标,如平均队长、顾客在系统中的平均逗留时间。文章最后对ξ、r、m取特殊值,获得了与已有模型相同的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文结果的正确性。综上可知,本文是文献[1]、[2]相关结果的推广。(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0-03-01)

井彩霞,钱省叁,马良[5](2009)在《极小化最大完工时间的批到达同时加工排序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工件成批到达的同时加工排序问题,目标函数为极小化最大完工时间.给出模型在特殊情况下的统筹算法和针对一般情况的局部统筹算法,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计算来验证两启发式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上海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雷玉洁,鲁韦昌[6](2007)在《具有批到达和贝努里反馈的穷尽服务轮询系统的逗留时间(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具有批到达和贝努里反馈的穷尽服务轮询系统,给出了在平稳状态下逗留时间的分布以及其他一些结果.(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6期)

杨青[7](2007)在《M~((2))/F_T/m/m批到达防空系统的稳态方程组》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批到达(即M(2)/FT/m/m)防空系统,利用排队论及随机运筹学的有关知识,在模型的假设下,给出了此系统的稳态方程组与状态转移密度图,同时对M(2)/FT/5/5系统进行了实例分析.(本文来源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张玉忠,柏庆国,徐健腾[8](2006)在《工件有尺寸且分两批到达的单机分批排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次研究了工件有尺寸大小,有到达时间的分批排序问题,这里目标函数为工件的极大完工时间.就所有工件有两个到达时间的且工件加工时间与尺寸大小一致的排序给出算法,并证明了算法的性能比不超过33/14.(本文来源于《运筹学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雷玉洁,鲁韦昌[9](2006)在《具有批到达和贝努里反馈的穷尽服务轮询系统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具有批到达和贝努里反馈的穷尽服务轮询系统,给出了在平稳状态下队长的分布以及其他一些结果.(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5期)

潘致锋[10](2003)在《具有Bernoulli反馈的批到达离散时间轮询系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论文考虑了非对称具有Bernoulli反馈的批到达离散时间轮询系统中的如下问题:对于穷尽服务和门限服规则下的轮询系统,推导了(1)的关系,各站轮询时刻的队长分布与均植;(2)服务器的轮询周期、访问间隔时间、每次在各站停留时间的分布(概率母函数(PGF))与均植;(3)第i站顾客的逗留时间系列及第(k-1)次顾客完成服务时i站的队长的概率母函数(PGF)。对于1—有限服务和减1服务规则下的轮询系统,给出了(1)的关系;(2)服务器的轮询周期,每次在各站的停留时间、访问间隔时间的分布(PGF)与均值。(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3-11-01)

批到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随机分解法研究成批到达服务时间为次指数分布的重试排队中队长的尾行为,得到了该系统与其相应的标准排队系统队长尾分布的关系;对次指数尾,结果也能用于正则变化尾,进而得到正则变化尾渐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批到达论文参考文献

[1].曾秋生.协作通信中基于批到达的中继节点排队模型与数值分析[D].湖南大学.2014

[2].王颖俐,刘维奇,李继红.批到达M/G/1重试排队的队长的尾渐近[J].运筹学学报.2013

[3].刘名武,马永开.启动延迟N-策略批到达多重休假排队[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

[4].侯冬倩.批到达且批服务的多服务窗M~ξ/M~r/m排队模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

[5].井彩霞,钱省叁,马良.极小化最大完工时间的批到达同时加工排序问题[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9

[6].雷玉洁,鲁韦昌.具有批到达和贝努里反馈的穷尽服务轮询系统的逗留时间(英文)[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7].杨青.M~((2))/F_T/m/m批到达防空系统的稳态方程组[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8].张玉忠,柏庆国,徐健腾.工件有尺寸且分两批到达的单机分批排序[J].运筹学学报.2006

[9].雷玉洁,鲁韦昌.具有批到达和贝努里反馈的穷尽服务轮询系统分析(英文)[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10].潘致锋.具有Bernoulli反馈的批到达离散时间轮询系统分析[D].重庆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批到达与观测序列不同聚类序列的统计特性数据包个数与皿排序时间和构造懊型棍圈层共享保护算法流程图轮询系统模型

标签:;  ;  ;  ;  ;  ;  ;  

批到达论文_曾秋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