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区猪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子分群、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性研究

四川地区猪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子分群、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性研究

论文摘要

为了解四川地区猪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子流行特点及流行趋势,本研究在2016—2018年,从四川省各个地区无菌采集患病猪肝脏、脾脏、肺脏、肠道等组织样品208份。通过细菌分离鉴定方法筛选出87株大肠埃希菌,通过小鼠攻毒试验确定其中22株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并对其进行分子分群、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耐药性试验、耐药基因及HPI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2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多分布于A群(59.09%),且生物被膜形成阳性率为72.73%,其中强成膜能力菌株占40.91%。大肠埃希菌对19种抗生素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红霉素、四环素等9种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为81.82%~100%;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头孢曲松等4种药物的耐药率为63.64%~72.73%;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为4.55%~54.55%,均呈现多重耐药。22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的耐药基因包括β-内酰胺类TEM(36.36%)、SHV(9.09%)、OXA(9.09%),磺胺类sulⅠ(63.64%)、sulⅡ(95.45%),氨基糖苷类acc(3)-Ⅱ(68.18%)、aph(3′)-Ⅱ(50.00%),氯霉素类cmlA(45.45%)、floR(81.82%),四环素类tetA(81.82%)、tetB(86.36%),喹诺酮类qurB(40.91%)共12个基因型,检测出HPI毒力基因irp1(40.91%)、irp2(13.64%)、fyuA(13.64%)3种。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猪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多分布于A群,生物被膜形成阳性率较高,存在严重的多重耐药性,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及磺胺类耐药基因的携带率较高,且存在多重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共存情况。研究结果可为四川地区猪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样品采集
  •     1.1.2 主要试剂及试验动物
  •   1.2 材料
  •     1.2.1 细菌分离鉴定
  •     1.2.2 致病性试验
  •     1.2.3 耐药试验
  •     1.2.4 生物被膜的形成
  •     1.2.5 系统进化分群分析
  •     1.2.6 分离菌株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检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大肠埃希菌分离鉴定结果
  •   2.2 致病性试验结果
  •   2.3 药敏试验结果
  •   2.4 生物被膜形成能力
  •   2.5 系统进化分群分析结果
  •   2.6 耐药基因及HPI毒力岛基因检测结果
  • 3 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彭珂楠,周雪珂,殷鑫欢,李飞,蔡瑶,曾喻兵,江朝源,张儒博,杨泽晓,徐志文,朱玲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毒力岛基因,系统进化分群

    来源: 浙江农业学报 2019年10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畜牧与动物医学

    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501102),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NZ0072)

    分类号: S852.61

    页码: 1599-1607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348K

    下载量: 142

    相关论文文献

    • [1].培养条件对食源性混合病原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23)
    • [2].冷激条件下预形成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的发展变化[J]. 微生物学报 2020(01)
    • [3].生物被膜对食品工业的危害与控制[J]. 食品工业 2020(07)
    • [4].水产品中微生物生物被膜形成机制与控制方法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02)
    • [5].牛支原体生物被膜形成优势菌株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优化[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8(08)
    • [6].复原乳中耐热菌生物被膜播散规律[J]. 中国食品学报 2018(11)
    • [7].组合处理对双菌种生物被膜的清除和杀灭效果[J]. 中国酿造 2017(09)
    • [8].培养条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混合生物被膜的影响[J]. 中国酿造 2016(07)
    • [9].氨基丁酸联合卡泊芬净抗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协同作用研究[J]. 西北药学杂志 2015(01)
    • [10].弧菌生物被膜的动态演替对厚壳贻贝附着的影响[J]. 水产学报 2020(01)
    • [11].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生物被膜态和常规培养比较蛋白组学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8(01)
    • [12].生物被膜的形成及其电化学阻抗检测[J]. 生物工程学报 2018(03)
    • [13].不同条件对阪崎克罗诺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J]. 现代食品科技 2018(10)
    • [14].细菌生物被膜拮抗剂的研究进展[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8(10)
    • [15].中药对常见耐药菌生物被膜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导报 2017(12)
    • [16].导尿管相关粪肠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制探讨[J]. 山东医药 2013(04)
    • [17].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兽医杂志 2013(08)
    • [18].生物被膜细菌的耐药机制及其防治[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8(02)
    • [19].右旋龙脑和肉桂醛抑制游离态和生物被膜态食源致病菌的研究[J]. 中国调味品 2020(04)
    • [20].念珠菌生物被膜特性及抗生物被膜治疗[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0(10)
    • [21].加工逆环境对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J].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9(03)
    • [22].奶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新疆流行株生物被膜形成及相关基因的分布与转录水平[J]. 南方农业学报 2019(08)
    • [2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蒙国宇课题组发表生物被膜形成机制研究成果[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12)
    • [24].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生物被膜形成与抑制机制的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8(03)
    • [25].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混合生物被膜形成过程研究[J]. 微生物学报 2018(10)
    • [26].应用新型药物递送系统预防和治疗生物被膜所致感染[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6(06)
    • [27].生物被膜阳性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07)
    • [2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生物被膜的鉴定及其耐药性研究[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3(06)
    • [29].多杀性巴氏杆菌生物被膜扫描电镜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17)
    • [3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 天津医药 2011(08)

    标签:;  ;  ;  ;  

    四川地区猪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子分群、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