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直型管地热换热器论文_范军,刘福胜,胡玉秋

导读:本文包含了竖直型管地热换热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热,换热器,源热泵,地下水,地质,模型,有限元。

竖直型管地热换热器论文文献综述

范军,刘福胜,胡玉秋[1](2014)在《并联和串联连接的竖直双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热短路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地热换热器准叁维传热模型,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并联和串联布置竖直双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支管间的热短路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不同支管间距、不同回灌材料导热系数、不同深度,不同管内流量情况下的热短路。结果表明:并联连接的要比串联连接的热短路影响小。(本文来源于《制冷与空调(四川)》期刊2014年02期)

范军,胡玉秋,孙奉仲,刘惠[2](2011)在《竖直双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支管间热短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地热换热器准叁维传热模型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对竖直双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支管间的热短路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管间距和回灌材料的导热系数对热短路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少热短路的措施。(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1年04期)

冯建江[3](2010)在《竖直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设计的主要因素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热换热器设计的主要影响有岩土的导热系数全年的冷热负荷及其相对的比值回填材料的导热系数循环液类型及所允许的最高和最低温度等。通过对每一影响因素的计算分析,明确各个因素对地热换热器传热性能的不同影响,从而降低工程的总投资。为此,地热换热器设计时必须考虑主要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0年04期)

沈国民,张虹[4](2007)在《竖直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热短路现象的影响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引入换热器出口最高流体温度的概念,对地源热泵竖直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的热短路现象进行了量化,基于竖直U型埋管周围的瞬时有限元模型,对影响热短路现象的主要参数(支管间距和回填料导热系数)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了量化结果。结果表明,增大支管间距可降低换热器出口最高流体温度,减小由热短路现象引起的热损失;回填料的导热系数对热短路现象的影响较大,当回填料导热系数小于周围土壤的导热系数时,增大回填料导热系数对减小热短路损失有较大作用,而当回填料导热系数大于土壤导热系数时则作用不大,推荐使用导热系数与周围土壤导热系数接近的回填材料。(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陈卫翠,李旻,刁乃仁,方肇洪[5](2006)在《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的设计和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某住宅小区地源热泵系统地热换热器的方案设计的工程实例,介绍了采用《地热之星》软件设计地热换热器的方法;讨论分析了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岩土导热系数、钻孔间距以及循环液的类型四种主要因素对地热换热器设计尺寸的影响,并指出提高回填材料导热系数、适当增大钻孔间距以及选择凝固点较低的循环液有利于减小钻孔长度,从而节省地热换热器的初投资。(本文来源于《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期刊2006年02期)

梁月明,程金明[6](2005)在《地质层含水对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沈阳市植物园世园会地热能选址为例,针对其水文地质情况,研究当地地下水渗流对地热换热器实际影响程度,并由此推断不同地质结构的含水程度对传热能力和换热性能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地源热泵应用中关于土壤含水的传热问题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教育》期刊2005年S2期)

刁乃仁,李琴云,方肇洪[7](2004)在《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设计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竖直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是在地层中竖直钻孔,然后在钻孔中插入U型管或套管,并用封井材料填实。对于竖直U型埋管,系统运行时,载热流体从U型管的一支管流到钻孔底部,再从另一支管流回,从而实现管中流体与其周围士壤的热量交换。竖直埋管方式占地面积小,工作性能稳定,单位长度的取热率高。本文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地热换热器设计专用软件,结合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术报告厅地源热泵空调工程,综合考虑换热器设计长度、钻孔间距、钻孔几何分布及冷热负荷比等因素,对竖直U型埋管地热换(本文来源于《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期刊2004-08-01)

刁乃仁,李琴云,范军,方肇洪[8](2004)在《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设计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地热换热器设计专用软件,结合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术报告厅地源热泵空调工程,综合考虑换热器设计长度、钻孔间距、钻孔几何分布及冷热负荷比等因素,对竖直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的结构及换热形式进行优化设计,以确定地热换热器的不同设计方案对其换热效率和系统的经济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热换热器的设计是否合理又是决定埋管式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的主要因素;岩土层热物性是地热换热器设计的基本参数;冬夏冷热负荷不均衡形成的热累积造成了换热状况的逐年恶化,可能导致地热换热器设计容量不足;U型管地热换热器支管间的热量回流与两支管的间距及灌浆材料的导热系数有关。地下渗流有利于地热换热器的换热,同时也能够减轻冷热负荷不平衡对地热换热器的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省第五届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4-06-30)

曾和义,刁乃仁,方肇洪[9](2004)在《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钻孔内的传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准叁维模型为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的结构优化提供了较为精确的理论基础。利用准叁维模型对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不同的行程布置对双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有较大影响。就钻孔内热阻的对比,双U型埋管比单U型埋管钻孔内的热阻低,因而双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较单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更为合理。(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李琴云,刁乃仁,方肇洪[10](2004)在《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优化地热换热器的设计,利用地源热泵地热换热器设计专用软件,结合实际工程,对竖直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设计的不同方案作了比较,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阐明了地热换热器设计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及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04年01期)

竖直型管地热换热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地热换热器准叁维传热模型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对竖直双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支管间的热短路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管间距和回灌材料的导热系数对热短路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少热短路的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竖直型管地热换热器论文参考文献

[1].范军,刘福胜,胡玉秋.并联和串联连接的竖直双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热短路的分析[J].制冷与空调(四川).2014

[2].范军,胡玉秋,孙奉仲,刘惠.竖直双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支管间热短路分析[J].可再生能源.2011

[3].冯建江.竖直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设计的主要因素分析研究[J].科技通报.2010

[4].沈国民,张虹.竖直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热短路现象的影响参数分析[J].太阳能学报.2007

[5].陈卫翠,李旻,刁乃仁,方肇洪.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的设计和参数分析[J].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2006

[6].梁月明,程金明.地质层含水对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影响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5

[7].刁乃仁,李琴云,方肇洪.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设计及其影响因素[C].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2004

[8].刁乃仁,李琴云,范军,方肇洪.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设计及其影响因素[C].山东省第五届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9].曾和义,刁乃仁,方肇洪.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钻孔内的传热分析[J].太阳能学报.2004

[10].李琴云,刁乃仁,方肇洪.竖直埋管地热换热器的设计[J].可再生能源.2004

论文知识图

U型埋管示意图竖直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示意图1 岩土的导热系数对设计孔深的影响一维导热模型当量示意图水平埋管地热换热器示意图钻孔热阻与填料导热性能关系对比曲线...

标签:;  ;  ;  ;  ;  ;  ;  

竖直型管地热换热器论文_范军,刘福胜,胡玉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