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大粗隆再结合装置治疗4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大粗隆再结合装置治疗4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肖裕春谢平

(江苏省张家港市澳洋医院骨科215600)

【摘要】目的讨论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大粗隆再结合装置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4例,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大粗隆再结合装置治疗;对照组患者24例,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22/24),明显高于对照组54.17%(13/24),两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联合大粗隆再结合装置可有效质量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能积极改善患者预后,应该在临床治疗中做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大粗隆再结合装置;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057-02

近几年,我国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保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以得到社会的认可。传统的髓内钉、动力螺旋钉等由于容易出现固定失效、骨折处愈合不全面等问题,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预后[1-2]。我院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大粗隆再结合装置的治疗方法,收到良好治疗效果。为进一步讨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大粗隆再结合装置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69-80岁,平均年林(72.8±1.2)岁。对照组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67-82,平均年龄(73.6±1.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采用X线分析患者骨折类型,按照Evans-Jensen分型:Ⅲ型4例(4髋),Ⅳ型20例(20髋),Ⅴ型24例(24髋)。上述48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12例,冠心病11例,糖尿病2例。

1.2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

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实施积极的内科治疗。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于术前24h停用。术前30min接受静脉滴注抗生素。

1.2.2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大粗隆再结合装置治疗。患者于全麻取健侧卧位,左髋关节后外侧切口,逐层切开并充分显露患者股骨粗隆间位置。在治疗中,先依靠大粗隆再结合装置复位、固定骨折块;完成骨折固定后,使用钢丝捆扎固定,随后调整钢丝绳完成复位,去除多余钢丝。

行常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要避免剥离股骨周围软组织。植入长柄股骨假体,待骨水泥未凝结前,锁紧钢丝绳并安置双极股骨头。确定髋关节无脱位征象后,预留引流管,缝合切口。

1.3疗效判定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患者在术后1周内能在拐杖支撑下进行下地活动,并适当接受负重锻炼;显效:患者在术后7d内能在拐杖支撑下进行下地活动;并能接受简单的负重锻炼;有效:患者在术后7d内能在拐杖支撑下进行下地活动,但无法接受负重锻炼;无效:患者在术后10d内无法实现地下活动,或肢体功能严重受损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采用X2、t值检验数据间的差异,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结果统计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22/24),明显高于对照组54.17%(13/24),两组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相关资料,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统计

3、讨论

在现代治疗中,股骨粗隆间骨折经治疗后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较低,因此通过正规治疗,即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医学界在是否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存在争议[3-4]。但从现阶段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来看,存在治疗费用高、创伤大、易出现并发症等问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患者的适应证问题。

本文认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患者适应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患者年龄>65岁,骨折前自理生活;②合并病理性骨折者;③固定治疗失败者;④Singh指数低于Ⅲ级的骨质疏松者。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符合上述的所有标准。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手术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①收紧钢丝绳注意力度,切忌出现过度用力的情况,避免对骨皮质造成二次伤害;②选用骨水泥型假体可获得即可稳定效果,骨水泥的填充作用可避免假体下沉;③扩髓时根据髓腔匹配程度调整钢丝绳张度。

我院在治疗过程中,根据上述治疗要求,对手术流程与操作要点进行控制,收到良好治疗效果。由表1可知,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说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大粗隆再结合装置的治疗效果显著;由表2可知,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大粗隆再结合装置的治疗方法具有科学性。

综上所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联合大粗隆再结合装置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预后,应该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朱俊武,段永宏,郭文学.动力髋螺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4):3818-3820.

[2]郭军,江龙海,樊小莉.加长柄生物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4,20(05):537-540.

[3]李良满,梁庆威,顾世忠,等.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大粗隆再结合装置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28(07):814-817.

[4]李明辉,刘洋,王彩民,等.PFNA-Ⅱ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31-A2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4,8(17):3197-3201.

标签:;  ;  ;  

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大粗隆再结合装置治疗4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