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责任流管理体系研究

企业成本责任流管理体系研究

冯烜[1]2003年在《企业成本责任流管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在质量、数量、品种、成本及资本增值获利这个统一体中,强化成本控制是个核心问题。企业的成本控制如何适应新经济体制下的市场要求,是各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关键之所在。为了适应21世纪新的竞争环境,企业必须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的成本管理模式。责任成本管理作为一种有其独特思路的成本管理方式,正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正在逐步深入展开。在现代制造技术环境下,企业成本管理和责任管理的实施都需要信息系统工具的支持,信息系统支持是实施现代管理的基本保障。成本责任流管理把成本管理寓于责任管理之中,以动态管理的思想,借助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把成本管理与人员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是解决企业管理粗放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本文以成本责任流为核心内容展开研究。对目前我国企业应用成本责任管理的几种典型经验及当前流行的成本控制方法等进行了综合性的阐述。根据成本管理和责任管理的特点,本文将分析的着眼点放在建立动态的成本责任管理模式问题上,提出了成本责任流管理理论,以成本责任流的产生、运动过程为线索,对成本责任流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和流动机理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成本责任流管理理论提出了成本责任流管理模式,建立起成本责任流管理模式的一般框架,提出了实施该模式的原则、工具和方法,以期支持对成本责任的模拟执行和监督仲裁。本文提出的成本管理模式可以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同组织方式灵活实施。从而使该模式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更广的适用范围。本文对运用该体系的实例进行了说明。

王素亭[2]2006年在《福建永安火电厂成本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电力企业“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开始逐步实施。在这种新形势下,电厂如何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是其管理者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发电企业若要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原有的粗放型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己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降低发电成本,保持低成本运营对每一个发电企业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现代成本理论为基础,运用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理论知识,在进行大量调研、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首先讨论了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条件下永安火电厂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其意义在于当售价不变时,降低成本就意味着利润的相对增加;降低成本,可以降低保本点,扩大安全边际,增强企业抗风险和竞争能力;降低成本,可以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社会消耗。并详细介绍了成本控制的主要理论;其次,在对永安火电厂现行成本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永安火电厂的成本管理模式,即建立一套全面预算管理和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最后,在全面预算管理和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下,根据发电成本的构成,探讨研究了永安火电厂的燃料、采购、存货、生产、检修、经营、管理等各环节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本论文针对永安火电厂的现状,在电力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提出了有利于永安火电厂降低成本的管理控制模式,旨在为永安火电厂实施低成本战略提供思路。

谢志明[3]2012年在《燃煤发电企业循环经济资源价值流研究》文中指出“能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发展”是本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叁大主题。尽管燃煤发电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能源、环境污染严重,但燃煤发电因其成本和技术优势,在电力能源结构中仍将占绝对比重。这一现实决定了燃煤发电企业循环经济转型的发展趋势。如何按照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原则融合物质流与价值流,谋求能源资源节约、环境负荷降低、经济价值增值共赢目标,已经成为工业生态学、经济学与环境会计学等各界学者关注的焦点。偏重技术型的物质流分析方法,可于工程角度探求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相关解决措施,但不能充分挖掘与经济决策有关的价值流信息,导致煤电企业循环经济实践被动追求物质技术循环链接的盲目性;基于战略管理与精益生产的传统价值流分析方法,注重自身经济价值最大化,却忽略资源消耗、环境排放以及废弃物资源外部损害价值,致使燃煤发电企业循环经济缺乏内生化和自运行的动力。鉴于此,本文立足于燃煤发电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采用调查分析、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构建了燃煤发电企业循环经济资源价值流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首先,文章分析了燃煤发电企业循环经济物质流与价值流的融合基础与过程。摒弃传统价值流分析不考虑资源与环境约束的局限,综合考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分析了物质流转环节中价值投入、价值物化以及价值增值的价值流运行规律。其次,构建了燃煤发电企业循环经济资源价值流分析的理论框架。界定了研究边界以及循环经济资源价值流的内涵,结合生产工艺特点,分析了资源价值流的层次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明确了燃煤发电企业循环经济资源价值流分析的主要内容。第叁,构建了与资源流转环节相匹配的资源价值流核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得到了内部资源价值流矩阵、外部环境损害价值以及二者的综合评价结果等结构化信息,为利用价值流规律优化物质流,实现价值流对物质流的生态导引作用指明了方向。第四,通过对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燃煤发电企业资源价值流报告进行比较研究,设计了适合我国煤电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价值流报告模式。并以案例企业资源价值流核算与分析数据为基础,对循环经济资源价值流报告内容、形式及报告方式等进行了分析。第五,深入到燃煤发电企业资源流转过程,计算了输入、消耗、循环和输出等环节的物质流与价值流量指标,构建了燃煤发电企业循环经济资源价值流效率的多层次可拓综合评价(MESE)模型。各环节的资源价值流效率指数、综合效率水平以及根据计算结果绘制的资源价值流效率晴雨图等,为燃煤发电企业资源流管理、环境保护以及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实际数据支持和合理的评价手段。最后,分析了燃煤发电企业循环经济资源价值流分析及应用的保障条件,主要是经济利益驱动、技术指引、法律规制以及公众参与机制保障等。论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希望在以下方面能有所突破:分析物质流与价值流的融合运动过程(物质流是价值流的载体,价值流反作用于物质流路线优化),这为解决物质流调控困境,促进燃煤发电企业积极参与循环经济指明了方向;借鉴与资源价值流管理密切相关的工业生态学、环境经济学和现代环境会计学前沿,首次较系统地提出了燃煤发电企业循环经济资源价值流分析的理论框架,是集成创新的体现;提出了内部资源价值流核算(MFCA)和外部环境损害价值评估(LIME)的融合分析方法,价值流转模式、计量属性都有一定的前沿性;燃煤发电企业循环经济资源价值流报告“嵌入”了物质流与价值流信息,内容全面、形式较为新颖;MESE显现了流程层面的资源消耗、资源损失、废弃排放的物质流与价值流相互作用的效果,拓展了循环经济评价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尽管服务于燃煤发电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价值流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仍需持续探索,但本文研究结果综合反映了物质流转对价值流的影响以及价值流对物质流的生态引导作用,对促进燃煤发电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共赢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赵春雨[4]2009年在《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价值链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高速的经济增长使得中国渐渐的向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迈进,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暂时牺牲环境利益为代价的,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关注环境污染带来的压力,《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立法促进了循环经济被纳入法制轨道,我国循环经济进入实施阶段。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价值链管理理论相结合,成为从企业层面推广循环经济的根本途径。本文通过从内部循环和外部循环两个层面构建企业循环经济价值链管理体系,对企业实施基于循环经济的价值链管理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论文的研究为企业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价值链管理体系提供了基本框架和理论依据,不仅丰富了企业内价值链管理的内容,而且对于企业改善外部环境关系、增强区域、国家的产业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界定企业价值链的内涵,辨析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价值链管理的意义和目标,分析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价值链管理的运行机制,进而从内部循环和外部循环的双重循环视角构建基于循环经济价值链管理的双链耦合模型,并进一步分析双重循环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相互联系。其次,以企业循环经济价值链管理的内部循环模型为指导,从辅助作业体系、基本作业体系和附加作业体系叁方面构建企业循环经济内部价值链管理体系,包括基础设施投资管理、资金流管理、作业链管理、全面质量管理、适时制造制度、废弃物回收与副产品处理的管理。第叁,通过从层次结构、循环结构、核心体、价值流程和松散层等几个方面设计科学的循环经济外部价值链管理体系,并进一步研究企业循环经济外部价值链管理体系的管理与控制机制,从法律支撑体系、政策支撑体系、社会支撑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企业循环经济外部价值链管理的支撑体系。第四,分析企业价值链管理竞争优势的一般框架,研究循环经济对企业价值链管理竞争优势获取途径的拓展状况,从循环经济的视角分别对成本领先和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机理、来源和模式进行详细阐述,建立循环经济企业价值链管理竞争优势获取的完整框架。第五,从价值链内部循环绩效和价值链外部循环绩效两方面设计价值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模糊积分方法的绩效评价模型,以HX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循环经济价值链管理绩效评价进行实证。最后,基于企业循环经济价值链管理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机理,从社会、政府、区域、产业、企业逐级缩小的视角出发,建立层层落实的循环经济价值链管理对策体系。

张晓明[5]2006年在《煤矿企业材料成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材料成本管理是煤矿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材料成本在煤矿企业成本中占有非常显要的位置,而且随着科技发展,煤矿在新产品新工艺的投入也将越来越大,材料消耗投入也随之增加,则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减少材料成本的增长是必要的。本论文通过管理学方面的理论,运用工业工程的原理对煤矿材料消耗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材料购置计划的编制和审批、通过较好的材料招标有降低材料购置成本、通过采取可靠的质量验收措施确保原材料的供货质量、加强材料领用管理、现场使用的跟踪和监督考核、加强办公自动化管理、实施ERP材料管理系统等内容。

马自勤[6]2008年在《现代工艺管理及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的中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而让世人瞩目,然而中国至今并没有成为制造强国,其关键问题之一是在制造领域缺少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工艺管理理论、方法和先进的工艺管理技术。工艺管理研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现代工艺管理应该而且必须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其基本任务是解决现代制造中工艺管理前沿和工艺管理实践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为我国尽快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核心基础支持。现代工艺管理学科本身将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得到质的飞跃。整个论文工作以我国现代工艺管理为主线,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深入系统地研究现代工艺管理内涵及其若干关键技术。本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分为如下几个部分:(1)研究现代工艺管理科学理论体系及系统模型。传统工艺管理理论薄弱陈旧,在实践上凭经验。本文有系统地进行我国现代工艺管理相关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归纳,构建包括基础理论、支撑理论和主体理论的现代工艺管理科学理论体系。对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工艺管理工作过程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站在现代制造和现代集成制造CIM的高度,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采用不同的建模方法,从不同角度,研究建立我国现代工艺管理系统模型,包括系统体系结构、功能模型、信息模型、工作流模型、资源模型、组织模型。(2)研究数字工艺管理系统总体框架。现有的数字工艺管理基本上围绕工艺设计CAPP的局部过程展开,大多只注重工艺设计,忽视工艺管理功能。数字工艺管理的实践尚未拓展到产品全生命周期,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制造和现代工艺管理的需求。本文建立面向现代制造、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面向工艺管理全过程的数字工艺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在建立系统总体框架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网络的数字工艺管理系统,建立1-2个子系统,以达到实用化水平为目标,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与模拟。(3)研究现代工艺成本管理体系。工艺成本是产品成本的基础与核心,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从工程技术的角度对工艺成本定额的系统研究尚属空白。本文以现代成本管理为参照,对现代工艺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多维工艺成本、战略工艺成本等进行研究;建立现代工艺成本管理体系;从工程技术的角度,研究建立基于工序、工艺工作中心的工艺成本估算模型。(4)研究现代工艺管理水平评价。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为我国工艺管理带来了发展机遇,我国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工艺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工艺管理的要求。本文以其他学科领域成功的现代评价模式为参照,对基于战略实施、管理控制、管理项目等不同背景的现代工艺管理水平评价框架进行研究;建立现代工艺管理水平评价体系;建立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现代工艺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现代工艺管理水平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上述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我国制造业的现代工艺管理和现代成本管理具有示范作用和现实意义。

汪金明[7]2012年在《中铁二十局集团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文中认为国内建筑行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很多施工企业产值越来越高,但是管理水平却没有随之增长,特别是项目成本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可以有效地提升项目成本管理水平,但是国内项目管理系统应用并不普及。中铁二十局集团是国内大型国有施工企业,具备了一定信息化基础,但是在项目管理系统方面还是一片空白。本文在研究现有责任成本管理理论和国内外项目管理系统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铁二十局集团成本管理体系的特点,提出了中铁二十局集团项目成本管理系统(CR20G-PCMIS)的总体设计思路,并设计了CR20G-PCMIS的总体框架。本文介绍了中铁二十局集团采用ASP.net的web开发技术,组织开发团队进行系统开发,介绍了CR20G-PCMIS的各个模块功能,开发技术方案。由于中铁二十局集团已经存在大量软件系统,项目成本管理系统与老系统的集成成为一个技术难点。本文在研究了EAI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中铁二十局EAI总体思路,并进行了相应接口的开发,很好地解决了数据共享的难题。CR20G-PCMIS在中铁二十局集团得到了成功实施,本文分析了项目实施的难点,并推出了多项实施保障措施,系统在企业实施顺利,效果显着。论文最后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袁唯人[8]2016年在《SH家私企业物流动作模式比较与选择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家私行业的快速发展,家私企业之间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并从价格、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竞争扩展到物流领域的竞争。就物流领域而言,每一个家私企业都希望选择最合适的物流运作模式,并通过物流领域各方面的改革来提高库存周转率和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对家私企业来讲,加强物流运作模式研究,选择并研究自己最合适的物流运作模式,对降低成本和促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SH家私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实际出发,就其物流主要模式的选择问题进行了相应的研究。首先介绍了新都家私物流情况,SH家私公司情况和相应的物流基本情况,指出了SH家私企业物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介绍了家私企业常用的物流运作模式并进行了相应的比较分析;第叁,分析了影响物流运作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SH家私企业销售情况,对其物流区域进行了划分,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四,从SH家私企业各物流区域的特点、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分析确定了SH家私企业可选物流运作模式,并通过分析对比选择确定了SH家私合适的物流运作模式;第五,为使所选择的物流运作模式发挥更好的作用,也为使SH家私企业物流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从构建信息化平台建设,走精细化、规模化、个性化道路,创新家私物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研究结论及建议对SH家私企业进一步搞好其物流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王晓冬[9]2010年在《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经验—一种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后,各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全球范围内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之间的矛盾,逐渐成为国际性重大问题之一,文明的巨大进步与生存的严重危机并存的“二律背反”现象日益显露出来。在这种形势下,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选择。这一方面说明实践中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另一方面也说明从理论上分析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及制度构建已迫在眉睫。循环经济是一种强烈依赖于制度力量的经济运行方式,它要求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矫正市场机制,进而更加有效的规范和引导经济运行的路径。因此,本文从制度层面切入,对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发展经验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本文共为九章,除导论和结论外,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循环经济的理论分析(第二、叁章)、国外实践经验的实证分析(第四、五、六章)、国别之间的量化比较分析(第七章),以及对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第八章)。第二、叁章为循环经济理论框架构建及循环经济的制度经济学分析。第二章对循环经济的基本内容进行概述,并构建循环经济框架下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此外,分析循环经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第叁章对循环经济的提出进行制度解释,并阐述制度变迁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关系,进而说明制度安排与创新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作用。此外,阐释了市场机制与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作用,即发挥政府作为制度供给及创新主体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同时利用市场机制的价格机制、利益机制和竞争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第四、五、六章分别分析德国、日本、美国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及制度安排。在这部分实证分析中,首先梳理了各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背景和历程等循环经济制度形成的动因,以及发展战略和模式等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进而探讨了各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构建和制度创新,从中探寻各国在制度安排上的本质特征,即有效的制度供给,主要体现在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执行机制叁个方面,其中也包含了政府行为、市场机制、公众参与叁位一体的制度运行的动力机制。在正式制度方面,这叁个国家都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形成了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保障和强制性制度支撑;此外,叁个国家都充分利用财政金融等政策手段建立健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形成了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在非正式制度方面,叁个国家都充分发挥政府、非政府组织和民众的作用,形成了全民、全社会的自觉环保意识。在制度的执行上,叁个国家也建立了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执行措施,对政府、企业及民众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以及约束、激励。当然,由于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发展背景及文化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各国的循环经济制度又有所差异。第七章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和国际比较。本章构建了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制度因素纳入进来,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以此对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绩效进行了国别之间的量化测评和比较分析。由该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中国与其他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明显差异,以及形成这种差异的具体原因。可见,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一国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视程度和相关能力,而制度保障是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绩效差异的根本原因。第八章为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及制度构建。本章阐述了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全面分析中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制度障碍以及政府制度供给的不足和市场机制的缺失,进而提出了中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应如何构建和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以科学、完善和有效的制度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企业成本责任流管理体系研究[D]. 冯烜.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3

[2]. 福建永安火电厂成本管理研究[D]. 王素亭. 西安理工大学. 2006

[3]. 燃煤发电企业循环经济资源价值流研究[D]. 谢志明. 中南大学. 2012

[4].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价值链管理研究[D]. 赵春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

[5]. 煤矿企业材料成本管理研究[D]. 张晓明. 山东科技大学. 2006

[6]. 现代工艺管理及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马自勤. 大连交通大学. 2008

[7]. 中铁二十局集团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D]. 汪金明. 电子科技大学. 2012

[8]. SH家私企业物流动作模式比较与选择研究[D]. 袁唯人. 西南石油大学. 2016

[9].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经验—一种制度经济学的分析[D]. 王晓冬. 吉林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  ;  ;  

企业成本责任流管理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