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政策论文-张嘉逯

日本侵华政策论文-张嘉逯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本侵华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本,伪蒙疆政权,民族协和政策,西北回教联合会

日本侵华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嘉逯[1](2019)在《伪蒙疆政权时期的西北回教联合会与回教委员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着眼于抗日战争时期伪蒙疆政权下的西北回教联合会与蒙疆回教委员会设立背景、过程、及其具体活动,分析日本为何重视该地回族,通过两个回教机构的组织活动探究日本当时的蒙疆回教政策。论文中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当时内蒙古西部回族的情况,和伪蒙疆政权的设立及其民族政策的转变,推行民族协和政策等。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阐述了日本占领内蒙古西部后,为开展宗教工作成立西北回教联合会,利用原有民间组织为日本占领当局服务,通过建设回教学校、行业公会、回民诊所等机构,并从事相关宗教、社会活动,以达到分裂中华民族、服务侵略战争的目的。1941年后,日本为西进掠夺资源起见,全面加强了对蒙疆回族政策,遂成立蒙疆回教委员会。回教机构首次成为伪政府的行政机关之一,管理该地域回族事务,通过提高回教机构领导人地位,让该地回族参与各类社会活动,体现日本对其的重视程度。期间还成立各种贸易组合,进行经济掠夺中尤为重视畜产品。并且该时期中国回教联合会与蒙疆回教委员会互动频繁,二者皆为日本遥控,充分暴露其傀儡性。1943年日本将西北回教联合会改组为西北总监部,强化其军事色彩为日本西进服务。第叁部分的结语是在整篇文章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资料,总结了西北回教联合会与蒙疆回教委员会的建立与活动的影响,并就日本对蒙疆回族的笼络、利用政策进行评述。(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7)

范丽红,胡玉海[2](2018)在《国民政府应对日本侵华的政策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国民政府对日奉行妥协退让政策,事变发生后继续推行"不抵抗"方针。这一方针的核心是"攘外必先安内",在举国悲愤莫名,民气与舆论鼎沸的形势下,改行"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政策。后随战争形势的变化,开始逐步调整抗战政策。1937年8月14日,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后,国民政府从军事上展开了全面抗战。在英美对日宣战后,1940年12月1日,国民政府才公开宣布与日本断绝外交关系。(本文来源于《“九一八”研究》期刊2018年00期)

陈太勇[3](2017)在《两大战间日本侵华政策的演变(1919-1929)》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视为天赐良机,以日英同盟为藉口,以夺取德国在远东的根据地为最低目标,对德宣战。一战期间日本趁美英列强无暇东顾,趁火打劫,企图攫取在华优势地位,在对华政治和经济上都采取了武力扩张战略,战后初期亦延续了战时传统,在巴黎和会上大力推行理想主义外交,获得了德国在山东的所有权益。不久,美英重返亚洲,逐渐加大了对日遏制,发起了召开海军军缩会议的倡议。因与美英实力悬殊,日本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试图把华盛顿会议作为外交战略转向的试金石,但遭遇滑铁卢。美英的遏制大大挤压了日本对华扩张的战略空间,日本只能进行大幅度的战略收缩,"退守"满蒙,暗中扶植奉张,以退为进,扩大了对满蒙的渗透。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对华扩张战略明确转向,从武力扩张转为温和扩张,从显性渗透转为隐性渗透,在华盛顿体制下推行协调中的扩张政策,隐性渗透成了这一时期日本对华扩张的主旋律。地处东满腹地的间岛乃日本以朝鲜为跳板进入东满的唯一门户,战略地位相当重要,日本觊觎已久,企图伺机控制。日俄战争甫一结束,日本就开始了对间岛的多方渗透,军事扩张、领权扩张、政治扩张等多管齐下,强行设立了非法的"统监府间岛派出所",大肆推行军事扩张。但清政府态度强硬,大力抵制,坚决捍卫间岛主权。日本见攫取间岛主权并不现实,遂决定关闭派出所,转而开设领事馆,把非法的军事机构转为了符合国际公法的"领事机构",同时设立大量的民生机构,以民生之名行政治扩张之实,朝鲜"叁·一运动"后,日本利用马匪,蓄意制造了两起珲春事件,嫁祸中方,出兵间岛,发动了 "庚申年大讨伐"。在善后交涉上,日本对北京政府和奉系政权威逼利诱,提出各种无理要求,企图长期驻兵东满。但因中国官民的强烈抵抗,交涉屡陷僵局。美英列强对日本入侵东满也颇为不满,国际舆论对日极为不利。其后,美国发起了召开华盛顿会议的倡议,日本担心美英联合对日进行"总清算",开始进行战略收缩,佯允撤军,采取了"边撤边谈"与"半撤半留"的策略,在国际上大造撤军声势,暗地里却在东满要塞留驻重兵,并"以警代军",大幅推进了东满警察机构的扩张,为日后的卷土重来奠定了一定的军事基础。在"珲春交涉"期间,直奉关系日益恶化,大战迫在眉急,日本与奉系政权的交涉也因第一次直奉战争的爆发而不了了之。1922年3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战争爆发后,直军没有出关攻奉,并未危及日本的满蒙利益,故日本政府采取了 "暖昧中立"之策,并未明确援奉。而军部则不欲中立,推行"有限援奉"之策,但援奉力度并不大,仅限于强固张之满蒙势力,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奉败直胜而告终。其后,直系不断壮大,开始了统一全国的行动,日本政府认为直系的统一行动严重危及了其满蒙利益,其对华政策开始与军部合流,由"暖昧中立"转为"援奉倒直"。军部也加大了援奉力度,由"有限援奉"转为"全面援奉",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共同援张逐鹿中央政权。为了达到间接倒直的目的,日本利用直系内讧,制定了策反冯军的秘密计划和干涉预案,通过驻华军政组织的间谍活动,成功策反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从内部瓦解了 系。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受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各地的反奉反帝运动此起彼伏,如雨后春笋,不可抑止。1925年下半年接连爆发了浙奉战争、郭松龄反奉战争和国奉战争,掀起了反奉反帝运动的高潮。浙奉战争爆发后,郭松龄于滦州举兵反奉,意图推翻张作霖在满蒙的统治,终止内战。滦州兵变后,日本政府采取了"暂时静观"的策略,军部则采取了 "分段干涉"的政策,即两次警告、两次会谈、叁次兵力集结。连山战役前后,关东军联合支那驻屯军、独立守备队等蛮横阻击郭军东进奉天。辽河战役开始后,军部的干涉政策由"分段干涉"转为了全面干涉,日本政府也随之采取了"适机干涉"之策,与军部的干涉政策合流,开始全力援张倒郭。从本土和朝鲜大规模增兵奉天。在日本的蛮横干涉下,郭松龄兵败,冯军也因日军的干涉不能北上援郭,在国奉战争中铩羽而归,反奉战争彻底失败,奉张借日援起死回生,入主中央,结束了第二次直奉战争以来在北京政府有名无实的状态。其后,日本撮合了直奉勾结,进攻国民军,使国民军不得发展,迫使冯玉祥下野,打着"不干涉中国内政"的幌子在币原的"协调路线"下不断谋求向中国的进一步侵略,企图暗中借奉张之手向南方扩大渗透,攫取在整个中国的话语权。但张作霖在入主北京政府后,就开始亲近英美,企图利用英美势力来牵制日本的侵略,日奉关系开始走向破裂,这让日本颇为不满,日本开始寻觅新的在华代言人。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开始了第一次北伐,次年初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国民政府此举让日本觉得有机可乘,亟欲拉拢蒋介石,把蒋扶植为新的在华代理人。故在英国向日提出由英日共同武力干涉北伐要求之时,遭若槻礼次郎内阁拒绝。日本并不愿为英国火中取栗,而是采取了"消极静观"之策,暗中积极关注国民党内部的动向,企图坐收渔翁之利,以取代英国在长江流域优势地位,进一步建立以日本为核心的日中经济圈这一对华扩张的新目标。虽然军部对币原喜重郎的"不干涉政策"颇为不满,暗中采取了积极的干涉政策,但并没有影响到日本政府"扶蒋抗英"的大计。然而,1927年3月23日发生的"南京事件"及4月3日发生的"汉口事件"使若槻内阁所主张的这一对华政策新目标流产。以田中义一为党首的政友会借机发起了倒阁运动,大肆攻击若槻内阁的对华政策,指责币原喜重郎的不干涉政策乃"荒谬之举",全盘否定了币原的协调路线,成功迫使若槻内阁总辞职。4月20日,田中义一出任总理大臣,田中甫一上台就开始推行对华"强硬外交",干涉北伐。6月27日,田中内阁召开了第二次东方会议,制定了"满蒙分离"政策,将中国本土和"满蒙"加以"区别",以确保日本在满蒙的特殊权益,提前启动了大陆政策。为了干涉北伐,分离满蒙,阻止中国统一,田中内阁叁次出兵山东,大兵压境,对济南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攻击,制造了 "济南惨案",占领了大半个胶东半岛。蒋介石为了北伐大业,决定暂避日军锋芒,绕道京汉线继续北伐。1928年5月底,各路北伐军开始全线进攻奉军,奉张见大势已去,只能退回关外,但在皇姑屯遭到日军爆杀身亡,日奉关系愈发紧张。张学良继帅位后开始与南京国民政府和谈,田中内阁极力阻止中国统一,多次向张施压,欲图做最后的挣扎,实现满蒙分离,但未果。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毅然易帜,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领导,田中大陆扩张政策部署的两大悬案(铁路问题及土地商租问题)随着中国的统一无果而终,田中内阁也随之倒台,日本迎来了第二次"币原外交"。但军部一直在伺机打破华盛顿体制的束缚,亟欲重新夺回满蒙"特殊权益",进一步扩大对华侵略,15年战争的因子始滥觞于此。(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7-05-01)

冯雪利,乔克[4](2016)在《日本对北平的移民和侵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把以征服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作为基本国策。对华移民政策作为一种蚕食性入侵方式,是日本军国主义“大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其武装入侵的深入和补充。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有计划地组织日本国民大批移居中国,这些移民构成一个扎入中国社会之中(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6-08-01)

高宇,刘成虎[5](2016)在《试论日本侵华期间的鸦片政策——以“蒙疆”产鸦片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世纪中期到二次大战结束,鸦片一直是帝国主义列强蚕食、侵略中国的工具之一。禁烟、禁毒也一直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重要内容。1906年,清政府开始倡导禁烟,并加入禁烟国际条约,提出十年内在中国禁绝鸦片。然而直到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各地军阀为筹集内战之资,仍竞相在控制区内鼓励种植鸦片。北伐战争虽然打倒了旧军阀,但新军阀又起,并不能带来根本(本文来源于《社会史研究》期刊2016年00期)

王屏[6](2015)在《日本的侵华野心与美英的绥靖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推行的“大陆政策”不仅是其东亚政策的核心,也是其对外发展战略的核心。二战前夕,美英对日绥靖政策害人害己。日本与美英殖民主义者既争夺又勾结的行为使世界蒙受灾难。 近代日本癫狂的扩张思想 日本图谋向大陆扩张的想法与行动(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5-06-01)

经盛鸿[7](2014)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日本“有计划的恐怖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在对华侵略战争中,其战略策略,不仅包括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在战场上击败与歼灭中国的军队,显示其不可战胜的"武威",还包括在战后对拒不投降、敢于抵抗的中国军民实行严厉的"膺惩"——中世纪式的屠城与法西斯的烧杀淫掠。两者结合构成了日本当局的以武力征服为手段、以屠杀恐怖为威慑的殖民侵略战争政策与"顺之者为奴、抗之者格杀勿论"的法西斯霸主逻辑。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判决书曾作出这样的分析与判断:"对都市或村庄居民实行屠杀以为报复,这就是日方所谓的‘膺惩’行为。这些行为在中日战争中一直未停过,其中最坏的例证就是一九叁七年十二月对南京居民的大屠杀。"(本文来源于《雨花》期刊2014年12期)

郭艳[8](2014)在《“亲善”背后的狰狞——侵华时期日本对华民族分化政策的SWOT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侵华战争时期,日本极力鼓吹"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同文同种"等口号,在各少数民族中扮演"保护神"形象,策划"伪满洲国"、"伪蒙疆政权"、"回回国"等呈现"亲善"的机构。日本殖民侵略的本质欲益弥彰,"亲善"背后是对各民族残酷镇压的狰狞面目。笔者根据搜集的资料,对侵华时期日本的民族分化政策进行了SWOT分析,指出日本发动战争既有强大经济、军事优势;又受本国资源匮乏,经济危机,中华民族反抗的威胁;既有中国分裂割据、民族矛盾交错复杂的机会,又必须考虑其他帝国主义干涉。日本采取"以战养战"的方式,弥补国内资源人力的不足;采取"以华制华"的方式,避开众多威胁因素。民族分化政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青海民族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库益菴[9](2013)在《日本侵华时期的毒化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迨至七七事变,日军占据华北,把察哈尔省、绥远省和山西雁北13县,划为"蒙疆地区"。各地成立伪自治政府,并在张家口成立伪蒙疆政府统辖这一地区,利用汉奸德王为主席,汉奸蒙人李守信为副主席。它的组织机构一应俱全,简直和一个国家一样,如大同商人马永魁任伪蒙疆政府财政部部长即其一例。当时他们在大同成立伪晋北自治政府,由汉奸夏恭(大同人,清举人)任委员长,由日本最高顾问前岛主持政权。内设各厅,设日人顾问若干人,"指导"办事。此外,还设立伪大同经济监视署、伪大同清查署、伪大同警察署,各署长均为日人担任。除伪警察署由当地伪警察厅管辖外,经、清两伪署均直接归张家口伪蒙疆政府管辖。各县均成立伪县政府,县长由汉奸担任,日方派参事官一名,主持政权。(本文来源于《文史月刊》期刊2013年12期)

张飏[10](2012)在《针对日本侵华美国外交政策中意识形态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美国外交政策中意识形态因素,尤其是自由主义和以例外论为核心的民族主义的发展为背景,通过对1931到1945年间美国针对日本侵华所做出的外交政策的历史性分析,说明这些意识形态不仅反映美国外交政策并且通过对经济、政治和军事以及社会这叁方面的渗透而成为这些政策形成的部分原因。有异于传统史学的研究侧重点,本文通过意识形态棱镜模式,将当时的美国社会划分为资本家、政府和公众叁个群体。研究表明,在这一时期,美国外交政策中存在法治主义、道德主义、天命论、道德标准意识这几种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因素。这些意识形态因素通过对资本家、对政治家和对公众的影响,帮助不同群体理解和处理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国际事务,从而为外交政策实施的动机、手段和目标提供合法化过程。(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2-06-30)

日本侵华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国民政府对日奉行妥协退让政策,事变发生后继续推行"不抵抗"方针。这一方针的核心是"攘外必先安内",在举国悲愤莫名,民气与舆论鼎沸的形势下,改行"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政策。后随战争形势的变化,开始逐步调整抗战政策。1937年8月14日,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后,国民政府从军事上展开了全面抗战。在英美对日宣战后,1940年12月1日,国民政府才公开宣布与日本断绝外交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本侵华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张嘉逯.伪蒙疆政权时期的西北回教联合会与回教委员会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2].范丽红,胡玉海.国民政府应对日本侵华的政策演变[J].“九一八”研究.2018

[3].陈太勇.两大战间日本侵华政策的演变(1919-1929)[D].武汉大学.2017

[4].冯雪利,乔克.日本对北平的移民和侵略[N].北京日报.2016

[5].高宇,刘成虎.试论日本侵华期间的鸦片政策——以“蒙疆”产鸦片为中心[J].社会史研究.2016

[6].王屏.日本的侵华野心与美英的绥靖政策[N].北京日报.2015

[7].经盛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日本“有计划的恐怖政策”[J].雨花.2014

[8].郭艳.“亲善”背后的狰狞——侵华时期日本对华民族分化政策的SWOT分析[J].青海民族研究.2014

[9].库益菴.日本侵华时期的毒化政策[J].文史月刊.2013

[10].张飏.针对日本侵华美国外交政策中意识形态因素分析[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

标签:;  ;  ;  ;  

日本侵华政策论文-张嘉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