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爆控制论文_侯生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起爆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引信,系统,装置,多点,测试,雷管,弹丸。

起爆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侯生超[1](2019)在《多点起爆控制定向毁伤综合测试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目前局部战争中对空中目标实现精确打击和高效毁伤的需求,定向杀伤战斗部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其能够使战斗部破片在目标方向上受控飞散,从而实现对空中目标的高效毁伤。本文针对定向战斗部的研究与设计中测试与控制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定向毁伤综合测试系统,为战斗部的后续研究与工程应用的测试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基础。论文通过查阅调研国内外文献资料,对定向战斗部的性能参数及相关测试方法,对弹目交会阶段的弹目运动参数及引战配合效率,对战斗部的执行机构,做了理论研究,得到了战斗部预期功能和理论指标。并进一步设计了多点起爆控制定向毁伤综合测试技术方案。基于多点起爆控制的定向毁伤综合测试方法,系统需要实现驱动战斗部的旋转与制动、定向战斗部相对于弹体的旋转方位测试、定向测试精度的影响因素探测、破片毁伤效果和冲击波超压毁伤效果评估等5方面功能,故测试系统设计由起爆控制电路、定向测试模块、定向测试干扰探测模块、破片速度测试系统和冲击波超压测试系统等5个分系统组成。进一步开展了定向毁伤综合测试系统的各分系统具体硬件设计,包括主控模块、角度传感器及振动测试传感器选型、电源模块、起爆控制电路设计和信号处理电路设计,以及实现测控的下位机和上位机软件程序设计。为验证上述设计的定向毁伤综合测试系统的可行性,设计并搭建了用于定向测试和毁伤测试的两个试验平台,开展了试验研究。通过验证性试验及结果表明设计的综合测试系统基本实现定向控制、定向测试、定向干扰探测以及毁伤测试的预期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6-03)

王林桂,孙鹏昌,沙广,张中雷,熊勇[2](2019)在《基于孔内起爆位置调整的台阶爆破根底控制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露天台阶爆破普遍存在根底率偏高的问题,不仅影响铲装效率,而且增加二次施工成本。从条形药包爆轰过程中爆炸能量分配的角度,分析了起爆位置对爆炸能量传输的影响作用规律,并对起爆体处于炮孔装药段上部和底部两个不同位置开展爆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起爆位置对爆炸能量的分配有较大影响,爆炸能量偏向于爆轰波传播的正向分配,适当上调起爆位置,可明显降低根底率,即可基于起爆位置调整实现对爆炸能量传输的控制,从而达到减少根底产生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水电与新能源》期刊2019年02期)

修忠明[3](2018)在《基于引信电子安全和解除保险装置的多点起爆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基于引信电子安全和解除保险装置的多点起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针对基于引信电子安全和解除保险装置的多点起爆系统的特点,研究起爆控制策略和起爆信息编码方法。通过对系统所处电磁环境的分析,研究了具有抗干扰能力的起爆控制策略。通过对弹目交会条件的分析和对不同毁伤模式下的最优发火控制进行研究,设计了简洁、高效的起爆信息编码方法。为了验证信息编码和起爆策略的有效性,选择微处理器作为核心处理器,设计并制作了基于引信电子安全和解除保险装置的多点起爆系统。主要包括对微处理器的外围电路、电源调理电路及RS422通信电路的原理图设计和PCB制版调试。基于该样机还设计了包括AD采样、RS422通信及信息编码算法的实现流程。在完整的多点起爆系统原理样机上,进行了同步、延时同步、时序起爆模式的模拟起爆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多点起爆控制能够完成对3个起爆点的同步和时序起爆控制,系统同步起爆的最大误差为200 ns,起爆最大延迟误差为160 ns。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起爆策略和信息编码方法、基于引信电子安全和解除保险装置的多点起爆系统能够高精度地实现多点起爆控制。由于系统内电磁环境的影响,编码和起爆信号的传输与系统内部产生电磁干扰动作必须在时域上相互分离,才能保证系统能够可靠工作。“起爆启动编码广播发送,起爆单元自主选择工作模式,起爆单元同步启动、独立工作”的起爆控制策略达到了这一目的。系统功能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在升压变换和高压放电下能够可靠工作,起爆单元能够独立完成设定的起爆动作,起爆控制策略满足系统工作要求。弹目交会信息的解析和起爆信息的编码不仅要满足起爆控制的要求,还需要兼顾系统的微控制器运算能力。起爆模式预先编码、动态修正,起爆模式预先发送、动态更新,降低了系统的运算压力,简洁的信息编码格式提高了系统编码效率。系统功能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编码模块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弹目交会信息进行解算并完成起爆信息编码。系统应用的IEEE1588协议的精确时间同步算法对起爆单元计时进行矫正,能够降低起爆单元中电子器件散差引起的起爆单元计时不同步。系统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起爆单元间的同步性有所提高,10μs内的同步误差不大于50 ns。(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8-12-24)

王鹏,李巍,申明辉,王新泉,郭立力[4](2019)在《中心起爆聚焦离散杆战斗部杆条初始飞散姿态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旨在提出可工程应用的中心起爆聚焦离散杆战斗部杆条初始飞散姿态控制模型,通过典型中心起爆离散杆战斗部地面试验现象,给出中心起爆聚焦离散杆战斗部杆条微元的速度计算模型,并对杆条两端的速度分解,推导了杆条旋转到与战斗部轴线垂直时的飞行距离计算模型,然后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该计算模型的可行性,为中心起爆离散杆战斗部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瑞,李伟兵,王晓鸣,李文彬[5](2018)在《叁点起爆控制参数对尾翼爆炸成型弹丸成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叁点起爆控制参数(起爆直径、起爆同步误差)对尾翼爆炸成型弹丸(explosively formed projectile,EFP)成型的影响问题,理论分析了叁点起爆条件下爆轰波的马赫碰撞,计算获得了不同起爆直径下马赫波的相关参数,利用LS-DYNA有限元软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起爆直径下叁点起爆同步误差对EFP尾翼成型及飞行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起爆直径越大,马赫波在药型罩上的作用面积越小,马赫超压越大,形成的EFP长径比和速度越大;起爆直径为30、40、50 mm叁点起爆成型装药形成较佳尾翼EFP应满足的最大起爆同步误差分别为50、100、150ns;此外,尽量使中间起爆点起爆同步误差约为最大同步误差的一半,有利于降低尾翼EFP的侧向分速度,提高飞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爆炸与冲击》期刊2018年03期)

陈海峰[6](2018)在《电子安全与起爆控制系统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适应现代以及未来战争需求,高新技术武器装备迅速发展,弹药新原理、新技术层出不穷,促使引信在进一步提高使用安全性和作用可靠性的同时,朝着灵巧化、智能化和小型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为此,本文以弹道修正榴弹为研究背景,开展弹道修正引信电子安全与起爆控制系统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如下:根据应用背景和功能需求,分析了安全执行和起爆执行方式,提出安全-起爆执行一体化设计方法。采用“阈值+时序+时间窗的”方法,设计了具有全弹道安全特点的电子安全与起爆控制逻辑。根据弹道修正弹发射条件,确定了目标基解除保险的启动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系统整体设计方案。研究了基于卫星导航定位的目标基解除保险控制技术,分析了卫星定位接收机导航定位协议,建立了弹道定位数学解算模型,为目标基解除保险环境信息获取提供理论指导。针对导航定位数据在引信高过载和高速旋转环境下容易产生信号失锁问题,设计了定位信息断点补充算法。设计研究了引信电子安全与起爆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利用阻容滤波网络和组合指令控制方法提高了安全起爆执行机构安全性。建立了安全起爆执行机构作用过程数学模型,为电路参数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分析了影响安全起爆执行机构的可靠性因素,从功能器件和参数选取两个方面提高了执行机构作用可靠性。设计制作了系统电路板,大小为Φ36×4mm,满足了对系统小型化需求。针对将卫星导航定位信息应用于引信安全起爆控制需要对信息进行快速、复杂处理,基于软件层次化设计模型,在STM32中搭建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的软件开发平台,使用汇编、C/C++语言设计了各功能模块软件。对弹道修正引信电子安全与起爆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软件算法等功能进行试验验证。硬件电路功能试验表明:解除保险电路能可靠解除保险,起爆电路能可靠对平面微起爆器发火,起爆控制电路能实现多作用方式起爆控制。弹道定位解算算法和定位信息断点补充算法在动态模拟实验中得到验证。(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任建存,战琳[7](2018)在《起爆控制装置安全可靠性通用测试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起爆控制装置测试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问题,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和模块化测试技术,对起爆控制装置安全可靠性通用测试系统的基本框架进行了初步设计,阐述了通用测试系统设计的主要思路和方法,为起爆控制装置安全可靠性通用测试系统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8年02期)

赵燕文[8](2017)在《基于电引信的多功能起爆控制电路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武器系统中,通过引信对战斗部的起爆时机的控制来使战斗部发挥最大的毁伤效果,而根据毁伤的目标不同,战斗部起爆的时机也不同。引信对战斗部的起爆时机正是由引信中的起爆控制电路来实现。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设计了一款以电引信为基础的具有多功能的起爆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兼具瞬发起爆、延时起爆和自毁等功能,在弹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首先根据课题任务书通过查阅诸多文献和资料了解了电引信及其起爆控制原理,并根据原理提出了相应的起爆控制方式,了解其在瞬发模式和延时模式下的工作过程等相关问题,提出了电路的硬件实现方案和软件实现方案。然后,根据抗高过载可靠性的要求,对电路的抗高过载性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抗高过载试验方法和抗高过载设计方案。然后,对电路的电磁兼容性也做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案,使其满足电磁兼容性的要求,并做了电磁兼容性验证试验。最后,对电路电性能做了严谨的测试,通过测试结果验证了电路在设定模式下的发火输出均达到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11-01)

莫金汕[9](2017)在《复杂环境下台阶逐孔起爆振动效应与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爆破区域从郊区转移到城区,周围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对于控制爆破的要求更加严格,逐孔起爆技术能充分利用炸药能量,具有爆破效果好、振动小和综合效益显着的特点,并且为更科学的爆破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逐孔起爆在周围环境复杂的控制爆破工程中应用更为广泛。花溪区青岩龙井至燕楼道路工程周围环境复杂,本文采用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试验地区爆破振动衰减规律、爆破振动的影响因素以及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结论如下:(1)通过大量实测爆破振动数据并用分析软件回归计算得出该地区爆破地震波的衰减规律为:V=57.12×((Q~(1/3))/R)~(1.36)。(2)根据2014版爆破安全规程中振动速度的安全判据以及结合实际工程周边受保护对象位置情况,可以得出受保护对象距离远近影响的最大单孔药量参数。(3)由于工程设计方案中使用数码电子雷管来连接起爆网路,其参数也是针对于数码电子雷管,而实际爆破工程中一般都使用的是普通导爆管来连接起爆网路,普通导爆管的综合性能不如数码电子雷管,所以对于最大单孔药量参数要适量的降低,才能达到爆破振动速度安全范围之内,保证受保护对象的安全性与完整性。(4)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爆破振动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重要度分析,针对30组实测爆破振动数据,选取了7组作为分析样本,得出了影响爆破振动效应因素的重要度顺序,通过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安全控制措施,有效地降低了爆破振动的危害。本论文所做研究在贵州部分地区工程环境复杂的控制爆破振动以及安全控制方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7-06-01)

李豪杰,胡怀春[10](2016)在《基于侵彻过载数值仿真的引信计层起爆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引信控制弹丸在多层防御工事的某一层中起爆,采用仿真软件对侵彻过程进行仿真。采用将弹体与引信分离建模的方法,获得引信部位侵彻过靶的加速度信号。通过分析正侵彻和斜侵彻2种条件下侵彻过载信号的特性,发现斜侵彻时会出现弹尾与靶板二次碰撞过载,可能导致多计层,提出采用弹丸识别入靶过载信号后短时屏蔽计层功能的方法,以实现正确计层。通过动态实验对该方法进行验证,表明引信计层起爆控制准确。(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起爆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露天台阶爆破普遍存在根底率偏高的问题,不仅影响铲装效率,而且增加二次施工成本。从条形药包爆轰过程中爆炸能量分配的角度,分析了起爆位置对爆炸能量传输的影响作用规律,并对起爆体处于炮孔装药段上部和底部两个不同位置开展爆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起爆位置对爆炸能量的分配有较大影响,爆炸能量偏向于爆轰波传播的正向分配,适当上调起爆位置,可明显降低根底率,即可基于起爆位置调整实现对爆炸能量传输的控制,从而达到减少根底产生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起爆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侯生超.多点起爆控制定向毁伤综合测试技术[D].中北大学.2019

[2].王林桂,孙鹏昌,沙广,张中雷,熊勇.基于孔内起爆位置调整的台阶爆破根底控制方法探讨[J].水电与新能源.2019

[3].修忠明.基于引信电子安全和解除保险装置的多点起爆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

[4].王鹏,李巍,申明辉,王新泉,郭立力.中心起爆聚焦离散杆战斗部杆条初始飞散姿态控制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9

[5].李瑞,李伟兵,王晓鸣,李文彬.叁点起爆控制参数对尾翼爆炸成型弹丸成型的影响[J].爆炸与冲击.2018

[6].陈海峰.电子安全与起爆控制系统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

[7].任建存,战琳.起爆控制装置安全可靠性通用测试系统研究[J].信息通信.2018

[8].赵燕文.基于电引信的多功能起爆控制电路研究与设计[D].湖南大学.2017

[9].莫金汕.复杂环境下台阶逐孔起爆振动效应与控制研究[D].贵州大学.2017

[10].李豪杰,胡怀春.基于侵彻过载数值仿真的引信计层起爆控制方法[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引信的起爆控制框图起爆控制参量变化图飞航导弹 ...战斗部起爆控制系统组成起爆控制参量变化图引制一体化设计的起爆控制系统结...起爆控制系统操作界面

标签:;  ;  ;  ;  ;  ;  ;  

起爆控制论文_侯生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