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相关探讨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相关探讨

许德镇(上海师范大学)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不再是新鲜的话题,而且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危机大学生就业将会出现新的更大的困难。文章从大学生就业现状着手,分析了当前经济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严重冲击,剖析了我国目前对大学生就业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挖掘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以期为相关职能部门做好目前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经济危机就业观社会保障

0引言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和社会财富,是我国加快实现现代化的中坚力量。然而由于当前种种原因所造成的大学生就业难等现象,已经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也使得一些人们对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产生了质疑,尤其是对大学生本身造成很深的伤害,这就会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和谐的因素。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因此能否妥善地解决好大学生就业和相关社会保障问题直接关系到能否成功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为此,面临当前严峻的经济危机,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就显得格外意义重大。

1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与问题

据统计,普通高校扩招后,高校毕业生人数猛增,从1999年的84.8万到2002年的145万,再从2005年的340万到2009年的接近600万毕业生。据教育权威部门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2009年毕业生就业率仅为35%,加之以往毕业还没有就业的学生,今年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引起了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媒体等多方关注。然而就在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许多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西部、贫困基层却出现大量的人才缺口,大学生就业呈现极度不均衡:一方面是大量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大量急需人才岗位招不到毕业生。

为了真正解决就业问题,学校与社会都积极呼吁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降低就业期望值,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党和政府部门非常关注,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制定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急需人才的基层就业,希望通过引导帮助大学生更充分就业,解决人才流向、分配的极度不均衡。

2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呢,总体来说,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政府机制不够完善现在大学生就业方式,采取的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自主谋业”“双向选择”的方式,将大学生就业全面推向市场。然而,由于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间,许多法制、法规还不健全,一些配套改革还不完备,使得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功能尚不完善。这就导致了供需沟通渠道不畅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2.2高校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及高校教育脱离现实随着知识快速增长,知识更新周期加速,有些入学前很热门的专业,等到毕业时可能遭冷遇,所要从事的行业可能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甚至是在校所学的知识技能,走出校门时可能老化过时,比如计算机软件开发等。另外,目前许多高校盲目地追求学校扩张,在没有认真做好市场调研的情况下大量增设新专业,有些新增专业就业方向很不明确,加之缺乏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和有效的引导,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的就业前景可想而知。要使大学生能顺利进入就业市场,高校应该科学研究和预测人才市场的变化,主动调整办学方向,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

2.3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其自身的问题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的错误及大学生自身具备的条件等对会对其就业造成很大的影响。

2.3.1大学生存在错误的就业观念许多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始终以“天之骄子”身份自居,姿态过高,对自身和现实缺乏准确的评估,很难做到“拿得起、放得下”,这就人为地为自己的就业设置了障碍。另外,很多学生在选择工作时将物质利益看的过重,把工资待遇、住房条件、生活环境作为选择工作的主要标准,只重眼前利益,不考虑将来发展,失去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理想,有些学生甚至还存在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哪里,只是一味地跟从同学或别人,拼命地往城市里挤往好单位挤。

2.3.2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高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反应,他们对当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很不满意,有些大学生对实际工作缺乏最基本的认识,更不用说实践能力了。很多大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对于其所投的岗位缺乏基本的了解。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方面,随着高校不断扩招,人数急剧上升,学生素质相对下降,学生的实践机会减少;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缺乏忧患意识,没有学到真才实学,在安逸的大学生校园里、在激烈的网络游戏对抗中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上,这些值得大学生进行深刻的反思。

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社会上囤积了大量优秀人才,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肯定会优中选优,文凭已不再是找工作的通行证,要的是真才实学,要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能为企业创造现实利益。

2.4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由于目前我们正大力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完全市场化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形式下,国有单位和事业单位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下降,外资和民营企业应该成为吸收高校毕业生的主体。然而,实际情况与设想的情况相差很大,“公务员”热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当前公务员已经成为大学生最大的热门职业,国内许多大学生就业的第一选择就是参加公务员考试,而导致这一现象出现正是因为目前公务员拥有相对较高的待遇、完善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

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广大高校毕业生对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为此国家也制定了相关的鼓励和优惠政策,但总的看来这些政策只是“治标不治本”,很难取得长期实质性效果。这并不是说现在的青年思想觉悟低了或是国家的政策不英明,究其原因应该是缺乏长期完善的社会保障支持体系,青年学生存在很严重的后顾之忧。加之各个地方执行国家政策的力度和实力不一样,这就很难保证国家政策宣传的“下的去、干的久,走的出”。日前,团中央联合各高校和企业单位,积极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实习基地等,这确实能暂时缓解就业压力,但身为毕业生很少有人愿意去从事这些工作,因为这些工作基本都是暂时性的,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

3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与策略

3.1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政府机制政府应加快配套制度改革,建立与毕业生就业行为相适应的人事、用工、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法规。如落实企业自主用人的规定,废除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的就业政策等,加强宏观调控。对于学校,政府应根据社会发展规划,做好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专业和确定培养模式。

对于大学生就业市场,政府应积极引导、规范市场秩序,同时消除用工单位就业歧视,保护大学生平等就业机会。政策支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有志创业的青年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培训、帮助其融资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做到“扶上马、送一程”。鼓励大学生毕业生去中西部就业,要制定相应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支撑,使其踊跃地投入到基层去、到中西部大开发中去,为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贡献他们的力量。

3.2加强用人单位的用人规范加强劳动法的实施力度,减少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经验歧视和性别等歧视。对就业歧视现象作过深人探讨的学者指出,女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性别差异是一个长期存在而且有增无减的严峻现实。借助经济危机的背景,许多企业对毕业生总是挑三拣四,提出一些十分苛刻的就业协议条款,擅自延长试用期,无偿地占有毕业生的劳动成果,企业的有些做法和行为已经违反了相关法律。作为企业应该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地吸收与企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大学毕业生,为企业打造长期稳定的团队,不能因眼前小利而影响到长远发展大局。

3.3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促进大学生就业高等教育要在扩大办学自主权,改革高校教育质量考核制度,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积累经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求高等专业人才。目前某些高校专业设置过细过偏,不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国家教育部近年进行过一次专业调整,国内许多综合性高校突破了原有的院校性质,改变了一些传统的专业的面目,跨行业设置一些人才市场上比较走俏的专业。以前的大学教育不注重专业配置,因为是计划分配,而现在是以市场为导向,这就要求高校要将人才结构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

另外,高校应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偏重于形式化,缺乏实质性内容,对毕业生就业很难起到作用。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不单单是提供就业信息、举办几场讲座的事,其实最重要的是对于学生全学程的人生职业规划与指导,其中包括分析各专业就业方向、市场需求、职业技能培训、社会实践锻炼及就业心理辅导等一系列连续的活动。这是一项很重要、很复杂的工作,需要专业的经验丰富的职业指导教师来负责,高校应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和建设。

3.4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修炼与转变就业观念首先是调整就业心态。应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发展理念,要认清自身的现状,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业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其次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大学不再是象牙塔,进去了就可以高枕无忧,要增强紧迫感,早做准备,大学期间就要进行个人职业规划及人生思考,主动走进就业市场。要树立“不等、不靠”的思想,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动推销自己。现如今,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是参与竞争的核心竞争力,用人单位特别注重这一点。最后,要破除传统的就业观念,转变就业思路,打破专业界限,争取在实现就业的前提下再谋求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4结束语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确存在,加之经济危机的冲击,使得大学生就业现状雪上加霜。但是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经济危机的危害只是暂时性的,当前存在的问题也是可以克服和解决的。只要相关政府加以重视、全社会给予关注、大学毕业生能认清形势积极就业,让我们协作一致,共克时艰,大学生就业难题必定能得到妥善解决。

参考文献:

[1]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生司网站.

[2]马丁.特罗.《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一量的发展和质的变化》一文.

[3]杨德广.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3.22(8),53-55.

[4]盘意文.大学生择业观的社会反思.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1).107-109.

[5]张宁.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综述.现代商贸工业.2008(6).

标签:;  ;  ;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相关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