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6对妊娠期B群链球菌亚临床感染的预测

IL-6对妊娠期B群链球菌亚临床感染的预测

一、白介素-6对孕期B族链球菌亚临床感染的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邹阳,刘艳,王平[1](2021)在《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及免疫因子变化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及免疫因子变化与胎膜早破(PROM)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4例PROM孕妇(PROM组)临床资料,并纳入64例同期产检的健康孕妇(健康孕妇组)及60例健康体检妇女(健康妇女组)作对照,收集PROM组及健康孕妇组妊娠晚期和健康妇女组健康体检时阴道分泌物,记录其菌群检查结果,评估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与PROM的关系;并比较三组阴道分泌物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6(IL-6)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妊娠晚期阴道分泌物sIL-2R、IFN-γ、IL-6对PROM的预测价值;记录PROM组及健康孕妇组妊娠结局。结果三组年龄、孕次、流产次数及PROM组与健康孕妇组检测孕周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白色念珠菌、支原体、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等菌群阳性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ROM组乳酸杆菌优势率明显低于健康孕妇组、健康妇女组(P<0.05),健康孕妇组乳酸杆菌优势率也低于健康妇女组(P<0.05)。三组阴道分泌物sIL-2R、IFN-γ、IL-6水平比较,均为PROM组>健康孕妇组>健康妇女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妊娠晚期阴道分泌物sIL-2R、IFN-γ、IL-6对PROM均具有较高预测价值(AUC=0.762、0.829、0.816,P<0.05),其cut-off值分别为149.765pmol/L、23.795ng/L、57.285ng/L,且3项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最高。PROM组胎盘绒毛膜羊膜炎、剖宫产、产褥感染、胎儿窘迫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高于健康孕妇组(P<0.05)。结论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失衡与PROM发生密切相关,监测妊娠晚期阴道分泌物sIL-2R、IFN-γ、IL-6水平能辅助预测PROM发生情况,于PROM诊疗有利。

杨敏[2](2018)在《早产儿宫内感染高危因素及其预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早产儿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目的探讨早产儿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三家医院入住新生儿科的早产儿(胎龄2836+6周)及其母亲相关资料,应用卡方检验,比较发生宫内感染和未发生宫内感染的早产儿母源性相关因素;应用Logisit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可能引发早产儿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1223例早产儿资料,其中母孕期发生宫内感染的早产儿有595例,母孕期未发生宫内感染的早产儿有628例。与母孕期未发生宫内感染的早产儿比较,宫内感染早产儿母亲居住于农村、文化程度低、未规范产检、阴道检查次数>4次、产前接受侵入性操作、胎膜早破≥12h、羊水过少、羊水粪染、阴道炎、盆腔炎的比率明显较高(P<0.05);而母亲年龄、孕产次、产程延长、宫颈异常、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分娩方式无明显差异(P>0.05);母孕期未发生宫内感染者,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的发生率更高(P<0.05)。Logisit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居住于农村、未规范产检、阴道检查次数>4次、产前接受侵入性操作、阴道炎、盆腔炎、羊水过少、胎膜早破≥12h均为宫内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母亲居住于农村、未规范产检、阴道检查次数>4次、产前接受侵入性操作、阴道炎、盆腔炎、羊水过少、胎膜早破≥12h均为早产儿宫内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因此,需加强产前保健,减少来自母源性的高危因素,避免宫内感染的发生。第二部分宫内感染对不同胎龄早产儿结局的影响目的探讨宫内感染对不同胎龄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患病率的影响,为临床早产儿早期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7年6月三家医院入住新生儿科的早产儿(2836+6周)资料,根据出生胎龄分为2829+6周组、3031+6周组、3233+6周组、3436+6周组,再根据母亲孕期是否发生宫内感染将各胎龄组早产儿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各胎龄感染组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情况,比较各胎龄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总患病率。结果共收集1223例早产儿资料。其中2829+6周感染组为77例,非感染组为70例;3031+6周感染组为128例,非感染组为125例;3233+6周感染组为150例,非感染组为172例;3436+6周感染组为240例,非感染组为261例。母亲有宫内感染的早产儿胎龄越小,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越高,尤其以小于32周的早产儿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显着升高(P<0.05)。2829+6周感染组早产儿败血症、肺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损伤的发生率高于非感染组早产儿,(P<0.05);3031+6周感染组早产儿败血症、肺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损伤及死亡的发生率高于非感染组早产儿(P<0.05);3233+6周感染组早产儿败血症、肺炎、脑损伤的发生率高于非感染组早产儿(P<0.05);3436+6周感染组早产儿败血症、肺炎、脑损伤的发生率高于非感染组早产儿(P<0.05)。胎龄越小,早产儿死亡率越高,小于32周的感染组早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早产儿。胎龄越小,早产儿患病率越高,小于32周的早产儿患病率近100%,大于32周的感染组早产儿患病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早产儿。结论宫内感染与早产儿多种并发症相关,且胎龄越小的早产儿,宫内感染所致的相关并发症更多,死亡率更高,危害性更大,应加强对宫内感染的早期防治,以减少早产儿相关并发症,降低早产儿死亡率。第三部分宫内感染母亲使用抗生素对早产儿近期预后的影响目的探讨宫内感染母亲使用抗生素对早产儿近期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指导早期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7年6月三家医院母亲孕期发生宫内感染且入住新生儿科的早产儿(胎龄2836+6周)资料,按母亲使用抗生素疗程分组,母亲产前产时仅使用一次抗生素的早产儿为研究组A,母亲产前使用3天抗生素的早产儿为研究组B,母亲产前使用抗生素≥5天的早产儿为研究组C,母亲产前产时均未使用抗生素的早产儿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早产儿生后静脉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天数。结果共纳入595例早产儿,其中,研究组A 140例,研究组B 149例,研究组C 138例,对照组168例。各研究组早产儿母亲使用的抗生素均为头孢类抗生素联合(或不联合)阿奇霉素(P>0.05);各研究组及对照组早产儿母亲年龄、初产率、规范产检率、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率及剖宫产率均无统计学差(P>0.05);各研究组及对照组早产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B和研究组C早产儿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和研究组C早产儿PCT低于对照组和研究组A(P<0.05);研究组C早产儿CRP低于对照组和研究组A(P<0.05)。研究组B和研究组C早产儿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LT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和研究组C早产儿PCT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和研究组A(P<0.05);研究组B早产儿CRP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早产儿CRP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和研究组A(P<0.05)。研究组B和研究组C早产儿败血症发生率、肺炎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和研究组C早产儿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和研究组C早产儿抗生素使用天数低于对照组和研究组A(P<0.05)。结论宫内感染母亲产前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早产儿静脉血感染指标,降低败血症、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故应尽早识别宫内感染并使用抗生素,以改善早产儿预后。

何苑苑,赵江红,余艳萍[3](2015)在《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阳性孕妇血清IL-6、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血清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在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GBS)阳性孕妇感染状态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妊娠晚期GBS阳性孕妇90例(GBS组),其中GBS带菌23例、GBS亚临床感染(以下称GBS亚感染)60例、绒毛膜羊膜炎(以下称羊膜炎)7例;选择妊娠晚期正常孕妇30例(对照组)。两组分娩后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L-6、PCT水平,分析GBS组不同GBS感染状态者血清IL-6、PCT水平变化。结果 GBS组及对照组血清IL-6水平分别为(16.96±5.23)、(2.86±0.54)pmol/m L,PCT水平分别为(0.08±0.03)、(0.04±0.02)ng/m L,P均<0.01。GBS组羊膜炎者血清IL-6、PCT水平均高于GBS亚感染及GBS带菌者,GBS亚感染者高于GBS带菌者(P均<0.01)。结论妊娠晚期GBS阳性孕妇血清IL-6、PCT水平升高,可作为判断妊娠晚期GBS感染状态的指标。

陈奕,黄醒华[4](2002)在《白介素-6对孕期B族链球菌亚临床感染的预测》文中研究表明

二、白介素-6对孕期B族链球菌亚临床感染的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介素-6对孕期B族链球菌亚临床感染的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及免疫因子变化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结 果
    1 三组基线资料比较
    2 三组阴道微生态比较
    3 三组阴道分泌物sIL- 2R、IFN- γ、IL- 6水平比较
    4 妊娠晚期阴道分泌物sIL- 2R、IFN- γ、IL- 6及其联合检测对PROM的预测价值分析
    5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讨 论

(2)早产儿宫内感染高危因素及其预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早产儿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组建协作组
        2.2 研究对象及病例纳入标准
        2.3 研究方法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感染与非感染组早产儿一般人口学特征比较
        3.2 早产儿IAI的母源性因素比较
        3.3 早产儿IAI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宫内感染对不同胎龄早产儿结局的影响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资料收集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各胎龄感染组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
        3.2 28~29~(+6)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
        3.3 30~31~(+6)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
        3.4 32~33~(+6)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
        3.5 34~36~(+6)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
        3.6 各胎龄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早产儿死亡率及患病率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宫内感染母亲使用抗生素对早产儿近期预后的影响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资料收集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各组早产儿及其母亲一般资料比较
        3.2 各组早产儿静脉血感染指标比较
        3.3 各组早产儿近期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
        3.4 各组早产儿住院天数及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阳性孕妇血清IL-6、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白介素-6对孕期B族链球菌亚临床感染的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及免疫因子变化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分析[J]. 邹阳,刘艳,王平.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1(06)
  • [2]早产儿宫内感染高危因素及其预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D]. 杨敏. 成都医学院, 2018(12)
  • [3]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阳性孕妇血清IL-6、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及意义[J]. 何苑苑,赵江红,余艳萍. 山东医药, 2015(48)
  • [4]白介素-6对孕期B族链球菌亚临床感染的预测[J]. 陈奕,黄醒华. 中国医刊, 2002(01)

标签:;  ;  ;  ;  ;  

IL-6对妊娠期B群链球菌亚临床感染的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