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资源强度测算、影响因素及收敛性研究

中国海洋资源强度测算、影响因素及收敛性研究

论文摘要

海洋资源是一个国家和沿海地区海洋经济运行的关键要素之一。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传统粗放型的海洋经济增长方式使得海洋资源消耗量长期处于高位增长态势,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与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有关的问题。在这种巨大的资源压力下,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海洋资源强度(是表征海洋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尤为重要。《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4)》表示要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并强调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应是进一步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但是由于我国沿海各省区海洋资源禀赋差异显著,各省区之间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需求结构不同,导致海洋资源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因此,研究我国海洋资源强度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收敛性,对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制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管理政策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海洋资源强度内涵,对1996—2015年我国沿海11省区(不包括港澳台)的海洋资源强度进行测度,并分析其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基于GMM模型探讨我国海洋资源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经济增长收敛理论,采用σ收敛、随机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模型对我国沿海各省区海洋资源强度的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最后,结合实证检验结果,提出了一些有关海洋资源管理的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1996—2015年间海洋资源强度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由2.609下降到0.333,且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沿海11省区的海洋资源强度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且早期海洋资源强度较高省区的下降空间也相对较大;沿海各省区间的海洋资源强度差异显著,可划分为低强度、中等强度和高强度三种类型。其中,上海、福建、辽宁和广东始终属于低强度型,江苏、广西和海南始终属于中等强度和低强度型,山东始终属于中等强度型,浙江经历了由低强度型、高强度型变化到中等强度型的过程,天津、河北始终属于高强度型和中等强度型。(2)基于GMM模型的海洋资源强度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1996—2015年间,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海洋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对海洋资源强度降低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物质资本投入水平对海洋资源强度降低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外开放程度没有通过模型检验,对海洋资源强度影响不显著。因此,制定海洋资源管理政策时必须考虑通过多种途径来降低海洋资源强度。(3)基于收敛模型的海洋资源强度收敛性检验结果显示:在1996—2015年间,我国海洋资源强度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收敛速度为0.14%,说明我国海洋资源强度较高的省区存在向海洋资源强度较低的省区追赶的趋势,即形成“追赶效应”,沿海省区之间的海洋资源强度差异正在逐步变小,但由于收敛速度较小,这种差异在短期内难以消除;70%以上的沿海省区海洋资源强度受到冲击所产生的影响是持续的,因此不存在全局性的随机收敛;同时也不存在条件β收敛,说明我国沿海各省区的海洋资源强度最终不会收敛于自身的稳态水平。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关政策干预,以缩小各省区间的差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的关系研究
  •     1.3.2 资源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     1.3.3 资源强度收敛性研究
  •     1.3.4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技术路线
  •     1.4.2 研究内容
  •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2 研究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海洋资源消耗
  •     2.1.2 海洋资源强度
  •   2.2 相关基础理论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生态经济学理论
  •     2.2.3 非均衡发展理论
  •     2.2.4 经济增长收敛理论
  • 3 中国海洋资源强度测算
  •   3.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   3.2 中国海洋资源强度时间变化趋势
  •   3.3 中国海洋资源强度空间变化趋势
  • 4 中国海洋资源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   4.1 模型的选择与设定
  •   4.2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     4.2.1 变量选取
  •     4.2.2 数据说明
  •   4.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5 中国海洋资源强度收敛性研究
  •   5.1 海洋资源强度收敛检验模型
  •     5.1.1 σ收敛检验
  •     5.1.2 随机收敛检验
  •     5.1.3 绝对β收敛检验
  •     5.1.4 条件β收敛检验
  •   5.2 我国海洋资源强度收敛性分析
  •     5.2.1 σ收敛分析
  •     5.2.2 随机收敛分析
  •     5.2.3 绝对β收敛分析
  •     5.2.4 条件β收敛分析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与讨论
  •   6.2 政策建议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远芳

    导师: 王泽宇

    关键词: 海洋资源,资源强度,收敛性,影响因素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业: 海洋学,资源科学,经济体制改革

    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源约束下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与海洋资源系统时空耦合机理与典型区域调控,(项目编号:41671119)

    分类号: F124;P74

    总页数: 50

    文件大小: 3272K

    下载量: 93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以公选课《海洋资源、环境与人类健康》为例[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20(04)
    • [2].海洋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展望[J]. 环境保护 2020(Z2)
    • [3].科技型企业海洋资源高值化应用现状分析[J]. 管理观察 2020(08)
    • [4].《保护海洋资源》[J]. 美与时代(上) 2018(11)
    • [5].“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设计[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14)
    • [6].海洋资源约束与中国海洋经济增长——基于海洋资源“尾效”的计量检验[J]. 地理科学 2017(10)
    • [7].立足区域海洋资源 促进驻潍高校海洋教育发展[J]. 潍坊学院学报 2015(05)
    • [8].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的分析[J]. 快乐阅读 2016(16)
    • [9].奇思妙想[J]. 课堂内外(小学智慧数学) 2017(04)
    • [10].两岸海洋资源的合作开发与保护[J]. 今日中国 2014(12)
    • [11].完善我国海洋资源政策的思考[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03)
    • [12].海洋资源环境审计现状及实施框架研究[J]. 当代会计 2018(04)
    • [13].中美海洋资源政策比较[J]. 国际展望 2014(02)
    • [14].海洋资源权属制度的多维解读[J]. 北方法学 2013(03)
    • [15].泉港区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发展海洋经济思考[J]. 现代商业 2013(11)
    • [16].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02)
    • [17].浙江沿海市域海洋资源环境评价及对海洋产业优化启示[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6)
    • [18].实现海洋资源价值最大化[J]. 珠江水运 2011(Z1)
    • [19].我国海洋资源综合实力评价研究[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1(09)
    • [20].海洋资源[J]. 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2010(02)
    • [21].海洋资源[J]. 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2010(03)
    • [22].英国海洋资源与产业管理[J]. 国土资源情报 2010(04)
    • [23].海洋资源:中国的资源宝库[J]. 中国报道 2010(10)
    • [24].海洋资源会计研究体系框架构建[J]. 财会通讯 2009(19)
    • [25].海洋资源[J]. 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2008(01)
    • [26].海洋资源[J]. 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2008(04)
    • [27].2017中国土地矿产海洋资源统计公报发布[J]. 资源导刊 2018(06)
    • [28].强化海洋资源环境管理的基本思路与对策措施[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09)
    • [29].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之路[J]. WTO经济导刊 2012(11)
    • [30].海洋资源[J]. 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2010(01)

    标签:;  ;  ;  ;  

    中国海洋资源强度测算、影响因素及收敛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