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人格论文_袁利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人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态,人格,大学生,阿伦,网络,自然,生态平衡。

生态人格论文文献综述

袁利平[1](2019)在《塑造富有魅力的生态人格》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是推动文明发展的主体。人格进阶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生态人格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对原始文明的"族群人格"、农业文明的"依附型人格"和工业文明的"单向度人格"继承和发展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复合型人格,它体现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互利共生的伦理精神和互生共济的诗性智慧,它赋予了生态文明时代人格新的内涵。(本文来源于《中国德育》期刊2019年19期)

高春民[2](2019)在《生态人格:生态文明建设的隐形堡垒》一文中研究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发展战略与当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怎样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如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我们认为,关键在于生态人格的培育与塑造。生态人(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8-27)

孟英伟,于兴艳[3](2019)在《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途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人格的形成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至关重要。现在大学生的生态人格存在着生态认知不全面、生态素养不健全,有时甚至功利化、生态行为践行不足等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养成良好生态人格的重要性、加深知识认知、营造良好的专业环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制定激励考核机制。(本文来源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罗丰[4](2019)在《教师如何培养生态意义上自我实现的学生?——基于阿伦·奈斯“自我实现”的生态人格理念》一文中研究指出阿伦·奈斯的深层生态学理念提及在建设生态社会时,具备"自我实现"生态人格的个体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生命有认同感,个体和其他生命实现普遍的共生,个体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是维护其他生命利益的过程,个体内在有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原初的热爱。教师应结合深层生态学的理念,在常态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塑造生态化的学习观、生成对生态系统的情感、并与生态系统和校园系统中的他者建立伦理性的交往关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生态意义上自我实现的人格。(本文来源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高春民[5](2018)在《论当代陕西动物小说的生态人格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格是人作为生物和社会属性的主体在处理人与自然、社会及人本身关系时所外显出来的人之为人的规定性,也即人作为人的价值、尊严、品质、行为和感情的总和。生态人格即是人格在生态方面的规定性,或是人格和谐的规定性。当代陕西动物叙事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生态人格形象,从其形成的动因分析,可大致概括为"内源型""外源型"和"反转型"叁类。对动物小说生态人格的探究可以反观人与自然的动态关系,反思人类对待自然万物的种种观念与行为,重塑人与自然之间传统的道德关系与伦理关系,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康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晓为,王尧[6](2018)在《生态人格的养成:大学生伦理道德培育的新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入开展大学生生态人格教育,利于大学生伦理道德的培育,亦符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要求。文章从生态认知、生态情感、生态行为叁个方面分析大学生生态人格现状,在道德培育的路径上,从生态文化氛围、生态文化教育、生态文化体验叁个方面做出探索。(本文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汪馨兰,罗黎明[7](2017)在《网络生态人格:网络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诉求》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生态人格作为一种适应网络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型人格范式,是网民人格的生态规定性。网络生态人格展示了对"求真"的理性探索,体现了对"向善"的深刻诠释,展示了对"崇法"的内在体悟,凸显了对"重行"的实践追求。针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网络生态危机,我们需要通过弘扬网络先进文化、加强网络德育、推进网络法治建设、注重网络生态实践等途径大力塑造网络生态人格,以适应网络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本文来源于《理论导刊》期刊2017年09期)

杨敏[8](2017)在《云南高校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并且制定了相关的制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此基础之上,人们在内心深处更加盼望着能够有一种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人格出现,也就是生态人格。云南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发展的潜在人才、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生力军,培育其生态人格,正是社会发展、云南发展、大学生自身发展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本研究主要以云南高校大学生为对象,在明确相关概念、研究缘由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云南高校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的意义、理论基础、现状及原因分析、培育原则及路径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从云南高校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是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和人格完善的需要,是促进高校立德树人和和谐校园建设的需要叁个方面阐述培育的意义。其次,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教育心理学关于人格培育的理论、生态哲学关于人的价值和道德养成的理论为生态人格培育的理论基础。再次,分析云南高校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的现状、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原因。最后,论述了云南高校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的原则以及路径。综合各方面的措施,才能提高云南高校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的实效。(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22)

贾永腾[9](2017)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回应时代课题,发挥生态人格塑造功能,在理论上建构并且在实践中培育生态人格。大学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然而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生态人格缺失。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使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生态人格结构,强化生态行为,最终形成生态人格。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阐述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生态人格概述。首先,分析“生态”和“人格”这两个概念,在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解读生态人格的内涵,概括生态人格的特征。然后,阐述生态人格的结构,包括要素结构和动力结构两个层次。再次,揭示生态人格的本质。最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人格的关系。第叁章,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本文以中国古代的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西方生态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理论为理论依据,从美丽中国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维度探讨现实依据。第四章,大学生生态人格缺失的表现与原因。学术界的调研数据表明大学生的生态知识薄弱,生态文明观缺位,生态心理不健全,生态文明的践行度低。本文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者、受教育者、环境五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生态人格缺失的原因。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的路径。坚持先进的教育理念,建构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的内容体系,教育者重视生态人格培育的过程,大学生自主建构生态人格,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5-01)

魏佳,陈红,龙如银[10](2017)在《生态人格及其对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城市居民自主性低碳减排的内在催生因素,从文明演进视角下人格内涵的协同变迁出发,界定了生态文明视域下生态人格的概念。基于890位城市居民样本,运用统计分析手段,进一步探索了生态人格对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人格是包括生态理智性、生态宜人性、生态开放性、生态外倾性和生态责任心的五维结构概念;城市居民生态人格整体表现为积极特质,仅有生态理智性接近中立;城市居民实施低碳消费的行为倾向处于中等略偏上的水平,但是公众参与行为的强度远弱于日常使用行为;生态人格五维度与低碳消费行为均显着正相关;生态宜人性和生态责任心是低碳消费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且生态责任心的影响强于生态宜人性。据此,从全面培养城市居民生态宜人性和生态责任心方面出发,提出城市居民生态人格塑造政策和低碳消费行为引导政策。(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生态人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发展战略与当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怎样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如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我们认为,关键在于生态人格的培育与塑造。生态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人格论文参考文献

[1].袁利平.塑造富有魅力的生态人格[J].中国德育.2019

[2].高春民.生态人格:生态文明建设的隐形堡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3].孟英伟,于兴艳.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途径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4].罗丰.教师如何培养生态意义上自我实现的学生?——基于阿伦·奈斯“自我实现”的生态人格理念[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9

[5].高春民.论当代陕西动物小说的生态人格类型[J].安康学院学报.2018

[6].王晓为,王尧.生态人格的养成:大学生伦理道德培育的新维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

[7].汪馨兰,罗黎明.网络生态人格:网络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诉求[J].理论导刊.2017

[8].杨敏.云南高校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9].贾永腾.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生态人格培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7

[10].魏佳,陈红,龙如银.生态人格及其对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论文知识图

书馆查阅了相和平自我人格模型洛阳师范学院获奖成果(1)信阳师范学院鉴定验收项目(1)洛阳师范学院获奖成果(2)信阳师范学院鉴定验收项目(2)

标签:;  ;  ;  ;  ;  ;  ;  

生态人格论文_袁利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