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空电池论文_郭莹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锌空电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池,空气,柔性,基材,丝状,金属,电极。

锌空电池论文文献综述

郭莹莹[1](2019)在《非贵金属碳基材料多功能催化剂的合成及锌空电池相关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实验和计算研究发现,碳材料中的特征电子自旋态和电荷态可增加反应物和中间体的吸附/解吸自由能,以及作为氧还原催化剂的用途。将杂原子(例如N,O,B,P等)或者金属M-N-C(Mn,Co,Fe等)引入碳骨架中对单一和共掺杂碳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合理设计高效叁官能电催化剂的氧还原反应(ORR),析氧反应(OER),析氢反应(HER)对电化学方面应用于储存能源与转换来说至关重要。本论文主要设计合成制备高活性,成本低,操作简单,稳定性高的碳基材料催化剂。具体工作如下:(1)利用B掺杂提高Co-N-C活性位点效率用于高效氧还原反应及锌空电池相关应用实验操作简单,材料结构新颖,为B掺杂元素催化剂开辟了新的见解。DFT计算证明了引入的B元素提供了电子缺陷位点,其可以激活Co-N-C位点周围的电子转移,增强与含氧物质的相互作用,从而加速4e-处理的ORR和OER中的反应动力学。本工作中,M-N-C活性位点的原子反应效率可以通过用杂原子修饰用于氧电催化的位点增强。我们制备的催化剂使其成为有希望的候选物在能量转换和存储设备方面。(2)N掺杂碳纳米管Co2P-CoN双活性中心多功能催化剂的制备及锌空电池方面的应用在这项工作中,开发了一种简便的二氧化碳(Co2P)-氮化钴(CoN)核-壳纳米粒子制备的简易策略。DFT计算表明,吡咯氮与Co2P结合是HER中最活跃的。Co2P/CoN-in-NCNTs在液态锌空电池反应中显示出较高的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极低的充放电极化,以及出色循环稳定性。在全固态电池测试过程中,以及在不同角度弯折程度后,电压基本保持不变,表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3)P掺杂g-C3N4前体的石墨烯纳米带的制备用于酸性氧还原反应及全固态锌空应用具有高效稳定双功能活性的碳基电催化剂是锌空气电池性能的关键。在这里,描述了由具有丰富拓扑缺陷的石墨烯纳米带(N-DGNRs)组成的第四季氮主导的叁维多孔碳网络。热解自组装叁苯基膦,P123和叁聚氰胺的超分子聚集体而言,这种有趣的材料可以通过一步和可扩展的方法合成。DFT计算结果表明,在石墨烯边缘用氮取代碳可以导致ORR的最佳性能。此外,当在可再充电的锌空电池中用作氧电极催化剂时,表现出高功率密度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这项工作提供了对季氮与电催化缺陷协同作用之间相互关系的新见解。(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4-01)

靳晶,殷杰,刘瀚文,席聘贤[2](2019)在《可逆氧催化性能提升的FeS_2/NiS_2纳米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锌空电池中的应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环境与能源问题仍广受关注,我们所依赖的燃料电池大部分依然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且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酸雨、温室效应等不良后果,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寻找一种可替代化石燃料、环境友好且可再生的新能源燃料意义重大.新型高效稳定的可逆氧催化材料在可再生能源,如锌空电池的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这种电池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对环境友好.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具有优良的可逆氧催化性能的材料.首先通过水热法合成NiFe_2O_4前驱体,然后在管式炉中对其进行高温硫化,最后采用超声辅助液相剥离法制备了丝状界面FeS_2/NiS_2复合纳米材料.所合成的催化剂具有独特的丝状形貌和界面,因而具有优良的双功能电催化性能和可逆氧催化性能.对于氧析出反应(OER),该材料具有较低的过电势,仅需233 mV过电势即可实现析氧电流10 mA cm~(-2),该性能优于大多数报道的NiFe催化材料的性能;同时,该材料对氧还原反应(ORR)也具有很好的催化效果,其中ORR反应的起始电压为911 mV,半波电位为640 mV. OER和ORR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优良的可逆氧催化性能,其ΔE值为0.823 V,优于贵金属催化材料.基于此,我们设计组装了液态和固态的锌空电池,并进行一系列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系列电池在测试条件下均具有较高的开路电压和优良的充放电能力,并且在固态的锌空电池上表现出很好的可弯曲性,使其成为一种非常好的可折迭柔性固态锌空电池,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也为传统过渡金属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提供了新思路:在传统过渡金属的基础上,可通过更加新颖的合成方法使其具有独特的形貌,乃至非常好的双功能催化性和可逆氧催化性能,从而推动锌空电池的发展.另外,本文所设计的固态柔性锌空电池模型也可为相关设计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刘一玲[3](2018)在《高效碳基电催化氧还原材料的设计和在锌空电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氧还原反应(ORR)在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等一系列能量转换装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该反应过程涉及多步质子耦合电子转移过程,动力学上较缓慢,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来提高反应速率和效率。贵金属Pt及其合金是目前性能最好的ORR催化剂,但其储量稀少、价格昂贵,不适用于大规模应用。寻找高效、稳定且价廉的催化剂是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在本篇论文中,我们主要研究制备了叁种碳基材料用于电催化ORR,并将其拓展应用到金属空气电池中。具体工作如下:一、我们通过调控含钴普鲁士蓝类配合物的组成、形貌和结构等来优化这一材料,并以其作为反应的前驱体,再将此前驱体经惰性气体高温碳化处理,得到氮掺杂石墨烯包覆金属钴的核壳催化剂-Co@NG。通过对比不同温度处理的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及性能的变化情况,我们选择出最优的碳化温度,制备出ORR性能最佳的Co@NG催化剂。经过酸泡处理除去大部分金属钴核后得到的Co@NG-acid,其ORR性能不降反升,这说明大部分金属钴并没有直接参与催化反应。在酸碱体系中,Co@NG-acid均表现出较优异的ORR活性,接近四电子的转移过程。虽然材料中活性位点Co-N-C的含量低于各种表征技术的检测极限,但CN-的毒化实验可以证明Co@NG和Co@NG-acid的活性位点为Co-N-C。基于Co@NG-acid优异的ORR性能,我们将其应用于锌空电池中,作为正极空气催化剂。此催化剂展现出和Pt/C相近的开路电压、电流密度、功率密度以及优异的稳定性。二、我们选择多巴胺作为反应前驱体,使其在弱碱环境下于多壁碳纳米管上进行自聚合,并通过与Co2+的配位作用,在材料体系中引入过渡金属钴,最终在氨气中高温碳化后得到钴氮共掺杂的多壁碳纳米管(Co-N/CNT)。Co-N/CNT复合材料具有核壳结构,其外层为聚多巴胺碳化后形成的无定型碳,富含结构缺陷,有利于活性位点Co-N/C的形成;内核为碳纳米管,结构完整,提供了优异的导电性和抗腐蚀能力。这两部分彼此独立,同时相互配合,为整个材料体系提供优异的ORR催化性能。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在碱性电解液中,该材料的半波电位为0.91 V,副产物双氧水含量低于7%。将它用作锌空电池和铝空电池的空气催化剂时,该体系成功实现了优异的电流密度和功率密度;在低电流和高电流持续放电时,电池也展现出出色的稳定性。叁、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结构调控剂,我们通过乙酸锌与对苯二甲酸的配位自组装,制备出纳米片结构的MOF-5。首先,我们将片状的MOF-5在惰性气体Ar中碳化,除去MOF-5中的金属Zn,形成多孔结构,再进行后续掺氮,最终形成了氮掺杂的碳基非金属材料。研究表明,退火后的材料表面变得粗糙多孔,且原有的片状结构没有被破坏。该非金属碳基催化剂具有较好的ORR活性和稳定性,在1 M KOH中,该催化剂表现出较正的半波电位以及较低的双氧水含量。当被用作锌空电池的空气催化剂时,电池展现了突出的放电电流、功率密度以及优异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6-01)

王磊[4](2018)在《杂原子掺杂碳电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锌—空电池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锌-空电池,作为很有潜力的电化学储能装置,因成本低、资源丰富、环境友好和能量密度高等特点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能量密度比最常用的锂离子电池高2-5倍,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高效的空气电极催化剂。碳材料作为空气正极催化剂,具有成本低,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活性较低。鉴于以上分析,本论文通过杂原子掺杂提升碳作为锌-空气电池空气电极催化剂的活性,重点研究了利用有机盐热解、静电纺丝及后续热处理等方法掺杂N,F,B,P元素,并系统深入研究掺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机制,通过组装锌-空气电池,测试电池性能,构建碳催化剂成分-结构-性能的关系。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在第2章中,我们设计了一种非常简便的合成氮掺杂碳材料的路线,避免了传统制备方法的复杂和高成本的缺点。我们发现通过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在氩气气氛中退火可以制备高含量氮掺杂碳纳米片(HNCNSs),其氮掺杂量可以达到18.96 wt%。由于其结构中吡啶N提供的丰富活性位点,所制备的HNCNSs通过高效的四电子反应机制,显示出对ORR的高催化活性。重要的是,我们所制备的氮掺杂碳纳米片在ORR的电催化性能测试中比商业Pt/C的稳定很多。因此,该高氮掺杂量的碳纳米片在碱性溶液中具有稳定的催化特性,可以作为锌-空电池优异的ORR电催化剂。(2)在第3章中,我们开发了一种简单的自模板方法,通过在氩气中直接热解商品的D-泛酸钙(维生素B5)来合成N掺杂的多孔碳材料。我们能够通过控制退火温度来调节N掺杂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和氮掺杂量。当用作ORR电催化剂时,所制备的叁维多孔氮掺杂碳材料通过高效的4e-途径对ORR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该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一次锌-空电池可实现80 m W cm-2的高功率密度和出色的稳定性。由于其独特物理结构特征,N掺杂叁维多孔碳材料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活性,并在在锌-空电池方面实现了它们的应用。催化剂的多孔结构可以提供适当的电极/电解质界面以促进催化。同时,原位N掺杂通过贡献额外电子来改善碳层的电子电导率并产生外部缺陷和大量活性部位。这些因素的协同效应最终导致锌-空电池的优异性能。(3)在第4章中,我们采用简单静电纺丝和后续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氮,氟和硼叁元掺杂碳纤维(TD-CFs)和氮掺杂的碳纤维(ND-CFs)材料。我们通过SEM、TEM、XRD、拉曼和XPS的测试分析技术对TD-CFs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所合成的杂原子掺杂的碳纳米纤维具有均一的形貌,而且彼此相互交叉形成叁维的导电网状结构,有利于电子的传输。杂原子的掺杂进一步改善了碳纤维的电子结构,形成更多的活性位点。在碱性条件下,TD-CFs通过高效的四电子转移机制比ND-CFs表现出更高的电催化活性。当非金属氮,氟和硼叁元掺杂碳纤维用作可充电锌-空气电池的催化剂时,表现出比Pt/C-Ru O2和Vulcan XC-72炭黑电催化剂更加优异的催化性能。组装的锌-空气电池在10 m A cm-2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130次之后,基于TD-CFs催化剂的可充电锌-空气电池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电压衰减。然而,Vulcan XC-72和Pt/C+Ru O2作为催化剂的锌-空气电池经过100次和55次循环后就出现了明显的电压降。(4)在第5章中,我们首先将六氟磷酸钠(Na PF6)和聚丙烯腈(PAN)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通过静电纺丝以及随后在氩气环境下高温处理的方法首次合成了N、F、P叁元掺杂的多孔碳纤维(NFPC)。所制备的NFPC材料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1230.1 m2 g-1),拥有更多的活性反应位点,从而使其电催化活性增强。重要的是,NFPC催化剂表现出了优异的ORR和OER性能,可以作为双功能催化剂应用到锌-空电池中。在10 m A cm-2的电流密度下,NFPC催化的锌-空电池可以提供520 m A h g-1的比容量。在200次充放电循环之后,该电池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电压衰减。这些结果表明基于NFPC催化剂的锌-空气电池具有非常稳定的循环性能。(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22)

侯北华[5](2018)在《基于氮掺杂多孔碳复合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锌空电池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金属-空气电池,特别是锌空气电池,因其环境的良好性、成本效益低、安全性、可再充电性以及优异的耐久性,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的潜在替代品。而锌空电池的阴极氧还原催化剂对其性能的影响较大。本论文针对此问题,主要工作如下:(1)利用二氰二胺、二茂铁和壳聚糖为原料,通过均匀混合,冷冻干燥获得碳前驱体,在NH3气氛中,950℃退火处理1h后,可宏量制备高比表面积的N、Fe共掺杂碳材料(NFe-C-HSA)。该典型产物具有叁维网络结构,是一种高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比表面积为1776.68m2g-1,总孔体积为1.58cm3g-1)的N、Fe共掺杂复合纳米多孔碳材料。典型产物在组装锌空电池测试中表现出优异的电池性能,在电流密度为209.9mAcm-2时,功率密度最大值为170.0mWcm-2,典型产物在10OmAcm-2时的比容量为697mAh1-1,与商业Pt/C(20%)相比,我们制备的典型产物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2)研究了钴、石墨烯共掺杂的CMK3复合纳米材料(CMK3-G-Co)的锌空电池性能,详细地比较了几种不同条件下制备的产物和商业Pt/C(20%)在碱性介质中通过组装的电池测量其电池性能。根据测试结果发现复合纳米材料(CMK3-G-Co)在900℃时测试的电池性能与商业Pt/C(20%)相比类似,但我们制备的典型产物原料丰富,制备简单,价格便宜,因此完全有可能成为替代商业Pt/C(20%)的锌空电池阴极催化剂。(3)利用生物质香蒲为原料,添加少量的FeCl3和NiCl2(未加叁聚氰胺和二茂铁等)直接合成了含有少量的Fe、Ni氮掺杂的碳纳米管(CNT-N-Fe-Ni)。该材料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H3气氛下,锻烧温度为800℃,保温时间为1h。典型产物碳纳米管外层直径是145±5nm,厚度为15±2nm,其中氮含量达到2.77%,Fe和Ni的含量分别为0.3%和0.22%。可以进一步说明我们成功的将铁和镍掺杂到碳纳米管中。(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8-05-01)

马超[6](2017)在《柔性可充锌—空电池锌电极的电化学制备及电池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柔性可充锌-空气电池具有比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安全性好并且环境优势较大等诸多优点。在柔性能源器件器件领域,柔性可充锌-空气电池的应用前景巨大。目前相关报道中,所使用的锌电极还局限于热处理制备的商用锌箔、锌片或者锌线,不仅种类少而且对于锌电极的设计和研究更是过于单一。本文通过对现有柔性电源器件原型进行总结、分析,从两种角度设计了新型的柔性锌电极材料:多孔锌电极和锌线电极。在适用于柔性电池的基础上,着力提升锌电极种类和使用性能。通过电化学共沉积多孔铜工艺和化学镀铜工艺获得金属性柔性基体,为制备锌电极做好了基础,并且通过调节电沉积锌的相关参数,制备可用于柔性可充锌-空气电池使用的新型锌电极。新型锌电极的制备优点在于过程简单,成本低廉,不引入大功率能耗设备和机械装置。文章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多孔铜薄膜、多孔锌电极、化学镀铜线以及锌线电极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观察表征,用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场发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多孔铜薄膜、多孔锌电极、化学镀铜线和锌线电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系统分析总结了工艺参数(如硫酸铵、硫酸铜浓度、电流密度、沉积时间)对沉积样品表面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并且将新型锌电极用于电池的组装和相关性能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以多孔铜薄膜为基体的多孔锌电极和商用锌箔电极相比较,具有更优的充放电性能和锌保有率。虽然柔性特征存在缺憾,但是电池材料具有较好的研究和使用前景;以棉线为基体,经过中间步骤(化学镀铜处理)和最终步骤(电沉积锌处理)获得的柔性锌线电极进行组装的柔性可充锌-空气电池无论在弯曲状态下还是在正常状态下都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和质量比能量密度。文章最后对本实验制备的柔性锌电极、柔性锌电极材料和柔性可充金属-空气电池测试标准等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做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7](2017)在《悉尼大学研制出新型可充电锌空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锌空电池以原材料常见和能量密度高而有着诱人的前景,但它的最大缺点是难以给电芯充电。好消息是,悉尼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已经创造出了由丰富元素组成的催化剂,让锌空电池变得可再充电,并与移动设备上所使用的锂电池展开竞争。锌空电池的能量,来自锌与电芯周边的空气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本质上就是吸入氧气与碳阴极作用产生氢氧化物,反过来由于锌阳极相(本文来源于《今日电子》期刊2017年09期)

[8](2017)在《媲美锂电:悉尼大学研制出新型可充电锌空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悉尼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创造出了由丰富元素组成的催化剂,让锌空电池变得可再充电,并与移动设备上所使用的锂电池展开竞争。锌空电池的能量,来自锌与电芯周边的空气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本质上就是吸入氧气与碳阴极作用产生氢氧化物,反过来由于锌阳极相互作用产生电流。在测试中,研究人员用120小时对这种新型锌空电池进行了60次充放电循环,发现电芯仅损失了不到10%的效力。尽管还比不上锂空电池,但其成本应该更低、生产也更容易。(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期刊2017年08期)

刘成尧,王小海,叶建美,刘元春[9](2016)在《基于Kalman滤波的车用锌空电池组SOC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锌空电池因其较好的工作特性,是极具潜力的电动汽车用电池,而对锌空电池SOC的估算是车用电池管理系统研究的关键。在基于传统安时累积法估算基础上,以Thevenin电池模型结合Kalman滤波算法,提高对SOC的估算精度。通过基于SAE J227a工况的仿真与实验,验证了该算法能够较好地解决SOCi对SOC估算的影响因素,进而有效改进估算结果,在环境温度和空气流通性充分的情况下,达到小于4.5%的误差值。(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6年10期)

徐能能,乔锦丽,李雪梅,李浩然[10](2016)在《高性能双功能催化剂在先进的锌空电池中的研究及电池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次或可充式Zn-air电池(包括柔性锌空电池)由于比能量和功率密度高、安全性能好和经济可行性成为理想的能源存储设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对于可充式的锌空电池来说,高性能的双功能催化剂在充放电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开发了La_2O_3/Co_3O_4/MnO_2-CNTs作为空气电极催化剂。该催化剂在测试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实验采用自组装的锌空电池模型测试:其发电功率最大高达295mW/cm~2;比能量密度高达820 mAh/g~1;~([2])不仅如此,其充放电性能也十分稳定;优于目前报道的锌空电池性能。目前,柔性锌空电池由于体积小,重量轻以及可用于智能家居等领域的优点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我们以碱性膜为电解质制备而成的柔性锌空电池,其发电功率高达295 mW/cm2,充放电循环2小时。我们通过合理的控制催化剂形貌实现催化剂的高活性,采用独特的电池测试模型实现锌空电池的优异性能,除此之外,柔性锌空电池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这些基础性工作将为锌空电池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叁十分会:化学电源》期刊2016-07-01)

锌空电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今世界环境与能源问题仍广受关注,我们所依赖的燃料电池大部分依然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且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酸雨、温室效应等不良后果,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寻找一种可替代化石燃料、环境友好且可再生的新能源燃料意义重大.新型高效稳定的可逆氧催化材料在可再生能源,如锌空电池的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这种电池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对环境友好.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具有优良的可逆氧催化性能的材料.首先通过水热法合成NiFe_2O_4前驱体,然后在管式炉中对其进行高温硫化,最后采用超声辅助液相剥离法制备了丝状界面FeS_2/NiS_2复合纳米材料.所合成的催化剂具有独特的丝状形貌和界面,因而具有优良的双功能电催化性能和可逆氧催化性能.对于氧析出反应(OER),该材料具有较低的过电势,仅需233 mV过电势即可实现析氧电流10 mA cm~(-2),该性能优于大多数报道的NiFe催化材料的性能;同时,该材料对氧还原反应(ORR)也具有很好的催化效果,其中ORR反应的起始电压为911 mV,半波电位为640 mV. OER和ORR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优良的可逆氧催化性能,其ΔE值为0.823 V,优于贵金属催化材料.基于此,我们设计组装了液态和固态的锌空电池,并进行一系列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系列电池在测试条件下均具有较高的开路电压和优良的充放电能力,并且在固态的锌空电池上表现出很好的可弯曲性,使其成为一种非常好的可折迭柔性固态锌空电池,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也为传统过渡金属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提供了新思路:在传统过渡金属的基础上,可通过更加新颖的合成方法使其具有独特的形貌,乃至非常好的双功能催化性和可逆氧催化性能,从而推动锌空电池的发展.另外,本文所设计的固态柔性锌空电池模型也可为相关设计应用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锌空电池论文参考文献

[1].郭莹莹.非贵金属碳基材料多功能催化剂的合成及锌空电池相关应用[D].郑州大学.2019

[2].靳晶,殷杰,刘瀚文,席聘贤.可逆氧催化性能提升的FeS_2/NiS_2纳米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锌空电池中的应用(英文)[J].催化学报.2019

[3].刘一玲.高效碳基电催化氧还原材料的设计和在锌空电池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8

[4].王磊.杂原子掺杂碳电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锌—空电池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8

[5].侯北华.基于氮掺杂多孔碳复合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锌空电池性能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8

[6].马超.柔性可充锌—空电池锌电极的电化学制备及电池性能[D].天津大学.2017

[7]..悉尼大学研制出新型可充电锌空电池[J].今日电子.2017

[8]..媲美锂电:悉尼大学研制出新型可充电锌空电池[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

[9].刘成尧,王小海,叶建美,刘元春.基于Kalman滤波的车用锌空电池组SOC估算[J].电源技术.2016

[10].徐能能,乔锦丽,李雪梅,李浩然.高性能双功能催化剂在先进的锌空电池中的研究及电池优化[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叁十分会:化学电源.2016

论文知识图

酸性锌空电池的放电曲线酸性锌空电池的充放电曲线(a)单个和串联锌空电池的开...酸性锌空电池的充放电曲线8 不同 pH 下制备的催化剂制成的空气电...圆柱形锌空电池结构示意图

标签:;  ;  ;  ;  ;  ;  ;  

锌空电池论文_郭莹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